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导论 第1章.doc_第1页
伦理学导论 第1章.doc_第2页
伦理学导论 第1章.doc_第3页
伦理学导论 第1章.doc_第4页
伦理学导论 第1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论伦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伦理学的由来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最早创设于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命名了“伦理学”这个学科,并在雅典的学园里系统讲授伦理学,留下了尼各马科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和大伦理学三部著作。不过,西方关于伦理学内容的研究,则在比亚里士多德更早的时期就已见端倪。中国的伦理学研究,早在先秦诸子百家时就已展开。若以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语录的论语为标志,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只是那时的研究并不是以伦理学学科的名义展开的。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伦理学专著。思考:中西伦理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直至今日。自己想过一切的人最好,那些肯听良言的也还算好,只有那些自己什么也不想,对他人什么也不听的人最糟糕。尼各马科伦理学最公正的最为美好,适意莫过健康常在,让快乐永远充满胸怀。尼各马科伦理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用政治手段来治理,用刑罚来整顿,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道德经有智慧的人善于运用契合方式,无智慧的人最易与人分道扬镳。自然界的法则不分亲疏,它总是与有能力的人一道。西方先有,日本译来,中国最早。Ethics moral principles2.何为伦理学对象(1)伦理求证事物的条理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乐与事物的伦理相同。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乐音。载敬堂集艺文:“音者,声之协出也。春秋卜商曰:声成文谓之音。(诗序)汉朝郑玄曰: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人伦道德之理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天伦:天地君亲师人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人伦规则:忠、孝、悌、忍、信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图:凤凰、仙鹤、鸳鸯、鶺鸽、黄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四德:儒家四德:孝、悌、忠、信孟子四德:仁、义、礼、智女子四德:德、容、言、工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2)伦理学美国韦氏大辞典: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ethics 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什么是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伦理学的同义词是道德哲学。它的任务是分析、评价并发展规范的道德标准,以处理各种道德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德性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的学者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或“正当”等基本道德价值;有的学者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道德行为;还有学者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自由、幸福或人生目的。伦理学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其西方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诗与神话中考究。伦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道德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等;2)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3)三是道德活动或实践,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建设等方面。 3.伦理学基本问题学界争论: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善恶问题现有与应有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问题道与德、群与己、义与利三个方面 (1)本体论视角:国内公认: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更切中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实质,符合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要义。依据唯物史观本体论原理因此,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是人们道德生活的基本矛盾,是人们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学问题。两个内容:1)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谁决定谁(有无反作用);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道义论和功利论等理论2)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谁服从谁。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对立(2)价值论视角:善与恶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的核心生物性与文化性(3)认识论视角:是与非经验性实证问题非核心实然性、应然性、必然性与或然性三视角相统一伦理学“阐定标准,而据以评判各人之行事,畀以善恶是非之名,则非自然科学之所具矣”。蔡元培伦理学“这门科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4.伦理学的使命(1)理论建构。伦理学为社会道德文化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为建构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提供价值支撑。革弊存良(2)行为规范。伦理学为每个人参与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论证并提供优良的道德规范,以解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问题。入世随俗(3)价值引导:伦理学为个人的道德实践和道德生活排忧解难,帮助个人在世俗生活中走出各种心理挫折与价值选择困境。虔心向善5.伦理学分类(1)规范伦理学:它一直是伦理学的代表、主体或核心,围绕着道德价值、道德义务和道德品质展开其理论形式,确定其道德原则等。又称一般规范伦理学(2)应用伦理学:(3)元伦理学:是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研究伦理词、句子的功能和用法的理论。(4)理论伦理学:发现社会道德生活的原理或者规律。(5)实践伦理学:一是实证论理学,二理解为面对现实研究的伦理学(应用伦理学)。(6)比较伦理学与描述伦理学:叫记述伦理学,它对道德现象的研究既不涉及行为的善恶及其标准,也不谋求制定行为的准则或规范,只是依据其特有的学科立场和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性描述和再现。(7)大陆伦理学与英美伦理学(8)资本主义论理学与社会主义论理学(9)资产阶级伦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10)西方伦理学与中国伦理学二、道德的本质唯心主义在哲学观上把人的主观意识或某种先验的世界理性、世界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并由此把人类精神不恰当地夸大到不受限制、无所不能的地步,因此,唯心主义是从人的主观意识、从先验的世界理性或世界精神以及神的意志等方面来界说道德的本质;旧唯物主义虽然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但在历史观上最终落人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因此在道德本质问题上,旧唯物主义也不能得出真正科学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上解决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和历史的本质问题,从而为道德本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界围绕道德本质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和争鸣,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观的基本共识: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一种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现象。(1)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2)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道德史上,一切道德上的兴衰起伏,进退消长,总是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孟子主张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到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君尊臣卑思想,再到宋明时期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忠君思想的内容变化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形成、发展、成熟到没落的历史过程。(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4)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柔性的和内在的规范。 (1)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 (2)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3)持久性与广泛性相一致。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1)道德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道德共同体的利益(2)道德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3)道德是种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的精神。(4)道德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总之,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等方面的价值体系,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诸活动的动力。三、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与功能的哲学范畴。1.社会道德结构 所谓社会道德结构,是指以社会为道德的主体或载体,由道德意识、道德准则和道德活动三要素组成的结构体系。 (1)道德意识 (2)道德准则 (3)道德活动2.个体道德结构(1)道德认知(2)道德情操(3)道德行为3.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够相互转化。 3.道德的功用(1)道德的一般功能认知和情感功能规范和调节功能导向和激励功能(2)道德的社会影响 “道德万能论”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德无用论”贬低甚至根本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道德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道德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二,道德可以为经济主体提供内在活力。其三,道德可以为经济组织提供整体合力。道德对政治亦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政治虽不能决定道德,但对道德有支配、制约的作用;其次,道德也反过来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道德对精神文化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是文化的内在精神或价值内核。先进的道德不仅表达文化发展的诉求和价值目标,而且以其独特功能作用于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和繁荣。首先,道德通过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次,道德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