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震后救助对比.doc_第1页
中日震后救助对比.doc_第2页
中日震后救助对比.doc_第3页
中日震后救助对比.doc_第4页
中日震后救助对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地震后救助对比分析姓名:晏菲 学号:20101020076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日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和海啸,这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震撼人心的灾情惨状,通过电视图像和互联网迅速传遍全球,闯入人们的眼帘!一波接一波几米高的海啸,一瞬间便吞噬了所到之处的所有乡镇村落、农田林地。日本近期发生的9.0级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也是个地震多发国,而且就在不久前也发生了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的云南盈江地震,三年前的汶川地震更是至今记忆犹新。下面就中日两国面对巨大自然灾难的应对过程做简要对比分析:(一)日本政府在第一时间就接受外部援助,而中国政府不要说当年唐山地震时拒绝外援。32年后的汶川地震,在急需救人的黄金72小时内仍是一如既往地“残忍”!拒绝一切外援,连震灾救人很有经验的日本和台湾救援队也被拒。有报导说,中国政府所以这样做,是担心当地的军事设施被暴露。但日本这次地震海啸,二十多架战斗机被冲毁,核电厂受损。战机和核子等更是“机密”,但日本却马上接受全球35国救援,仅美国就开去14艘军舰,包括雷根号航空母舰。怎么日本就不怕军事和核子秘密暴露?因为民主的日本更看重人的生命,救人高于一切! (二)公民素质。 这次日本地震和海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面对巨大灾难日本人表现出的镇静、守法和有条不紊。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怨天尤人,人们从电视画面看到的是,在公用电话亭前,在地铁站口,在领取用水和购物时,日本人安静地排着长队,井然有序。民众安静地坐在地上,人们没有很慌张。大家都很相信政府。震完了大家哪里来就哪里去,“广场上一个垃圾也没有”。这是由于日本震前培训到位,日本由于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国民上下都十分重视避震的培训,从小学到中学,每年都进行地震逃生的演习,这就使每一个日本民众都对应对灾难的办法了如指掌, 同时,政府加大对国民防灾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宣传教育力度。日本吸取阪神地震的经验教训,开始重视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内阁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防灾和志愿者日”,1月15日至21日被定为“防灾和志愿者周”,全国各地都要进行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地震演习,电视台也要播放防灾类节目,目的是让广大市民认识到灾害发生时志愿者活动和自主防灾,因此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时,绝大多数人没有惊慌失措,大家能够有条不紊地用正确的方式应对灾难的到来,这就大幅度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而中国这方面不得不说做得远远不够,应该向日本好好学习。在汶川地震时,成都的一些伤亡就是由于一些人慌乱中错误地选择了跳楼逃生而造成的。我们常常是灾难发生后,发现防灾个问题很重要,各地各级组织一些防灾教育或演习。但没有系统性,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没有人再重视了。(三)震后应急物资救援。日本人地处灾难中心,都在购买和领取食物时秩序井然,食品价格依旧,商家没有乘机哄抬物价,民众也没有抢购囤积,在没有地震、没有海啸的我们温州等几个沿海城市,出现民众抢盐的风潮。商家也乘机哄抬物价,原来一袋盐几块钱,现在涨到三十多元,还买不到了。而在东京和整个日本,都没出现抢盐风潮,日本人称中国人抢盐不可思议。面临大灾,日本的社会名流和精英没有乘机作秀,更没有立刻成立什么基金会而敛钱。而在中国,汶川地震时,厅局级的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声称捐款20万,被媒体广泛报导。但最后查明他根本没捐钱,是用他的书等顶替,还有那个要中国人接受政府管制的成龙,也是高调搞什么募捐。最后那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外人无法得知,而日本建立地震灾害重建基金。在阪神大地震后,在重建过程中,日本神户市建立了一个重建基金。重建基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本基金,主要是政府的投入;第二类是投资基金。基本基金主要是建设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公共设施项目,而投资基金则是商业性项目,在重建过程中两种基金相互结合发挥作用。重建基金实质上是集国家财力、社会捐助及商业投资,举全国之力来重建新家园。日本的震后救援给人的感觉是有条不紊。