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机械化生产论文.pdf_第1页
都匀毛尖机械化生产论文.pdf_第2页
都匀毛尖机械化生产论文.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6 贵州 茶叶 2 0 0 3 年第 1 期总第 1 1 3 期 都 匀 毛 尖 茶 机 械 化 生 产 工 艺 研 究 初 报 欧平勇敖继斌孔繁星莫泽健赵建成 贵州省黔南州都 匀茶场5 5 8 0 1 1 l 前 言 都 匀毛尖茶早在 明清时期 就作为贡品 曾在 1 9 1 5 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1 9 6 5 年始 我场不断对民间流传的原始工艺进行 改进 创新和完善 至2 0 世纪7 O 年代将加工 工艺定型 产品得到了国家茶叶部门的认 可 1 9 7 3年我场生产的 鱼钩牌 都匀毛尖茶 开始 由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 产品远销 美 国 日本 西德和新加坡一带 一直深受客 户的欢迎 1 9 8 2年我场在长沙参加全国首届 名茶评 比 被评为 全国十大名茶 之一 1 9 8 3 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产品 1 9 8 4年被评 为贵州省地方名茶 1 9 8 8 年荣获中国首届食 品博览会金奖 从而使都匀毛尖茶在全国众 多的名茶中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带动了都匀 和黔南州地区茶叶的发展 毛尖茶产量和经 济效益逐年增长 毛尖茶市场前景广阔 1 9 9 8 年州政府将茶叶列为全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加 以重视 2 0 0 0年都匀市政府专门开辟了都 匀茶叶市场 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毛尖茶 的销售出 现了可喜的势头 但受毛尖茶生产条件的限 制 毛尖茶产量不足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品 质不稳定 究其原因 主要受毛尖茶传统加工 工艺的制约 具体表现为 l 生产季节性较 强 优质毛尖茶的采制 一般需在清明前进 行 往后品质较差 客观上制约了毛尖茶的质 量 2 生产效率低 毛尖茶的炒制全过程为人 工炒制 要在 7 0 一1 5 0 C的高温中一气呵 成 每锅茶青在 0 7 5 k g以内 制出干茶约 0 1 8 k g 需 1 4 个人 l 小时的共同配合完成 即每人每小时只能生产出 0 1 3 l g 正常情况 收稿日 期 2 0 O 2 0 8 一l 5 下每天人均生产 l k g 效率较低 3 质量不稳 定 由于毛尖茶生产季节性较强 制工短缺的 现象尤为严重 导致了制工超负荷生产和大 量地临时聘用新手参制 茶叶加工质量很难 保证 另外 在加工过程中 制工和烧火工需 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 但在实际操作中 很难 做到 会影响毛尖茶的品质 4 加工成本较 高 按传统加工工艺 毛尖茶生产属劳动密集 型 所需人员较多 由于生产效率较低 燃料 价格较高 使毛尖茶生产成本较高 产品市场 竞争力不强 5 不符合环保要求 随着社会的 发展进步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浓 传统的 毛尖茶加工 以木柴为燃料 既不适应当今环 保要求 燃料成本也较高 生产场所 比较脏 乱 影响环境卫生 同时浪费厂房 为了能够将制工从繁重的高温体力劳动 中解脱出来 扩大毛尖茶产量 降低生产成 本 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稳定产品质量 增 加毛尖茶生产收入 我场专门组织技术人员 成立了科研小组 对 都匀毛尖茶 机械化生 产工艺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2 供试原料与机械设备 2 1 试验原料 鲜叶严格按照 D B 5 2 4 3 3 2 0 0 1 的规定 按照一级毛尖茶 青 的标准 采摘 l 芽 l 叶半开展 的福鼎大白 茶鲜叶为试制原料 验收后及时摊放两小时 让其自然散失部分水分 然后付制 2 2 主要机械设备 用 于研究 试 制毛尖 茶 的 主要 机械 有 6 C s T 一3 0型滚筒杀青机 6 C R W一2 5型 悬臂式揉捻机 6 c N 9 4 l 型名优茶烘焙 维普资讯 h t t p w w w l w 23 c o m 论文网 论文大全 2 0 0 3 年第 1 期总第 1 1 3期 都匀毛尖茶机械化生产工艺研究初报 1 7 机 鼓风机 电风扇和高温温度计等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 研究内容 都匀毛尖茶 的传统加工工艺流程为 贮 青 室温 杀青 人工 1 2 0 0 C一1 5 0 0 C 揉捻 人工 8 0 一 1 0 0 T 做型 人工 8 0 一9 0 提毫 人工 8 0 E左右 烘焙 人工 7 0 左右 成品 整个加工过 程都为人工操作 以木柴为燃料 根据毛尖茶 炒制的技术特点和名优绿茶加工原理 结合 我场多年来的加工经验 拟用名优茶机械代 替人工高温杀青和揉捻 将热揉改为冷揉 用 电和煤提供热能代替人工烧柴 节省能源和 人力 具体为 贮青 室温 杀青 3 0 型杀 青机 1 2 0 0 C一1 2 0 0 C 散热 电风扇 揉捻 2 5型揉捻机常温 做型 9 4 1 名茶 烘 焙机 7 0 一1 1 0 提毫 机械辅助 7 0 8 0 烘 焙 机械辅助 7 0 成品 加工全过程的温度由加工人员根据需 