火花收藏知识.doc_第1页
火花收藏知识.doc_第2页
火花收藏知识.doc_第3页
火花收藏知识.doc_第4页
火花收藏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花中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精美的贴花是芬兰出品的,它采用现代各种先进印刷技术,有的贴花还有背胶。 瑞典的鹰狮格斗贴花长425毫米、宽245毫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枚贴花。西班牙有一套风景书式卡花,规格为185毫米130毫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式卡花。日本有一枚出口的卡花,大小只有58毫米13毫米,这该是世界上最小的卡花了。前苏联的火花,在60年代多见的16+1,尔后出现的均为281+1,而且大小一致。可见前苏联的火花规格是世界最统一的。马尔他的火花,只是在不同色纸上印一些单色的文字或图案,而且印刷极其粗糙,这是世界是色彩最单调的火花。中国天津火柴厂出品的京剧脸谱火花共450枚,这是世界卡花中数量最多的一套。西班牙有很多彩色的书式火花,在印刷的同时把磷面印上。除此,还在火花上涂上一层极薄的塑料膜,这叫小塑。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品了,这是世界上最早塑面卡花。比利时为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出品一套火柴贴画,共160枚,全面详尽记载了该届奥运会竞技概况和各项金牌得主肖像,这是世界上奥运会火花枚数最多的一套。1956年第十六届奥运会项目中,赛马一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一家火柴厂发行一枚马术贴花以示纪念。这是世界上奥运会会贴枚数最少的一套。有许多收藏新手往往认为年代久远和藏品真实才是藏品是否有价值的评定标准,但却忽视藏品自身的艺术性,就相当于丢失了藏品内在“灵魂”。如果一件藏品连“灵魂”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就如同在你面前放一堆千年老石与一件道光年间制的瓷器,我相信绝大多数会选瓷而弃石。这是因为清代瓷器有较高的美的魅力,而一般石头缺乏美的魅力,没有表现出人类的艺术创造,即使它有再长远的历史,也不存在什么大的价值。 收藏者对于收藏的物品总想占有、再占有、全部占为己有。集邮要集全套,少一张也不行,集连环画要全套全品相,一册也不可少;有实力搞生肖邮票的,为了一张“金猴王”,踏破铁鞋也在所不惜;火花收藏者恨不得把全世界的所有火柴盒都收到自己门下。物以稀为贵,越少越难寻得到的,就越吸引着收藏者。为了一套普五邮票,多少邮迷费尽心思。 收藏者大多数有强烈的攀比心理。藏友们常醉心于“我有你没有”,以奇货可居而心神愉快、炫耀于人,而“你有我没有”或你的藏品精于他的时则足以让他断肠。其实三五知己聚在一起互看藏品,就有互相攀比之意。谁的藏品越精、越绝、越稀有,主人就会越得意。当然,这种攀比是好的,它是一种激励,也是收藏的动力。而且它还是对藏品的宣传和利用,是在开发它的潜在效益。相反,让藏品湮没无闻才是藏家的自私。收藏,说到底是收藏文化、收藏历史,从而研究历史。从对历史的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丰,一步步地进行深入探索。有探索心的藏家才有可能成为该类物品的专家;没有探索心的藏迷很难成大气候。探索与创造是收藏者高层次的素质收养。火花收藏新特点火花收藏活动走过八十年代的高峰,步出九十年代的低谷,正在逐渐升温。对目前藏花升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火花收藏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藏花数量大,是藏花的基础,但一味重视扩大藏品的绝对数量,而不重视对高质量藏品的收集,是难以提高收藏层次的。因为低质量的藏品数量再多,也不足以与高质量的藏品相提并论。从近几年的早期火花及珍稀品种火花的大幅升值与大众火花升值缓慢状况来看,可以看出高质量的火花日益受到藏花者的青睐。 其次,火花收藏从业余收藏向专业收藏转变。任何一项收藏都没有像火花收藏这样,生产行业与收藏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火柴企业的领导与火花设计者本身就是火花收藏者,而许多火花收藏者又在进行火花收藏与火柴工业史的研究。对火柴工业及火花收藏的理论研究更加专业化,除老资格火花收藏家的理论研究外,以黄振林辉为代表的又一批火花收藏家,把火花收藏理论的研究更是不断向前推进。新火花收藏家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对推动火花收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火花收藏不断迈上新的高度。 三是火花收藏由个体分散型逐步走向群体化,火花收藏组织者跨地域,打破各种界限的联合形势正在形成。火花收藏者参加各种火花收藏组织;火柴行业刊物编委会吸引火花收藏家参加,火柴行业职工参与火花收藏,在行业刊物开辟火花园地等。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大多数火柴厂的选材对象,有二十多个火柴厂生产了红楼梦火花,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以红楼梦人物为主。其中北京火柴厂以套数领先,有4套;南京火柴厂以单套枚数居首,全套100枚,且又有两种框色,大套计200枚。 中外名人也是各火柴厂的选材对象,文学家、科学家、影视明星、帝王将相等等在火花中都有一席之地。如1989年荣获“中国包装装潢设计金奖”的成都火柴厂中国百帝贴花,全套100枚加“中标”1枚,是一幅中国历代帝王的长卷,从三皇五帝起,历夏、商、周、秦、汉,直至唐、 宋、元、明、清,百位帝王仪态帝威庄重,颇具艺术感染力和历史资料性价值。该厂同题材卡花将百帝与百“龙”书法结合在一起,还可使我们欣赏到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神韵各异的“龙”字书法。北京火柴厂的系列卡花文化名人,集中外音乐、美术、文学、哲学、科学名人200余人,淡黄底色上以线描肖像构图的火花将中外文化名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无限遐想。 