由于日本这次地震的灾害主要是海啸形成的,这样的灾难都在沿海一线,而且被海啸吞没的地方很难有生还者,但由于核事故和海啸逃难产生了几十万的难民,他们缺衣少食是救助的重点,日本的交通网并没有因地震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却有许多难民震后许多天都得不到充足的饮食,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封闭,大量灾区急需的物资运不进去,不得不说是日本这次救灾的最大失败,反观中国,汶川地震后,解放军战士用肩背人扛,冒着余震、山崩,昼夜行军在山谷中,拼死也要把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上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感动。我们的地震救援中,消防官兵不怕牺牲,不顾疲劳,几十个小时坚持在一线,真正让人看到了他们在急灾民所急,不惜代价地与生命赛跑。所以,政府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方面,应该精简流程,一旦地震发生,少花时间在调拨物资上,增加物资应急效用(四) 建筑物抗震度。日本此次地震强度达到九级,是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的强震。但震中位于距日本海岸130公里的海里,这130公里可是至关重要的距离,对日本遭受多大的损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汶川地震为8级,尽管震中房倒屋塌,损失极为惨重,而一百公里外的成都建筑基本完好;唐山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距唐山不到二百公里的天津,和刚超过200公里的北京虽然震感强烈,却并无大碍。所以尽管日本这次遭受的是9级地震,陆地上的地震裂度并不比唐山、汶川的震中强。日本的房屋建筑标准是抗8级地震的,所以少有房屋倒塌出现。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的是,这样高标准的房屋建筑要求,在这次地震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与此相对照的是,云南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却造成了大批的房屋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真是让人汗颜。如果我们的建筑标准高一点,汶川、盈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失去生命。更让人痛恨的是还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害死了无数鲜活的生灵。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日本政府从阪神大地震后的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大大提高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除木结构住宅外,要求商务楼的抗震能力都要达到8级以上,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所以在建筑五抗震度监管力度的执行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物抗震度执行力的检测与管理,组织专家严格审查建筑物的抗震报告书,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做到在源头上抵御地震,并加大政府部门的问责制度,杜绝官商联盟反抗震标准;(五)震后灾况报导。日本媒体沉着冷静的专业化报导,被普遍称誉,在NHK等电视上,没有报导者的煽情,没有渲染受难家属的情绪失控,对受访儿童,也只拍背影或鞋子以示尊重。而中国媒体,别说按当局口径,甚至为获收视率而有意缺德。例如上次汶川地震时,官方电视记者竟要求对砸在下面的幸存者别抢救,先拍摄采访,然后再救人。这种做法简直是图“媒”害命!中国遇到大灾难,媒体对政府官员所谓“领导抢救”的歌功颂德更是司空见惯,甚至伙同当局造假。例如上次青海玉树大地震时,温家宝赶去视察。他刚到现场,当地“群众”就打出条幅“总理辛苦了”,新华社发的照片显示,标语是正楷毛笔大字。在那种急需救人的紧张时刻,幸存者哪有闲心写这种条幅?而且在满目苍痍中,到哪儿找宣纸、毛笔和墨汁?明摆着,是当地官员(伙同新华社)造假。而中国官方媒体就热衷报导这种“地震新闻”,谄媚权力者,日本的媒体报导这次受到了中国同行的普遍好评,网上文章很多,主要是有效、不煽情、准确、沉稳等,不再细说, 而中国的媒体在汶川地震时的报导可以说是表现最佳的一次,但对过多篇幅的关于领导人参与救灾的报导不能不说并不一定能起好的作用。而且对于这样的灾难时的专业救援,高层领导的过分靠前指挥并不一定比专业的救援人员高明,反而有可能误事。而为了做秀搞的一些报导则让人厌恶,而日本重视灾民的精神救助。研究表明,重大灾难会给现场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切。为此,在日本遇到突发性的灾害危机事件,一般最先赶到现场的是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此外,在灾害发生后,日本还展开多项针对灾民的精神救助活动,比如派专家定期为幸存者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讲座,安排生活援助员和老龄户生活援助员,定期走访老龄人住宅等。应该说,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恢复远比房屋、道路等硬件设施的重建工作艰巨得多。数据显示,阪神大地震后的十年内,因孤独而死在临时住宅的老人达560人。(六)灾害救助体系。