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课插上翅膀(1).doc_第1页
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课插上翅膀(1).doc_第2页
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课插上翅膀(1).doc_第3页
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课插上翅膀(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公开课插上翅膀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课例研究上海市上南东校 滕美容课例研究背景:我们学校与其他四所兄弟学校构建了教学联合体,开展了各式各样教学研讨活动,各校教研组长经常组织我们备课组老师集体备课、研读教材、探讨教法。让我们中、青年教师借助于教学联合体这个窗口,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快速成长与发展。我们教学联合体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于2011年9月29日下午在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专题“如何上好语文公开课”的教研活动展示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节课结束,实现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重点,切实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各校教研组长的肯定、同行的赞许;也感受到了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给语文公开课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课例研究的过程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案的雏形选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作为本次教研活动公开课的文本实为仓促,当时只是觉得这篇说明文,语言生动,层次分明,颇值得一教。等到备课时查阅资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是一篇多么经典的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经验告诉我,越是经典的课文越是难上。一篇篇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实录摆在我的面前,虽说丰富了我的备课,却也在无形中给了我沉重的压力。名师在前,好课在前,我实难超越,也无力超越。是选择依样画葫芦,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犹豫再三,我决定做我自己放手一试,因为我始终坚信: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带着这样的信念出发,我开始了对教材的初次解读。按照备课习惯,我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了三遍,文章不长,但思路非常清晰:作者以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说明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以“沉重的谴责之意和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们要意识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重要性,要保护环保,不要再重演“罗布泊的悲剧”。我想学生们肯定也会如此。这样的文章最适合朗读,我窃喜我的长项朗读可以又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我很快拟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朗读,体味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点。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理解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依据“四层次五环节”的教案设计方法,很快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初稿也形成了。二、两次实践,两次反思(一)第一次实践和反思第一次实践课我选择了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中相对比较差的班,目的是想通过第一次试教发现教案中的问题与不足。与我同一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参与了听课和评课。如我所愿,课上下来的确暴露了不少问题。【自我反思】在落实“沉浸文本,整体感知”这环节时由于事先缺乏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很快做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接连几个学生的概括和我的不断指导花费了课堂上整整10分钟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内容显得仓促,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由交流的机会。【组内点评和建议】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语言生动值得一品,课前花两三分中学生默读效果不佳。2、概括能力是目前学生普遍缺乏的一种能力,可谓全国性的难点,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训练,但作为公开课可暂避。(二)第二次实践和反思第二次实践课正逢学校教学联合体的“语文教研组活动”,各校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和教研组长率全体语文老师听了我的课。授课班级是我自己带的班,且是年级组的好班,所以整堂课很顺畅地进行了下来,学生发言积极,教学环节按部就班,没有任何意外,我的结束语几乎与下课铃声同步。尤其是我的范读状态很好,学生们都沉浸其中,甚至有同学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眼泪。整堂课看似很圆满的结束了,可是我心里总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果然教学研讨的时候,组长和其他同事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指出了一些致命的问题。【教学实录片段】师:请同学们比较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有关语句。生:“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第12节)齐读第12节师:“巨大”到底有多大?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生:第13节师:这一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第13节重点研读12、13节师:这里用了大量的数据,其他段落也有很多数据,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这巨大的“吸水鬼”对罗布泊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呢?“全部枯死”、“成片死亡”、“马上”说明了什么? 师:当年碧波荡漾的罗布泊如今成了干湖、死湖,谁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师:教师范读第节。师:在这部分,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生动,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请同学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生:“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读出谴责、内疚、自责的复杂的感情)。生:“我问自己”这句话一针见血写地指出罗布泊的消逝是人为破坏的恶果,谴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生:“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作者不仅仅是在问自己,更是在责问所有的人。师: 读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作者字里行间的忧患意识深深震撼。【教研组长点评】1、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可是整堂课用在朗读和指导朗读上的时间太少。原因可能是教案不够细化,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忘记了朗读的教学要求。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读,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一教学要求的落实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学生说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也在课文中找出了相应的词句,可是,也就是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如果教师能追问一句“真正的原因呢?”,学生的思考就会深刻一点。3、“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品味“胡杨茂密、清水盈盈”体会人类是多么残忍。通过“30年”体会环境破坏之迅速。要学生说说“消逝”应读出遗憾、无奈甚至愧疚的感情。反复朗读第节,引导学生体会“裸露”、“脱尽了”、“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等词句。这些拟人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注意朗读的语气:痛苦、无奈等)【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点评】1、整堂课侧重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没有注意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对作者构思上的探究,结构上的探究基本上没有,这样长此以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会有什么帮助。2、教师的提问过多过细,没有一个贯穿整堂课,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3、教师的预设太多,学生的生成太少。整堂课教师的教是一个亮点,而学生的学则相对逊色。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凸显出来。【自我反思】听了教研组长们和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们的评课,说实话我信心大挫。原本以为比较成功的一堂课,没想到还是问题重重。最要命的是这堂课暴露了我教学观念上的不成熟和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不准。“我们为什么要教课文,学生为什么要学课文。”一位专家提出的这个问题令我醍醐灌顶。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为了不教”。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认为学课文没有意义,反正考试又不考课内的课文;为什么我们上了那么多年语文课,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没多大提高,尤其是作文水平还是在低处徘徊。语文课,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三、大刀阔斧,推倒重来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后,我决定给这堂课的设计做一次“大手术”,该推倒的推倒,该重来的重来。1、转变观念,以学定教。 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能读懂但读不好,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因此要使学生“读好”,还要使学生“读懂”,这就是这堂课我该做的事情。 2、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重新确立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朗读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3、简化教学环节,找到教学突破口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来带动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再现过去罗布泊的状貌图片”与“现在的罗布泊”进行比较,看看它有什么不同,“你的心情怎样”?来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4、教师后退,学生上前。在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中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给学生更多自由交流的机会。舍弃教师的范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默读、散读,个别朗读;变老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四、风雨后 ,见彩虹第三次实践课恰逢教学联合体在我们学校举行的一场专题“如何上好语文公开课”的教研活动展示周,这次是借本校初二(九)班上这一节公开课的,我按着重新修改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来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学生这一头的情况无从把握,再加上自己当天的身体情况不佳,以及借班上课带来的紧张等等因素,一堂课下来我个人的感觉并不好。但专家、同行们对于我的教学设计还是给予了肯定。【实践反思】经过修改后的教案更趋于成熟,课堂教学环节更紧凑,教学目标的达成比较成功。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固守于教案的预设,对学生的生成和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课例研究的初步观点和感想“我们为什么要教课文,学生为什么要学课文。”在做本次课例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时时缠绕着我,挥之不去,迫使我做出自己的回答。对这一语文教学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1、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要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要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