总之,五无论是单枚火花,还是成套的系列火花,都是一部部“小百科全书”,使人爱不释手,把人引入气象万千、变化莫测的知识天地中去。欣赏火花集,就象在阅读“小百科全书”。这些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火花,能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 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收藏欣赏价值。 火花是历史的佐证火花是随着火柴工业的诞生而诞生的。 集邮知识的普及,使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是1840年在英国问世的“黑便士”。而第一枚火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知道的人却不多。事实上,火花的出现要比邮票早13年。1827年,由维也维“列麦尔和泊列金”工厂印刷的“约翰;华克牌”火花在英国克里夫兰郡的斯托克登公司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枚火花。 火花是一个国家和历史的佐证。不同时期的火花,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 俗。 1860年,清政府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蛮横侵略妥协投降,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现代火柴随着国外资本的输入进入我国,人称“洋火”,而且成为各列强在华的倾销品。1879年日本归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文昌沙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火柴厂“巧明火柴厂”。由于当时市场上都是“洋火”,而且巧明火柴厂的大部分原料是由日本大阪公益磷寸株式会社提供,因而仿公益社商标印制了“舞龙唛”商标。在该火花上印有“假冒舞龙唛男盗女娼”的句子,火花界称之为“假冒舞龙”,这是我国的第一枚火花。 1910年,巧明火柴厂与广州太和火柴厂联合,重新印制了“舞龙牌”商标,火花界称之为“太和舞龙”。巧明火柴厂是现今广州火柴厂的前身,1987年广州火柴厂建厂108周年 时,因“假冒舞龙” 火花上印有“KOYEKSHA JAPAN”日本字样,而且火花上的“假冒舞龙唛男盗女娼”句子难登大雅之堂,故选用了“太和舞龙”为纪念商标,为此,曾引起火花界我国第一枚火花的争论。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我解放区进行了野蛮的进攻,国民党政府也对我解放区实行包围封锁,妄图扼杀抗日武装,造成了解放区经济和财政的极大困难。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取“丰衣足食”中的“丰足”两字,陕甘宁边区创办了“丰足火柴厂”,生产了“丰足牌”火 柴。“丰足牌”火花是我国解放区的第一枚火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火花成了历史的见证。如在我国早期的火花中,反映清末民初大事件的“北洋水师”、“开设学堂”、“剪辫不易服”、“共和伟人”、“铁路快筑”等火花,都成了不易多得的珍品。由于传世的早期火花较罕少,为使广大花友一睹其风采,大理火柴厂陆续出品了两套介绍早中期火花的专集火花中国火花历史资料和日本在华火花资料。两个专集火花共300枚,彩色精印,反映了旧中国的血泪史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史。 建国以来,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火柴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火花上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尤其是反映现代中国风貌的火花,无一不是一首首优美的赞歌。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暴露了我国火柴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一些火柴厂走多种经营之路,发展旅游火柴、宾馆广告火柴,或与邮票厂、造币厂、印钞厂、纪念品公司联手,发行“珍藏版火花”,使我国的火柴工业得到稳步发展。剪不断理还乱的“商品火花” “商品火花”,最早是火花界称呼挂有火柴厂名却不投入实际生产火柴贴用而大批印制的“火花”。80年代初期,“商品火花”是与“伪花”放在一起,被集花界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今天,“商品火花”最终从与“伪花”同流合污中走出,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 严格地说,“商品火花”取义含糊,缺乏既沸院涂蒲裕幸恍茉斓纳省!按邮詹氐幕鸹纯矗且栏接诨鸩穸嬖诘纳瘫昊蛱哂辛魍蜕桃倒埽曰鸩袷巧唐罚鸹彩巧唐贰!蹦敲矗颐且廊怀苹鸹肺鸹惺裁床豢梢裕伪卦偃桓錾桃祷鸹拿郑孔魑恢质詹鼗疃詹卣哂猛詹厥导岣咦陨淼氖詹丶退剑悦庥懔煸佣跋熳陨淼氖詹刂柿俊?nbsp;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纯“商业行为”的火花出现,恨“你”没商量。火花作为商品,出现于买卖市场上,人们却从传统观念出发,视这种经济行为玷污了火花这种精神产品。这种误会与曲解妨碍了新老集花爱好者的收藏。火花的春天1997年,为纪念第八届全运会在沪举行,上海火柴厂限量绝版编号发行八运会珍藏版火花集2万册,问市后,普受赞誉。一时成为沪上收藏界和新闻界的焦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事也在中国集花界引起一场对火花真伪及商品火花的大讨论、大争鸣,迄今仍在继续。礼品火花 是耶非耶 1997年,一些经营收藏纪念品的公司,在收藏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热点,它们将具有广泛收藏基础的火花作为经营对象,成功地开拓了火花收藏品种,开辟了一种文化消费和社会需求。礼品火花的消费对象根本不是定位在收藏界火花爱好者身上,带有更普遍意义,与我们火花界这些传统火花经营和销售根本不冲突。