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pdf_第1页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pdf_第2页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pdf_第3页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pdf_第4页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8 页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整理汇编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 五年制 整理汇编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 五年制 bsong13 bsong13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1 2 3 4 第 2 页 共 18 页 5 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 60dB60dB 衰减衰减 在已知示波器在已知示波器 T T 和和 V V 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 上上 V DIVV DIV 和和 T DIVT DIV 的相应读数 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的相应读数 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答案答案 A 9 10 11 答案答案 C 第 3 页 共 18 页 13 答案 答案 2 14 15 16 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 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 可能的原因 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 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 可能的原因 A 按下了接地按钮 B AC DC 档中选了 DC档位 C Volts DEC衰减过大 D 扫描速度过 17 17 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 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 A 幅度B 频率C 相位D 波形 18 18 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 改变下面条件 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 改变下面条件 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 B B A A 调节辉度调节辉度 intensityintensity B B 交流交流 ACAC 变成直流变成直流 DCDC DCDC 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 C 接地接地 D D 调节垂直调节垂直 positionposition 19 19 使用示波器前使用示波器前 应先对示波器进行应先对示波器进行校准校准 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 到到 CH1CH1或或 CH2CH2通道通道 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 图形不稳定图形不稳定 应该调节应该调节电平旋电平旋 扭扭 20 20 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 应该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 应该 先调节 SEC DIV 旋钮再调节 LEVEL 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21 VOLTS DIV 和和 TIME DIV 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22 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 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 VOLTS DIV 使其幅度使其幅度 尽量放大 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尽量放大 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3 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 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 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 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 TIME DIV 使 使 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离尽量放大 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离尽量放大 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4 VOLTS DIV 和和 TIME DIV 旋钮所在位置分别为旋钮所在位置分别为 0 5v 和 和 0 2ms 请给请给 第 4 页 共 18 页 出此时示波器的量程出此时示波器的量程 即此时示波器所能测得的电压值范围即此时示波器所能测得的电压值范围 和最长周期分别和最长周期分别 为多少为多少 25 旋转旋转 LEVEL 旋钮旋钮 观察波形变化观察波形变化 请简单描述请简单描述 LEVEL 旋钮的作用旋钮的作用 26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 