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ppt_第1页
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ppt_第2页
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ppt_第3页
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ppt_第4页
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5章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FUNDAMENTALSOFMACHINERYMANUFACTURINGTECHNOLOGY MachiningQualityanditsControl 2 5 1概述5 1 1机械加工质量的含义 机械产品质量 机械加工质量 3 加工精度及其发展 4 激光反射镜平面度提高到30nm 表面粗糙度降低到10nm 反射率将提高到99 8 以上 否则 寿命将大大缩短 磁头与磁盘间的飞行高度在50nm以下 若进一步降低将使存储容量呈指数倍增长 1kg精密陀螺转子的偏心增加0 5nm 将引起100m的射程误差和50m的轨道误差 5 6 机械加工精度的各项指标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一般情况下 形状精度要求高于尺寸精度 位置精度要求也高于尺寸精度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机械加工的技术重点大型工件的加工技术特殊材料的加工技术 尺寸公差 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 表面粗糙度值 7 5 1 2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手工逐步调刀获得所需尺寸 加工前先调整好刀具位置再进行一批加工 尺寸精度由刀具保证 钻头 拉刀 自动化的试切法 试切法 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 8 3 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与机床几何精度有关 位置精度要求极高时采用与检测精度密切相关 9 5 1 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 微观 形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 加工变质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 塑性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切 磨 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力 热 产生的残余应力 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10 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1 影响耐磨性粗糙度值大 实际接触面积小 接触应力大 易磨损 耐磨性差 粗糙度值越小 实际接触面积越大 耐磨性较好 若粗糙度值过小 可能增加制造成本 且可能破坏润滑油膜 造成干摩擦 加工表面硬化到一定程度能使耐磨性有所提高 但硬化过度反会使结晶组织出现过度变形 甚至产生裂纹或剥落 使磨损加剧 使耐磨性降低 11 2 影响疲劳强度交变载荷作用时 表面粗糙度 划痕及微裂纹等均会引起应力集中 从而降低疲劳强度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纹路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时 疲劳强度明显降低 一般加工硬化可提高疲劳强度 但硬化过度则会适得其反 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 可部分抵消交变载荷施加的拉压力 阻碍和延缓裂纹的产生或扩大 从而提高疲劳强度 但为拉应力时 则会大大降低疲劳强度 有些加工方法 如滚压加工 可减小粗糙度值 强化表面层 使表层呈压应力状态 从而防止产生微裂纹 提高疲劳强度 12 3 影响耐蚀性表面粗糙度值大的表面 腐蚀性物质 气体 液体 容易渗透到表面的凹凸不平处 从而产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被腐蚀 表面微裂纹处容易受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侵蚀 如零件表面有残余压应力 则可阻碍微裂纹的扩展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零件的耐蚀性 13 4 影响配合性质影响配合性质最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对于间隙配合 经初期磨损后 间隙会有所增大 严重时会影响密封性能或导向精度 对于过盈配合 使计算所得过盈量与实际过盈量有所不同 成为过渡配合甚至间隙配合 从而可能影响过盈配合的连接强度 此外 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接触刚度 运动平稳性和噪音等也有影响 14 加工误差与原始误差加工误差 加工后每个零件在尺寸 形状 位置方面与理想零件的差值 几何参数的偏差 5 