军队快反能力地震发生后日本先是宣布动用自卫队8000人,第二天凌晨“涨”至2万人,下午再增至5万人,第3天才进一步追加至10万人,反应明显慢于汶川救灾时中国军队的反应和集结速度。自卫队投入救灾的重装备譬如直升机明显优于和多于解放军。但自卫队对装备依赖程度太大,因道路不通大型轮式救灾装备进不去,连续四天,救灾始终局限于数量有限且以“点状救援”为主的垂直救援。重灾区地面上,难见成建制自卫队官兵的身影。汶川地震后,震区道路桥梁破坏程度远大于本次日本地震,可解放军跨大军区长途跋涉,抵达灾区的距离和行进难度远高于自卫队,但凭着一股精神,依靠两腿翻山越岭,到达指定现场后手挖肩扛无所不及,救灾效率以及稳定灾民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自卫队,可日本灾后恢复工作却异常神速,原因在于:日本拥有完善的灾害救助体系。日本的地震救助体系分自救、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三大部分,其中,以自救和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在自救方面,日本自1966年起就建立了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人们只要参加了地震保险,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金,这将大大减轻灾民在重建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现阶段日本的地震保险为非强制性购买,民众可以根据自己对灾害保险的认识和对本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等进行综合判断后,考虑是否购买地震保险。总体而言,日本民众的地震保险意识较高,全国的地震保险平均参保率约达20%。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救助是灾民在重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救助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地震保险再保险的方式,帮助和促使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并按标准进行赔付;另一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受灾的严重程度和自救能力,直接向灾民提供资金救助。为减轻灾民重建时的负担,政府还根据灾害减免法不同程度地减免对灾民的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等其他赋税。在社会救助方面,除社会各界捐款救助外,日本的金融机构也会出台一些救济措施,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减少贷款利息等来减轻灾民负担。另外,一些地方团体也会向政府呼吁要求延长受灾者按揭贷款的偿还期限,并免除因此而增加的利息负担等。 有法律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日本非常重视依据法律对灾害危机进行管理以及实施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有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大类,共由52部法律构成。其中,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就有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有关东南海、南海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和有关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边海沟型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等3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有耐震改修促进法、严重灾害特别财政援助法、受灾市街区复兴特别法、地震保险法、公共设施灾害重建工程费国库负担法、有关灾害抚恤金支付的法律等24部。根据这些相关法律,破坏性严重的地震灾害发生后,日本政府向灾民紧急提供饮水、食品、衣物等救济物品,而且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对于房屋全部倒塌或已无法居住,而又无法获得资金重建家园的灾民,政府还须提供临时住宅。阪神大地震时,日本政府紧急建造了近4万户临时住宅。此外,法律还对违规使用赈灾款项等投机倒把行为作出了具体惩罚规定,以防止灾害救助资金损失、浪费及挥霍等现象发生。 分阶段实施灾后重建工程。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内部成立了首相咨询机构“阪神淡路复兴委员会”,派遣市街重建调查团奔赴地震现场,调查灾区的交通设施、生活基础设施等的受损情况,汇总成阪神淡路大震灾调查报告,对住宅、城市规划、产业复兴等提出对策建议,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首先制定了灾民住房、公路、铁路和港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建计划,即紧急复兴三年计划。从结果上看,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地震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