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修辞.doc_第1页
第四章 修辞.doc_第2页
第四章 修辞.doc_第3页
第四章 修辞.doc_第4页
第四章 修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修辞第一节 修辞概说一、 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武器:原子弹、美元、舌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一言可兴邦,一语可误国(论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二、修辞的概念和内容“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主要就语言的准确性、恰当性及感染性三个层次而言。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的“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孔颖达作注:“辞谓文教(包括言辞和行为),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修辞的内容:一是通过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使语言更具准确性和恰当性。所谓的准确性,即语言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否则就会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所谓的恰当性,即语言必须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的表达需要,如年龄、身份、性格、地位、情境等。这就是所谓的“一般性修辞”,也叫“消极修辞”。二是运用各种修辞方式,使语言更具感染性。所谓的感染性,即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创新出采。这就是所谓的“特殊性修辞”,也叫“积极修辞”。如“瓜不离秧,囡不离娘,中国人民离不开共产党”(上海民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陕北民歌)。“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喝的不是酒,是忧愁。”语言贵在创新,“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我们日常使用的“修辞”,有三重含义: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如“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如“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如“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又如“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二、修辞的作用: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培根)2、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论语)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第二节 修辞格的运用一、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刘勰文心雕龙“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引用的分类: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如: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改引到如今,落霞孤鹜,竟传佳句。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二、譬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譬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墨子公输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暗喻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借喻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博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三、代称(借代)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代称的分类1、用特征或标记代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以官名、地名代人豫州今欲何往?柳河东、涑水先生3、以职业、劳动代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白衣天使、人类灵魂工程师4、以国名代人杞子自郑使告于秦(秦穆公)5、以人或事物的属性代人或事物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6、以人或事物的所在代人或事物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7、以数量代人或事物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8、以效果或结果代人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9、以事物的功用代事物策扶老以流憩。10、以人名或地名代事物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11、以部分代整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2、特称与泛称互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特称代泛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泛称代特称)13、以材料代事物金就砺则利。14、以具体代抽象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四、并提(合叙、合说)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修辞效果:句子紧凑、文辞简练。辨识方法: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如:脭(chng,精美的肉)醲肥厚。(枚乘七发)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如: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汉书魏豹传)(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巴。”)夫(文)种、(范)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庐绾列传)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周苛之孙、周昌之子)子胥伏剑,屈原自沉;子兰宰噽诬谗,吴楚之君冤杀之也。论衡根据常识辨识,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互文的分类: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双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互用同义词的互文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ju t)不实外厩。(谏逐客书)六、错位(倒文、倒置)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如: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修辞效果:新颖别致、强调突出、平仄合辙。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注意:错位有别于古汉语语法中的“倒装”,因为倒装是有规律的,而错位则是不规则的。七、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司马光迂叟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今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其又分为以下几类:避粗俗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避忌讳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避冒犯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交际辞令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国语勾践栖会稽八、省略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辞方式叫做“省略”。