2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原始误差 由于机床 刀具 量具 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 5 2 1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始误差 15 误差敏感方向 加工表面法向 原始误差引起的加工误差最大 误差敏感方向误差非敏感方向 16 原始误差 机床夹具刀具工件 毛坯 工艺系统静误差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受力变形热变形刀具磨损残余应力变形 工件装夹误差 调整误差 更换工件 刀具 夹具 量具时调整 测量误差 测量方法和量具误差 原理误差 阿线滚刀滚切渐开线齿轮 数控插补 17 用模数铣刀铣齿轮时的齿形误差 18 5 2 2工艺系统原有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控制 一 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 改善测量方法 提高测量精度 式中 L为跃进距离 G为工作台重量 0 分别为静 动摩擦系数 K为机构传动刚度 改进工艺方法 精车 精磨 研磨 减小刀具或磨粒的刃口钝圆半径re 19 二 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 非成形运动法足够的检测精度 保证形状精度的条件 成形运动法 基本成形运动 回转 直线 相互位置关系 几何关系 速度关系 运动关系 均准确 20 机械制造新技术 数控 NumericalControl NC 技术加工中心 MC 工业机器人 IndustrialRobot 技术自适应控制机床 AdaptiveControlMachineTools 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 CAM 计算机数控机床 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 CNC 21 机械制造新技术 可变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数字化制造无人化机械制造厂 现阶段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e 制造 网络控制 分子开关 工业生产追求更大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智能制造 IMT 并行工程 CE 精节生产 LP 敏捷制造 AM 绿色制造 柔性制造 FMS 虚拟制造 超精加工 KDP晶体 纳米技术 分子自组装技术 化学 生物 生物加工的纯铜微齿轮 22 三 影响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 采用成形运动法时 位置精度的获得与装夹方式有关 23 直接装夹 如用外圆定位在车床上加工齿轮内孔后 再在插床上加工键槽 工件基准面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机床几何精度 机床几何精度 24 找正装夹 如在车床上加工与外圆同轴度要求很高的内孔 工件基准面 机床安装面 刀具切削成形面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机床几何精度 可调支承 找正精度 刀具切削成形面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机床几何精度 找正精度 25 夹具装夹 非成形运动法 检测精度 工件基准面 机床安装面 刀具切削成形面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机床几何精度 夹具安装面 对刀导引精度 找正精度 夹具定位面 夹具安装精度 夹具制造精度 装夹精度 刀具切削成形面 工件加工面 位置精度要求 机床几何精度 对刀导引精度 找正精度 26 机床的制造误差 安装误差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精度保持性被破坏等原因 都将会产生机床几何误差 进而引起机械加工误差 四 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与控制 27 1 机床回转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的形式 1 主轴回转误差的主要形式 28 以滑动轴承为例车床 主轴受力方向不变 故轴径形状精度影响最大 轴孔 前后轴径以及轴承孔的同轴度 配合精度 装配精度等也有影响 镗床 主轴受力方向不断改变 故主要取决于主轴轴承孔的形状精度 主轴径向跳动将会造成什么加工误差 2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径向跳动 29 轴向窜动滑动轴承主轴的轴向窜动量取决于止推 承载 轴承副中端面与主轴轴线垂直度较高者 影响滚动轴承主轴轴向窜动的主要因素有 滚道与轴线的垂直度滚动体形状误差 轴向间隙变化 尺寸一致性 承载不均而降低刚度 主轴轴向窜动将会造成什么加工误差 30 角度摆动主要取决于主轴前后支承跳动 跳动量 相位等 的综合影响 3 提高回转运动精度的措施 不仅影响圆度 而且影响圆柱度 镗模 固定顶尖定位 修磨顶尖孔 采用无心磨加工 用精密滚动轴承并加预载 消除间隙 提高刚度改进滑动轴承结构 短三瓦自位轴承 使用液 气静压轴承 刚度高 精度高 工艺性好 31 2 机床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 也和导轨装配质量和不均匀磨损有关 