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模型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基于ISM模型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docx_第2页
基于ISM模型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docx_第3页
基于ISM模型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docx_第4页
基于ISM模型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ISM模型的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研究苏海珍 刘学录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摘要:根据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土地流转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用ISM模型解析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和结构。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5个风险因素可以划分为7个层次,其中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地膜、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是最直接的风险因素,而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率、流动人口增长率和学生辍学增长率是最深层次的风险因素,并且清晰的知道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得到生态风险是最直接的风险。预防和降低土地流转社会风险的主要政策和建议是: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控制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关键词: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解释结构模型(ISM)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Based model ISM research on social risk evalu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Su Hai-zhen Liu Xue-lu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Abstract: According to Chinas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social, constructed influence factors of land circulation social risk using the ISM mode, and parse the relationship and structure of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lected 15 risk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layers , the degree of the change of farmland area change, plastic,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usage degree is the most direct risk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mass incidents in lif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growth rate of students drop out is the deepest level of risk factors, clearly know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obtained the ecological risk is the most direct risk. Then we giv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land circulation social risk : strengthening the land circulation use regulation, control the use of pesticides, fertilizers and plastic film, improving theregistration system of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 and proceeding the registering and certificating ,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aise awareness of the risk prevention of farmers.Keywords: land circulation ; social risk ;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第一作者:苏海珍(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 研究.E-mal:通信作者:刘学录(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与景观生学.E-mal:L前言土地流转是指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不改变农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 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如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民的法律及合同意识淡薄,各种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2。再加上国正步入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风险社会3。因此,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风险也就随之而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如果应对不当将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4。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必要对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进行研究。社会风险是指由自然灾害、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引发社会冲突,导致社会失序或者社会动荡的可能性5,而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土地流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态、社会等造成的影响,进而对当地人民产生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效应的总和。 目前,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衡量方法主要为定性描述,而ISM模型能将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因素之间的零乱的、复杂的关系分析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因此,用ISM模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问题有助于诠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景象以及风险形成的深层原因,为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农村土地流转中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实现农村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1研究方法(ISM模型)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 模型,是美国人J.华非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方法6,其基本核心思想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多级递阶模型7 。ISM模型通过确定影响系统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由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一种有向图,把有向图转化为邻接矩阵;对邻接矩阵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可达矩阵;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得到复杂系统要素间的多级递阶结构,使众多因素间交错的因素条理化、清晰化,从而发现主要(关键)因素和因素间的本质联系,为揭示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提取有用信息提供借鉴8,9。实施ISM的流程图如下:设定问题形成的意识模型找出影响要素要素关系分析建立可达矩阵和缩减可达矩阵局矩阵层次化处理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图1ISM模型流程图Figure 1 The flow chart of Ism model technology roadmap2风险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构建2.1风险的识别 土地流转的风险可以概括为在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源作用下,农村集体土地生态系统可能受到的损害,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在土地流转中,可能的风险是经济风险、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农民在一段时间内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我国的土地流转尚缺成熟市场,虽然不少地方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和指导机制,所以会形成经营、薄利和收益分配不公等风险。