POWER 旋钮 用示波器测出该信号发生器的最旋钮 用示波器测出该信号发生器的最 大电压值 大电压值 27 示波器示波器 CH1 输入端输入正弦信号输入端输入正弦信号 若将若将 CH1 的耦合方式选为的耦合方式选为 DC 请问还能请问还能 看到正弦信号吗 若将耦合方式选为看到正弦信号吗 若将耦合方式选为 接地接地 还能看到正弦信号吗 还能看到正弦信号吗 28 用示波器观测正弦波形时 已知示波器良好 测试电路正常 当荧光屏上出用示波器观测正弦波形时 已知示波器良好 测试电路正常 当荧光屏上出 现如下图所示波形时 试分析每种波形产生的原因 如何调整示波器的相关旋现如下图所示波形时 试分析每种波形产生的原因 如何调整示波器的相关旋 钮 才能正常测量 钮 才能正常测量 29 调节信号发生器 产生一个调节信号发生器 产生一个 10V 500Hz 的正弦信号 当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 当信号发生器 输出输出 衰减衰减 调为调为 60db 时时 示波器上观测到的正弦信号的电压值示波器上观测到的正弦信号的电压值 峰峰 峰值峰值 变为多少 变为多少 30 当示波器当示波器 CH1 和和 CH2 输入频率比为输入频率比为 2 3 的正弦信号时的正弦信号时 看到的李萨如图形看到的李萨如图形 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样的 3 2 呢 呢 31 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越大 则扫描光点移动速度就慢 示波器垂直偏转因数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越大 则扫描光点移动速度就慢 示波器垂直偏转因数 大 则对输入信号的衰减就大 则对输入信号的衰减就 大大 32 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是指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是指光点在光点在 X 轴方向移动轴方向移动单位长度单位长度 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 用用 t div 或或 t cm 表示表示 33 扫描时间因数为扫描时间因数为 10ns div 被测方波脉冲在水平轴上显示一个完整周期被测方波脉冲在水平轴上显示一个完整周期为为 5dir 问该方波重复频率是 问该方波重复频率是 20MHz 方波脉冲宽度又是 方波脉冲宽度又是 25ns 34 将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置将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置 2 s div 扫描扩展置扫描扩展置 x10 此时在屏幕水平轴 此时在屏幕水平轴 上上下下 10div 长范围内正好看到长范围内正好看到 5 个完整的正弦波的频率是个完整的正弦波的频率是 2 1 0 5MHz 2 2 5MHz 3 0 25MHz 4 5MHz 35 示波器面板上标定的垂直偏转因数示波器面板上标定的垂直偏转因数 V div 中电压中电压 V 是指电压的是指电压的 3 值 值 1 有效有效 2 平均平均 3 峰峰 峰峰 4 瞬时瞬时 36 为使扫描线性良好 在一个周期内扫描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而增加的速度是为使扫描线性良好 在一个周期内扫描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而增加的速度是 一个一个 4 的量 的量 1 均匀变化均匀变化 2 线性变化线性变化 3 线性上升线性上升 4 恒定不变恒定不变 37 在示波器垂直输入端附近的面板上通常标有一个电压值 如 在示波器垂直输入端附近的面板上通常标有一个电压值 如 400V 这个电 这个电 压值表示出该输入端可承受最大压值表示出该输入端可承受最大 4 电压 电压 1 直流直流 2 交流有效值交流有效值 3 交流峰值交流峰值 4 直流加交流峰值直流加交流峰值 38 垂直偏转因数为垂直偏转因数为 200mV div 的的 100MHz 示波器示波器 观察观察 的的 100MHz 正弦信号峰正弦信号峰 一峰值一峰值为为1V 问问 1 荧光屏应显示多少格 荧光屏应显示多少格 2 当输当输入入500mV有效值时有效值时的的100MHz 第 5 页 共 18 页 正弦信号 此时应显示多少格 正弦信号 此时应显示多少格 解 解 1 1V 200mV 5 div 2 500mV 1 414 2 200mV 7 div 39 将周期为将周期为 1ms div 的时标信号输入被检示波器 该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的时标信号输入被检示波器 该示波器扫描时间因数置置 1ms div 8 个周期的波形在屏幕水平方向测得为个周期的波形在屏幕水平方向测得为 7 9 格格 在格刻度线内在格刻度线内 试求该 试求该 档扫描时间因数为多少 档扫描时间因数为多少 解 解 1ms 8 7 9div 1 012ms div 40 41 42 43 44 45 46 示波器由示波管 扫描发生器 同步电路 水平轴和垂直放大器 电源五部分构成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及应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及应用 1 1 答案答案 A A 第 6 页 共 18 页 2 2 已知电压表内阻已知电压表内阻 RvRv 电流表内阻电流表内阻 RARA 测量值测量值 R R 则内接时真实值是则内接时真实值是 外接外接 时真实值是时真实值是 3 3 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二极管性能 若二极管能正常工作 则万用表正向连接时显示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二极管性能 若二极管能正常工作 则万用表正向连接时显示 二极管正向压降近似值 反向连接时显示 反向连接时显示过量程 牛顿环牛顿环 1 2 答案答案 B 3 白光观察牛顿环时看到的是白光观察牛顿环时看到的是 B A 明暗相间的干涉环明暗相间的干涉环 B 彩色干涉条纹彩色干涉条纹 C 看不到干涉条纹看不到干涉条纹 4 5 在牛顿环干涉实验中 从透射方向观察到的现象为 在牛顿环干涉实验中 从透射方向观察到的现象为 C A 看到与反射光相同的干涉条纹看到与反射光相同的干涉条纹 B 无干涉条纹无干涉条纹 