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 1-1、使用工具学习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学习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学习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学习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二、合作探究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分组发言共同评论。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3、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五、全课总结:有一些费力,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的完成。 三达标测试1、机械是( )。2、( )叫简单机械。四拓展延伸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五板书设计1、 使用工具机械是能把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六导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 1-2、杠杆的科学学习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学习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学习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给教师准备:课件。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1、 如果碰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2、 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3、认识杠杆的三要素:4、认识变形杠杆:二、合作探究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问:它是杠杆吗?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2、调试杠杆尺: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玛。3、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4、分组实验。5、统计数据,汇报结果。6、分析数据,得出规律。(1)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2)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3)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三达标测试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四拓展延伸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件?讨论:用短的这个能撬动吗?为什么?要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问题。五板书设计2、 杠杆的科学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六导学反思教科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10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 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学习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学习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学习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趣味引入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二、合作探究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5、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详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刻度。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三 达标 测试提绳的位置对秤的最大称重有什么影响?四、拓展延伸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板书设计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杠杆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既不胜利也费力的杠杆:剪刀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10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 1-4轮轴的秘密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学习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学习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学习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水龙头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说说它的构造。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合作探究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2、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3、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三、达标测试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四、拓展延伸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五、板书设计4、 轮轴的秘密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1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1-5、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学习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学习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出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合作探究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1、怎样研究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2、交流,形成一共同的实验计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填写13页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3、小组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4、交流汇报。5、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研究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学生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3、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直接提升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记录数据,填写13页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分析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5、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三、达标测试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四、拓展延伸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五、板书设计5、定滑轮和动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1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16、滑轮组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mvu .HDgpn!EkU小学教案课件网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探究完成滑轮作用的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学习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学习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学习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说?(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二、合作探究二、 研究滑轮组作用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2、 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用力大小会变?(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约能省四分之一的力)三、达标测试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四、拓展延伸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两根光滑的圆木棒和一条长绳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我们从中明白了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的道理。)五、板书设计6、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22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1-7、斜面的作用学习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习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学习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学习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2、演示材料斧头、菜刀、螺丝钉。3、 课件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准备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像斜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二、合作探究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1)提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计、一块短木板、圆铁、木块(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3)讨论实验方法。(4)汇报实验方法。(5)教师小结。(6)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8)教师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二:(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2)讨论实验方法(3)汇报实验方法(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4、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观察、多动脑、多实践了解斜面的更多的用途。三达标测试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1、立交桥的引桥2、盘山公路3、楼梯四拓展延伸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想取出来,有一把羊角锤和一把螺丝刀,假如是你你想用哪个工具?说一说为什么?上前面来试一试?板书设计 7、 斜面的作用斜面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讨论观察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9月22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1-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学习目标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然后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学习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学习准备组装好的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轮带传动装置,齿轮组实验盒,简单机械图片、电脑课件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引入自行车的哪个结构显然是最重要的?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二合作探究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展示齿链传动装置,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的运动情况。2、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咬合传动与链带传动的比较(一)、展示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两者进行比较。2、请学生上台来配合实验:两只手各揪住大小齿轮的轴,同时扭动轴来较劲,说说哪个齿轮的轴感觉费劲?(学生发现大齿轮转得慢,小齿轮转得快,感觉大齿轮轴上感觉费劲,说明“咬合传动时,大齿轮转得(慢)轴上(费)力;小齿轮转得(快)轴上(省)力。”3、在齿轮传动装置上,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逆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反)”。(这里补充说明咬合传动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不要去碰开动中的齿轮机器)4、在齿链传动装置,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同)”。四、本单元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齿轮这几类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三达标测试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 展示课件图片,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课件演示:车把、闸把、车闸、踏脚、飞轮、脚蹬、花盘齿轮、链条等图片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默读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然后设计一个把大船移入水的方案,可以把各种省力工具综合运用。2、展示杠杆与滑轮组合的方案。3、展示多级齿轮放大力量的方案。4、学会感恩先辈们的伟大发明,以后要多搞发明创造,建设美好未来。五板书设计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8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1、抵抗弯曲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学习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学习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小垫圈。