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单元学习总结 网络 构建区 知识 总结区 方法 探究区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网络 构建区 返回 知识 总结区 一 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二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土地政策对比 1 梭伦改革中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 商鞅变法中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度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 按一定标准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的实行 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 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 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 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官僚 地主也不例外 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三 对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 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 从狭义上讲 主要是指政府制定明确的改革措施而推行的 如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从广义上讲 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 经济 文化等政策的调整 都称得上改革 2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的目的一般是富国强兵 壮大势力 挽救危机 巩固统治 适应形势等 改革内容基本上都涉及政治制度 土地分配 赋税征收 荒地开垦 水利兴修 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 3 改革的结局一般有三种情况 或取得完全成功 或彻底失败 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 4 社会改革对改革者有特殊的要求 要有雄才大略 远见卓识 要意志坚强 雷厉风行 要讲究策略 灵活多变 5 那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改革 推动着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 反之 则阻碍历史前进 加剧社会矛盾 6 改革是社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 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 因此 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与流血冲突 返回 方法 探究区 例题 2015 福建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 而又田制不立 田亩转易 丁口隐漏 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 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 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 为一方 方量毕 以地及色 参定肥瘠 而分五等 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四 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 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 改革的成败得失 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 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 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 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 材料二中的 社会转型 在经济上有何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 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解题规范答案 审题意 1 答题要求有两点 一是 材料一 反映的变法的措施 二是该法的目的 2 一是要求从材料二中找出 社会转型 的经济表现 理解 社会转型 很关键 二是要求从 时代潜流中 探究变法得失 抓关键 1 材料一反映的是 田制 和 税则 即方田均税法 目的应有政府的 赋入之利 财政收入 百姓的合理均摊 限制 兼并 三方面 2 材料中的 契约租佃制 是 转型 的方向 王安石改革的成败从历史潮流看是符合时代转型大潮流的 缓解社会矛盾 富国强兵的出发点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解题规范答案 扣知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措施和影响 规范答 1 法令 方田均税法 目的 均摊赋税 增加财政收入 抑制土地兼并 答对其中2点即可 2 表现 旧田制瓦解 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 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 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契合了时代要求 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答对其中2点即可 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解题技巧总结历史材料型题提取信息的方法1 立足两个原则 一是立足材料 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 二是联系教材知识 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 2 加强三个关注 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 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 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 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 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 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 真实含义 抓住关键性 总结性语句 3 走出四个误区 一是不能分辨材料信息的正误 真伪 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 时代局限 剔除或批判虚伪 错误的信息 保存或阐发正确 真实的历史和观点 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