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doc_第1页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doc_第2页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doc_第3页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树成阴花满天”“阴”还是“荫”?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了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裘老最近发表了两首亲笔书写的七言绝诗。一首以“绿树成阴花满天”结句,写出五十年来我校欣欣向荣的建设新貌;另一首以“犹想中华后起才”结句,写出老前辈对新一代的殷切期望。关于诗作内容已有同志写成专文介绍,我在这里想谈的,只是“绿树成阴”的阴字的用法问题。 “绿树成阴”又可简化为“绿阴”。裘老另一首诗有“绿阴如酒醉诗人”。有位老同志曾用书法给他写成条幅,把“阴”字写成“荫”。裘老看了,把它收藏起来,既不张挂,也不用来影印出版,就因为是“阴”字多了个草头,原来这两个字是不能混用的。 向阳称“阳”,背阳称“阴”,这一方位概念历来都分得很清楚。树阴,自然就是指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的阴影处。把树阴写得最为形象的一句词是:“午阴嘉树清圆。”中午阳光直射,大树底下形成一圆圈的阴影,这里是很凉爽的,俗称“凉阴”或“阴头”。绿树成阴,表明树木的枝繁叶茂,这是夏天的景象。唐诗中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阴阴夏木啭黄鹂”、“绿阴冉冉遍天涯”等,都是正确地使用“阴”字。 “阴”字加上草头的“荫”字,本来只读去声,与读阴平的“阴”字有平仄声之分,因此在诗词中读音含糊不得。“荫”字从“阴”字分化出来,加上草头,原意指青草覆盖地面起庇荫作用。左传有句话:“若去枝叶,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早期只用“阴”字。诗经大雅有句诗:“既之阴女,反予来赫。”改用后起的字可写成:“既之荫汝,反予来赫。”意思是:我既然这样庇护你,你反而来威吓我。 最能说明“荫”字的原义的,是清末大学者俞樾(字荫甫)这对名字,合起来就是“樾荫”二字。原出处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意指周武王将中暑的人移放到路旁大树间枝叶交叠如盖的凉阴下。后来将路旁的行道树称“道樾”,将大树下的阴凉处称“樾荫”,字读去声。王安石诗“客坐苔纹滑,僧眠樾荫清”就是这么用的。陶渊明诗句“桑竹垂馀荫”、苏东坡诗句“长松得高荫”等,都是着眼于枝叶庇荫的意思。诗词中就是没有将“荫”字读成平声。 近代说的“林荫大道”一词,实际是从“樾荫”发展而来的,荫字意思不算错,只是读音读成“阴”了;近来甚至喧宾夺主,想侵占“阴”字的原有地位,有人把与花木有关的“绿阴”、“花阴”、“柳阴”、“松阴”等的“阴”字都加上了草头,而且拿新编的辞书作证。老先生可不接受这种庇荫,只好说:好了,好了,不必要再加了。备注: 【荫】统读yn,不读yn。1.动(树木)遮盖阳光。覆。2.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庇护。封妻子。3.形阳光照不到;阴凉潮湿。地下室太了,没法住。词语举例:荫庇(庇荫)荫蔽封妻荫子荫凉(跟“阴凉”不同)荫翳(跟“阴翳”不同)(注:“树”、“绿”、“林道”等应作“树阴”、“绿阴”、“林阴*道”等。) 摘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以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绿树成阴: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阴影。成,形成(动词);阴,阴影(名词)。“成”后加名词为动宾式动词,比如“成才”、“成龙”、“成形”、“成文”等,“绿树成阴”的“成阴”也是这种结构,如果用“荫”(去声,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合理了。 社会上很多人甚至一些媒体都被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误导了,加上一些人的思想本来就媚俗、虚伪,看到“林阴*道”里有“阴*道”两个字便吓一跳,以为孩子学了这个词会变坏,其实让孩子变坏的可不是这个词,“林阴*道”跟“阴*道”也没有一毛关系,说有关系的人也是强拆词语!“林阴*道”是“林阴”+“道”,是指两旁有树木荫蔽(ynb)(均读去声)的道路,也说“林阴路”。 现在真是“荫”满天飞啊!“绿杨阴里白沙堤”、“绿阴不减来时路”“谁记窗前借绿阴”“树头花落未成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著名古诗或谚语里的“阴”被很多人改成“荫”了!鲁讯先生的革命时代的文学里有几句话:“要讲得堂皇点,则譬如种柳树,待到柳树长大,浓阴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其中的“浓阴蔽日”也被篡改为“浓荫蔽日”了!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这一切都是拜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所赐啊!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要违反国家语委的规定、违反国家标准坚持设“荫”(yn)的话,必定要无耻地、肆无忌惮地篡改古人诗词或者误导、纵容不明就里的群众胡乱更改古人诗词,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在为获取“荫”(yn)的 “生存权”而进行狡辩的时候,对古人诗词被肆意更改的乱象是只字不提的,因为这种乱象就是他们一手造成的!