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针对问题:诗歌鉴赏是高考永不缺席的题型,如何鉴赏诗歌是语文教师及学生们常下功夫却收效不大的重大疑难工程。鉴于基础、方法等原因,对于普通班同学而言,诗歌鉴赏存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去鉴赏,而是如何去读懂诗,故而欲解决鉴赏问题必先解决读懂问题。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提出一些较为直接、便捷的方法,以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较为硬性的近乎“暴力”的拆解、融合(当然,这会给诗歌的审美带来负面影响,容易破坏诗歌的美感),来达成先读懂诗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读懂了诗才能去更好的鉴赏诗,最后才能迁移到、谈得上对诗歌的鉴赏。最终,再结合一定的答题方法,以期彻底解决同学们怕诗歌题型、读不懂诗歌、不会赏鉴诗歌、不会回答诗歌相关考题的症结。教学目标:1、结合已学诗歌(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等),回顾、重温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读懂诗歌“十二看”。2、 方法技巧的迁移使用,当堂拆解蜀相、读懂蜀相,以形成读懂诗歌的能力,并完成蜀相相关习题。3、 连通高考诗歌阅读鉴赏题型,达成鉴赏诗歌、优化答题思路的目的。教学重难点: 1、难点:分析关键词语(看语言:关键字分析,如动词、形象词、“诗眼”)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看意象:如何通过景语体会情思;看内容:如何“诗变文”)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看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看情思)。 2、重点:运用方法,读懂诗歌;达成诗歌鉴赏基础,结合答题技巧,规范回答各类题型。课时:1教学过程:1、 导入高一是,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关于诗歌鉴赏题型,大多同学得分很少丢分很多。老师自己也在问是关于诗歌鉴赏,我们讲少了么?同学们说讲得不算少!可是为什么做不来题呢?叫些同学来问,原来是大多同学说不是鉴赏和答题的问题,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知诗歌讲的是什么意思,而至于答案也就无从说起,只能乱答一通了。那么,读懂诗歌的意思真有那么难么?到底怎么办?有没有方法?老师的问题是有的。因此,这节课,让我们来关注这个症结,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如何读懂诗歌”。(只要真正做到了读懂诗歌,那么鉴赏、答题就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了。)2、 回顾(其实,任何阅读题的答案皆在诗中或可从诗中解析出来。鉴赏诗歌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一)读懂诗歌的方法、角度:“十二看”:读诗技巧角度“十二看” 解诗“十二看”简易口诀1. 一看音韵(节奏): 读诗歌,把风韵2. 二看标题(题材): 看标题,明题材3. 三看作者(背景): 看作者,联背景4. 四看注释(出处): 看注释,破难点5. 五看结构(层次): 看结构,理层次6. 六看主体(写作对象): 看主体,明对象7. 七看内容(正文): 看内容,品细节8. 八看语言(炼字、炼句): 看语言,炼字句9. 九看技巧(写法): 看技巧,谈效果10. 十看意象(意境、形象、情感): 看意象,感情境11. 十一看情思(情感、观点、态度、哲理、思想):看情思,挖主题12. 十二看问题(审题): 看问题,规范答(注:读懂诗的方法、角度很多,甚至会有交叉,以上尽可能提供全面些,具体运用以达到高考答题效果和目的为原则。而对于平时练习,为了加强读懂诗歌,建议尽量能运用多法、多角度加以解析。)(2) 对应以上方法,请结合已学知识点及诗歌加以理解,看谁体会多?能否举例说明?3、 带刀上阵请运用“十二看”,从不同角度解读蜀相及回答相关问题。【资料】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作家作品 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三吏 ”、“ 三别 ”。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 为主。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此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活动一(读):(一)读诗歌,把风韵用“/”划出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通过诵读,感知本诗感情基调。1: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生读,教师读)活动二(集体明确):(二)看标题,明题材“蜀相”,指的是谁? 从诗歌的题材上讲,这是一首什么诗?1、“蜀相”:2、题材:(三)看作者,联背景对于杜甫,你了解他多少呢?关于背景,你知道多少?1、作者:2、 时代背景(历史世况):3、 写作背景(个人际遇):(四)看注释,破难点(略,但对于较为陌生的诗人,注释对于正确解读诗歌十分重要)活动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五)看结构,理层次请从结构的角度,对全诗内容层次加以剖析。1、写景部分:2、叙事部分:3、议论部分:4、抒情部分:5、这首诗,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哪几联揭示主旨?(六)看主体,明对象(主体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类别之分,同时还应注意其关系及意义)第 4 页 共 6 页1、 显性主体、隐性主体分别是谁:2、 诗中的“英雄”指哪些人,是怎样的“英雄”:3、 你认为杜甫为何要去写蜀相,两者有何关联(人物关系),请结合作者、背景加以回答:4、请适当联想,试着标示、增补或调换妥当诗中每句的主语,看否找齐各类主体: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七)看内容,品细节运用想像,置身其中,梳理正文内容,运用文言翻译法“诗变文”。1、口能译,请将诗歌散文化“翻译”,梳通文意(“诗变文”):2、 句句过:如后两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简述)?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品细节:“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哪些特点?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八)看语言,炼字句关键字句,“诗眼”,起到表情达意作用的动词、情感词、形容词等。1、请勾划出你认为最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字词,并加以分析和说明理由:(1)动词:(2)形容词:(3)情感词:2、首联中“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明确:“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3、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明确:“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九)看技巧,谈效果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含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1、对全诗而言,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对诗句而言,找一找,全诗的修辞有哪些(请在诗中勾划、明确,并说明表达效果):3、请指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的景情关系(艺术技巧)?(十)看意象,感情境透过意象,可感情境;通过意象,可构情景;吃透意象,情旨自现。1、请勾画出诗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内涵:2、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以柏树的庄严、肃穆形象,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十一)看情思,挖主题任何诗歌皆有情思,体味情思,才能把握主题,才能最终读懂诗歌。1、勾划、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情感思想、观点态度的字眼、诗句有哪些?请明确其情思:2、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明确: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3、 综合以上各个角度的解读,归纳诗歌的主旨:教师小结:一代名相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却怀才不遇,只能在悼古伤今、怀人伤己中,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技术转让协议及授权合同
- 商业咨询服务合同及咨询费用支付方式说明
- 农村家庭农场农产品合作模式协议
- 2025年度专业业务员招募及业绩提成激励协议书
- 2025年城市绿道设计与施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城市道路绿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秋季车展场地租赁及宣传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特斯拉电动车充电设施升级改造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专业车辆租赁与维护保养综合服务合同
- 新质生产力发展献策
- JG/T 536-2017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
- T/CSIQ 8008-2018正装鞋
-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只空调压缩机活塞项目环评报告
- 视唱练耳讲课课件
- 酒店管理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 2025-2030中国电流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桩基工程监理评估报告
- 2025年供水管道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指导题库300题(含答案)
- 预包装食品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宁波市慈溪市人民法院招聘审判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同步练习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