相反,它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重视起火花,对民间的火花收藏与经营起到了促进作用。说“礼品火花”是伪货,殊不知,它可是采用合法的经济手段取得火柴厂的冠名权,合情合理合法,说它是伪货,不是在否定火柴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吗?火花作为商标,是火柴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实现形式既可与产品、与企业整体去实现,也可以分离于上述两项去独立实现。可以说,礼品火花是文化消费市场的一朵奇葩,应得到大力扶植。火花世界大可一游不知是谁,给火柴盒上的贴画起了个这么美妙的名字-火花!据考证:我国第一枚火花问世于1879年,从它一诞生起,就与文化艺术界人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方寸之地上,你可以见到奇花异草、名胜古迹、音乐舞蹈、体育运动、京剧脸谱真是,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学、艺术应有尽有。它充满了知识,充满了美!因此,人们称火花是“历史的画廊”、“小型百科全书”。火花,不仅运用了国画、油画、水粉、装饰画、剪纸、木刻、摄影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且把我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融于一炉,将健美的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统一于“方寸”之中。 我国的火花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我国火花收藏家季之光,曾精选了三百余枚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火花,增送给日本友人水源明窗先生;后水源明窗先生回赠了我国的早期火花-慈禧和甲午战争。成为火花界的佳话。 我非常喜爱我的火花藏品。那线条流畅的“桂林山水”,奇异多姿的“贵州风光”,富于动感的“三峡”,气势恢弘的“泰山”,还有那150枚一组的京戏脸谱,28枚连成一幅的清明上河图,以及世界名画,都让人赞不绝口。每当翻阅时,就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异彩缤纷的火花世界中,被那奇妙的艺术所陶醉。火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欣赏一部火花集,等于在阅读一部“小百科全书”,这是我国现代火花的显著特点。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火柴工业的发展,我国火花设计水平的提高,印刷技术的革新,火花由单枚向成套火花发展,由实用型转化为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不仅小巧玲珑,印刷讲究,而且题材广泛,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在题材选用上,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天文地理、鸟兽鱼虫,都是它反映的对象。在艺术手法上,火花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水彩、淡墨;有工笔、写意;有油画、木刻、年画、剪纸;有漫画、彩照等。花色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表现形式上,有单枚的,有成套的;在成套的火花中,有以组合系列形式构成,也有按专题 系列成套,或有以连环画式系列成集。火、火柴、火花“火花”多么美丽而温馨的字眼!不论是黑暗中闪现的火花,熔炉里迸出的钢铁火花,还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都引人联想,促人奋进。而这里所说的却是专指火柴商标,简而言之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见的火柴盒上的贴画,也有称之为火柴贴画、火柴画片或磷寸票的。“火花”是仅次于邮票的世界第二大平面收藏品。 火的使用和取火方法的发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标志,它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一种支配自然的力量,并最终脱离动物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火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显得日益重要。于是取火方法朝着简便实用安全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而作为取火利器的火柴则是近代化学发展的产物。1805年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根火柴出现于法国,1826年英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1855年瑞典人发明了“安全火柴”,至此,火柴得到广泛应用。世界上第一枚火花“沃克牌”诞生于1827年,而邮票晚年才面世。它以摩擦火柴发明人的头像为图案,并以其名命名。火花的概念 “火花诞生与火柴工业,它依附于火柴而存在。换言之,没有火柴生产,即没有火柴商标;没有火柴商标,即不存在火花之雅称。”这种观点在集花界有意识或无意识保留了近半个世纪,是“火花”第一概念,根深蒂固,不易动摇。事实上,当我们理智冷静地观察一下火柴历史的沿革,不难发现传统的“火花”概念在今天看来,仅能证明“火花”这一概念的产生来源于此。 火花旧貌变新颜,是北京火柴厂率先创意设计的大套火花风景花卉鸟类,开中国大型成套火花之先河,被广大爱好者广泛接受和收藏,掀起一次火花收藏热潮。至此,火花原有的功能和作用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使火花从单纯的火柴注册商标变为火柴装饰画(宣传广告画),其作用也从产品标识演变为美化品,并有部分火花作为独立商品,销售于收藏爱好者。 80年代以前,中国火柴行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十分兴旺,生产的火柴更是供不应求。