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报考条件: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考生;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3、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四十五周岁(1967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培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4、有两位与本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推荐。5、不限制考生跨专业报考,但在报考前应征得所报考的导师同意。6、我校只招收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如有工作单位,可与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但在培养期内必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我校不招生业余制博士生班。二、报名日期: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2月20日。三、报名流程:1、网上报名并寄送材料: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北外研究生处网页 “博士报名系统”(http://bszsgl/)上填报信息,并提交以下材料:(1)2012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从报名系统中生成、打印)(2)专家推荐书(两份,需推荐人亲笔签名,推荐内容可以打印)(3)体格检查表(按要求在“二甲”以上医院体检完成)(4) 所报考研究方向的研究计划(5) 发表论文、论著的复印件(6)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请双面打印;应届生提交论文初稿)(7) 往届生需另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成绩单复印件(可从本人人事档案、或研究生毕业院校档案馆复印,之后加盖档案部门或研究生毕业院校研究生院/部/处公章)。上述材料整理齐全并按顺序装订后,于2011年12月20日前寄/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办(外地考生以当地邮戳为准)。2、2012年3月1日16日,在网报系统上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在网报系统上打印2012年博士生报考准考证。3、资格审查:时间:2012年3月16日下午13:0017:00地点:北外东院办公楼209会议室内容:身份及学位学历证明(应届生: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往届生:身份证、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海外留学者须同时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准考证盖章;现场缴纳报名考试费三百元。4、联系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办(北外东院办公楼303A室)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收件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9咨询电话真网址:http://四、考试安排:1、初试考试时间及地点:2012年3月17日3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区逸夫楼。2、科目安排:3月17日上午:外国语/第二外语; 3月17日下午:专业科目1;3月18日上午:专业科目2。3、复试(面试):3月18日下午(具体时间、地点安排于2012年3月初在研究生处网页上另行通知)。五、其它:1、研究生招办不提供导师联系方式(有需要者请自行向导师所在院系索取联系方式)。2、我校不提供往年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对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等内容有疑问者,请自行与院系、导师联系。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外国语专业科目一专业科目二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英语国家文学研究(001英语学院)美国小说郭棲庆1-2二外(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任选一种)英美文学基础美国文学史与作品分析19-20世纪美国小说/女性主义金莉1-2英国小说/西方文论张在新1-2文学评论、批判思维英国现代小说/西方文论马海良1-2小说与文论19-20世纪英美诗歌研究张剑1-219-20世纪英美诗歌与批评理论英语小说/西方批评理论研究陶家俊1-2英语小说评论/西方批评理论01英语国家文学研究(018外国文学所)现代西方文论赵国新1西方古典文论与现代文论02英语国家语言研究(001英语学院)理论语言学蓝纯1-2普通语言学(英语学院)认知语言学03英语国家研究(001英语学院)美国研究孙有中1美国通史美国思想史跨文化传播研究1中西思想文化史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欧洲政治(含欧盟、英国、爱尔兰政治)王展鹏1欧盟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爱尔兰政治(含相关政治学基本理论)国际经济彭龙1-2英语货币金融学国际经济美国政治与外交李永辉1-2国际关系史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关系李英桃1-2国际关系理论050222翻译学04翻译学(013外研中心)翻译研究王克非1二外(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任选一种)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翻译史与翻译实践05翻译研究(013外研中心)莎士比亚语言与翻译陈国华1莎士比亚语言与翻译04翻译学(001英语学院)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究马会娟1笔译综合(英汉互译)翻译学理论研究04翻译学(011高翻学院)翻译研究王立弟1-2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与翻译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02俄语学院)06俄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史铁强1-2二外英语俄语语言学基础语篇语言学语用语言学武瑗华1-2俄语语用学07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文学修辞学 黄玫1-2文学理论文学修辞学俄罗斯文学:诗歌与小说研究, 文学比较研究王立业1-2俄罗斯文学史08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俄罗斯社会/俄罗斯文化戴桂菊1-2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基础理论当代俄罗斯09国际关系与俄罗斯外交俄罗斯对外关系丛鹏1-2战后国际关系当代俄罗斯外交050203法语语言文学(003法语系)10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傅荣1-2二外英语基础法语外语教学法11法国文学与文化研究19-20世纪法国文学杜青钢1-2法国文学050204德语语言文学12德语语言学(004德语系)德语语言学钱敏汝1二外英语德语应用和研究基础德语语言学(报考此方向时须说明选择北外独立招生还是中德联合招生。