C 看到与反射光亮暗互补的干涉条纹看到与反射光亮暗互补的干涉条纹 6 从移测显微镜中看到的牛顿环是 从移测显微镜中看到的牛顿环是 真实的牛顿环直径 真实的牛顿环直径 第 7 页 共 18 页 放大了的牛顿环直径 放大了的牛顿环直径 缩小了的牛顿环直径 缩小了的牛顿环直径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 9 牛顿环实验中 错误的是 牛顿环实验中 错误的是 必须为单色光 必须为单色光 要自上而下调节移动显微镜镜筒 要自上而下调节移动显微镜镜筒 测量过程中必须沿一个方向旋转鼓轮 测量过程中必须沿一个方向旋转鼓轮 用读数显微镜直接测出条纹半径 用读数显微镜直接测出条纹半径 10 牛顿环实验中 读数时一定要始终朝一个方向旋转测微鼓轮 为了防止 牛顿环实验中 读数时一定要始终朝一个方向旋转测微鼓轮 为了防止 理论误差 理论误差 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 人员误差 人员误差 回程误差 回程误差 11 牛顿环实验的调节步骤中 调节时旋转调焦旋钮 移动镜筒牛顿环实验的调节步骤中 调节时旋转调焦旋钮 移动镜筒 从下向上 从下向上 从上到下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 从右到左 12 牛顿环实验读数时要注意估读牛顿环实验读数时要注意估读 位位 13 测量头发丝直径时 若上面的透镜有一面为凹 则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间距如何变化测量头发丝直径时 若上面的透镜有一面为凹 则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间距如何变化 14 14 第第 7 7 环和第环和第 1717 环的位置分别为环的位置分别为 11 00mm11 00mm 和和 14 00mm14 00mm 波长波长 630nm630nm 求曲率半径求曲率半径 15 15 考虑透镜重量使得透镜变形的情况 则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各有怎样的变化考虑透镜重量使得透镜变形的情况 则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各有怎样的变化 16 16 将凹透镜摔成大小相等的两半 取一半做牛顿环实验 将凹透镜摔成大小相等的两半 取一半做牛顿环实验 则请画出相应条纹则请画出相应条纹 17 17 选用比钠黄光波长小的光进行实验 则相同级次的牛顿环半径选用比钠黄光波长小的光进行实验 则相同级次的牛顿环半径 变大变大 变变 小小 不变不变 18 18 铜丝直径铜丝直径 d d 距两个玻璃片相接处的地方距离 距两个玻璃片相接处的地方距离 L L 两相邻暗条纹之间距离 两相邻暗条纹之间距离 x x 求入射光 求入射光 波长波长 1919 牛顿环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错误讲法是牛顿环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错误讲法是 B B A A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 好坏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 好坏 第 8 页 共 18 页 B B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厚薄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厚薄 C C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球面曲率半径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球面曲率半径 D D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 2 20 0 在用干涉法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实验中 为使条纹间距尽可能的宽 以减小测量误差在用干涉法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实验中 为使条纹间距尽可能的宽 以减小测量误差 则则 有效措施为 有效措施为 D D A A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B B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C C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D D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 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 1 1 利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 利用角色散率公式的计算进行定性判断利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 利用角色散率公式的计算进行定性判断 2 2 若若激光斜入射光栅 激光斜入射光栅 试画出相应图像试画出相应图像 3 3 已知已知光栅常数光栅常数 d 0 05mmd 0 05mm 估算 估算 k 2k 2的角色散率的角色散率 4 4 用未知光栅常数的光栅用未知光栅常数的光栅1 1代替已知光栅常数的光栅代替已知光栅常数的光栅2 2 且用绿光代替了红光 发现同一级 且用绿光代替了红光 发现同一级 次的条纹往外移动了 则光栅次的条纹往外移动了 则光栅2 2比光栅比光栅1 1大小关系怎样 大小关系怎样 5 5 光栅常数已知光栅常数已知 但是做实验时将光栅稍稍倾斜但是做实验时将光栅稍稍倾斜 求得的波长求得的波长 变大变小还变大变小还 是不变是不变 6 6 光栅光栅20lines mm20lines mm 第二级亮纹距第一级 第二级亮纹距第一级100mm100mm 波长 波长 求光栅到光屏距离 求光栅到光屏距离 7 在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时在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时 若已知若已知 k 级衍射角为级衍射角为 光栅常数为光栅常数为 d 则波则波 长为长为 角色散是光栅角色散是光栅 