火柴厂根本无需为销售火花而生产火花,收藏者购置的火花来源于火柴厂为生产火柴而生产的火花,是在生产的同时专门“提供部分”火花,为火花爱好者服务。这时的火花概念,按李树松先生的定义,即60年代起的火花是火柴装饰画(宣传广告画)和火柴备案商标(厂名和简单图案)合二为一。 改革开放后,火柴行业由盛转衰,它们将火柴商标游离火柴盒,作为一种火柴厂独立印制的独立产品(火花)投放于市场,专供火花爱好者收藏与欣赏。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无可非议。伪花的性质与现状 伪,假也!根据火花演变的社会属性,“伪花”主要是指非火柴行业系统或不属于国家注册认可的火柴生产定点企业(通俗地讲,即目前非中国火柴工业协会的会员厂家或单位),这些不具备(或不可能)生产火柴的法人企业和单位,专业从事生产(设计)、加工、销售的各类“火花”。至于为营利以不法手段、窃用正规火柴厂名和借用已经不复存在的火花厂印制的纯伪花,是收藏界一致公认的害群之马,这里不作专门论述。 关于前者的“伪花”,从火花的商标属性为依据可判定其是伪花,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些纯商业火花有别于一般假冒伪劣产品,不属于打假范围。相反,多年来,它们边“走”边“唱”,且“唱”得十分投入。这种“伪花”为何在火花界“讨伐”不息之中,屡出不止,占有一席之地呢?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首先,从社会发展历史看,火花最原始的商标功能早已逐渐削弱,而审美、宣传功能日渐加强,特别是套花问世以后,其功能倍增,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种袭用了火柴商标外观特征的“伪花”,给青少年和初集者增添了生活情趣,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小百科全书”。很多青少年和初集者正是通过这些“伪花”,认识火花,步入集花队伍,走上“收藏之路”。 其次,许多“伪花”选题严谨,内容健康,设计讲究,印刷精美,价格低廉。在宣传和销售上,或制作广告来扩大销路和影响;或在全国建立自己的“无店铺”行销网络,以薄利多销,将“火花”送往各地大专院校,并在中小学校免费展览,真正将“火花”作为学生的“课外教育读物”,收效甚大。 再者,火柴行业本身内部机制和管理体制不规范,缺乏资金和营销能力,使部分“正宗”的火花在质量和价格上不敌“伪花”,这也是“伪花”有赖以生存空间的一个原因。这里我们切忌感情用事,认为只有火柴厂对外印发的火花才是真品。“真火花受条件限制,印得质量再差,也是真火花,相反,如果是非火柴厂单位或个人,利用现代技术印出的所谓精品,也无法用任何借口改变其假的属性。”这种思维带有行业保护主义色彩。要知道,“火花”已经从纯注册商标中延伸异化而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要法律允许,一切赚钱的行为都无可非议。火柴生产企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加强竞争意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在竞争中打败“伪花”。火花收藏魅力所致火花是火柴商标纸的雅称,从1827年第一枚火花问世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便于收藏分类,火花收藏界约定俗成地划分为早期(清末民初)、中期(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文革”和近期火花。当今艺术市场上邮票、钱币均呈低迷走势,而早、中期和“文革”火花却成为一种价格坚挺的艺术收藏品受到关注。笔者以为这与火花形成历史和艺术价值有关。 首先是火花具有文物属性。众所周知,早先的火柴又名洋火,是舶来品。当年瑞典、日本等国商行为打开中国市场,在火柴商标设计上,尽量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画面,以迎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如具有民间传统象征的龙、隐喻祥瑞吉祥的麒麟,以及谐音寄意的蝙蝠(福)、花鹿(禄)、仙鹤(寿)和财神、寿星,仕女等在早期火花上大量涌现。慈禧60寿辰时,还以“蟠桃献寿”生产过品牌火柴。小小一枚火花,保留了当年民俗风情,的确是一件小小文物,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小小火花能够印证一个历史截面。由于火柴曾经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历来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广告所运用的载体。所以,火花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岁痕,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直至“文革”,都曾在火花上有过直观的映现,近年来的重大事件如历届国庆纪念、党代会、运动会,乃至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频频反映在火花画面上,所以火花酷似袖珍的历史画卷,收藏火花似乎在收藏历史,难怪众多收藏者会去痴迷寻觅。 三是火花是风格别具的微型艺术品。尽管它只有方寸之大,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无论时事政治、工农成就、城乡面貌、旅游风光、动物禽鸟、花草虫鱼无不可在火花中找到踪影,古往今来的众多美术名家、书法大师的画韵墨宝从故宫藏画到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画、丰子恺的漫画人物等等,都在火花上不乏再现,大千世界的纷繁景观,浓缩地展现在小小的火柴盒面上,所具特有的魅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是火花具有升值潜力。由于火柴是消耗物品,保留下来的历史遗留物日趋稀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时隔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珍贵火花再去寻觅,难度很大,价格也就不菲了。 