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1、认识“横梁”和“柱子”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2、明确本课的探究问题: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二合作探究(一)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 2、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柱子;B、不同宽度的纸梁横梁;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 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纸梁宽度不同。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 学生回答:其他条件都要相同。5、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 学生回答:成倍增加纸梁的宽度。 6、你如何知道纸梁能抵抗多大的弯曲?学生回答: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它的抗弯曲能力。(二)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提问:实验方法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吗?学生回答:不同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三)学生探究实验 1、温馨小提示:v纸梁垫起的高度为两本科学书叠放的高度v 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适中(不要太近或太远)v垫圈一个一个轻轻摆放在纸梁的中间位置v小组内互相合作,轻声交流,争做小小科学家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交流 分别挑选两个小组汇报不同的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填写表格,分析数据。4、分别归纳小结: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5、提问:对比两组不同实验的实验数据,你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三达标测试描述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四拓展延伸思考:横梁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为什么?试一试:用尺子证明你的想法!五板书设计 21、抵抗弯曲宽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增强厚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增强立放比横放抗弯曲能力强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8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1、完成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2、观察瓦楞纸板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渐养成小组合作,共同实验、学习的习惯。2、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通过研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得出科学结论。学习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瓦楞纸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学习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回形、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料样品或是图片、多媒体设备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新课引入1、 思考:为什么钢材和铝材要设计成“T”“U”“L”“工”“口”字形状呢?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2、明确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二合作探究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研究实验一:1、小组合作,先预测再做实验,分别测出“一”字形、“U”形和“W”形纸的抗弯曲能力。2、思考:(1)其他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其抗弯曲能力也会改变吗?(2)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3、引导:(1)增加宽度和增加厚度,哪个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2)将“一”字形的材料变成“L”形材料,相当于那一部分是立放了?宽度怎么变?厚度怎么变呢?4、总结:“L”形材料虽然宽度减小了,但是厚度却增加了,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L”形材料比“一”字形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弯曲能力。三、瓦楞纸板的研究1、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思考:(1)它有几层?(2)各部分的厚薄、软硬是如何的呢?(3)瓦楞纸板有什么特点?2、思考: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瓦楞纸板报有好几层,比较厚,里面有层是弯折的,又折有黏合,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三达标测试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试着作出自己的解释。四拓展延伸举例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改变材料的形状来增强起抗弯曲能力的。五板书设计2-2、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观察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1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3、拱形的力量学习目标1、 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2、 过程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学习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学习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做拱形的卡纸,课件(教师用)。画有一定距离的纸,一元硬币、半圆形的瓜皮。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引入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几种办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让一张纸承受更大压力的方法。演示;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1、实验一:做一个纸拱,放在垫板上观察,说一说拱自身的重量在哪里?(1)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汇报。(3)小结:2、实验二:把拱足固定,测试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1)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汇报。(3) 小结:3、实验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怎么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你打算怎么做?先将自己的方案写下来,再汇报。(1)我们的设计(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对自己的方案可能有修改,让学生改进设想,完善方案。(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请学生试着解释。为什么抵住拱足,就能提高拱的承受力?(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过渡: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越来越多呢?(引出极限、“限载”的含义)4、实验四: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现在我们来进行次比赛,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积木来搭一个座拱桥,看谁搭得好。(1)、学生分组活动。两组学生分别在讲台两边桌上搭积木拱。其他同学观看,助威。(2)、全体观看积木拱桥,教师往拱上添加生物,同时小结。三达标测试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2、在做“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 的实验时,我们是用(对比)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需要改变因素是(纸的宽度),不变的因数是(纸的厚度)、(纸的长度)。我们的结论是(增加宽度可以增加杭弯曲能力)。3、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 的实验时,我们是用(对比)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需要改变因素是(纸的厚度),不变的因数是(纸的宽度)、(纸的长度)。我们的结论是(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杭弯曲能力)。四拓展延伸请看大屏幕(课件内容:饮马大桥、涪江三桥、九州体育馆、市博物馆、国家大剧院 )!这些拱形建筑有的将承重部分下移更符合实际需求。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拱形形状的物体。比如在我们的身体内就存在着拱形的物体。大家可以在下课之后去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拱形。看能不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它们。五板书设计3、拱形的力量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15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4、找拱形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习重点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学习难点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 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认识圆顶形、球形,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二合作探究二、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1、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2、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四、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2、提问: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三达标测试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坚固。3、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弓)、(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4、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四拓展延伸请解释球形物体承受压力时的特点。五板书设计2-4、找拱形圆形拱形环形贮油罐、肋骨、头骨、脚骨龟壳、贝壳、蛋壳电灯泡塑料瓶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观察实验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22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5、做框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重点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学习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请解释球形物体承受压力时的特点。二合作探究1、利用筷子捆 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请同学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三达标测试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它的优点是(既省材料又坚固)。2、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3、四边形中增加的斜杆起的作用是(拉和推的作用)。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四拓展延伸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铁塔、塔吊等都是运用了框架结构,要是将它们都改成实体,会怎样?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框架结构的简易书架。五板书设计5、做框架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稳定 三角形承压大 正方体用料少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22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6、建高塔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学习重点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学习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二合作探究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学生分组解决问题。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三达标测试1、( )、( )的物体稳定性好。2、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 )、( )。3、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做到( ), 还要保持( )。4、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比如( )、( )、( )。5、要建造高大的铁塔,在各种情况下( )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四拓展延伸请你收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古塔图片,运用框架结构原理说说是什么因素使它们千百年不倒?五板书设计6、建高塔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六导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 级六学科科学课型观察讨论教师李建新设计时间2015年10月28日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27、桥的形状和结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学习重点了解世界和我国一些现代桥梁,巩固学过的形状结构知识。学习难点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比较课本第40页的现代拱桥。它们相同的地方有:它们不同的地方有:二合作探究一美丽的彩虹桥拱桥。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哪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二拉索桥1、观察钢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钢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3、实验:模拟做一个钢索桥在实验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三达标测试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2、(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它的结构是(吊桥),特点是增大了桥的(跨度)3、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 、(拉索桥) 、浮桥。4、钢索桥由(桥塔)(钢缆)和桥面组成;显著特点是 (桥面被钢索吊起)从功能上看(跨度很大) 。5、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