以车床为例 导轨误差可能引起工件的截面尺寸变化 且影响轴向形状 1 导轨误差形式及其影响 32 2 机床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 也和导轨装配质量和不均匀磨损有关 以车床为例 导轨误差可能引起工件的截面尺寸变化 且影响轴向形状 1 导轨误差形式及其影响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x 误差敏感方向 33 2 机床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 也和导轨装配质量和不均匀磨损有关 以车床为例 导轨误差可能引起工件的截面尺寸变化 且影响轴向形状 1 导轨误差形式及其影响 双导轨间在铅垂方向的平行度 n 34 2 机床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 也和导轨装配质量和不均匀磨损有关 以车床为例 导轨误差可能引起工件的截面尺寸变化 且影响轴向形状 1 导轨误差形式及其影响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x 导轨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 y 双导轨间在铅垂方向的平行度 n 误差敏感方向 可忽略不计 在平面磨床上加工时情况又如何 35 2 提高导轨直线运动精度的措施 36 3 成形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精度 成形运动间位置关系的影响与控制 圆柱面成为双曲面 平面成为内凹或外凸 圆柱面成为圆锥面 37 铣削时 若端铣刀回转轴线与工作台直线进给运动不垂直 移位加工可使误差从 减小至 圆孔成为椭圆孔 平面下凹 38 提高成形运动间相互位置关系精度的措施使用几何精度高的机床 决定因素 保证高精度的零部件制造 总装调试和维修误差检测与补偿 39 成形运动间速度关系的影响与控制车 磨螺纹以及滚齿 插齿 磨齿等加工 要求各成形运动之间具有准确的速度关系 滚齿机 速度关系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各传动件传动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的总和为 40 影响速度关系精度的因素机床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的制造误差 装配误差以及磨损等 都会破坏正确的运动关系 造成工件和刀具运动相对速度的不准确 从而产生加工误差 在降速链中的低速传动件误差的影响最大 41 题1 套筒零件如图所示 本工序为最后工序 欲在这批工件上铣键槽 定位方案见图示 定位元件为水平放置的带台肩心轴 心轴直径试求 1 所给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并判断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2 若所给定位方案不能满足要求 试通过分析计算给出合理方案 42 采用什么定位元件 43 题2 车床上车削轴类零件的外圆A和台肩面B 如图 经测发现A面有圆柱度误差 B对A有垂直度误差 如果仅考虑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 试分析产生以上误差的主要原因 44 题3 在平面磨床上用端面砂轮磨削平板工件 为改善切削条件 减少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常将砂轮倾斜一个角度如图 若 试分析磨削后的平面形状并计算平面度误差 提出改善加工形状精度的工艺方法 45 题4 在铣床上用夹具装夹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 如图示 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 05 300 夹具两定位V形块夹角 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 01 150 阶梯轴工件两端轴径尺寸为 试分析计算在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时 加工后的键槽底面对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并估算最大值 不考虑两轴颈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46 5 2 3机械加工过程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1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影响与控制 加工时工件或夹具变形 加工后产生误差 单爪拨动 使主轴受力方向改变 瞬时回转中心变动 运动部件自重引起结构件变形且随运动而不断变化 高速运动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均引起有关环节变形 接触变形造成测量误差 力的变化使工艺系统产生复杂变形 47 控制或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 有效减小切削力 根据变形规律 预置系统的反变形 调刀量调整 恒力测量装置 相对测量 对比抵消变形的影响 有效地提高工艺系统抵抗受力变形的能力 48 1 工艺系统刚度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刚度 