近年来,火花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仍在继续生产,尽管它没有或很少在火柴盒上贴用,但对满足收藏者心理追求和欣赏欲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形成火花收藏热的重要原因。收集火花,贵在坚持。火柴生产供应虽有其地域性的局限,但好多火柴厂为了满足花友的需求,设立专门经营窗口或经营部供应成套火花,如大理火柴厂、长沙火柴厂、天津火柴厂、东方火柴厂等等。同时,也有专营商店经销各地火花,如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也有个人办的火花交换目录。因此,收集也有其方便的一面。当然,要集齐各类各种火花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许多火花集藏者并不因为火花的收集难度而放弃集藏,相反,增加了集藏的趣味性和追求性,使集藏活动变 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更能锻炼人们的意志。 火花集藏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火花的志号一九五八年,中国成套火花在北京问世,与单枚火花相比,成套火花表现的内容丰富,能使主题表现得更深刻,场面更为宏大,表现手法更为新颖,从而在我国火花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更增添了火花的魅力,对收集者产生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在成套火花出现的初期,由于没有标志,一套火花究竟有多少枚?一套火花是否收集完整?这些问题常使集花者颇费周折。于是火花设计师们就学习邮票上的编号方法,开始在火花上加上志号。这里所说的志号,是指在成套火花中,为了表明火花枚数和顺序所用的顺序编号。根据目前已有资料,我国最早标上志号的套花当推1959年济南厂和荷泽厂的“第一届全运会”,该套共20枚。 火花上的志号标志有两部分,一部份表示火花发行的年份,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有些厂家一年发行的火花套数较多,也有在年代后再加上英文字母A、B、C,用英文字母顺序来表示该套是当年发行的第几套。如1985年重庆火柴厂发行的火花,都在火花上标上85.A,85.B的字样。第二部份是表示火花每套有多少枚以及本枚火花是第几枚,一般采用一组阿拉伯数字,如10-1,即表示这套火花有十枚,该枚是第一枚。前后两数字之间用一短横线或一小圆点隔开。火花上完整的志号应该包括这两部分,这也是一种最常用也最常见的的表示方法。 但由于火花设计人员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并不一致,志号对厂方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加之没有标准可以依循,因此火花的志号在实践中变得五花八门,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标年号和套号; 2.不标总枚数,仅标顺序号; 3.对于同一图案用不同颜色印刷的,志号采用AB的形式,如“244”,即表示本套共24枚,分4种颜色印刷,即总枚数为96枚。 4.对于一套火花中还包含中标的,采用A+B的形式,如“100+4”即表示有100枚小标,另加4枚中标,共计104枚。 -转帖火花收藏步入佳境火花是世界上仅次于邮票的第二大收藏品种,集火花人数高于集艺术品、古董、烟标、钱币等各类收藏品的人数,和集邮一样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几乎在世界各国都有火花协会。在我国,火花一直都是最广泛的收藏品种。现在因很多火柴厂倒闭,集火花越来越难。因此,火花收藏一跃而起,并已步人佳境。 火花题材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从现实生活、政治运动、战争和平到文物古董、书画艺术品、花鸟虫鱼,再到风景名胜、古今人物、体育科技,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火花的设计朴素中透出典雅、自然中富有情趣,虽然没有邮票精致,但有一种淡淡妆、天然样的质朴,一种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火花中也有一些设计精美的品种,几乎不亚于邮票。所以,火花与邮票并称为集藏“姊妹花”。 火花反映的时代重大事件使它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现在很多人对以前的一些人物和重大事件不甚了解,打开一部火花珍藏册,也许在这方面会有所收获。有的火花设计很巧妙,由一幅完整的画分割成若干枚火花,每枚火花(每幅画)单独时可独立成画。如1990年杭州“中国八十年代最佳火花评选”被评为“十佳火花”的清明上河图、古诗吟金陵火花。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不朽的传世之作,以白描手法反映了北宋王朝漕运枢纽汴河上的繁忙景象。开封火柴厂率先将其搬上火花。该套火花由25枚卡花组成,各自独立成画,组合起来就是一幅气势宏伟的长卷画面。古诗吟金陵是南京火柴厂生产的卡花,全套16枚,每枚火花各题写一首吟哦金陵的古诗,彩色精印,古朴典雅。16枚火花四四见方组成一幅反映金陵四季景色的画面,而每季景色则由4枚火花以方连形式构成。整套火花画面精致工笔,不愧为是火花中的上品。 有的火花犹如一部连环画,故事性强,情节连贯,有头有尾。这类火花故事取材多种多样,有成语,有典故,有传说,使人们在欣赏火花的同时,通过故事获得知识。如乐山火柴厂的神笔马良、重庆火柴厂的渔童,都是由银幕搬上火花的动画片;又如重庆火柴厂的西厢记,全套40枚,分别按“惊艳”、“听琴”、“佳期”、“拷红”4组各10枚将文学作品西厢记的故事情节跃然火花上。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是一部长篇连环漫画,南平火柴厂将整部三毛流浪记搬上了火花,全套624枚,是我国目前成套火花中枚数最多的一套。该套火花共有三种刷色,全大套计1872枚,超过了比利时“千塔”火花。“千塔”火花在千枚火花上描绘了千座世界名塔,堪称世界火花之最。火花真伪辨别火花,作为火柴商标的美称,在中国进入收藏界是较早的,解放前,钱化佛、梅兰芳、胡适、郑逸梅、张枕鹤等人就已经开创了火花收藏的先河。