棱镜等分光元件的重要参数棱镜等分光元件的重要参数 它表示单位波长间它表示单位波长间 隔内两单色谱线之间的距离 光栅常量隔内两单色谱线之间的距离 光栅常量 d 愈小 角色散愈小 角色散 光谱的级次愈 光谱的级次愈 高 角色散高 角色散 8 8 以下讲法正确的是以下讲法正确的是 C C A A 光栅的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光栅的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B B 光栅的不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光栅的不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C C 照在屏上同一点的这些衍射光都是同相位的光照在屏上同一点的这些衍射光都是同相位的光 D D 以上讲法都错误以上讲法都错误 9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在光栅衍射实验中 激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激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 光栅与屏平行光栅与屏平行 第二级衍射条纹的位置和第二级衍射条纹的位置和 屏幕中心屏幕中心 零级条纹所在处零级条纹所在处 的位置相距的位置相距 150mm150mm 光源波长为光源波长为 600nm600nm 光源到衍射屏的距离光源到衍射屏的距离 为为 90cm90cm 衍射屏到光栅的距离为 衍射屏到光栅的距离为 7070 cmcm 则此光栅的光栅常数为 则此光栅的光栅常数为 5 73 10 3mm 直流电桥直流电桥 第 9 页 共 18 页 1 要测量一个要测量一个 10001000 欧姆的电阻 如何选择欧姆的电阻 如何选择 RA RBRA RB 的值和的值和 RARA 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 3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调节调节 RsRs 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 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 B B 调节检流计灵敏度 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 调节检流计灵敏度 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 C C RsRs 一定 调节一定 调节 RaRa 和和 RbRb 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D D RaRa 一定 调节一定 调节 RsRs 和和 RbRb 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4 4 画出直流电桥的电路图 并标明个元件的符号画出直流电桥的电路图 并标明个元件的符号 LCRLCR 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 1 1 总阻抗总阻抗 Z Z 的表达式的表达式 用 用 L L C C R R 损表示损表示 达到谐振状态时 达到谐振状态时 f f 的表达式的表达式 用 用 L L C C 表示表示 第一种测量方法中保持 第一种测量方法中保持 U1U1不变的原不变的原 因因 第 二 种 测 量 方 法 中 第 二 种 测 量 方 法 中U2 U1 fU2 U1 f可 表 示 谐 振 曲 线 的 原 因可 表 示 谐 振 曲 线 的 原 因 2 2 品 质 因 素品 质 因 素 Q Q 的 物 理 意 义的 物 理 意 义计 算 公 式计 算 公 式 3 多选 多选 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A A 谐振时阻抗最小谐振时阻抗最小 B B 谐振时谐振时 U1U1和和 U2U2都最大都最大 S S2 G A R B R X R S R 1 2 4 3 第 10 页 共 18 页 C RC R 越大 越大 Q Q 越大 图形越尖锐越大 图形越尖锐 D RD R 越小 越小 Q Q 越大 图形越尖锐越大 图形越尖锐 4 4 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错误的是 B B A A 谐振时总阻抗谐振时总阻抗 Z Z 最小最小 B B 谐振时谐振时 U1 U2U1 U2 C C 固定固定 L L C C 若 若 R R 增大 则增大 则 Q Q 减小减小 D D 两种计算两种计算 Q Q 的公式是等价的的公式是等价的 5 5 两条谐振曲线 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两条谐振曲线 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 RaRa 另一条 另一条 RbRb 问 问 RaRa RbRb 的大小关系 的大小关系 QaQa QbQb 填填 大于大于 小于小于 或或 等于等于 6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谐振时 路端电压小于外电阻上的电压 谐振时 路端电压小于外电阻上的电压 B B 外电阻越大 外电阻越大 Q Q 越小越小 C C 谐振时电流最大 谐振时电流最大 D D 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7 7 LCRLCR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A A A A 电路中电流最大 电路中电流最大 B B 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C C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D D 电路中电流最小 电路中电流最小 8 8 RLC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 A A A 电路中电流最大 电路中电流最大 B B 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C C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D D 