工艺系统在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49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a 各部刚度不等时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的加工误差 车外圆 可推导出 式中 KH KT KB 分别为床头 尾座及刀架部件的实测平均刚度E 工件材料的弹性模量I 工件截面惯性矩 50 简化公式 当工件刚度很高时 加工盘类工件时 工艺系统刚度随着受力点在工件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使车出的工件在各截面上直径尺寸不同 产生了形状和尺寸误差 51 b 切削力变化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原因 切削余量不均 工件材质变化等结果 形状误差 尺寸分散 52 减少误差复映影响的主要措施 多次走刀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53 2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主要措施 提高工件在加工时的刚度或减小其变形 合理选择工件的加工和装夹方式薄壁件均匀夹紧 细长件 用跟刀架 中心架 反向进给切削 提高刀具在加工时的刚度 改善刀具材料 结构 热处理 钻套 镗套 对称刃口抵消切削分力 提高机床及夹具的刚度 合理设计结构 刚度平衡 尽量减少零件数 提高接合面形状精度 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减少接触变形 可靠预紧 54 题5 假设工件刚度极大 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试分析图示三种加工情况 各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 55 题6 试分析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柱面产生图示三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56 2 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与控制 热源 内部热源 外部热源 摩擦热 运动副 转化热 电动机 动力能耗 加工热 切削热 磨削热 环境温度 室温 地基温度 辐射热 阳光 取暖设备 人体 1 工艺系统的热源 57 2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特别是精密件 大型件的加工 机床破坏原有的冷态几何精度 造成加工误差 工件冷却后尺寸改变 局部受热不均而变形 刀具加工过程中热伸长引起加工尺寸变化 精密加工时也要考虑夹具 量具热变形带来的误差 58 3 控制工艺系统热变形的主要措施 减少热量产生和传入正确使用刀 磨 具 切 磨 削用量 及时刃磨或修整刃具 电机外置 油箱外置 防晒 加强散热能力高效冷却 喷雾冷却 润滑油冷冻降温 均恒温度场采用热对称和热补偿结构 恒温间 机床预热 改进设计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CAD精密加工机床的热变形补偿系统 59 3 工艺系统磨损的影响与控制 1 工艺系统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零部件破坏原有成形运动精度造成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夹具带来装夹误差 对刀导引误差 刀具和磨具使批生产工件尺寸的分散性增大造成尺寸和形状误差 大零件 成形刀具加工 量具引起测量误差 60 2 减少工艺系统磨损的主要措施 合理设计机床结构静压结构 易损表面防护 提高零部件耐磨性耐磨材料 合金铸铁 镶钢 贴塑 热处理 合理润滑 及时更换已磨损件 正确使用刀具刀具材料 陶瓷 金刚石 刀具参数切削用量 尤其是V 刃口形式 宽刃 冷却润滑 61 4 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与控制 工件的残余应力 当外部载荷去除以后 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1 残余应力的产生 机加力和热表层塑变 晶格扭曲 拉长 比容增大 毛坯制造 冷校直局部塑变 62 2 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主要措施 大件在室外搁置数天 月小件在车间搁置数小时 粗 精加工之间 结构对称 壁厚均匀 减小尺寸差 铸 锻 焊件在机械加工前的退火 回火 精度稳定性要求高的零件 淬火后进行冰冷处理 振动时效 激振 敲打 减少加工塑变 减少加工热 精度高的细长工件 不得冷校直加大余量 多次切削 热校直 63 5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目的 区分成批生产中不同性质的加工误差 确定系统误差的数值和随机误差的范围 从而找出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5 3 1加工误差的统计性质 64 5 3 2机械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 正态分布 调整法加工时没有某种优势因素的影响 平顶分布 加工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值系统误差 如刀具磨损 双峰分布 