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归类食物链的呈现形式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构建知识网络强记答题语句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目录 解题探究 知识梳理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归类食物链的呈现形式 考纲要求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梳理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圈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 绿色植物 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 3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 后面的营养级是 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营养级 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 生产者 消费者 第三 捕食 2 食物网 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生物 且某种生物可能为生物所食 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是由多种食物链交错而成 从而构成食物网 多种 多种 思维诊断 1 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 2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3 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4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 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6 理论上分析 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 题组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 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 动物都是消费者 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 水 空气 细菌等 解题探究 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 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如硝化细菌 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 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 如蚯蚓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让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 热能 水 空气 无机盐等 细菌是生物 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 2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生产者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 乙是消费者 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 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 图中的 甲 乙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从图中甲 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 甲是生产者 乙是消费者 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a正确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 如大部分动物 一部分是分解者 如腐生细菌 真菌和少数动物 b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 c正确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正确 答案b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技法提炼 1 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所示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 c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和 生产者 则a 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 在d 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 生产者 指入箭头多的c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最后根据d a b 确定a为消费者 b为分解者 2 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若为自养型生物 则为生产者 包括绿色植物 蓝藻 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 异养型 非腐生 等关键词 植物 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 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 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也包括少数的动物 如蚯蚓 易错警示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三个易混点 绿色植物 生产者 蓝藻是原核生物 能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生产者 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 动物 消费者 秃鹫 蚯蚓 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细菌 分解者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 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 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 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体型越大 解析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 故a错误 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 又存在竞争关系 故b错误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 如桉树 甲虫 蜘蛛 知更鸟 伯劳鸟 袋鼬 故c正确 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 但体型小 故d错误 答案c 4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 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 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 线虫 海螺c 若大米草死亡 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 沼蟹数量亦增多d 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 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海螺 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 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 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 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 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 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 杀虫剂杀死食草虫 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 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答案b 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1 如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 丁 甲 乙 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甲是被捕食者 乙是捕食者 在食物链中 甲是低营养级 乙是高营养级 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 a是生产者 b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的食物链是a b 技法提炼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 20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 d a c 2 数据表格形式直接呈现 能量值 构建食物链 网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3 数据表格形式间接呈现 重金属 ddt等浓度 构建食物链 网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 随着营养级的增加 有机汞浓度增加 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 属于第一营养级 含能量也最多 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 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 d有机汞浓度最高 属于最高营养级 含能量也最少 那么 最可能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 题组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分析5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 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 甲 乙 丙 丁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 a 甲 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 甲 丙 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 甲 丁的种群数量下降 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 丙 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由上图可知 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 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 乙种群数量增加 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 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 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 丁又是以乙为食 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d 6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 兔 鼠 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 若去除鼬 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 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 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 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 二者存在捕食关系 a正确 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 若鼬减少时 鹰缺乏竞争者 数量会增多 b正确 大量捕杀鼬时 鼠的数量会增多 种内斗争会增强 c正确 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 d错误 答案d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 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生产者 数量减少 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 简单记为 一级生物若减少 其他生物跟着跑 2 天敌 一方减少 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 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简单记为 如果天敌患了病 先增后减再稳定 技法提炼 3 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 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 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 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 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 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 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 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食物网中 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 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 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 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简单记为 食物网 食物链 生物数量好判断 首先你要有主见 环节少的先看见 解题探究 知识梳理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流动的过程 1 概念理解 知识梳理 源头 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 途径 形式 有机物中的 太阳能 有机物中的 热能 形式 最终以形式散失过程 自身呼吸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化学能 热能 2 流动过程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能量散失的途径是 代谢过程 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上述过程中 能量流动 填 能 或 不能 逆转 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的结果 生物之间的是一定的 能量流动 填 能 或 不能 循环 原因是 不能 长期自然选择 不能 捕食关系 最终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 3 如图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 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其摄入量和粪便量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量 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不是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为什么 答案不是 一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所消耗 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 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 若将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 同化量 10 20 各个营养级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3 研究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 使能量得到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人工生态系统 最有效 能量流动关系 对人类最有益 思维诊断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2014 江苏 10b 2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2010 江苏 11b 3 除最高营养级外 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4 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 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 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5 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6 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7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 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 20 8 能量流动规律可用 能量金字塔 表示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 所以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 5个营养级 题组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 某生态系统中有a b c d四种生物 构成食物链a b c d为分解者 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解题探究 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 乙表示b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 包括细菌 真菌等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 2d 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 一般处于k值 c错误 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 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丁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等 都是异养型生物 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 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 答案c 2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其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和 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 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c 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图中 代表生产者 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入的能量 和 都代表消费者 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 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归纳提升 消费者摄入能量 a 消费者同化能量 b 粪便中能量 c 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 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消费者同化能量 b 呼吸消耗 d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e 生长 发育和繁殖 e 分解者利用 f 下一营养级同化 i 未被利用 j 所以有 1 未被利用的能量 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3 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 动物同化的能量 摄入量 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 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4 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3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 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 b1 c1 a2 b2 c2 d2 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 w1c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 a2 b2 c2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 b1 c1 d1 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 b1表示未被利用 c1表示流向分解者 而d1 a2 b2 c2 d2 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a正确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 a1 b1 c1 d1 d1 w1 b正确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 a2 b2 c2 d2 c错误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 而不能倒过来流动 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 20 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 d正确 答案c 4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 m2 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625 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 6 104kj m2 y d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 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三个途径 