生态风险:对于土地流转项目而言,生态风险主要是指种植大户为了快速收回成本,在土地上不合理的使用地膜、农药和化肥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进而对水质、土壤和生物造成破坏的可能性。 社会风险:是指在土地流转中由于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以及经济不平稳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导致的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潜在风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如发生群体性事件、城市压力指数增长等。2.2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考虑土地流转项目实施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层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表1 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Land circulation social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经济风险失业率的变化程度S1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农民的失业人数变化情况农民收入变化程度 S2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 S3反应由土地流转引起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的情况粮食产量的变化程度 S4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单位土地上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 S5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单位农作物价格的变化情况收入损失的补偿程度 S6反应农民转出农地经营权获得的费用对放弃种植农作物应获得收益的补偿情况 生态风险地膜使用量的变化程度S7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单位土地上地膜使用的变化情况农药使用量的变化程度 S8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单位土地上农药使用的变化情况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 S9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单位土地上化肥使用的变化情况社会风险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率 S10反应土地流转前后某地区社会群体事件发生的概率流动人口增长率 S11反应土地流转前后一定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学生辍学增长率 S12反应土地流转前后学生辍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农民失地指数增长率 S13反应由土地流转引起的农民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基尼系数变化程度 S14反应土地流转后农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城市压力指数增长率 S15反应土地流转前后某一地区城市压力指数的变化情况,城市压力指数是城市人口压力、城市资源压力和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综合3.评价过程 3.1建立风险因素相互关系表根据经验和讨论确定的风险因素来源体之间直接关系见表2,在表中V表示上位风险影响下位风险,A表示下位风险影响上位风险,表示上下位风险相互影响。 AVVVS1VAAAAS2VS3VAA AVXS4VVS5S6S7S8S9AS10VVS11S12S13S14S15注如在此表中S4影响S2用A来表示,S3影响S4用V来表示,S4和S5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用X来表示。图2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Fig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3.2建立邻接矩阵根据图2我们可以建立邻接矩阵M,我们从图2的右侧开始如果Si行所对应的列是V,我们在矩阵中Si行所对应的列上标1,如果Si行所对应的列中是A,我们在矩阵Si列所对应的行上标1,在没有A 、 V、 X行列中标为0,邻接矩阵中Sij=1表示Si风险对SJ风险是有直接有影响的,同时我们默认风险对自身有影响。M=110000000110000010000000000010001100000000000010111000000100010111000000100010001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00100000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010000000000010001100000000001000000000001000100000000000000013.3计算可达矩阵根据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即O+0=0,O+1=1,1+1=1,1O=O,11=1,同时根据可达矩阵的定义10:令M1=M+I,M2=( M+I)2,M i=(M+I)i,式中M为邻接矩阵,I为单位矩阵。若M1M2,M2M3,,Mi-1M i,Mi=Mi+1则称N=Mi为可达矩阵。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可得可达矩阵N。可达矩阵中Sij=1反映的是不同风险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如Si对Sj有影响,Sj对Sk有影响,那么Si对Sk有间接影响,这些值都为1,否侧Sij=0。N=110000000111011010000000100010111111000111111110111000111111110111000111111010001000100010110111100111111110111010111111110111001111111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010000000000010001100000001111110000000001000100000000000000013.4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 所谓级间划分就是将不同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明确评价系统的层次结构,这样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时就有一个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框架11。3.4.1对缩减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得到可达集、先行集和共同集。可达集R(Si):即要素Si可以到达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可达集; 表示为R(Si) =SjNSij=1式中:R(Si) 为由可达矩阵中的第Si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集合而成;N为所有节点的集合;Sij为i节点到j节点的关联可达值。前因集A(Si):为将要到达要素的要素Si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前因集。示为:A(Si)=SjNSij=1 式中:A(Si) 由矩阵中第Si列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组成。共同集:T (Si) = R(Si) R(Si) 。 表2风险因素等级划分Table 2 risk factors hierarchies要素可达集R(Si)前因集A(Si)交集T(Si)S11 ,2 ,10,11 ,12,14,151,3,4,5,7,8,9,131S22,10, 14 1,2,3,4,5,6,7,8,9 ,132S31,2,3,4,5,6,10,11,12,13,14,1533S41,2,4,5,6,10,11,12,13,14,153, 4, 5,7, 8 ,9 4, 5 S51,2,4,5,6,10,11,12,13,14,153,4, 5,7, 8 ,9 4 ,5S62,6,10,143,4,5,6,7,8,96S71,2,4,5,6,7,10,11,12,13,14,15 77S81,2,4,5,6,8,10,11,12,13,14,1588S91,2,4,5,6,9,10,11,12,13,14,1599S10101,2,3,4,5,6,7,8,9,10,13,1410S1111,12,151,3,4,5,7,8,9,11,1311S12121,3,4,5,7,8,9,11,12,1312S131,2,10,11,12,13,14 ,153,4,5,7,8,9,1313S1410, 141,2,3,4,5,6,7,8,9,13,1414S15151,3,4,5,6,7,8,9,11,13,15153.4.2寻找最高级要素 L=SjNR(Si) A(Si)= R(Si)则Si为最高级要素。可达集R(Si)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而前因集中,除包含要素R(Si)本身之外,还包括可以达到它的下一级要素。