要直接调整控制 避免了一人烧火 一人加工 带来的麻烦 节约劳动力 试制采用平衡对 比 的方法进行 以便于比较 并对机制工艺不断 地进行完善 3 2 试制方法 试制前 先将各种机械清洗干净 待筒体 温度升至 1 5 0 0 C 左右 即可投叶杀青 此时要 求杀青机炉膛内火焰均匀 鲜叶要抖散 投叶 要均匀适度 根据杀青质量 调整杀青机筒体 的倾斜度 确定杀青时间 杀青速度和投叶 量 确保杀匀 杀透 无红梗红叶 无焦边和焦 叶 杀青叶出机后 立即抖散 用电风扇强制 散热冷却 使杀青叶柔软 叶色暗绿 不渥黄 青草气消失 叶温降至常温后 进行拣剔 去 除黄叶 焦边和杂物 然后用揉捻机进行揉 捻 投叶量 以装至揉捻桶四分之三处为宜 按 轻 重 轻 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 先 轻揉 2 m i n一3 m i n 再重揉 2 0 m i n 最后减压 l m i n 2 m i n 具体看成条情况 调整加压和揉 捻时间 待成条率达 8 0 以上后 揉捻结束 立即用烘焙机进行烘焙 搓团和提毫 此时烘 焙机的热风温度必须达到 1 1 0 具体通过热 风炉 鼓风机和排风口调节 初烘时 先将揉 捻叶抖散薄摊 待叶温升至 8 0 左右 散失部 分水汽后 进行搓团 搓团要顺着一个方向进 行 先搓小团 再搓大团 速度要快 待含水率 达 3 0 后转入提毫 要求温度在 7 0 左右 趁热用茶叶相互摩擦起毫 用力从重到轻 茶 团从小团到大团 待毫毛显露出毫均匀后 进 行烘焙 杜绝用力过度 使茶条断碎和提毫过 度出现光杆等现象 烘焙时 温度应在 7 0 左 右 将热风调弱 避免将毫毛吹飞吹落 经常 翻动 使千燥均匀 待含水率达6 后出锅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平行实验原理 每次均用同批鲜叶 原料同时进行机械加工试制和传统手工加 工 两种成品对照审评见表 1 表 1 机制毛尖茶和手工毛尖茶品质对照 从表中看 出 传统手工加工的毛尖茶 由 于在锅中高温揉捻过重 碎茶增多 整碎度较 差 毫毛较多但黄 由于湿热作用汤色偏黄 香气为栗香型并带高火香 叶底也较黄而不 鲜活 用机械加工的毛尖茶 干看颜色翠绿 条索较紧 卷曲 碎茶率较低 毫毛虽偏少但 绿 因为在做型和烘烙过程中 采用热风加 热 风力过大吹脱并带走部分毫毛 用热风烘 焙 茶条和茶毫不易变黄 由于机械杀青结 束时 用电风扇冷却 风力将黄片和焦叶带 维普资讯 h t t p w w w l w 23 c o m 论文网 论文大全 贵州茶叶 2 0 0 3年第 1 期总第1 1 3 期 美 墨 支亿名答的 属 龚永新 宜昌职业技术学院4 4 3 0 0 3 摘要 文化名茶是能 同时满足人们 物质 和精神双重需 要的产品 作为精神性产品 它具有文化欣赏价 值或审美特性 文化名茶的审美特性是真实具 体的 创造性的和有丰富个性的 所以说 美 是 文化名茶的特质 文化名茶的美学形式多样 其中 主要是 它的 色调美 造 形美 香味美 品论 美 咏 物 美 人 物美 意境 美和哲理美 关键词 文化名茶特质美学形式 上个世纪末 随着茶文化活动在全国各 地的广泛开展 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名茶对于 文化的意义 于是中国杭州首开了文化名茶 的评选项 目 文化名茶既是物质的产品 更 是精神的产品 因而它有很强的欣赏价值 它的特质是 美 丰富的文化名茶能多形式 的体现其 美 l 文化名茶的概念 所谓文化名茶 应该是指具有文化的内 涵 在一定范围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饮茶消费 的物质需要 而且能满足其某些方面 如观 赏 体验等 的精神需要 并为人们普遍认同 的优 良茶 叶品种或花色 笔者作这样界定 主要考虑了以下文化 名茶的一些必要因素 一是作为文化名茶 应具备普通意义上的名茶的素质 二是文化 名茶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 能同时满足人们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 甚至人们在未饮其 茶 就能感受到这种茶的文化熏陶 兰是这 种文化所透射的气息是明显的 是联系茶本 身所产生的魅力 并能为消费者普遍认同 有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 这就是说 文化 名茶是名茶 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茶都称得上 是文化名茶的 在文化名茶概念的确定上 名茶是对它的普遍意义的理解 而文化则是 就其特殊意义而言 2 为什么说 美 是文化各茶的 收稿 刚蝈 2 o o 2 一 l 2 一 l 7 作者简介 龚永新 1 9 5 5 一 男 湖北兴山人 宜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剐教授 主要从事荼文化研究 走 使其净度较高 香气以清香型为主 汤色 嫩绿明亮 茶汤沉淀物较少 叶底嫩绿明亮鲜 活 从总体来看 机械加工的毛尖茶质量较稳 定 干茶 茶汤和叶底的颜色都比手工加工的 绿 达到了名优茶绿茶 清汤绿叶 的质量要 求 用热风烘焙避免了高火味和焦糊味的形 成 达到了名茶审评对香气因子的要求 干茶 条索紧细卷曲 符合毛尖茶的外形特征要求 弱点是毫毛偏少 5 改进思路 针对机械加工的毛尖茶毫毛偏少的弱 点 结合客户对高档名优茶的品质要求 拟在 下一步研制中 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改进 具 体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 1 现有的烘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