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刑诉法中法院中立性原则的缺失.docx_第1页
试论我国刑诉法中法院中立性原则的缺失.docx_第2页
试论我国刑诉法中法院中立性原则的缺失.docx_第3页
试论我国刑诉法中法院中立性原则的缺失.docx_第4页
试论我国刑诉法中法院中立性原则的缺失.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我国刑诉法中司法中立性原则的缺失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the absence of judicial neutrality摘要 本文所讲的司法中立主要是狭义上的司法中立,即法院依法行使司法权时应当保持中立。司法中立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它贯穿于诸多诉讼原则和制度之中,对保证司法机关合理、公正、独立地行使司法权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规定却有悖于这一理念,导致了司法中立性原则的缺失。如公、检、法“相互配合”的原则,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法院可以收集、调查证据,法院拥有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权力等。其直接后果就是阻碍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所以如何保持法院的中立性应当成为日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Abstract This article talked about judicial neutrality is mainly neutral in the narrow sense of justice that the Court should exercise their right of judicial neutrality. Judicial neutrality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judiciary and impartial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embodied, it runs through a number of legal principles and systems among the judiciary in ensuring a reasonable, fair and independent exercise of judicial pow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However, our current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but contrary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is idea led to the lack of judicial neutrality. Such as the People s Courts, the People s Procuratorat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all coordinate their efforts, the main evidence a copy of the transfer system, the court may collect, survey evidence, the court has the initiative to start the retrial of ex officio powers. The direct consequence of hindering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justice and procedural fairness, so how to maintain the neutrality of the Court of Criminal Procedure should be modified to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uture.关键词 法院中立 相互配合 主要证据移送 法院取证 再审启动Keywords neutral court Complement each other Transferred to the main evidence Court evidence Retrial starts中立性是司法权的核心特点,是司法权法理存在的基础和灵魂。中立是指有关事项的裁断者或处理者对与该事项具有利害或直接关系的诉讼主体应当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得偏祖任何一方或对另一方持有偏见或歧视。司法权的中立性是主要指法院和法官“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纠纷,以中立的身份和地位,依公正、科学的司法程序,居中加以解决。它既不作为纠纷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组成部分,也不主动介入纠纷之中”。因此司法机关必须是被动和中立的,即有诉求才受理,才按中立立场,以中立身份,依中立原则来裁断双方的纷争。而人们尊重、服从司法机关的裁判也在于相信它是超然于纠纷各方,不偏不倚,中立及公平的。司法中立的理念由来已久。在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为了实现自然正义,对审判程序有两项基本要求,即“任何人不得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担任法官”和“必须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中国古代司法中“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也含有法官中立地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之意。现代国家以及联合国有关法律文件也都将中立性作为公正审判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如世界人权宣言第10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均规定了人人有权有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与公开的审判, “无偏倚”就是中立性的体现。在英美法系国家,裁判者包括陪审团的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组织法对法院的中立性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具体制度的设置也表明法院在一定范围应当保持中立,典型的如回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要求法官“审理案件应当保持中立”。【1】在诉讼中,对有关问题有处理权的裁断者或处理者只有保持中立、无私的地位,与诉讼主体没有利害关系或不持有偏见,案件才有可能得到公正处理。中立是实现案件实体公正的基础。“司法过程是一个冷静客观的非个人化的过程。”“最基本的社会利益之一就是法律应当统一并且无偏私。在法院活动中,一定不能有偏见或偏好,一定不能有专断性或间歇不定。”【2】但是,中立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或道德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则或程序的保障。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也设置了诸多制度以保证法院在审判时保持中立。如由实质性庭前审查向程序性审查转变,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庭审中控辩对抗性增强,法官趋于消极等。但是,现行刑诉法的有些原则、制度却偏离了法官中立的基本理论,进而影响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改革和完善。