中德联合招生说明:与德国曼海姆大学Werner Kallmeyer教授、Ludwig Eichinger教授、Beate Henn-Memmesheimer教授联合招生、共同出题、共同辅导,论文用德文撰写和答辩,符合要求者获得德国曼海姆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050204德语语言文学004德语系德语翻译学王建斌1二外英语基础德语(翻译学)德语翻译研究13德语文学(004德语系、018外国文学所)德语文学韩瑞祥1-2德语文学基础(德语系)德语文学德语文学理论与文化学研究王炳钧1-2德语文学基础(外文所)德语文学理论、文化学14德语国家研究(004德语系)跨文化研究钱敏汝1高级德语综合能力跨文化研究跨文化交流贾文键1-2德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报考此方向时时须说明选择北外独立招生还是中德联合招生,各招1人。中德联合招生说明:与曼海姆大学Werner Kallmeyer教授、Ludwig Eichinger教授和Beate Henn-Memmesheimer教授联合招生、共同出题、共同辅导,论文用德文撰写和答辩,符合要求者获得德国曼海姆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德国外交刘立群1基础德语(德国外交)德国外交与经济050205日语语言文学15日语语言学研究(005日语系、006日研中心)日本语言学研究于日平1-2二外英语基础日语日语语言朱京伟1-2徐一平1-2曹大峰1-2施建军1-216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006日研中心)日本文学张龙妹1-2日本文学日本文化郭连友1-2日本文化17日本社会与经济研究日本社会(006日研中心)周维宏1-2日本社会研究日本社会文化(005日语系)邵建国1日本社会专业试卷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07西葡语系)18拉丁美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后小说研究郑书九1-2二外英语西班牙语综合拉丁美洲文学19西班牙语口译研究西班牙语口译研究常世儒1-2西班牙语口译20 西班牙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 拉美经济 赵雪梅 1-2拉丁美洲经济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08阿语系)21阿拉伯语语言学阿拉伯语语言与文化周烈1-2二外英语阿拉伯语实践应用能力阿拉伯语语言与文化研究22阿拉伯文学阿拉伯文学研究薛庆国1-2阿拉伯现代文学23阿拉伯社会文化(008阿语系)阿拉伯社会文化研究张宏1-2中东问题研究050209欧洲语言文学(009欧语学院)24罗马尼亚语言文学中国与东欧文化交流与文学关系丁超1二外英语东欧语言基础(波、捷、匈、保、塞、阿等6种东欧国家语言中任意一门,以基础语言为主,包括基本国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中外文化交流史(欧语学院)25意大利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言文学王军1意大利语基础意大利文学050210亚非语言文学(010亚非学院) 26韩国文学研究中韩现代文学比较研究金京善1二外英语韩国文学研究基础韩国文学与文化(报考时需提交硕士论文全文)27韩语翻译研究中韩翻译研究1韩语翻译研究基础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8应用语言学 (013外研中心)应用语言学文秋芳王立非1-21二外(俄、法、德、日、西语任选一种)普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及社会语言学戴曼纯1语言学基础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韩宝成1-2语言测试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9双语对比与翻译(013外研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王克非1二外(俄、法、德、日、西语任选一种)普通语言学语料库研究英汉语对比与翻译陈国华1英汉对比与翻译30普通语言学(013外研中心)句法学戴曼纯1语言学基础句法学31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周燕1-2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32计算语言学(013外研中心)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梁茂成1-2语料库语言学33普通语言学(018外国语言所)语言思想史姚小平1-2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史050221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34海外汉学(012海外汉学中心)海外汉学张西平1-2英、法、德、日任选一种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理论海外汉学研究李雪涛1-2吴志良1-2顾钧135中外文学比较(012中文学院)中外文学比较魏崇新1-2英、法、德、日任选一种比较文学理论中外文学36中外文化交流史(012中文学院)中外文化交流史石云涛1-2中外文化交流史37东亚文学关系研究(012中文学院)东亚文学关系研究严绍璗1东亚文学关系38跨文化文学研究(012中文学院)跨文化文学研究乐黛云1跨文化文学研究39世界文学(018外国文学所)欧美文学、中西现代诗研究汪剑钊1-2英、俄、德、法、日任选一种西方文论欧美文学史40西方文论与文化研究(018外国文学所)西方文论与文化研究汪民安1-2英、法、德、日任选一种现代西方思想史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翻译学(英语学院马会娟教授)1、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1.2、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1993.3、Anthony, Pym.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0.4、Schffner, Christina and Beverly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0.5、Hatim, Basi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 Beijing:FLTRP. 2005.6、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7、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欧洲政治1、Nugent, Neill,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lgrave Macmillan, 6th or7th edition ,2006/2010.2、Kavanagh,Dennis et al., British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Keogh, Dermot,Twentieth-Century Ireland, Gill &Macmillan Ltd,2005.(二者任选其一)3、美阿尔蒙德,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4、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5、美.格里科、伊肯伯里,国家权力与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欧洲研究、JCMS等国内外期刊近年来重要相关论文。俄语语篇语言学1 . . ., 1981.2 . . : . ., 2003.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4王福祥:话语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5吴贻翼等: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6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俄语语用学1、 . . I, . II. . , 1980.2、 张家骅:语法语义语用现代俄语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 5、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注:第3、4、5项任选其一。