一九五零年后,我国民间火花组织及期刊火花在江苏无锡问世了,花坛元老张筱庵、天津王黎青等一代人在火花收藏的道路上风风雨雨摸索了近半个世纪,他们无私的奉献为今日火花界的繁荣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地火花组织的成立,火花收藏的国际化更给火花收藏锦上添花,扬州“火佛”季之光先生火花书的出版对火花收藏事业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徐州樊禹的多年藏品开始步入昆明世博会、大连服装艺术节等国际大展,这在几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发生了,总之,火花收藏热已经遍及了神州大地。 随着中国人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为收藏火花提供了物质条件,再加上世界各地华侨及其他国家博物馆对中国早期火花的偏爱,致使中国早期花价格在九五年后连续盘升,价格在千元以上一枚的就有百余种。中国民清火花,原本存世量就少,供求的不平衡导致了必然的价格上涨。火花的分类1、按包装性质分类有: 贴标(贴在火柴外盒的一面,纸质薄); 卡标(图案印在硬卡纸上,折叠后即为完整的火柴外盒); 卷标(大小同卡标,卷贴在火柴外盒表面,纸质较薄); 中标(贴在火柴10盒一小包外包装上的较大贴标); 箱标(贴在100盒火柴外包装箱上的大型贴标)。 2、按构图成套形式分类有: 单枚套:一枚即为一套,雅称“一枝花”,另有图案相同而大小不一的“子母套”(贴标+中标)、“宝塔套”(贴标+中标+箱标); 主题套:用二枚以上图案互不连贯的火花来表现同一主题的多枚套花; 连环套:象连环画一样,用每一枚火花表现一个情节画面并连贯成一完整故事; 联张套:将多枚火花拼连成一幅完整画面,多用于表现名画; 套中套:用多个主题套花共同表现一个大主题。 3、按历史时期分类有: 早期花(18791949年):这七十年间经历了清朝和中华民国两在朝代,火柴厂既有外商开设的,也有本国资本家开设的,但火柴厂的主要特点为私营工厂,以手工半手工为主,厂小,倒闭、更换主人频繁,这些火花的印刷也具有当时古朴、简洁、对称等时代特点。其间也包括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火柴厂的火花。由于年代久远,战乱频繁,留存较小,故收藏困难。 中期花(19491979年):建国后这三十年间,我国火柴工业飞跃发展,国营工厂逐渐占统治地位。火柴厂规模逐渐扩大,产量稳定增加,自1958年起陆续实现机械化生产。1958年推出成套火花,设计上打破了单调的一枚一套的格式,从此突破了单纯商标的范畴,使火花逐步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中期火花又可分为文革前和文革火花。这段时期的火花留世本不少,但经文革“破四旧”之后,许多珍贵的火花毁于一旦。中期火花中,由于文革火花有其特殊性,受到一些集花者的偏爱,身份百倍。 近期花(1979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形势大好,人们思想日益解放,社会经济日趋繁荣,火花的生产和火花的收藏也迎来的阳光明媚的春天。近期火花摆脱了前中期火花的许多限制,无论是纸质、印刷、格调、颜色、表现手法、布局等都有大的飞跃。 -转帖利废”火花析不知何时起,在火花收藏圈里忽然流行一种标价不菲的“利废”火花,其特点是在绚丽多彩的火花背面,印有表格、资料或其他文字。拥有这类火花者,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吹嘘这类火花年代久远、稀罕难得,索价要比同类品种的火花高出数倍。 “利废”火花是在印刷火花过程中不经意出现的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火花正式开印前需要调色,为了节约纸张,往往先采用报废的纸“试印”,如果其流出印刷厂,就会造成这种所谓的“利废”火花的奇特现象。二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纸张属于国家统配物资,供应有限额,所以厂方对报废的火花舍不得丢弃,于是进行再利用,或印刷表格,或打印资料,以后因种种原因,这种记载有火柴厂各种情况的纸张外流,其背面的火花图案反而被当成了收藏的主体。 笔者手中就有一张属于此类的“火花”。表格所用的纸张在裁切时,背面的火花往往沿边缘的地方不再完整,同时,表格的一面还可能有毛笔、钢笔等书写痕迹,所以把这类火花冠名“利废”似无不可,只不过要分清主次,并非火花利用废纸来印刷,而是原本无用的火花废纸又被再度利用罢了。当然,火花背面留下的文字痕迹,对分析火花的生产年代还是有一定考证价值的,但以此来哗众取宠,飙升火花的售价或收藏价值,就未免是小题大做了。火花收藏新特点火花收藏活动走过八十年代的高峰,步出九十年代的低谷,正在逐渐升温。对目前藏花升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火花收藏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藏花数量大,是藏花的基础,但一味重视扩大藏品的绝对数量,而不重视对高质量藏品的收集,是难以提高收藏层次的。因为低质量的藏品数量再多,也不足以与高质量的藏品相提并论。从近几年的早期火花及珍稀品种火花的大幅升值与大众火花升值缓慢状况来看,可以看出高质量的火花日益受到藏花者的青睐。 其次,火花收藏从业余收藏向专业收藏转变。任何一项收藏都没有像火花收藏这样,生产行业与收藏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火柴企业的领导与火花设计者本身就是火花收藏者,而许多火花收藏者又在进行火花收藏与火柴工业史的研究。对火柴工业及火花收藏的理论研究更加专业化,除老资格火花收藏家的理论研究外,以黄振林辉为代表的又一批火花收藏家,把火花收藏理论的研究更是不断向前推进。新火花收藏家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对推动火花收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火花收藏不断迈上新的高度。 三是火花收藏由个体分散型逐步走向群体化,火花收藏组织者跨地域,打破各种界限的联合形势正在形成。火花收藏者参加各种火花收藏组织;火柴行业刊物编委会吸引火花收藏家参加,火柴行业职工参与火花收藏,在行业刊物开辟火花园地等。在火花中居多的还是专题系列的,如古今名人、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书画艺术、民俗风情、电影戏剧、体育卫生、当代科技、天文地理、飞禽走兽、花卉鱼虫、异国风光、世界珍奇等等。