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集体备课主讲人:日期: 个人复备: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 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 的岁数老师的岁数10+251+252+2550+25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 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教师引导小结: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2.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面积(原来的 ) + 新造地的面积(增加的面积) 5450+25t求值: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学生试着解答。全班订正。(强调不写单位名称)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四、全课完善建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指名生说一说。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5 3 b 8 bb 1 3、课本第4页 3 、4、 5、 五、灵活运用,拓展延伸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3a 20ba-20 20b-3a 3a+20b 六、课堂小结,自我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新知。出示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庄的图画,村子旁边有一个池塘,课件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师生做游戏:儿歌接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老师问: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找出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二、走进村庄进行巩固练习。谈话:想去这个美丽的村子吗?在去的路上还要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1.过河:村子旁的一条大河,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x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 )米。集体分析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做。2.参观果园:谈话:刚才我们轻轻松松的过了河,继续往前走吧。(课件出示一个果园)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9题:一篮香蕉:m千克一篮苹果:n千克你能说出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m-n mn 4m m2n小组交流,集体订正3.走进学校:(1)学校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篮球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7题:每投中一个得2分。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小云得了( )分。小华得了( )分。小云比小华多得( )分。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我们再到教室去看看吧,就参观4年级吧,看,黑板上的题你会做吗?出示第8题: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432千米/时,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a千米。6分钟后,速度减少了( )千米;9分钟后,速度为( )千米。第二问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做。4.穿过树林:师:学校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课件出示第10题)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如果栽种时的树径魏5厘米,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当x=6时,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第二步求式子的值。由于题目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 学生对题中所说的事情比较陌生。练习时 , 可先给学生讲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 ,待学生弄明白题意后 , 再进行练习。课件继续显示:速生杨的面积是100公顷,松树的面积比速生杨多了x公顷。当x=80时,松树有多少公顷?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三、评价鼓励,全课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参观了黄河边的村庄,解决了有关的问题。每一个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知识。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连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第6-7页1214题。信息窗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青岛版数学教材第八册第810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教材简析 本课的素材呈现的是黄河一段水流的壮观场景和2003年黄河漂流活动路线图,通过黄河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来解决每天漂流路程的问题,在解释多道算式的意义后,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发展学会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3.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么你们知道漂流是一种怎样的体育项目吗?简单介绍:漂流-漂于水上,顺水流动。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后来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驾着无动力的小舟,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一项勇敢者的运动。(随介绍出示照片)。黄河漂流可不仅是体育项目,它还具有探险性,(出示黄河漂流的照片)。二、组织探究,解决问题。1.解析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有序说出黄河漂流活动的时间、地点、路程、所经地点等。)同学们对情境图观察得真仔细,请继续观察(出示漂流记录表),这是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仔细观察:记录表中给出了什么数学信息?(漂流日期、漂流时间、平均速度)2.提出问题根据记录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怎样求每天漂流的路程呢?(漂流路程=漂流速度时间)请几名学生分别说说每天的漂流路程是多少。随学生回答教师有序板书。选择35道算式表示的意义。3.抽象字母表达式(1)这次漂流活动进行了7天,我们列了7道算式。如果活动继续进行,我们仍要继续写下去,就太麻烦了,你们能不能想出个式子,简明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呢?(2)小组讨论,看看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不同的方法。(3)汇报交流时对于学生用什么符号表示速度、时间、路程,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真不错。数学上,我们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S=Vt)这个式子就表示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你认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简单、方便),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真正体现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4.拓展字母式已知V和t,我们可以求出S,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呢?已知S和t,怎样求V?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评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上面所学的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5.试一试(1)黄河大桥全长S米,汽车通过大桥用t分钟。汽车行驶的速度V=-。(2)黄河小浪底发电站平均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n千瓦时,m台机组每小时发电w千瓦时。用式子表示w=-。6.