俄罗斯文学:文学修辞学1、白春仁:文学修辞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2、 王加兴:俄罗斯文学修辞特色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彭克巽:苏联文艺学学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 . .: 5、 ., ., 2004. . . . , 2000.俄罗斯文学:诗歌与小说研究,文学比较研究1、 XI-XIX . ., . ., . 2001 2、 . . ., , 1997. 3、 . . ., ,2002. 4、张建华 任光宣,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5、乐黛云主编,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注】俄罗斯文学史教材只作推荐不作唯一,水平相当的原文教材均可。俄罗斯社会与文化1、 . , . ( ), ., 2002. 2、李英男 戴桂菊:俄罗斯历史之路千年回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潘德礼主编:俄罗斯十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4、冯绍雷 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国际关系与俄罗斯外交1、., . :043D . , 2005.2、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郑羽、蒋明君: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 2008)外交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4、伊伊万诺夫,陈凤翔等译: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5、张历历:外交决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外语教学法(法语傅荣教授)1、CUQ J.-P. et I. GRUCA, Cours de didactique du franais langue trangre et seconde, Grenobl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Grenoble, 2002.2、MARTINEZ P., La Didactique des langues trangres, Paris, PUF, 1996 (coll. Que sais-je?.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第6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王秀丽:法语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法国文学(法语杜青钢教授)1、 Lagarde A. et L. Michard, Les grands auteurs franais (Textes et littrature), XIXe sicle-XXe sicle,Bordas, Paris, 1969.2、Roger Fayolle, La Critique, Armand Colin, 1978.3、张放、晶尼:法国文学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跨文化交流北外独立招生1、Thomas, Alexander / Kinast, Eva-Ulrike / Schroll-Machl, Sylvia (Hg.) (2003):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Kooperation. Band 1: Grundlagen und Praxisfelder. G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2、Thomas, Alexander / Kammhuber, Stefan / Schroll-Machl, Sylvia (Hg.) (2003):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Kooperation. Band 2: Lnder, Kulturen und Interkulturelle Berufsttigkeit. G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3、Straub, Jrgen / Weidemann, Arne / Weidemann, Doris (Hg.) (2007):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Kompetenz. Stuttgart / Weimar: J. B. Metzler.4、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德联合招生1. Thomas, Alexander / Kinast, Eva-Ulrike / Schroll-Machl, Sylvia (Hg.) (2003):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Kooperation. Band 1: Grundlagen und Praxisfelder. G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2. Straub, Jrgen / Weidemann, Arne / Weidemann, Doris (Hg.) (2007):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Kompetenz. Stuttgart / Weimar: J. B. Metzler.3. Keim, Inken / Schtte, Wilfried (Hrsg.) (2002): Soziale Welten und kommunikative Stile. Studien zur Deutschen Sprache Forschungen des Instituts fr Deutsche Sprache 22. T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4. Levinson, Stephen C. (2000): Pragmatik. 3. Aufl., neu bersetzt von Martina Wiese. Konzepte der Sprach- und Literaturwissenschaft 28. Tbingen: Niemeyer.5. Spitzmller, Jrgen / Warnke, Ingo H. (2011): Diskurslinguistik. Eine Einfhrung in Theorien und Methoden der transtextuellen Sprachanalyse. Berlin /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6. Przyborski, Aglaja / Wohlrab-Sahr, Monika (2009):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Mnchen: Oldenbourg.德语语言学1. Deppermann, Arnulf 2008: Gesprche analysieren. 4. Auflage. Wiesbaden. 2. Gansel, Christine/Jrgens, Frank 2009: Textlinguistik und Textgrammatik. Eine Einfhrung. 