赋棠棣之七章以卒。(左传襄公二十年)王引之经义述闻:“卒,卒章也。言赋棠棣之七章与卒章也。卒下无章字者,蒙上而省。”省略主语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左传鞍之战)省略宾语、兼语明日,子路行,以()告()。(论语子路从而后省略述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省略“曰”字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补充:九、变文是为了避免重复、单调,在同一语言环境中有变化地使用同义词。前人称变文为“文不同,互相通。”诗经中“重章叠句”即是,又如: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指称同一对象)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十、共用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共同与另一个成分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十一、同义连用在一句话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连在一起使用,人们在阅读时只需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十二、连及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义只指甲事物。连及分两类,一类为同类连及,即相连的两事物相关或属于同一类别。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另一类为反类连及,即相连的两事物相对或相反。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注意:判定一句话是否使用连及的修辞方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意思确定,不能妄下下断语。如: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第三节 字词的锤炼与句式的选择【教学过程】一、文言文中字词的锤炼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光彩鲜明),章无疵也;章之明靡(明丽),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本末:树根和树梢,喻字句和篇章的关系),知一而万毕矣。”阐明了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说明了炼字和句子、章节、篇章的关系。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一)名词的锤炼例一: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范文正公守桐庐(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死后谥“文正”。守桐庐,任浙江桐庐县令。),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严先生祠堂,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现在属浙江人。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即帝位后,召他到京师洛阳,授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桐庐的富春山,常在富春江边的石上垂钓,后人因名其处为严子陵钓台,范仲淹守桐庐时,在该处造了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泱泱,水深广的样子。),先生之德,(德,名词)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李泰伯,即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现在属江西人,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泰伯读之三叹,味(味 玩味,品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辄zh但,却。)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瞿qu然,惊喜的样子。),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溥p,广大),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l s,局促不畅),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殆,几乎)欲下拜。例二: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典型的名词对名词,这些名词的巧妙使用,展示出一种阔大境界。例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四: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首联里,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巧妙的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又配以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从而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夔州江上秋日图。(二)动词的锤炼动词往往是古人炼字时的着力点,因为动词使用的优劣,往往是关系到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的优劣。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诗眼或文眼往往在动词上,例如书中的“闹”“弄”等。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锤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欣赏古典诗词中那些精妙的动词。我们只要翻开古典诗词集,就有如仰望夏夜晴空,星光灿烂,目不暇给。如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苏东坡对此极为欣赏,我想,除了“明”字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而富于动态之外,就是“吐”字下得极妙。宋代陈与义对此也颇为心折,他在巴丘书事中有句是“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赏说“言水落而洲出也,吐字下得奇警”。清代的查慎行,大约于此也未能忘情吧,他在移居道院纳凉诗中写道:“满城钟磬初生月,隔水帘栊渐吐灯”,写华灯初上灯水交辉的夜景,化静为动,造语奇特,这个富于动力性的“吐”字的运用,真是不让杜甫和陈与义专美于前了。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岛初赴举京师当初贾岛到京城去考进士。岛,即唐代诗人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现在河北涿县)人。赴举,去考进士。京师,这里指唐代都城长安。,一日于驴上得句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两句或一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目是“题李凝幽居”。原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始欲着“推”字始欲着“推”字开始想用“推”字。着,用。,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这里指从“推”“敲”中选定一个。,遂于驴上吟哦吟哦()吟诵。,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作出推和敲的姿势来。时韩愈吏部权京兆韩愈吏部权京兆吏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吏部,这里是“吏部侍郎”的简称,韩愈曾做过吏部侍郎。权,代理。京兆,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岛不觉冲至第三节第三节仪卫队的第三部分。左右拥至尹前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岛具对具对详细回答。所得诗句云云云云如此。指不能决定用“推”还是用“敲”这种情形。韩立马良久立马良久让马停下来很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并辔(pi)而归骑着马一同走。辔,缰绳。留连论诗留连论诗长时间在一起讨论诗歌创作。,与为布衣之交与为布衣之交跟贾岛结为朋友。“与”后省略了“之”字。布衣之交,官员与普通百姓交朋友。