由于专题选材广泛,有些专题相互交叉,有些专题又可在大专题中分列。 “脸谱”专题,既可从属于戏剧,又可分类于书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题。生产“脸谱” 火花的火柴厂很多,约有十几个火柴厂,内容也各不相同,有京剧、豫剧等各剧种人物的脸谱,有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脸谱、历史人物的脸谱、神话传说人物的脸谱。欣赏各地的“脸谱” 火花,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剧种对的不同要求,而且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民俗的脸谱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艺术性。有的火柴厂还生产好几套“脸谱”火柴。天津火柴厂有4套“脸谱”火柴,其中中国京剧脸谱整套3组计450枚,为我国单套脸谱火花之最。东方火柴厂近几年来出品了十几套“脸谱”火花,有神话传说人物与古代人物脸谱贴花、有足球明星卡花,有京剧旦、生、净、丑各组脸谱卡花与卷贴,是我国“脸谱”火花套数和枚数最多的火柴厂。哪些火花值得藏一、中国早期火花 早期火花一般是指187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出品的火花。其间火花多为舞龙、舞凤、麒麟、龙舟等,文字上多为“振兴国货”“救国火柴”“请用国货”。图案为“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大总统”等等。二、解放初期至“文革”前的火花 这一时期的火花主要特点是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步伐,如“中苏友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社会主义总路线”等。这一时期生产了一些套票火花,如“一运会”“北京十大建筑”“国庆十周年”等等。三、“文革”火花 这一时期的火花,其构图画面是“一片红”,设计上多为宣传画、漫画、摄影,还有众多的“最高指示”“语录”;英雄人物雷锋、王杰;样板戏白毛女红灯记等等。四、现代火花精品 80年代后期,全国掀起火花收藏高潮,火花品种呈现出姹紫嫣红的新格局,有宾馆专用火花、高档艺术火花、旅游火花、文学名著、专题火花、京剧脸谱、异型火花等等。中国火花的历史分期1)仿造和萌芽期(公元1879-1929年) 从中国第一家火柴厂诞生, 仿造日本舞龙牌火花开始,到我国正式办理火柴商标注册手续和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成立止, 这个时期的中国火柴市场大都被洋火所垄断。 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火柴厂,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火柴规格商标设计都以仿制为主。 因此,在早期火花中,有一部分中国火花与日本火花混杂难分,直到1929年,中华全国火柴同行联合会成立,我国的火柴商标才开始备案登记,走向正规。 (2)纯火柴商标期(公元1930-1958年)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在全国城乡抵制日货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国火柴工业的蓬勃发展.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的火柴厂,私营的占多数,其商标多为飞禽走兽,喜庆图案。各厂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火柴厂倒闭时有发生。因而,有些火花流传较久,有的却昙花一现。解放后, 百余家火柴厂合理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为火花的发行,收藏和整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非商品的装饰期 北京火柴厂首先发行成套的花卉与风景火花之后, 国家商标总局将火柴商标列为不需要注册的产品。 规定用厂名或简单小图在当地工商局备案,以作商标使用。这就使火柴商标成为以厂名为标记, 其他图案为装饰画的小艺术品,促使火花出现了质的飞跃。 (4)商品化的装饰期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 随着形势发展,火柴厂开发火花为第二产品,使火花正式成为商品。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城市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火花销售网点,促使火花真正进入新的商品行列。火柴厂除在火柴生产中所使用的火花以外,还生产了许多不用于火柴的成套,成集的火花产品。除此,还为单位,饭店生产了大量宣传广告火柴。我国火柴工业现状大面积亏损90年代初开始,全国最大的火柴厂济南火柴厂和北京、上海、青岛、营口、 武汉等一批大型国有火柴企业纷纷转产、停产、倒闭。据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对全国57家火柴企业统计,1996年亏损面达58,1997年上升到70,1996年57家火柴厂亏损33家,亏损总额为5897万元,盈亏相抵后,57家企业亏损面为58,而到1997年前三季度对其数据汇总表明,利税盈亏相抵,亏损额达2374.1万元,亏损面升为70以上,火柴全行业破产10家,转产13家,兼并5家,转移到乡镇的5家,停产一年以上的9家,总计43家。截至1999年11月底,整个行业中, 原老火柴厂存在的不足100家,能够正常生产的不到60家。全国火柴行业整体生产水 平逐渐萎缩,1988年1994年中,平均年产2633万件,1995年1997年对62厂、57厂、 48厂统计,平均年产仅1605万件,比上7年累计平均年产下降39。一个行业是否欣欣向荣,关键要看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产品的销售量逐年衰减,市场丢失巨大,肯定该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从市场分析看,火柴正处于这一时期,在当前体制和机制下,火柴业难以再创辉煌。火花收藏需正本清源火花具有一定的收藏、欣赏和研究价值。