3. Aufl. Gttingen.3. Janich, Nina (Hrsg.) 2008: Textlinguistik. Tbingen.4. Keim, Inken/Schtte, Wilfried (Hrsg.) 2002: Soziale Welten und kommunikative Stile. Studien zur Deutschen Sprache Forschungen des Instituts fr Deutsche Sprache 22. Tbingen.5. Knapp, Karlfried et al 2004: Angewandte Linguistik. Tbingen/Basel.6. Linke, Angelika/Nussbaumer, Markus/Portmann, Paul R. 2004: Studienbuch Linguistik. 5., erw. Auflage. Tbingen.7. Meibauer, Jrg 2008: Pragmatik. 2., verb. Auflage. Tbingen.8. Schwarz, Monika/Chur, Jeannette 2007: Semantik. 5., aktual. Auflage. Tbingen.9. Spitzmller, Jrgen/Warnke, Ingo H. 2011: Diskurslinguistik. Eine Einfhrung in Theorien und Methoden der transtextuellen Sprachanalyse. Berlin/Boston.10.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1.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1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备注:以上为推荐阅读的书籍跨文化研究1. Heringer, Hans Jrgen 2004: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Tbingen/Basel.2. Keim, Inken/Schtte, Wilfried (Hrsg.) 2002: Soziale Welten und kommunikative Stile. Studien zur Deutschen Sprache Forschungen des Instituts fr Deutsche Sprache 22. Tbingen.3. Knapp, Karlfried et al 2004: Angewandte Linguistik. Tbingen/Basel. 4. Maletzke, Gerhard 1996: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Opladen.5. Wierlacher, Alois/Bogner, Andera (Hrsg.) 2003: Handbuch interkulturelle Germanistik. Stuttgart/Weimar.6.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8. 钱敏汝/詹霞等译: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 钱敏汝 “论跨文化研究的要旨”,载:方在庆(编著):爱因斯坦、德国科学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6134页。*备注:以上为推荐阅读的书籍德国外交1. Lehmkuhl, Ursula: Theorien Internationaler Politik, Oldenbourg 1997.2. Druwe, Ulrich: Internationale Politik, ars una 1998.3.Schmidt/Hellman/Wolf:Handbuch zur deutschen Aussenpolitik,Wiesbaden 2007.4.Domschke, W.: Grundlagen der Betriebswirtschaftslehre, Darmstadt 1999.5.Glismann, Hans: Weltwirtschaftslehre, Entwicklungs- und Beschftigungspolitik, Gttingen 1997.6.Sinn, Hans-Werner: Ist Deutschland noch zu retten? Mnchen, 2005.7.连玉如: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殷桐生主编:德国外交通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9. 宋坚:德国经济与市场,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年。10. 朱仲棣:国际经济学,上海,1999年。翻译学1. Amman, M.: Grundlagen der modernen Translationstheorie. Heidelberg, 1989 2. Nord , C . : Textanalyse und bersetzen . Theoretische Grundlagen , Methode und didaktische Anwendung einer bersetzungsrelevanten Textanalyse . Heidelberg ( Julius Groos ) 1995 .3. Rei , K. ; Vermeer , H. J. :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 Tbingen ( Niemeyer ) 1991.4. Rei, K.: Mglichkeiten und Grenzen der bersetzungskritik. Kategorien und Kriterien fr eine sachgerechte Beurteilung von bersetzungen. Mnchen (Huber) 19865. Seleskovitch, D.: Der Konferenzdolmetscher.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19886. Snell - Hornby , M. ; Kadric , M. ( Hg. ) : Grundfragen der bersetzungswissenschaft . Wiener Vorlesungen von Katharina Rei . Wien ( WUV-Universittsverlag ) 1996 .7. Snell-Hornby, M.(Hrsg.): Handbuch der Translation, 2. Auflage.Tbingen (Stauffenburg) 19998.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德语文学理论与文化学研究Baumann, Barbara und Oberle, Birgitta: Deutsche Literatur in Epochen. Mnchen2000.Benthien, Claudia / Velten, Hans Rudolf (Hg.): Germanistik als Kulturwissenschaft. Eine Einfhrung in neue Theoriekonzepte. Reinbek 2002.Bogdal, Klaus-Michael: Neue Literaturtheorien. Eine Einfhrung. 2., neubearb. Aufl. Opladen 1997.Bhme, Hartmut / Matussek, Peter / Mller, Lothar: Orientierung Kulturwissenschaft. Was sie kann, was sie will. Reinbek bei Hamburg 2000.Gutzen, Dieter u. a.: Einfhrung in die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 Arbeitsbuch. 6., neugefate Aufl. Berlin 1989.Musner, Lutz und Wunberg, Gotthart (Hg.): Kulturwissenschaften. Forschung Praxis Positionen. Wien 2002.Schutte, Jrgen: Einfhrung in die Literaturinterpretation. 3. Aufl. Stuttgart 1993.mega, Viktor (Hg.) Methode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e Dokumentation. Korrig. Neuaufl. 1974 der durchges. und erg. Aufl. Frankfurt/M. 1972.