笔者将从中立性原则的理念出发,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的原则,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法院可以收集、调查证据,法院拥有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权力四各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1. 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这一原则界定了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构建了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在此原则中,三机关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无疑是正确的,也符合现代国家权力分离原理。但是,“相互配合”原则使三机关的角色、任务一致化,即查明事实、打击犯罪。这与法院中立的基本理念相违背。正如前述,中立原则就是要求裁判者对争议的双方不偏不倚、不能与一方有利害关系或对一方持有偏见或歧视,因此,确保法院保持中立的应然结构应是“等腰三角形”。然而,我国刑诉法规定的“相互配合”却使作为裁判者的法院与作为控诉一方的检察机关形成一股合力指向被追诉者,使应然的三角结构变成了强调打击犯罪的活动,而忽视了保障人权的线形结构,这显然不利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实现。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缺乏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在经济上也无法与享有充足司法资源的控诉机关相抗衡,并且得不到舆论和道义上的支持,有的甚至在被定罪之前就己经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这就使得司法作为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更为明显,即更需要法官在审判中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中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而互相配合原则将本应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者推向控诉一方。在此情形下,法官能否作出公正的判决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司法实践中,公、检、法联合办案,审判机关“提前介人”等一些作法,就是配合原则孽生的怪胎。【1】法官偏离中立的地位,不仅湮没了现代社会程序应具有的理性化形象,而且在偏见甚至敌视的支配下,冤假错案的发生也就成为必然。为了避免职能混淆,树立法官中立和公正裁判者的形象,有必要取消“相互配合”原则。 2. 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为了防止法官在审判前单方面接触有罪证据,先人为主,形成对被告人的有罪倾向,危及其在审判中的中立地位,1996年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了以程序性审查为主的庭前审查方式。即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这种改革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庭审的实质化,有利于防止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保障了程序的公正性。但是,此规定仍然存在两点不足。一,改革不够彻底,法官仍能在审前接触到主要证据。另外,为打击犯罪,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可能只提供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从而导致法官“先入为主”提前认定他们有罪。在日本,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禁止检察官在起诉书中添附证据材料或引述相关内容,以防止法官产生预断而影响对案件事实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第二,这种证据移送制度使得辩护律师不能充分了解控方的证据材料,再加之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控辩双方在证据资源利用上的严重不平等。【1】鉴于此两点不足,笔者建议法院首先应将参加庭审法官与证据审查的法官相分离。即一个法官不能同时参加这两项工作,或者将这两项工作交由不同的业务庭进行。其次,在正式庭审之前,由控辩双方在负证据责审的法官的主持下进行证据展示,并相互质证。 3. 法院可以收集、调查证据。为了防止审判者对案件形成偏见,避免诉讼职能混淆,使法官保持中立和超然的裁判者形象,修改后的刑诉法加强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增强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同时削弱了法官在庭审中的职能,但是,我国立法仍然保留了法官一部分庭外调查权。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时,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辩护人到场”。这种规定赋予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完全相同的调查取证的权力,使法官在刑事诉讼中也具有侦查职能。在刑事诉讼中,法官应当是听证者和裁判者,如果法官可以收集证据并将这种证据用于指控被告人,则法官就会充当第二公诉人;如果法官将这种证据用于为被告人辩护,则法官就会充当第二辩护人。因此,具有调查取证权的法院很难居中裁判,严守中立地位。这种超职权主义的立法转化为司法实践,不仅损害了程序公正,而且损害了实体公正。以此笔者建议在修改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时候,应当逐步废除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4、法院拥有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权力。法院在解决诉讼冲突的机制中,应当是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者。中立不仅应表现在裁判过程中的超脱,也体现在程序启动的被动消极方面,积极的作为只能使得中立者偏离不偏不倚的立场的见解也有片面性。正如托克维尔所言:“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法院如果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程序,势必将自己推到与再审结果有利的一方,而无法保持中立。【1】法院的中立体现了法院的公正,离开了中立,法院的公正将不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这就使法院同时具有了两种诉讼职能:既是审判者,又是起诉者,这不仅严重背离了法院中立原则,同时也违背了“诉、审分离”的诉讼原则。因此,从维护法院中立的原则出发,应将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交给当事人或有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抗诉权启动。中立性是司法权的核心特点,是司法权法理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在诉讼中,只要有事项需要第三者做出裁决或处理,第三者就有中立性的要求。正如戈尔丁所主张的法院应当“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均应给予公平的关注”、“纠纷的解决者应当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以及“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参与程序的机会”等。【1】否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