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1)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板书完整课题:和计算公式)(2)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何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呢?(随学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文字叙述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3)在平面图形中,我们一般用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用a、b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随叙述在图上用字母表示出长、宽、边长),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尝试写公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4)交流:学生出现的写法只要正确,就板书。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所说的公式。明确: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习惯上:省略乘号,数字在前,字母在后。把不规范的写法在说明之后擦掉,留下C=2(a+b),S=ab;C=4a。重点说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读法:a的平方,意义:2个a相乘,巩固:X2、Y2、72、102的读法和意义。区别:2a,表示2个a相加。7.连一连。P11第6题。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的,这里土地平坦,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请看: 1.一台拖拉机在耕花生地,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 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那么:C=-,t=-,a=-。2.这块花生地收获了c吨花生,每吨花生卖x元,一共卖了y元。你能用式子表示出c、x、y三者之间的关系吗?3.来年要把这块花生地分成两部分种植作物: 玉米 大豆 a a b (1) 玉米地的周长-,面积-。(2) 大豆地的周长-,面积-。(3) 玉米和大豆地总的周长-,面积-。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还有哪些方面有遗憾?第2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加了在宁夏沙坡头举行的黄河漂流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小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我们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从中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不防也和探险爱好者一起在课堂上来一次黄河漂流怎么样?二、 主动探索,体会领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情境图)活动一:咱们的第一站是沙坡头,但漂流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信心勇闯第一关吗?课件出示:1.请你开动脑筋做出判断,踢走这些绊脚石:(1)正方形的边长是a,面积是4a。 ( )(2)a元可以买15个足球,足球的单价是15a。 ( )(3)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a2,那么边长是a。 ( )2.恭喜大家闯过第一个窗口,现在我们正以每小时11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6小时行驶( )千米,9小时行驶( )千米,b小时行驶( )千米。 活动二:不知不觉咱们已到达青铜峡市,(课件演示青铜峡市风光)想到这里逛逛吗?欢迎来到青铜峡文具超市。1.自主练习第五题: 文具盒 钢笔 书包 练习本 x元 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已知钢笔的价钱比文具盒贵2元,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文具盒的价钱是练习本的3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钢笔、书包和练习本的价钱。(1) 5支钢笔用多少钱?(2) 用50元钱去买一个书包,还剩多少钱?(3) 如果文具盒的价钱是9元,钢笔多少钱?练习本、书包呢?2.填写下表:(每本本子x元)数量(个) 6 a总价(元) 30 b如果x=2,那么买y本本子需要( )元。3.学校要买故事书35套、每套a 元,科技书b套、每套85元。1套故事书比1套科技书少多少元?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花了多少元?活动三: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的探险队成功抵达麻黄沟,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母亲河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之后课件出示自主练习4的题目)1.五一中队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周活动,计划植树500棵。 (1)如果平均每天植树x棵,3天植树多少棵? (2)当x=125时,还剩多少棵没有栽?活动四:经历了刺激的黄河漂流探险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活动的收获吧。课件出示本节课练习中列出的算式。(根据算式编条件)活动五:课后总结提问: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信息窗三: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 课件展示情境录像:请你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4)汇报: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a、和。b、()和()。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学生可能出的情况: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屏幕出示:思考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将学生的举例用实物投影展示)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3)观察比较: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一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试一试:282+67+33 126+235+174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 427+403+397 270+560+730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 )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第2课时一、回顾复习:1.口算。54+67 38+75 76-48 94-56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2.看谁算得对又快。273+356+327 456+284+116谁能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这是我们上节课探索发现的加法中的运算律,那么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律。(出示课题)二、情境激趣,探究规律: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又要开始举行了,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电脑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以课件出示:一班不参加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二班不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你们会列算式吗?(1)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再计算填空:50-20-10 50-(20+10) 60-24-16 60-(24+16)填完后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学生探究情况。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填等于号?(2)再观察、比较、发现规律。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等号两边算式的数相同,而且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等式左边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等式右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这会不会是个规律?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学生同位合作举例验证可能出现的规律。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自由列举验证的实例,让全体学生评价)通过验证,看来,这是个规律。你能用语言概括一下吗?