两台机床或两次调整加工 精度不同 调整尺寸不一致 偏态分布 加工过程受到人为干预 如试切法加工时的保全心理在显著热变形至达到热平衡期间进行加工 65 5 3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般情况下 调整法加工后的零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66 3 原则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分散范围是 3 6 的大小代表了某种加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密度 一般情况下 有 正态分布函数为 表5 1 不同值的分布曲线 不同值的正态分布曲线 67 加工实测平均尺寸 常值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对一批零件实验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符合 设计要求基本尺寸 任一零件的尺寸可表示为 68 分布曲线的用途 分析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随机误差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分析各尺寸范围内零件的百分比 分析减少废品率的有效方法 预估产生废品的可能性 69 分析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随机误差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分析各尺寸范围内零件的百分比 分析减少废品率的有效方法 预估产生废品的可能性 例 加工一批 20 0 01mm小轴 加工后实测平均尺寸为 20 005mm 属正态分布 0 0025mm 试分析其加工误差情况 解 画出尺寸分布图 分析工序能力系数 s 2 0 0025mm 轴平均尺寸偏大 s 0 005mm R 6 0 015mm由6 T知 本序加工有足够精密度 由xi 值查表5 1进一步计算 若6 T 则必有废品虽本题6 T 但由于 s存在 仍有废品率 由x 2 查表得A 0 4772 故本序加工的废品率 0 5 0 4772 2 28 从尺寸分布情况看 这些废品为可修复废品 工序能力足够 表5 2 消除系统误差 s 0 则无废品 进刀 70 2 点图分析法 1 单值点图 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依次测量每个零件的加工尺寸 并记入以顺次加工的零件号为横坐标 零件加工尺寸为纵坐标的图表中 便构成了单值点图 采用单值点图分析 可把变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 便于通过误差补偿的方法 消除各种系统误差 使加工精度得到提高 71 点图反映工艺过程质量指标分布中心 变值系统误差 变化点图则反映工艺过程质量指标分散范围 随机误差 的变化两个点图必须联合使用 例 72 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1 减少或消除原始误差 提高机床成形运动精度和刚度提高夹具的制造 安装精度 减少装夹误差和对定误差提高工件加工时的刚度 减少受力变形 反向切削 减少精密件加工时的热影响 平衡热变形 73 2 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 补偿 人为制造反向误差抵消 移位法加工 3 转移原始误差 将误差转移到不敏感方向转移原始误差对加工的影响 74 4 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 分化 分组加工 以利于调刀均化 研磨 75 题7 加工一批小轴 其直径要求为 加工后尺寸接近正态分布 测量得一批工件直径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均方根差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并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可能原因 指出减少不合格品的措施 可解得 不合格品率为16 49 可能原因及相应措施 对刀不准 需准确调刀消除系统误差 减少不可修复废品2 工序能力差 需减小 改善工艺条件 提示 76 5 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由前已知 表面 微观 形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 加工变质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 塑性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切 磨 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力 热 产生的残余应力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10点高度Rz 直线波纹度平均波幅Wz圆周波纹度平均波幅Wz 77 5 4 1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 切削层金属经过第 变形区后形成了切屑 经过第 变形区则形成了已加工表面 分流点O以下的金属经严重的挤压摩擦产生塑变 脱离后刀面后 因深处基体的的弹性变形产生弹性恢复 h 并留在加工表面上 在VB和CD段与后刀面接触而使塑变加剧 