电路中电流最小 电路中电流最小 9 9 电 路 达 到 谐 振 时 电 容电 路 达 到 谐 振 时 电 容 C 电 感 电 感 L 电 阻 电 阻 R 与 谐 振 频 率与 谐 振 频 率 f0 0之 间 的 关 系 是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LC f 2 1 0 量子论实验量子论实验 1 第 11 页 共 18 页 2 加大加大 UG2KUG2K 后峰值间隔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后峰值间隔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3 第一激发电势是第一激发电势是 U U 则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为 则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为 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光波 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光波 频率 频率 4 4 多选 多选 下列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ABAB A A 灯丝电压过小可能导致灯丝电压过小可能导致 I 0I 0 B B UG1KUG1K 接反可能导致接反可能导致 I 0I 0 C C 图像上第一峰即第一激发点位 电子有初动能 还有接触电势差 图像上第一峰即第一激发点位 电子有初动能 还有接触电势差 D D UG2PUG2P 接反 可能导致接反 可能导致 I 0I 0 5 计算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计算方法是 6 7 实验中 若电流太大 已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请问该如何改变实验条件 答案 可以降低灯丝电压 降低正向小电压 增大反向电压 第 12 页 共 18 页 8 9 若已知 Ar 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为11 6V 请问 Ar 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辐射的光可 见吗 答案 由公式eUh 可得 nm eU hc 107 6 1110602 1 10998 2 10626 6 19 834 所以 Ar 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辐射的光不可见 X 光实验光实验 1 1 已知已知 NaClNaCl 衍射图像的衍射图像的第一个峰第一个峰对应的波长为对应的波长为 衍射角度为衍射角度为 求晶体的晶面间距 求晶体的晶面间距 2 2 若若将将减小减小 NaClNaCl 晶体的晶体的晶面间距晶面间距 则则两个相邻峰的距离两个相邻峰的距离 填填 变变大大 变小变小 或或 不变不变 3 3 已知已知第一级第一级相关参数为相关参数为 1 1 1 1 求 求 d d 若另一波长 若另一波长 2 2 则入射角是 则入射角是 4 观察透射时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 观察透射时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 ABAB A A 电压太小电压太小B B 管流太小管流太小C C 扫描时间扫描时间 t t 太小太小D D 零点偏移零点偏移 5 关于关于 NaClNaCl 的图像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峰成对是因为有特征 连续两种谱峰成对是因为有特征 连续两种谱 B B 峰位在峰位在7 07 0 是因为是因为 U U 太小太小 C C 峰位在峰位在7 07 0 是因为是因为 I I 太小太小 D D 延长扫描时间 不增加峰高和改变峰位置延长扫描时间 不增加峰高和改变峰位置 6 6 若改变管压 钼靶产生的若改变管压 钼靶产生的 X 光会如何变化 光会如何变化 答案 钼靶产生的答案 钼靶产生的 X 光有特征谱线和连续谱线 光有特征谱线和连续谱线 若增大管压 特征谱波长不变 连续谱最短波长变短 二者强度均增加 若增大管压 特征谱波长不变 连续谱最短波长变短 二者强度均增加 若减小管压 特征谱波长不变 管压减小到一定值后 特征谱消失若减小管压 特征谱波长不变 管压减小到一定值后 特征谱消失 连续谱最短波长 连续谱最短波长 变长 二者强度均减小 变长 二者强度均减小 第 13 页 共 18 页 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 第 14 页 共 18 页 1 1 一个方波周期为一个方波周期为0 5s0 5s 采样长度 采样长度0 2s0 2s 采样速度 采样速度5050点点 秒 秒 试画出可能的波形图试画出可能的波形图 2 2 利用李萨如图形求相位差 若将利用李萨如图形求相位差 若将 X X 和和 Y Y 轴进行坐标变化 求得的相位差轴进行坐标变化 求得的相位差 填 填 相相 同同 或或 不同不同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采样长度与采样长度与 FFTFFT 频率无关频率无关 B B 采样长度越大 单位时间内取点越多采样长度越大 单位时间内取点越多 C C 采样速度越大 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 波形越接近真实采样速度越大 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 波形越接近真实 D D 采样速度越小 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 波形越接近真实采样速度越小 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 波形越接近真实 4 4 试写出根据试写出根据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求求相位差相位差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 5 5 一个方波频率为一个方波频率为2Hz2Hz 选取采样频率为 选取采样频率为4Hz4Hz 看到怎样的图形看到怎样的图形为为 A A 方波方波B B 三角波三角波C C 正弦波正弦波D D 方波或三角波方波或三角波 