布衣,没有官阶的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苏东坡兄妹改诗相传,北宋声誉蜚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轻风细柳诗。小妹说出:“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旁边的人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吟诵玩味着,不禁抚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动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三)形容词的锤炼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既然形容词能变抽象为具体,使色彩鲜明生动,因此,古人向来也非常重视对形容词的锤炼。范仲淹写了一首采茶歌,人们争相传诵。蔡君谟对范仲淹说:“公歌脍炙人口,有少未完,盖公才气豪杰,失于少思。”范仲淹说:“何以言之?”蔡君漠说:“昔茶句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之绝品,其色贵白,翠绿乃茶之下者耳。”范仲淹说:“君善鉴茶者也,此中吾语之病也。公意如何?”蔡君漠说:“欲革公诗二字,非敢有加焉。”范仲淹说“革何字?”蔡君漠回答说:“翠绿二字。可云黄金碾畔玉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范仲淹点头称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当然也有炼句中形容词的。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怎样描绘雪景?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约是最早的答卷了,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睛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至于形容词的单用,如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炼形容词铸于句首或句末,这种诗例也不为少见,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人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采鲜明的印象。(四)数量词的锤炼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可以构成鲜明的对比,渲染环境气氛,创造优美的意境。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数字诗举隅: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皆不见。”(纪晓岚)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郑板桥)3、两地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五)虚词的锤炼虚词的运用,在新诗创作中似乎远不及在古典诗词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其中又以杜甫最为擅长。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字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又如他的寄杜位:“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归怀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妙在虚字旋转其间,使气势顿宕,情韵欲流。唐代韩愈在散文中擅长运用虚词来提高表达效果,(见书136页并欣赏祭十二郎文:“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如果说,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信息。正如同一个战士要在统一号令之下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一样,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面严肃的艺术旗帜,而在炼意的前提下炼字,是使这面旗帜飞扬起来的风。语音的锤炼刘大櫆论文偶记“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句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例一: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例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音节的交错相配。练习题:模仿是创新的前奏。语言表达要推陈出新,就不能不借助于模仿。在模仿中领悟炼句与炼意的技巧,在模仿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仿写是一种锤炼语言的好办法。在语文日常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仿写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依照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竹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分析:这道仿写题所给示例其实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关键是要取形而传神,依貌而赋意。讲究哲理的包容,意象简洁,意境单纯,韵味隽永,理趣悠远。这是内容层面上的要求。在语言层面上,则要求文字干净洗练。构思时应该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取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以形的某方面具体特征为载体,加注某种感触与思考,形成某种有意味的情或理。其构思的思维路径通常是先发散后聚敛,即列出某一具体物象在形、色、声、味、质地、功用等等方面所具备的特征,并做尽可能多的联想(由物及理),从中筛选比较新颖的易于发挥的角度来立意。比如以“筷子”为题写一首咏物诗,我们应该先考虑:筷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比方说它必须成双使用,这是用法上的一个特征:比方说它是用来夹取食物的,这是功能上的一个特征。基于上述这一形的认识,我们能赋予其一个有意味的理吗?完全可以。比如下列两则: 1、筷子:一生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点评:生活中有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人吗?生活中有因随波逐流、见异思迁而最终迷失了自我找不着北,找不着自身灵魂的归宿的人吗?此诗为这类人画像。) 2、筷子:尝尽酸甜苦辣,回味永远空白。(点评:活过了,而活着的滋味却浑然不知的人,生活中有这类行尸走肉的苟活者吗?此诗是为这类立此存照。) 3、筷子:执子之手相濡以沫,才能饱尝幸福的甘美。(点评:为了爱而同甘共苦、无怨无悔;为了幸福而风雨同舟,相依相扶,这样的的爱和幸福,才更耐咀嚼和品味。) 二、仿照下列例句,以“微笑”或“心灵”为本体,再写一个比喻句。例句: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不艳、不俗;无喜、无悲。分析;这道仿写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比喻辞格的活用能力。解题时应该先揣摩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是一个句群,它由两个句子组成。前一个句子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并且这一复句的两个分句的宾语部分都是由一个数量短语(数+量+定(形容词)+宾语中心语(名词)构成的。第二个句子是一个并列关系的简缩复句,分别从不同神采和情态的角度,用否定句式对眼睛的的“内涵”加以具体解说,这是细化和特写,并且句式两两相对,非常工巧。就语言的修辞与文采看,这道习题比上一道要求要更高一些,写起来也要稍难一些。它不仅局部句式要尽量与原句相仿,同时也要顾及整个句群的达意的完整顺畅。构思时既要考虑喻体的切合,又要把握住象中之意,即由本体(微笑、心灵)转换成另外一个鲜明的意象,然后对这个意象作出具体的描述与诠释,这期间又有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理趣)的演绎过程。这是一个难点。 参考答案: 1微笑: A、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 B、微笑像一缕柔和的春风,散发一腔暖人的温情。不妖,不娇;有形,有味。 2心灵: A、心灵像一处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无亢、无卑;无乐,无哀。 B、心灵像一块广袤的原野,守侯一片自由的天空。不骄、不躁;无遮,无拦。 (我个人感觉写这道题,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