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师卷.doc_第1页
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师卷.doc_第2页
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师卷.doc_第3页
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师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第一讲 机械运动【课后巩固试题】例1.(2012浙江台州,第9题)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意志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答案】A例2(2012安徽,第14题)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滑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答案】D例3(2012山东滨州,第2题)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答案】B例4(2012山东滨州,第11题)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答案】B例5(2012上海,第7题)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261026S/米8t/秒48124abc图2A. 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 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 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答案】A例6(2012湖北恩施州,第10题)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答案】B例7(2012湖北黄石,第38题)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2次 B.4次 C.8次 D.16次 【答案】D例8(2012江苏南京,第14题)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 (运动或静止)的。(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 而造成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 (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5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答案】运动 惯性 最大速度 12例9(2012浙江金华,第32题)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厘米时间/秒实验次数15304511.001.922.8220.991.942.8030.961.902.78铅笔纸板甲45cm乙小磁铁小重物(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方法2: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不是 (2)方法1(3)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或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合理均给分)(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或改变小重物的密度或改变液体的密度)(合理均给分)例题10:图中所示的为测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中所纪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分析与解答:(1)通过图中的“秒表”,可计算出时间。 (2)通过路程和时间可计算出平均速度。解:图中小车通过全程时间tl5秒,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t23秒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90cm=0.9m,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45cm=0.45m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例11:请补齐下面探究报告中所缺少的内容。 (1)探究问题: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2)猜想(请你对探究问题作出猜想):(3)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实验结论:分析与解答: (1)猜想: (1)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2)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不发生变化。 (3)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大。 (4)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小。 (2)主要实验步骤: (1)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 (2)用刻度尺测长木板(斜面)的长度; (3)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 (4)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 (5)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坡度(斜面)木板长度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坡度1坡度2坡度312. (2010广东)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13. (2012中考预测)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的速度是_m/s.(3)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_.14. (2012中考预测题)郑州快速公交(BRT)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运行2 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_方向行驶,两车相距_m. 15. (2012中考预测题)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30 m,稍后休息5 s,然后5 s内通过的路程为20 m,则前10 s的平均速度为_m/s,在整个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_km/h.16(2010中考变式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 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17. (2010河池)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 m跑项目中,取得7 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8. (2012中考预测题)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2. 解析:由题意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 m/s,由图知v乙6 m/s,v丙4 m/s.5 s后跑在最前面的是速度最大的车,即乙车答案:甲丙乙13.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时间一定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速度大百米赛跑中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v10 m/s,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惯性继续保持了运动的状态答案:(1)乙跑过的路程(2)10(3)运动员具有惯性14. 解析:由于两车都做匀速运动,观察路程时间图象可知,甲车6 s运动60 m,乙车6 s运动30 m,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5 m/s,甲车运动较乙车快,而两车同时向东行驶,因此甲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行驶.2 min后,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 m/s120 s1 200 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5 m/s120 s600 m,两车相距1 200 m600 m600 m.答案:东60015.解析:前10 s的平均速度v13 m/s;整个20 s内的平均速度v2.5 m/s9 km/h.答案:3916答案:(1)先变大后不变0.16(2)纸锥的质量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7.解:(1)小明的平均速度:v7.14 m/s(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