日本语言方向(于日平、朱京伟教授)日语语言学方面的学术著作日语词汇学方面的学术著作日本社会文化方向(邵建国教授)有关现代日本社会、当代日本政治及近现代中日关系方面的学术著作拉丁美洲文学1、 赵德明等著:拉丁美洲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 郑书九、常世儒选著:拉丁美洲文学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3、 Giuseppe Bellini, Nueva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Hispanoamericana, Editorial Cas4、 Luis Hars, Los Nuestros注:1)关于第四本参考书请垂询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语研究中心。2)以上所有参考书请重点阅读20世纪文学相关部分。西班牙语口译研究1、盛力著:西班牙语口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2、鲍刚著:口译理论概述,旅游教育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3、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利亚娜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年。4、常世儒著:西班牙语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常世儒著:西汉口译应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Hurtado Albir, Amparo, Traduccin y traductologa, Editorial Edelsa西班牙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1、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赵雪梅著:拉丁美洲经济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3、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六卷(上)1930年至1990年的拉美经济和社会,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4、徐世澄著:拉丁美洲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Celso Furtado, La Economa Latinoamericana: formacin histrica y problemas contemporneos (vigecimocuarta edicin en espaol), siglo xxi editores, S. A. de C.V. Mxico, 2001.阿拉伯语语言与文化1、【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年。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3、高名凯: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4、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5、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7、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8- ( ) 1994.9- ( ) 1982.10- ( ) .阿拉伯现代文学研究1、李琛:阿拉伯现代文学与神秘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林丰民: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齐明敏、薛庆国等编:阿拉伯文学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4、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6- / ( ) / 7- / / - 8- / / 中东问题研究1、刘月琴:冷战后海湾地区关国际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王京烈:面向21世纪的中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张宏:阿拉伯政治外交与中阿关系(上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4、赵国忠: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陈嘉厚等:现代伊斯兰主义,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6、殷罡: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7、江淳、郭应德:中阿关系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8、纳忠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9、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年。10、左文华等:当代中东国际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中国与东欧文化交流与文学关系1、孔寒冰著:东欧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冯植生主编:20世纪中欧、东南欧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3、法艾田蒲著,许钧、钱林森译:中国之欧洲(修订本),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周宁主编、宋炳辉著: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阎纯德、吴志良主编: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著:捷克和斯洛伐克汉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7、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编: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第16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2011年。韩国文学研究1、金允植:韩国现代文学史,首尔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冰库租赁合同协议模板
- 卤肉加盟培训合同范本
- 合伙开餐饮投资协议书
- 企业画册订制合同范本
- 关于合同质保金写协议
- 共享宾馆售卖合同范本
- 创业补贴股东合同范本
- 厂区打草清理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提成合同范本
- 出租毛坯厨房合同范本
- 《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监督要点》及《安全监督“二十要”》2025
- 《LNG操作手册》(完整版)资料
- 读书名言警句
- LY/T 2459-2015枫香培育技术规程
- GB/T 12970.2-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2部分:软铜绞线
- GB/T 12009.4-2016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第4部分:异氰酸根含量的测定
- 法布雷病诊治最新进展课件
-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峰
- 机械基础笔记
- 基本安全授权培训试题题库
-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