甚至可引起表层的非晶质化 纤维化及加工硬化 78 5 4 2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其降低的工艺措施 一 切削加工 79 H H 理论粗糙度 1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 80 积屑瘤的影响 积屑瘤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hD过切量造成深浅 宽窄不均的犁沟 增大了表面粗糙度 积屑瘤周期性生成与脱落碎片镶嵌在已加工表面上 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 高硬度积屑瘤脱落造成刀具的粘结磨损 增大了加工表面粗糙度 81 鳞刺的影响 切削加工表面在切削速度方向产生的鱼鳞片状毛刺其特点是晶粒与基体材料的晶粒相互交错 无分界线 82 切削机理的变化 单元切屑周期性断裂向切削表面以下深入 在加工表面上留下挤裂痕迹 波浪形 崩碎切屑形成过程中 从主切削刃处开始的裂纹在接近主应力方向斜着向下延伸 发生断裂 造成加工表面的凸凹不平 切削刃两侧的工件材料被挤压后因没有侧面的约束力而产生隆起 也会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 83 切削颤振 机床主轴回转精度不高 导轨形状误差引起的运动机构跳动 材料不均匀及切屑不连续等造成切削力波动 均会使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 从而使切削厚度 宽度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的不稳定因素会引起加工系统的自激振动 使相对位置变化的振幅加大 导致背吃刀量变化 造成表面粗糙度值加大 切削刃损坏及刀具边界磨损 84 2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控制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能调质后加工 降低塑性 提高硬度 可抑制积屑瘤和鳞刺 选择合理的切削速度 避开积屑瘤生长区减少f 减小Rmax 避免刀屑粘结 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生长采用有效的冷却润滑液 减小摩擦 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生长避免工艺系统的振动 合理选择刀具角度 适当减小 r r或增大r 以减小Rmax增大 使塑性变形减小 以利于抑制积屑瘤和鳞刺采用宽刃刀具 或带直线修光刃的刀具提高刃磨质量 减小刀面粗糙度 磨损超值要及时换刀减小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控制粘结 积屑瘤 鳞刺 85 二 磨削加工 适当加大砂轮粒度号 增大砂轮单位面积的砂粒数m适当提高砂轮速度vc或降低工件速度vw 即增大vc vw比值 减少塑变合理使用直径较大的砂轮 加大Rt 加大砂轮宽度B 减小轴向进给量fa 使B fa比值增大减小径向进给量fr或磨削深度ap 甚至无进给光磨 提高砂轮修整质量 保持锋利度和微刃口等高性金刚石砂轮电解在线修锐ELID ELectrolyticIn processDressing 选择合适的砂轮硬度 磨削液及其浇注方法 减小磨削表面粗糙度值的措施 86 三 超精研 研磨 珩磨及抛光 加工用参数为压强 不是磨削背吃刀量 磨削深度 自为基准加工 主要是降低表面粗糙度 很难提高加工精度 只有用精密定型研磨工具时 才能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 不需要机床有非常精确的成形运动 加工余量是前序公差的几分之一 原理上讲只要等于上序的Rz 特点 超精研 87 研磨 88 主要用于加工内孔表面 可达Rz0 4 3 2 甚至Rz0 1 珩磨 也可用于外圆表面的加工 89 用软研具打光已精加工过的表面 去除前序留下的痕迹 或为获得光亮美观的表面 提高疲劳强度 机械抛光用帆布 毛毡或皮带 加入磨料 氧化铬 氧化铁等 也可用配制的抛光研磨膏 在打磨过程中去除金属层液体抛光用含磨料的磨削液高速喷磨 击平凸峰 抛光 此外 还有电解抛光 化学抛光等非传统加工方法 90 5 4 3加工表面变质层 1 冷作硬化 1 冷作硬化的产生及其影响冷作硬化是经过切削或磨削加工所造成的表面硬化现象 经过上述几次变形 使得金属晶格发生扭曲 晶粒被拉长 破碎 使位错运动困难 阻碍了金属的进一步塑变 而使金属强化 硬度显著提高 冷作硬化使表面的耐磨性提高 脆性增加 冲击韧性降低 也给后续加工带来困难 增加刀具磨损 减少刀具寿命 91 切削温度的影响当切削温度低于相变点时 表层将被弱化 硬度将降低 若温度高于时将产生相变 加工表面的硬度将是这些强化 弱化及相变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塑性变形为主时 表面要产生硬化 当切削温度起主导作用时 要由相变情况而定 92 2 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材料硬度越低 塑性增大 H和 hd越大使用性能好的切削液 可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 选择较大的 减少切削变形 使 H和 hd均减小选择较大的 减少后刀面的摩擦 使加工硬化减小减小刃口钝圆半径rn 减小挤压摩擦 使硬化层深度减小适当控制后刀面磨损VB提高刃磨质量 减小硬化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可减轻加工硬化选较高的切削速度vc和较小的f切削深度的影响不大 