有阳必有阴,阴阳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自然、和谐的社会。阳盛阴衰或者阴盛阳衰都是病态的表现。代表女性的“阴”被某些人视为眼中钉、被某些人刻意规避,正说明那些人男权主义、封建思想极端严重,不知道他们(主要是“他们”)是不是女人生的?不知道他们家中有没有女性?(我的话是难听了些,但是,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已经被他们戕害得惨不忍睹,很多民众和一些媒体都被他们蒙蔽和愚弄到了不自知的地步,他们公然违反国家规范、约定俗成的用法,导致非法的“树荫”“绿荫”“林荫道”等泛滥成灾,他们就是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到底!平心静气地与他们辩论已经没有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违反国家标准例举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凹统读o,现汉为凹注w音。2.审音表审定:桔统读ji,现汉为桔注j音,并解释为“橘俗作桔”。3.审音表审定:荫统读yn,现汉为荫注yn音,并将其释义篡改为“阴”的释义。4.将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蹚”以规范汉字字头的形式列出,误导使用者。 由此可见,在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的眼里,是没有国家标准的,他们自己的标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可以凌驾于国家标准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 现在,学校的学生和社会大众都存在滥用同音字、滥用繁体字甚至随意造字的现象。因此,在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渐进过程中,教师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希望广大教师能以身作则,在教学中、生活中、网络上自觉使用规范的汉字,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对“树荫”“绿荫”“绿树成荫”等用“荫”而大量的诗词、谚语比如“树阴照水爱晴柔”“绿阴不减来时路”“绿阴冉冉遍天涯”“小舟撑出柳阴来”“树头花落未成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却用“阴”感到困惑吗?(这些矛盾和困惑都是由现汉私设“荫”(yn)造成的,如果严格遵循国家语委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定废除“荫”(yn),那么这些矛盾和困惑将迎刃而解。)或者你愿意我们的后代将古人诗词、谚语里的“阴”都篡改为“荫”吗?你愿意让留给我们大量优美诗词的古人因其诗作被肆意篡改而颜面扫地、不得安宁吗?(如果我们放任现汉私设“荫”(yn),则古人诗词、谚语等必将不断地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这是对古人的大不敬!)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请友情顶一下帖子或者转发帖子,以便让更多被现汉蒙蔽、愚弄的人看清现汉的真面目,阻止其肆意破坏传统文化的纯粹和祖国语言的规范!顶一下帖子或转发一下,在你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也为推进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作出了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个人也许无法阻止现代汉语词典(现汉)肆意破坏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但我们可以不用它(我们可以选择兼具规范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如果它一意孤行、死不悔改,如果大家都不用它,那么它将会死去,那些伪专家、假权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的阴谋将不会得逞,而祖国的语言将会更加规范、标准!请注意:顶帖子或转发帖子没有酬劳,你的QQ也不会增加一个太阳,完全靠的是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为的是给后人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 社会上有些人爱用“荫”代替“阴”是事实,但词典不应一味地媚俗,而应推动语言往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但现汉却反其道而行之,违反国家规范、约定俗成的用法,不顾古诗词、谚语中“阴”和“荫”井水不犯河水的事实,私设“荫”(yn),而刻意规避“林阴”“绿阴”“林阴*道”等,“荫”字鸠占鹊巢、登堂入室、大行其道的乱象正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他们还巴不得将古诗词、谚语中的“阴”都篡改成“荫”呢!(他们破坏语言的健康规范还不仅限于此,其他一些字词的用法也被他们搞得混乱不堪,比如,“作主”“当作”“作客”“作声”“作贡献”“作准备”“作努力”“作决定”甚至“作为”的“作”字都被他们篡改为 “做”,大有废“作”兴“做”之意,另外还用很多不规范的词语作为所谓的首选词大家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来与现汉一对照便知孰优孰劣。)