(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a b c = a - ( b + c )同位结合字母算式再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3)试一试: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题目吗?478-234-166 548-321-79 768-432-157 867-405 谁愿意说说自己解答的方法和理由。第三小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减去两个数的和,计算并不简单)指出:不是所有的计算都有简便的计算方法,规律的使用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最后一道867-405,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得出:从一个数里减去另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连续一个整百数和一个一位数,计算简便。如果减去的是398呢?(867-398)可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把398看作400,先从867中减去400得467,再给467加上2得469。为什么要加上2而不是减去2呢?(把398看作400,比原来多看了2个,所以应该再加上2。)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存在着很多有规律的知识,只要你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探索并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试一试。三、巩固应用。1.想一想,填一填172-17-83=172-( + ) 748-( )-246=( )-(354+246)564-209=564-( )-( ) 825-( )=()-500-7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73-56+12 73-(56+12) 704-350-50 704-(350+50)395-(72+95) 395-72-95 144-98-56 144-(98-56)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282+47+153+18 895-103 398-(76+98) 134-87+664.下面竖式中的字母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A b c d 9 d c b aa=( ) b=( ) c=( ) d=( )第3课时一、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及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活动一:上次课,我们在练习中又探索发现了减法中的一些规律,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又能探索发现一些什么知识呢?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9题。订正时,问:根据表格的填写,谁能说说表格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问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提问:“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2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式,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都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过哪些问题呢?(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1)加法的验算。计算并演算:423+346学生同位合作,独立计算后,互相说说自己演算的方法。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字母算式是什么?“还可以怎样验算7”(用减法验算加法。)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2)减法的验算。 计算并演算:768-589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3)教师小结: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二、巩固练习。刚才我们重新梳理了加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了验算,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应用了什么?2.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中根据哪个运算定律计算简便,为什么?3.自主练习第8、10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中根据哪个运算定律计算简便。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数量关系、列式的依据,再分析计算方法应用的规律。4.自主练习第11题。此题灵活性较大,内容含量也大,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填数的根据以及理由,明确应用运算律的简便。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多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课件播放比赛规则: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二、挑战练习。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刚才四个小组顺利通过挑战,还有一个小组也不要气馁,争取后边的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2.速算挑战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各组用自己喜欢的运算律设计一个算式,让其他小组的选手猜一猜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猜对组得分,猜错组出题组得分。各小组选手请把你们的算式展贴在黑板上。 你们能说出这些同学是根据什么运算律来设计的吗?你们能快速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1)43 38 57 (2)126 69 31 (3)235 47 65作这一组题你们主要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刚才大家在做这几组题的时候,运用加法结合律先将其中两个数凑成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击鼓传花。(运用简便方法计算)游戏要求: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答题纸,上面有六道题,各小组的同学一人一道按顺序去做,将作题过程写在学习记录纸上,最后一个同学作完后举手告诉我,咱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组写的最工整,计算的又快又正确。好,开始。课件出示:(1)127+31+73 (2)235-(35+78)(3)347+401 (4)169-75-25 (5)527+42+73+ 58 (6)836-398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评出优胜选手。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每道题都运用了我们学习的简便运算,所以他们计算的最快,最正确。三、沿用情境,拓展练习。刚才同学们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参与了一些比赛,各小组的成绩还是不相上下。现在让我们看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3.成绩统计请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算出其他组的得分情况。刚才同学们在统计成绩的时候,虽然思路不同,采用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可见我们解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找出最简捷的方法去计算。4.评选主持人(思维拓展训练)同学们你们认为主持人应该哪些条件?对,主持人不但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巧,谁就当选为小主持人。(1)37-56+63-44=(2)557-231-146-69-54=(3)72+415+236+928+585+264=(4)1999+198+97+6=四、总结评价。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单元的指示,并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挑战主持人的比赛,同学们通过比赛,你们认为哪各小组挑战成功。教学反思题目:日期: 年 月 日第二单元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 集体备课主讲人:日期: 个人复备:信息窗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923页。教材简析:本信息呈现的是“中华第一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有序的场景。图下以文字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的问题,探索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则依据加法交换律让学生在猜测、举例验证中得出。教材中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旨在应用所学的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加深理解乘法的计算规律。