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五)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准:1、看准文题。通常文章的题目或是线索,或是中心,或是事件,或是观点。2、审准题干。题干的指向十分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哪些方面结合语境,结合实际等等。三忌:一忌不看文题,直接阅读;二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三忌凭阅读的印象答题,做每道题时,一定要把问题带到文章中思考。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解题步骤一、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初步把握中心、思路、形象、语言特色。2、抓关键词和语句,理清段落与中心的关系。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第二步:(细细揣摩,完成试题。)1、浏览试题,体会设题意图,先易后难。2、对重点处、困惑处放慢速度,边读边思考。3、再浏览,检查答案的正确、全面性。记叙文阅读答题必备技巧一、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三、 概括文章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四、 概括和归纳内容: 概括和归纳内容一般要求“准确”和“简洁”。具体来说,有如下方法:1、摘引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作为答案来概括要点;(这是考试中的常用形式)2、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指文章标题、主旨句、段落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组合成符合要求的答案。3、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4、概括要点可先划出相关内容的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便有几个要点。五、理解和分析词句的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即文章中)的特定含义。 若是要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其答题技法是:结合题目,结合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人公的性格,透过修辞,抓住本质,把含蓄的句子直白化,还原其本来意义,揭示内涵。切记: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大多就在原文中,能利用原文词句,尽可能使用,不要凭空去想!现代文阅读指导与复习检测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概括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2.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文章第 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本文的中心所在?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2课参考答案1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这是脱险后的欣慰,对父爱的体验和感激,战胜困难的自豪等的泪水。/父亲鼓励、引导“我”,让“我”有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3. “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它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达到目的。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 第4课紫藤萝瀑布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与眼前的紫藤萝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 _(用原文回答)。2.理解下边两句话的含义。(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4课参考答案1.花朵稀落 生机勃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1)生命也像紫藤花一样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每一个都是组成灿烂的一分子。(2)作者从盛开的紫藤萝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重新振奋精神,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生活。第11课春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文段抓住了春雨 、 、 的特点来写。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3.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4.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5.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二)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这一部分给了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三)阅读下面三个片断,完成16题。【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A (带、含、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 B (莽莽、苍苍)草原, 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D (扑、漫、吹)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和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热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息,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1.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A. B. C. D. 2.甲文中“酝酿”原意是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3.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 ”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 ;丙文所描绘的是 海风,其特点是 。4.甲文写春风时,从感觉的多角度去描绘,找出相应的句子。触觉: 嗅觉: 5.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风时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丙文的内容: 。第11课参考答案(一 )1.多 细密 轻盈2.细雨濛濛 高度 意境3.B 4.C 5.静景 动景 物 人 近 远(二)1.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2.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三)1. A.混 B.苍苍 C.莽莽 D.漫 2.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强劲、凛冽 夏日 柔和、凉爽 4.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5.比喻 6.描绘夏夜柔和的海风和沙滩以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场面。第12课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1.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山上( )( )( )( );( )( )( )。3.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本 体比喻词喻体表达作用顶雪矮松亲切温暖山 坡(穿上)卧雪小村庄是济南的冬天是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7.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8.“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_ _。9. “山”后面加“们”,是表示( )A.表示复数 B.把山拟人化了 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10. “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 )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 B.下了点小雪后山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11.本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12.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 _ _。13.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D.雪后山更秀第12课参考答案1.承上启下过渡句,总起全段。2.树尖 山尖 山坡山腰 城内城外 山坡上3“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山坡薄雪的感觉形象,而且写出了“情”热爱冬天的济南,赞美济南的冬天。4薄雪覆盖下的美丽山景。5.本 体比喻词喻体表达作用顶雪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亲切温暖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美丽可爱卧雪小村庄是唐代名手的小水墨画灵秀恬淡济南的冬天是空灵的蓝水晶突出响晴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形象贴切6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7.BD 8.雪不大,有的地方根本没积住雪9.B 10.A 11.C1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13D第17课看云识天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这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是紧扣哪个短语来写的? 2.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 。3.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4.句和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 _ _ _ _和_ _。5.选文用“美丽”和“_”,“白云朵朵”和“_”相对比,说明云“_ _”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_ _。6.用“”划分选文的层次。 7.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第17课参考答案1.姿态万千 2. 3.“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4.揭示该段文字的中心 对句总结5.阴森 乌云密布 变化无常 说明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 7.总分总第21课风筝认真阅读课文(文段略),完成下列各题:1.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原因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B.弟弟体弱多病非常喜欢风筝,看放风筝时欢呼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C.我发现了弟弟的秘密自己动手做风筝,我即刻给他毁掉了。D.我中年时看到了一本儿童教育书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懊恼,终于向弟弟道歉,求得了弟弟的宽恕。2.填空:文章开头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_ _描写,结尾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_ _ _,开头结尾_ _。3.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打成一片春的温和。”写了什么内容,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及“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5.文章开头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说“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 第21课参考答案1.D 2.春天的 冬天 相互照应3.写了故乡二月风筝时节抬头所见各样风筝及地上杨柳的发芽,山桃的吐蕾,构成一片春日的温和,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温和的热烈向往。4.这些语句是作者用严冬比拟现实的,反映了现实的冷酷和无比的黑暗。5.看到风筝想到了自己对弟弟的风筝梦的虐杀,戗害了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这正是封建意识造成的,这种封建意识也正是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病根的顽固使自己有无可把握的悲哀,要想消除悲哀就要改革社会。第22课羚羊木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 _,其作用是_ _。2.本段文字对人物的形象运用了(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C.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3.选段中与“慢慢地”结构相同的一个词是_。4.选段中说“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的理由是( )A.“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B.“我”对朋友反悔了。C.别人不理解“我”。D.“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5.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通过这句话你认为“我”的责任在哪儿?_ _(二)课文中写了四位大人。请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进行分析,完成后面各题“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爸爸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万芳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1.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情上,上边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妈妈:_ 爸爸:_ _奶奶:_ _2.妈妈、爸爸、万芳妈三个人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这就是_ _。第22课参考答案(一)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烘托“我”的心情 2B 3.呆呆地 4.B 5.“我”屈从了父母(二)1、妈妈:态度强硬,重财轻义 爸爸:比妈妈委婉些,但实质相同 奶奶:与妈妈爸爸不同,她认为要回羚羊木雕不好2.疼爱孩子,但不珍视孩子间的友情,重财轻义。第26课皇帝的新装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 )A.为了蒙骗皇帝 B.替骗子说谎 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 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是两个_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又写出了他的_。3.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描写。4.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_ _ 5.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 _ 6.“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_ _ _ _ 7.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8.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_ _ _ _ 第26课参考答案1.C 2.反问 恐惧 骄横3.语言 心理 4.说明一个人应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骗子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的特点和大臣的明哲保身的心理。6.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和虚伪,掩饰自己因被骗子骗到大街上“光着身子”而产生的那种内心的恐慌,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只好硬撑住,“摆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的集团工作流程体系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水生产处理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文化场馆扩建工程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土建施工人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舞台技术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房产证抵押合同样本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理疗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药剂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放射技术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协议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2025年医学检验在编考试题库
- 特色食品卖场建设方案(3篇)
- 2025年书法级考试题及答案
- 子宫癌肉瘤护理查房
-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振兴策略研究
- 夫妻离婚协议书(2025版)
- 消费券提振机制-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