但错发现有些火花销售广告片面强调火花集藏的增值潜力而往往回避了火花自身的价值。为此有意从不同的角度谈一些自已的认识和看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火花应定位在价廉物美的趣味收藏品行列。 火花的首要功能是贴在火柴盒上,起到装饰、广告宣传的作用,它是火柴的一种附属品。而受火柴售价的限制,投入到火花的制作成本必定不会太高,但从现在社会形形色色的火花广告来看,动辄上百元一套,虽说平摊下来的费用每枚仅元,但由于其没有相应的面值和使用功能,动辄上百元一套的高价火花显然有点“奇贵无比”了。 火花在社会各界的认可度和流通性较差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今社会有影响力的集藏活动,集邮和收集名人字画等占据较大的比例,而集藏火花者的比例还不足,尽管上述统计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待考证,但从当今社会各界对火花的感觉和认识中我们已能领略一二。显然火花在社会宣传、集藏者队伍的普及和培养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火花自身的一些缺陷更是时时刻刻地左右和影响着集藏者,如火花的交易、吞吐、流通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书画和邮币卡等等。因此,要想普及火花集藏绝非朝夕之功。此外火花交易还缺少正规的流通渠道,人们对于火花本身价值和地位的认识还亟待提高。 火花的权威性较差 由于火花的发行不可能像邮票、磁卡那样受到邮政部门和电信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更不可能有类似于钱币发行那样严格的审批制度,因此,火花的发行既无发行量的限制,更无丝毫的权威性可言。谁有钱谁就可以印制发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火花集藏事业的发展。火花收藏简史群众性集藏活动的深入开展,集藏“四花”(邮票、火花、烟标、门券)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绚丽多彩的火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集藏火花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已形成一支人数较为可观的集藏队伍。 那么,什么是“火花”呢?“火花”就是具有商标性质的火柴盒装饰画的总称。在六十年代以前的火花,基本上是较独立和稳定的单枚图案,一般是各火柴厂的标志性商标图案。当时国家商标局通知将火柴视为区域性的地方产品,不必注册,可用厂名或简单图案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这样,就为火花五彩斑斓的画面提供了条件,也就是说,火花由具有商标性质的厂名或特殊小标记与装饰图案组成。1958年,北京火柴厂首先采用以风景花鸟为图案的成套火花,从此,各火柴厂竞相采用,不断涌现新的成套火花。 我们通常见到的火花是“贴花”和“卡花”二种,这是“火花”家族的主要成员。 “贴花”是粘贴在火柴盒上的单片薄火花,与火柴盒一般大,我国绝大部分火柴厂生产的火花是贴花。由于贴花的大小与邮票相似,因此常与邮票相提并论,而邮票又被称为“邮花”,故称火花为 邮票的“姐妹花”。 根据火柴的不同标准,各火柴厂生产的火柴盒的大小不一,火花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如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些火柴厂生产的火柴,有的火柴梗比较短,火柴盒也比较小,这类火柴盒的火花幅面就比较小。而有些防风火柴,火柴梗比较长,火柴盒相应也比较大,这类火柴盒的火花幅面也就比较大。 随着我国火柴工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以后火柴生产的标准化,大多数火柴厂生产的火柴是长梗的,因此大幅面火花也比较多。在贴花中,大理火柴厂较多大幅面火花,重庆火柴厂较多小幅面火花。 在许多大城市,由于缺少木材,有些火柴厂以纸代木,用较硬的卡纸代替木材做火柴盒,并直接将火花图案印在卡纸上,于是就出现了“卡花”。天津火柴厂、北京火柴厂、安阳火柴厂等均以卡花著称。目前新兴的宾馆广告火花大多是卡花。经上光或涂塑的卡花在火花集藏界被称为“玻卡”, 大多上等级的卡花一般都以玻卡为主。 “卡花”有两种,一种是以纸代木的火柴盒,另一种是“书式火柴”的封套。有一些缺少木材的国家,如日本,在宾馆里经常可以见到一种完全是以纸代木的宾馆旅游火柴,它不是盒式的,而是象书本那样,打开后撕下一根火柴就可使用了。书式火柴的火柴梗是纸质的,一般用较厚的卡纸经过处理后裁切成火柴盒大小的梳状纸片,梳状部分上下互叉,端头是火柴头,梳状火柴连在一起的根部插在火柴“书皮”折起的一端内,将“书皮”的另一端折过来包住火柴后再插在“书皮”折起的一端内,“书式火柴”就形成了。“书式火柴”一般内装两片梳状火柴。 木质火柴盒在制作时,一般对盒面加工分两道工序,裱盒面纸及贴商标(火花)。有些火柴厂把两道工序并成一道工序,将商标卷贴在火柴盒上,于是就产生了卷式贴花,简称为“卷贴”。有的卷贴印有双面商标图案,有的卷贴是整幅商标图案。双面商标图案的火柴盒有两面划磷区,而整幅商 标图案的火柴盒与“书式火柴”的火柴盒只有一面划磷区。有些火柴厂在生产卡花的同时也生产卷贴,如四川东方火柴厂近几年在生产日用火柴的同时,开发旅游火柴,并专为火柴集藏者同时生 产同图案的旅游火柴卡花及卷贴。 除上述各类火花外,还有一类用于外包装的火花,一般称为“标花”或“卡盒”。“标花”是用于外包装的贴花,其幅面比贴花大。火柴的外包装有大小包装之分,用于小包装的标花叫“中标”,用于大包装的标花叫“箱标”。许多火柴厂在生产火柴的时候,通常同时生产贴花和标花。火花集藏界将图案相同的单枚套贴花和标花称为“母子标”。“卡盒”是用于成套火柴的包装盒,主要用于旅游火柴,是由卡纸精印而成。原先的“卡盒”是专装火柴,近几年来由于火柴企业不景气,日用火柴面临石油产品的挑战,因而转向旅游火柴、广告火柴,从而出现了专为火花收藏的“卡盒”,如北京火柴厂、天津火柴厂、开封火柴厂、东方火柴厂。生产较多的是天津火柴厂和东方火柴厂,尤其是东方火柴厂,在其它火柴厂因不景气而萎缩生产的时候,它却接连不断地推出各种新品种。 -转帖火花收藏贵在坚持火花的收集,与邮票、钱币相比,花钱较少,见效快,经济实惠。但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