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教材在自主练习中,又适当地做了补充,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除法的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多媒体播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是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的龙头单位。目前已连续五年创下了国内公路客运站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荣获了“全国百家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顺利通过ZS09001.2000版国际质量认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华第一站”。2、提问:听了刚才的介绍及播放的画面,你有什么印象?3、提出问题:在这繁忙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中(板书),我们发现许多数学知识,(出示统计表)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1、出示: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2、全班交流:重点观察比较366407和36(6407),问:你有什么发现?猜想: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举例验证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试一试:a6587=(6587)24(b)=( 18)活动二:探索乘法分配律1、谈话: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规律吗?2、小组猜测举例验证。3、汇报交流4、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5、试一试:25= a2543= b 三、巩固练习运用所学1、做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网络连接,说题中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让学生独立连线,通过交流订正,对每道题目进行辨析。注意:其中a+b=b+a a+b+c=a+(b+c)是运用了加法的运算律。2、补充练习不计算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1328)125132(8125)415025425150125(840)125840火眼金睛辨对错。25(87)=(258)7 200b=b+201594 =9(154) 48+210=50103、挑战:口算下面每组花叶上面3个数的积。42925451112534多媒体出示3道题,师生比赛。谈话: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秘密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2课时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号宝宝”想知道大家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抢答: 136947=947 3581002=1002(154)10=15() (1258)5=()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想一想:这两个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3名学生板演 12578 12578 12578=8758 =12587 =71258=7000 =10007 =71000=7000 =7000 =7000(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3)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体会:12587和7(125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为什么要把125和8乘起来?(4)教师小结:显然第2和第3种方法比较简便。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125和8相乘整千,再和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2、观察25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2)全班交流:重点提出为什么要把16分解成44的形式?3、讨论小结:讨论:观察以上两道题,小组讨论:在乘法运算中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在乘法算式中应根据因数的特点来选择简便算法,有5去找2,有25去找4,有125去找8,从而使两个数在相乘后积成为整十、整百、整千数。三、巩固联系 运用新知1、自主练习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自主练习第4题 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练习第5题 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第3课时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运算律,研究了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一来,“乘号宝宝”可骄傲啦!“除号宝宝”不高兴了。你瞧,他那难过的样子,咱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吧!二、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指名口答。2、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口答教师板书:355=7 57=35或75=35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5、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6、通过以上例子,你发现了什么?7、教师小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交流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二)探索除法运算规律1、师:知道乘除法之间存在这么密切的关系“除法宝宝”脸上露出了微笑,可是他又有新的问题了,出示:乘法有那么多运算律,我们除法有没有运算规律呀?2、出示课本22页第7题:猜一猜两边的算式会有什么关系?然后独立计算,比较两边算式的大小。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5、利用这个规律计算22页第7题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 运用规律1、23页第8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说一说怎样算的?2、补充练习:生活中的数学四年级一班有12个小组,每组有4人,每人能做5个手工制品,这个班的同学一共能做多少个?玲玲家有一个房间长4米,宽3米,用面积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开放题第23页第9题独立思考,交流解题策略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最后出示除号宝宝的笑脸。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9页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增项合同(标准版)
- 2025广西柳州市鱼峰区花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合同制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南宁市考试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有关事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德州庆云县面向省属公费师范生(6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阜阳民生医院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科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0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2030中国啤酒新品研发趋势与消费者接受度调研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品类创新趋势与非酒精啤酒市场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品牌年轻化传播策略与效果监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包装设计美学趋势及地域文化元素提取与视觉传达优化
-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 贝朗DIALOG+透析机水路设计概览课件
- 光电功能材料课程-13-18课件
-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方案
- 黔西市中医医院金阳院区环评报告
- 我的家乡-枣阳
-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男生篇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全球卫生治理课件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