由此可见,他们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毒害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抵制他们,如果放任他们私设“荫”(yn),如果让他们暗箱操作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荫”统读yn的规定删除,那对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来说可就是一场灾难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写在后面的话: 2012年5月4日(青年节),QQ群“中国编校之家”上有人发一则消息称“国家语委正在酝酿新的审音表,在新表中,将恢复荫的读音,即绿树成荫”。目前本人无法证实此消息之真假,但它说明现在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时刻了,现汉和那些伪专家、假权威决意要背叛祖宗、愚弄群众到底了! 因此,我作为一名不忍看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受到戕害的普通公民在此呼吁:为了给我们的后代营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环境,请有良心、有责任心的专家、学者、作家、媒体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大众一起来抵制现汉,制止他们破坏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制止他们戕害传统文化!请通过邮件、QQ、MSN、论坛、博客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帖子,如果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这篇帖子就不用再发(但要把帖子顶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看清现汉的真面目,不要再被它蒙蔽和愚弄,以此来拯救祖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又文:关于“绿树成阴”一词的用字解释“绿树成阴”一词古已有之,比如,唐代杜牧曾写下“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五代时徐铉在依韵和令公大王蔷薇诗中作“绿树成阴后,群芳稍歇时”,宋人吴子和(吴礼之)的蝶恋花春思中有“满地落红初过雨,绿树成阴,紫燕风前舞”一句,其中皆作“绿树成阴”,而不是“绿树成荫”。“阴”说文解字释为“闇(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泛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荫”说文解字释为“草阴也”,即指树阴。“荫”原为多音字,有yn 和yn两个音(编者注:此说法不妥,“荫”从“阴”分化出来后就读去声,在诗词中也一直读去声,从来没有读过平声,只是近代“林荫大道”从“樾荫”发展而来后一些人才将“荫”读成平声,这是随意地改变了“荫”字本来的读音),1985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对部分汉字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并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其中就重新审定了“荫”的读音,只保留 yn,而“阴”仍读 yn。之后,各类辞书和学生课本都据此进行了修订,所以原先的“树荫”、“林荫道”等都随读音改作“树阴”、“林阴*道”,“无心插柳柳成阴”、“绿树成阴”也是如此,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字典等权威辞书中对的“阴”、“荫”的注释可以证明。(发表于2005年4月的半岛都市报“编读往来”上)(注:在网络上搜索到杜牧的诗句是“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与上面的诗句略有不同。) 怅诗唐 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另文:关于贾平凹的凹字的读音的问题根据百度百科或多数网页上的资料,贾平凹原名是“贾平娃”,不是“贾平洼”,而“凹”(o)原来同“洼”,但不同“娃”(读w,不读w)。如果说他原名是“贾平洼”,那么他改名为“贾平凹”之后仍坚持读“凹”为w的话还有点道理,但他原名的“娃”(读w,不读w)并不同“凹”,那么他改名为“贾平凹”后就不应要别人也跟着他读“凹”为w,否则就是一种绑架语言的行为,毕竟汉字不是他自己家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相比于贾平凹,陈寅恪先生就显得很智慧,虽然他家乡或和他亲近的人也许都将他名字中的“恪”读为qu,但他从没说过“恪”不读k。而贾平凹,改用了别的不同音不同义的字,还要让别人跟着他读原来的音(虽然他家乡的方言也许也读“娃”为w,但普通话不是方言,不能没有自己的规则),这明显是一种绑架语言的行为。以下是魏文成关于“凹”的古音的一些论述:“凹”字的古本音及現代北方方言尤其是东北方言音依旧为iau(iu),至少一直到中古时期,“陶”、“堯”、“凹”三个字的读音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凹读w是真正的古汉语”的说法也是不对的,“凹读w”最多只算是方言,是不能与古汉语或普通话等同的。其他1. “下功夫”还是“下工夫”?答:很容易就能推出“下工夫”不对:“苦功”也就是“苦功夫”,“下苦功”就是“下苦功夫”,其中的“苦”不过是个定语,去掉这个定语自然就是“下功夫”。反过来,由“下工夫”可推出“下苦工夫”,再推出“下苦工”,但这是不正确的,因此“下工夫”不正确。如果要表示花时间,可以说“费时间”、“费工夫” 。“下功夫”跟“下苦功”、“下力气”是一样的,都偏向于刻苦、努力,不偏向于表示“花时间”。虽然不偏向于花时间,但其意义又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