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2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2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2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2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2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黄土高原 北京 第六章北方地区 八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考点二祖国的首都 北京 考点全梳理 考点全梳理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一 文明的摇篮 1 名称由来 黄土高原因为覆盖着深厚的 而得名 地表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2 位置和范围 东起 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黄土 千沟万壑 太行 3 华夏文明 1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 黄土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便于耕种 3 早在六七千年前 这里的 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相传四五千年前 在此一带开创华夏文明 4 特色风情 如民居 窑洞和民歌 信天游 白羊肚头巾等 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渭河 二 风吹来的黄土 1 自然特征 1 河流 黄河 渭河 汾河为主 河流径流量小 含沙量大 2 地势地貌 海拔在1000 2000米之间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地表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 3 气候 以 气候为主 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 温带季风 2 黄土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多种假说 其中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土是从中亚 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荒漠 戈壁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风成说 3 证据 1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 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 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4 地貌景观 1 形成景观 塬 梁 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2 形成过程 峁 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 1 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 发生破坏后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2 黄土高原地表状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3 水土流失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融于水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 2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 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 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4 水土流失带来的灾害 1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2 泥沙下泻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 淤塞下游河床 水库 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四 水土保持 治理措施 一方面 采取 等生物措施与筑堤坝 修梯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土质疏松 1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隔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邻 解析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隔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邻 2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中 只需要采取生物 工程措施为主 不需要控制人口 解析 治理黄土高原不仅要采取植树造林 修挡土坝等措施 而且要控制人口数量 协调人地关系 避免陷入因人口数量增加 进而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等造成环境恶化 灾害频发 农作物产量下降 进而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再导致人口增加的恶性循环中 考点二祖国的首都 北京 一 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地区轮廓图 地理位置 1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40 n 116 e 2 海陆位置 平原北部边缘 背靠群山 面向 3 相对位置 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河北 天津两省市相邻 2 面积与人口 面积1 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 9万 2010年 华北 渤海 3 自然环境 1 地形与地势 地形以 为主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2 气候 北京位于暖温带 属 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3 河流 永定河 温榆河 潮白河均注入渤海 还有南北人工运河 运河 平原 温带季风 京杭 4 城市职能 1 全国政治中心 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2 中心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所在地 还有国家图书馆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文化机构驻扎 文化 3 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 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 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 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 二 历史悠久的古城1 旧城格局 形成于元 明两代 2 北京市历史与文化 1 历史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名文化名城 有50万年的人类生活史 3000年的建城史 800年的建都史 2 名胜古迹 长城 明清故宫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等 先后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城中的城楼 四合院 胡同 坛庙 王府建筑 牌楼 颐和园 南锣鼓巷 前门大街 还有随处可闻的京剧 曲艺 都令人流连忘返 三 现代化的大都市 1 表现 1 重点街区 新区不断涌现 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 金融街 王府井商业街等等 还有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中心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 已形成航空 公路 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市区形成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中关村 2 问题与解决措施 1 问题 城市发展与传统古老建筑的矛盾 严重缺水 2 措施 传统与现代并存 城市合理分布 规划和管理 保护和发展并重 着重发展低耗能 耗水少 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 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3 城市发展方向 北京正朝着 国家首都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的目标迈进 世界城市 1 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 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全国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解析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 但我国最大的城市 全国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上海 2 为了发展现代化都市 应加快城市化步伐 但不能拆除北京特有的四合院等古老建筑 解析 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北京正朝着 国家首都 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方向发展 应在发展城市的同时 保护文化名胜古迹 尤其是北京特有的四合院等古老建筑 重难点突破 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重点 典例 15东营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 正确的是 地表千沟万壑 湖泊星罗棋布 全部退耕植树种草 减少水土流失 陡坡地退耕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 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a b c d b 考查点 黄土高原地形 水土流失的治理及黄土风情 解题思路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 湖泊星罗棋布 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陡坡地退耕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 对黄土高原治理既要保证经济发展 又要保持水土 变式 15菏泽二模 读图 完成问题 该地区生态建设中所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a 修建水库b 植树种草c 修挡土坝d 疏浚河道 b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