6 6 测量一个测量一个300Hz300Hz 的未知信号并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求频率 选哪个采样长度和采样速度较的未知信号并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求频率 选哪个采样长度和采样速度较 合适合适 A A 500500点点 s s0 1s0 1sB B 500500点点 s s0 01s0 01sC C 40004000点点 s s 0 1s0 1sD D 80008000点点 s s 0 01s0 01s 7 7 若若观察观察100Hz100Hz 波波时时 要求每周期内取 要求每周期内取4040个点 个点 则则采样速度采样速度为为 8 8 用用0 1s0 1s 80008000点点 s s 采样参数观察采样参数观察2Hz2Hz 波 可观察到波 可观察到种波形种波形 9 9 若要若要测测200Hz200Hz 正弦波正弦波 则如何设置 则如何设置条件条件 10 10 试写出根据试写出根据李萨如图李萨如图求相位差的公式求相位差的公式 11 11 正确采集正确采集50HZ50HZ 的正弦波 可以选择的采样速度为 的正弦波 可以选择的采样速度为 D A A 2 2点点 S S B B 1010点点 S S C C 100100点点 S S D D 10001000点点 S S 1 12 2 正确采集正确采集 100HZ100HZ 的方波 应使用的采样长度为 的方波 应使用的采样长度为 c c A A 0 01S 0 01S B B 0 05S0 05S C C 0 5S0 5S D D 0 005S0 005S 计算机计算机声波和拍声波和拍实验实验 1 1 实验中实验中无法得到拍图形的原因无法得到拍图形的原因有 有 多选 多选 第 15 页 共 18 页 A A 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大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大 B B 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小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小 C C 采样时间过长采样时间过长 D D 采样速度过快采样速度过快 2 2 多选 多选 若若单纯为了使屏幕中单纯为了使屏幕中出现出现更多周期的拍 可以更多周期的拍 可以通过通过 A A 增大采样长度增大采样长度 B B 减小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减小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C C 增大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增大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D D 改变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相对位置 E E 增大扬声器音量增大扬声器音量 3 3 已知已知扬声器扬声器的频率为的频率为500Hz500Hz 音叉 音叉的频率为的频率为512Hz512Hz 则则1s1s 内最多观测到内最多观测到种拍型种拍型 4 4 已知已知两个波源两个波源 频率分别为频率分别为504504HzHz 和和512Hz512Hz 形成拍形成拍 给定扫描速度给定扫描速度40004000点点 s s 和长度和长度 0 5s0 5s 则则最多看到最多看到个拍 个拍 5 5 若实验中若实验中观察到不理想的拍图像 没有观察到不理想的拍图像 没有波波谷谷或波或波谷谷处处密密麻麻密密麻麻 可能的原因有可能的原因有 A A f f 之差太大之差太大 B B f f 之差太小之差太小 C C 喇叭和音叉位置不好喇叭和音叉位置不好 D D 喇叭音叉响度差太大喇叭音叉响度差太大 6 拍频拍频等于等于两列波频率差的绝对值两列波频率差的绝对值 大于 小于 等于 大于 小于 等于 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1 1 第 16 页 共 18 页 2 3 3 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 4 4 托盘的转动周期是托盘的转动周期是 T T0 0 放上圆柱体之后的周期是放上圆柱体之后的周期是 T T1 1 圆柱体转动惯量圆柱体转动惯量 I I1 1 求托盘的转动求托盘的转动 惯量惯量 5 5 载物盘转动载物盘转动 1010 个周期时间为个周期时间为 8 00s8 00s 放上物体后转动 放上物体后转动 1010 个周期时间为个周期时间为 13 00s13 00s 且且 K K 值值已知已知 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6 6 某物体距离质心某物体距离质心 d d1 1处转动惯量为处转动惯量为 I I1 1 距离质心 距离质心 d d2 2处转动惯量为处转动惯量为 I I2 2 求物体质量 求物体质量 7 7 等外径 高度 质量的塑料圆柱和金属圆筒 哪个转动惯量大 等外径 高度 质量的塑料圆柱和金属圆筒 哪个转动惯量大 8 8 测圆筒转动惯量时 没有整个放入台子 导致转轴和对称轴有夹角 问测得的转动惯量测圆筒转动惯量时 没有整个放入台子 导致转轴和对称轴有夹角 问测得的转动惯量 偏大偏小 偏大偏小 9 一个木球的质量一个木球的质量 M M 1210 0g1210 0g 直径 直径 D D 11 462cm11 462cm 则其绕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大小值 则其绕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大小值 为为 15896 g cm 2 10 10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 A 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 30 度度到到 90 度间 度间 B B 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 40 度度到到 90 度间为好 度间为好 C C 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大于扭摆的摆角要控制在大于 90 度 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