93 残余应力 1 机械加工中残余应力的产生 局部高温塑性变形使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 严重时出现裂纹局部冷态塑性变形切削时 表层产生拉伸冷态塑变形 将使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 反之 产生残余压应力局部金相组织变化马氏体转变为其它组织 表层体积欲减小 受到基体拉伸 产生残余拉应力 94 由正变为负时 可使表层残余拉应力逐渐减小 前角为较大负值且切削用量合适时 可得残余压应力 VB值增大 切削温度升高 使加工表面呈残余拉应力 同时使残余拉应力层深度加大 塑性越大 切削加工后产生的残余拉应力越大脆性材料的加工表面易产生残余压应力 vc增大 热应力为主 使残余应力增大 但深度减小f增加 残余拉应力增大 但压应力将向里层移动 p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显著 2 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95 3 磨削烧伤与裂纹及其控制措施 磨削工件时 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或超过金属材料的相变温度时 表层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将发生变化 表层显微硬度也相应变化 并伴随有残余应力产生 甚至出现微裂纹 同时出现彩色氧化膜 这种现象称磨削烧伤 1 磨削烧伤 96 马氏体转变温度 相变温度马氏体组织转变为回火组织 索氏体或屈氏体 磨削淬火钢时 由于磨削区温度的不同 可能产生三种烧伤 回火烧伤 淬火烧伤 退火烧伤 相变温度时急冷 表层出现二次淬火 硬度提高 内层产生过回火组织 硬度降低 未用磨削液 相变温度时慢冷 出现退火 硬度降低 97 磨削的高温在工件表面层引起热应力和金相组织相变带来的体积应力 且多呈现为残余拉应力 如果这种拉应力超过了工件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工件磨削表面就会产生裂纹 磨削裂纹 2 磨削裂纹 磨削淬火钢 渗碳钢及硬质合金工件时 常常在垂直于磨削的方向上产生微小龟裂 严重时发展成龟壳状微裂纹 有的裂纹不在工件的外表面 而是在表面层下 用肉眼根本无法发现 98 在零件的制造过程中 一方面要设法避免裂纹的产生 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宜的检验方法来检查工件的表面质量 磨削裂纹的方向常与磨削方向垂直或呈网状 并且与烧伤同时出现 磨削裂纹降低零件疲劳强度 甚至早期出现低应力脆性断裂 99 3 减轻磨削烧伤 裂纹的途径 减少热量的产生加速热量的传出 选择合理的磨削用量 减小磨削深度ap 直至进行无进给光磨增大进给量f 减少砂轮和工件表面的接触时间 以免升温 为保证加工表面粗糙度 可用宽砂轮 增加工件速度vw 减少接触时间 使传到工件上的热量相对减少 为防止表面粗糙度增大 可同时增加砂轮速度vc 高速磨削 且可有效地避免磨削烧伤 100 提高冷却效果 采用高压大流量法提高冷却 冲洗效果安装带空气挡板的喷嘴使磨削液顺利喷注到磨削区采用磨削液雾化法或内冷却法进一步增强冷却效果 101 正确选用砂轮 正确选用磨料 结合剂 粒度 硬度与组织等 开槽砂轮 选用新结构和新工艺 改进砂轮修整工艺 102 4 表面强化工艺 利用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和残余压应力 提高零件的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 涨孔 滚柱滚压 单滚珠滚压 钢球挤压 多滚珠滚压 喷丸 103 5 5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控制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类型 5 5 1概述 切削力突变 切入时 外力冲击 受周期干扰力 地基 电机 齿轮啮合 回转件不平衡 多刃多齿刀具 系统自身引起的交变切削力作用 加强和维持了自身振动 104 振动的危害 表面质量下降 振纹 降低机床 夹具 刀具寿命 联接松动 崩刃 磨损 限制生产率的提高 切削用量不能提高 环境污染 噪音 105 超精密车床实现了镜面加工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ScanningTunnelMicroscope STM 实现了原子搬迁 需要精密的隔振环境 106 金刚石刀具研磨装置示意图Thelappingsetupfordiamondtool1 空气隔振垫2 电机3 空气静压轴承4 配重5 装夹系统6 单晶金刚石7 高磷铸铁研磨盘 金刚石刀具研磨技术 107 隔振前金刚石刀具前刀面AFM形貌TherakefaceAFMtopographyoflappeddiamondtoolwithoutairvibrationisolators a 水平方向 b 垂直方向 隔振前机床正常工作的振动情况Theamplitudeandfrequencyoflappingmachinewithoutairvibrationisolators 残留在前刀面的研磨痕迹明显 都为纳米尺度的塑性沟槽 表面波纹度相对较大 其表面粗糙度值为Ra2 4nm 108 隔振后金刚石刀具前刀面AFM形貌TherakefaceAFMtopographyoflappeddiamondtoolwithairvibrationisolators 研磨后残留在前刀面的塑性沟槽已模糊不清 表面相对比较平整 其表面粗糙度值为R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