从可达矩阵开始先例出可达集和前因集表,先找到它的最高级要素集L1 由表2可得L1= S10 、S12、 S15,再将L1中的元素从表2划去得到表3表3风险因素等级划分 Table 3 risk factors hierarchies要素可达集R(Si)前因集A(Si)交集T(Si)S11 ,2 ,11 ,141,3,4,5,7,8,9,131S22, 14 1,2,3,4,5,6,7,8,9 ,132S31,2,3,4,5,6, 11, 13,1433S41,2,4,5,6,11, 13,143, 4, 5,7, 8 ,9 4, 5 S51,2,4,5,6, 11, 13,143,4, 5,7, 8 ,9 4 ,5S62,6, 143,4,5,6,7,8,96S71,2,4,5,6,7, 11, 13,14 77S81,2,4,5,6,8,11,13,1488S91,2,4,5,6,9,11, 13,1499S11111,3,4,5,7,8,9,11,1311S131,2, 11, 13,14 3,4,5,7,8,9,1314S14141,2,3,4,5,6,7,8,9,13,1415由表3可知L2= S11 、S14循环次步骤,最终可得L3= S2 ,L4= S1,S6, L5=S13 ,L6= S4, S5 ,L7= S3 、S7、 S8 、S9 3.5建立多极递接结构模型 根据上面级间划分的结果,我们将有关联的风险之间划上箭头线,如果跨级间的风险之间有关联,它们之间不作箭头线,这样做仍然可以很好的表示风险之间的关系,最终可得土地流转3个子系统风险,15个风险因素的最终结构图见图2农民收入变化程度S2S13失业率变化程度S1农民收入损失的补偿程度S6农民失地指数增长率S13S13粮食产量的变化程度S4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S5S13地膜使用量的变化程度S7S13农药使用量的变化程度S8S13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S9S13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S3S13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率是S10学生辍学增长率S12城市压力指数増长率S15基尼系数实现的指数S14S13流动人口增长率S11 LI L2 L3 L4 L5 L6 L7 图3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解释结构模型Figure 3 land circulation social risk explanation structure model4结果分析1、通过对3个子系统风险的15个风险因素的结构分级,可以发现将15个风险因素划分为7个层级。其中,L1为群体事件数量上升率、学生辍学增长率和城市压力指数增长率;L2为基尼系数的实现指数和流动人口增长率;L3为农民收入变化程度;L4为失业率的变化程度和农民收入的损失补偿程度;L5为农民失地指数增长率;L6为粮食产量的变化程度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L7为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地膜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农药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和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2、最值得注意的是L7中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地膜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农药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和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位于最底层,一旦发生该四项风险中的任何一项,则可能造成其他众多风险的连锁反应,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四个风险是可控制的风险,因为这四项风险主要是由种植大户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开发等造成的,因此种植大户应为这四项风险的主要分担者。而L1中群体事件数量上升率、学生辍学增长率和城市压力指数增长率是最最深层次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城市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等条件和规模的限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因此政府应为这三项风险的主要分担者。而L6中粮食产量的变化程度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属于强连通块,表明识别这两个风险时需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影响,同等对待两个风险对于土地流转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3、由图3还可以清晰的知道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地膜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农药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化肥使用量的变化程度和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的变化,而粮食产量的变化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这两者都会影响到农民失地指数,一般用农民流转出去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和流转出去的总面积的比来表示,由于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价格不容乐观,导致企业效益不佳,一旦入股企业破产,土地会被用于偿还债务,农民失地风险将会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农民失业率。对于农民收入变化程度来说它既直接受到而失业率的变化程度和农民收入的损失补偿程度的影响,有直接影响着基尼系数的实现指数,而基尼系数的实现指数有直接影响着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率。土地集中后,交易成本的减少使大户农民的土地发挥规模效应,大幅增加收入,但对小户农民来说,应为当失去土地使用权后,一般农民的谈判能力下降,维权的交易成本上升,可能会出现马太效应,使得贫富差距拉大14,使得基尼系数增大。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数,它的增大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导致群体事件数量的上升。学生辍学增长率、城市压力指数增长率又直接受到流动人口增长率的影响。4、由图3可知,属于生态风险的3个风险因素位于结构模型的最底端,而6个经济风险因素中除了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之外,其余都位于生态风险的上层,可能是由于农用地面积的变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生态系统构成的变化,所以和生态风险位于同一层次,社会风险因素中除了农民失地指数和经济风险因素位于结构模型的中间部分外其它风险都位于结构模型的顶层部分,这可能是由于农民失地指数强烈的依赖于粮食产量的变化程度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这两个风险因素。5 结论及建议5.1结论 (1)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建立了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评价体系,并用ISM模型解析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和结构,其划分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说明该方法在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在其它类似风险评价时提供了方法参考。(2)从结构模型可以看出每一层风险因素都是由下一级风险因素的诱发而表现出来的,生态风险是整个土地流转过程的风险源,能够引发经济风险,而经济风险是社会风险的直接诱发因素由于随着层级的递减,对风险因素的控制会难度加大。所以对于土地流转项目而言生态风险是相对重要。4.2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随着层级的递减,对风险因素的控制会难度将会增加。所以为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挥土地流转的最大绩效,就必须从控制风险源做起,为此提出了以下具体相对措施。(1)控制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 农产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农村土地流转后,应该严格防范部分种植大户,为了能够快速收回成本,而通过大量使用地膜、农药和化肥增加产量的风险。控制地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其对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进而保证农产品质量。(2)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严禁在流转农地上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等。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栽树及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行为。严禁破坏、污染、圈占闲置耕地和损毁农田基础设施。坚决禁止擅自将耕地“非农化”。从而控制在流转时农地非农化的风险,采取措施保证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停发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办法遏制撂荒耕地的行为,合理引导粮田流转价格,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为开展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方便群众查询,利于服务管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依靠村民民主协商,自主解决矛盾纠纷。(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就业和提供食物的基本保障。但是很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将这些功能一次性买断,保障功能将会丧失,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保障体系,包括农村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生活,以提高收入损失的补偿程度,进而控制土地流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