因此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 a正确 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 5 1 2 1 0 25 0 05 5 2 5 103kj m2 y 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 2 5 4 9 0 5 16 103kj m2 y 传递效率 2 5 16 100 15 625 b正确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9 6 104kj m2 y 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 c错误 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 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d正确 答案c 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 1 在食物链中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 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 最高效率为20 则 技法提炼 2 在食物网中 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 或最少 的能量计算 在能量分配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已知时的能量计算 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根据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 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 5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 单位为103kj m2 y a b c 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 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 e2两部分 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精做 全面审题精准答题 题组三能量流动图解规范审答案例 1 图甲中c代表 e1代表的含义 2 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 随着营养级升高 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 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 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 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 在b点应采取 保护措施 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问题导练 启迪思维优化审答 生物c e1 e2 流入下个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 有机物 16 2 103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为了保护物种 不灭绝而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分解者 生长 发育 繁殖 生物体内有机物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少 增加 18 103 3 103 16 7 易地 规范答案 1 分解者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2 增加16 7 3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易地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 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3 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的特点 1 2013 广东 5 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 其中鱼a 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 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 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4 3 2 1 5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正确 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 由于鲈鱼无天敌 处于优势 b错误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 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 c错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 d错误 答案a 4 3 2 1 5 2 2010 山东 6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 恒温动物的 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 哺乳动物的 值一般为10 20 c 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 值d 食肉哺乳动物的 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4 3 2 1 5 解析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 因而 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 10 20 是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而不是同化量和获取量之间的比值 圈养动物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同化量的增加 即 的比值提高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多于动物性食物 因而食肉动物的 值高于食草性哺乳动物 答案c 4 3 2 1 5 3 2009 广东 14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 硅藻既是生产者 又是分解者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4 3 2 1 5 解析据图示知 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 硅藻是生产者 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 属于第二营养级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严禁过渡捕杀 答案c 4 3 2 1 5 4 2009 浙江 6 经调查 某生态系统中y x z分别为第一 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 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 结果如图乙所示 4 3 2 1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4 3 2 1 5 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 食物 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 x 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 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从图乙可以看出 一段时间后 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 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 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因此a正确 答案a 4 3 2 1 5 5 2012 安徽 30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 田鼠 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表 单位是j hm2 a 4 3 2 1 5 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解析田鼠的同化量是7 50 108j hm2 a 鼬的同化量是2 25 107j hm2 a 故能量传递效率为 2 25 107 7 50 108 100 3 3 4 3 2 1 5 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 第二次捕获30只 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 只 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 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解析设1hm2的范围内种群数量为m 则40 m 15 30 m 80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 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 则估算值m偏高 80 偏高 4 3 2 1 5 3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 同化的能量只有3 5 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解析某一营养级的能量 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 进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 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生长 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4 3 2 1 5 4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 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 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由题意知 通过信息传递 鼬和田鼠的数量基本稳定 可见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4 3 2 1 5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 食物网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 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 错误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正确 菟丝子是消费者 错误 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 错误 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 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图所示 a b c d e 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 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 20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a 有一种说法错误b 有两种说法错误c 有三种说法错误d 以上说法都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生物群落是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 不包括无机环境 故 错 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第二营养级包括b c f 故 错 e和f属于不同物种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但处于同一地域 没有地理隔离 故 错 若d种群的数量增加 则e的数量可能相应增加 故 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 相对量 的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 b 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a b c都有可能是细菌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 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 可排除生产者 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a正确 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 则一定与光照有关 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 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 这说明它有o2的产生和co2的消耗 但与光照无关 所以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 b c同为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消费者如寄生细菌 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 三者都可能是细菌 c正确 b曲线只能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 d错误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 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 蛇与鼠 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 鹰在植物 鼠 蛇 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 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a正确 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 从生产者 最高营养级 共有8条食物链 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b正确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 消费者外 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错误 在食物链中 消费者等级 1 营养级级别 d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 虾 小鱼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物种c表示小鱼 该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所含能量最少b 硅藻 虾 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 物种b的数量突增 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 物种a b 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物种a b c分别表示硅藻 虾 小鱼 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所含能量最少 虾的数量增加 短时间内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该水塘的生物群落除含有题述三种生物外 还包括微生物等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下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一般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 20 b 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 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 图乙中 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 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 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所以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 20 a正确 生物对难降解的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现象 即营养级越高污染物含量就越高 b正确 图乙中人既吃植物也吃动物 所以人处于第二 三营养级 c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依靠人类活动的维持 d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 大于 b 图中 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 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在人工鱼塘中 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 所以 可能比 小 a错误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所以 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错误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 c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 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d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下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 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 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产生氧气 a d正确 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 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c正确 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但能量是不循环的 b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 p为生产者 q1为初级消费者 q2为次级消费者 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 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 图乙中a a1 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 e e1 e2表示呼吸消耗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c d 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 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由图可知 c c1分别是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即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 c d 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和d b1和d1 b2和d2 之一可代表粪便 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应包含在b或d中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 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 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 20 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 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 a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 20 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b错误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 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 c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 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部分物质流动 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 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由图甲分析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 图中 表示 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图甲为能量流动和部分物质流动图解 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由于生物代谢产生的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故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是因为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co2 h2o等无机物 答案光合作用能量流动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由图乙可知 种群密度在 点时 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 在 点时 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k值 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 解析净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故c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 出生率 死亡率 0时 e点 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可通过减小环境阻力 使种群的k值增大 c 减小 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 在这一演替过程中 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 等于 小于 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 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解析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 所以 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