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分析.doc_第1页
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分析.doc_第2页
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分析.doc_第3页
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分析.doc_第4页
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0630503033 分类号 X1 密级 无 U D C 628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性分析陈晓峰指导老师姓名: 逄勇 教授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工学硕士 专 业 名 称: 环境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 6月 学位授予单位: 河海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2009年 6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崔广柏 教授 论 文 评 阅 人:姚 琪 教授 韩龙喜 教授 中国南京二九年六月分类号 X1 UDC 628 密级 无 论文作者姓名 陈晓峰 学号 0630503033 单位 河 海 大 学 论文中文题名 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性分析 论文中文副题名 无 论文英文题名Research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Water Quality Achievable in typical region of Guangxi 论文英文副题名 null 论文语种 汉语 论文摘要语种 汉、英 论文页数76论文字数3.2(万)论文主题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典型区段 、纳污能力、 可达性分析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专 业 名 称 环境工程 研 究 方 向 水环境保护评价与规划 指导教师姓名 逄勇 教授 导 师 单 位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6 月 1 日 Research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Water Quality Achievable in typical region of Guangxi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Hohai University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ByChen Xiaofe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essor Pany YongJune , 2009 Nanjing, P.R.China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在分析不同典型区域的水系水文特点和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该地区的纳污能力计算方法,为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广西14个地市入河排污口资料调查结果及地市城市人口、农业人口、农田耕地面积及畜产养殖资料,利用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得14个地市污染物入河量。(2)选取南宁、柳州、梧州、贵港四个典型城市,根据不同水体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对这四个城市的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3)在典型城市选取四个代表性断面,并对断面上游排污口进行概化,建立二维水质水量模型,选取模型参数,对四个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水质可达性分析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sed on analysising on hydrological charater of different region and water system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projects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works of developing and application of planning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researchcontent and results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are as the follow:(1)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outfall on the survey of 14 cities in Guangxi ,the date of urban populati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rea of arable land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ke use of relevant mathematical models,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pollution into the river of 14 cities.(2)This dissertation selects Nanning, Liuzhou, Guigang, Wuchow as the typical city. Firstly, the paper analysises the frequence base on hydrological data of typical region, determines the desig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secondly,establishes hydraulics and water quality numerical modeds for the redions.;thirdly, caculate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ypical region.(3) This dissertation uses the the two dimensional shallow ocean water quantityquality mode,then establishes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ol section and pollutions of upstream outfall, analyse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ypical region.Key word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typical region; Environmental compacity;analysis of the water quality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进展11.2.1纳污能力概念研究进展11.2.2纳污能力的特点31.2.3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41.3研究区域概况51.3.1自然环境51.3.2社会经济概况61.3.3水资源基本情况61.4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71.4.1研究内容71.4.2技术路线7第二章 广西(区)主要水体入河污染物测算92.1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92.1.1入河排污口调查内容92.1.2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92.2污染物入河量测算142.2.1资料来源142.2.2计算方法152.2.3污染物入河量计算结果及分析17第三章 典型区域纳污能力计算213.1典型区域的选取及纳污能力计算方法213.1.1典型区域的选取213.1.2纳污能力计算模型213.1.3设计水文条件的选取243.1.4水质降解系数243.1.5纳污能力计算中一些关键问题分析293.2纳污能力计算结果303.2.1南宁市纳污能力计算结果303.2.2柳州市纳污能力计算结果343.2.3梧州市纳污能力计算363.2.4贵港市纳污能力计算39第四章 典型控制断面水质可达性分析434.1断面选取及分析方法434.1.1典型断面的选取434.1.2分析方法434.1.3二维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434.1.4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444.2重点城市(南宁市)控制断面水质可达性分析504.2.1排污口概化504.2.2计算方案514.2.3水质可达性分析524.3典型跨省城市(梧州市)控制断面水质可达性分析564.3.1排污口概化564.3.2计算方案574.3.3水质可达性分析584.4中等城市控制断面634.4.1排污口概化634.4.2计算方案644.4.3水质可达性分析654.5工业集中区水源地水质达标分析694.5.1水源地位置及排污口概化694.5.2网格布置714.5.3流速场数值模拟714.5.4排污混合带计算结果724.5.5排污混合带长度与排污量关系建立7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55.1总结755.2展望75参考文献77致谢79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人口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超过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导致了水环境不断恶化,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问题也成为制约人类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环境的整治与保护的意识与要求日趋强烈,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广西地处珠江流域中上游和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广西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以及水质可达性的计算分析,探讨和研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类型水体的纳污能力计算和水质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参数,准确定量各种水(环境)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水资源保护由定性向定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 纳污能力概念研究进展纳污能力的概念是由容量的概念派生而来,容量是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畜牧场管理中得到应用,如美国农业部1906年年鉴就曾采用这一概念1;1953年,Odum在生态学原理) (Fundamental of Ecology)中,赋予容量概念较精确的数学形式2 3;最早提出环境容量概念的是日本学者,1968年西村肇和矢野雄辛4提出环境容量的概念,把一定区域内的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允许限度内,这个“允许限度”实际上就是环境容量,之后日本环境厅委托日本卫生工学小组提出1975年环境容量计算化调查研究报告,环境容量的应用逐渐推广,成为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日本由最初的雏形到最终的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5:第一阶段,西村肇认为环境容量就是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第二阶段,另有学者提出“环境容量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同化能力,应为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与该污染物在环境中衰减速率的比值”;第三阶段,吉川博提出“环境容量是自然还原能力,人工处理设施和人们对环境的意见等所规定的整个生活圈内所允许的活动容量”。学者矢野雄辛提出:“环境容量是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一定范围的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首次将人为因素引入环境容量6概念中,强调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愿望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力,使得人们对环境容量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欧美发达国家,对水环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1953年,Odum在生态学原理)(Fundmaenatls of Ecology)中,赋予容量概念较精确的数学形式2 7。D.Schneider强调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是:“自然或人造环境系统在不会遭到严重退化的前提下,对人口增长的容纳能力”8。1992年,Daliy等进行了人口、可持续发展和地球容量的关系研究9。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与其他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共同在sceince上发表了 “经济增长、容量和环境”一文,引起极大的反响,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的关注10。Rijiberman.J等在研究城市水资源评价中将环境容量力作为城市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标准11; Harris重点研究了农业生产区域水资源农业承载力,并将此作为区域发展能力的一项衡量标准12。我国对纳污能力的研究开始于1990年。近年来,汪恕诚多次对纳污能力进行论述。引起了新的研讨热潮。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研究一般偏重于应用和量化方法的研究。而对概念的系统探讨较少。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学者立足于水污染控制系统最优化规划方法,也开展了纳污能力的研究。在我国对纳污能力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13 (崔凤军),该研究针对城市具体的社会一经济一环境系统特征。对拟定的城市调整策略所对应的水环境承载状况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手段进行作了预测和优化。并提出了符合城市发展的相应对策,保证经济与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本溪市水环境承载力及指标体系14 (贾振邦),其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认为水环境承载力是由水环境系统结构决定的。在研究本溪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判定其与社会发展承载力的关系,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的依据。逄勇15等(2007),在研究江苏省纳污能力时,结合不同的地形及水文特征,通过建立不同的计算方法与预测模型,计算出江苏省各主要河流的纳污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削减方案,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在目前已有的关于纳污能力的研究中,对纳污能力定义及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纳污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16(汪恕诚, 2001);廖文根17等(2002)认为纳污能力是指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前提下接纳污染物的能力;逄勇12等(2007)认为纳污能力是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其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有关,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水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总量表示。从以上对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定义形式不同,但都侧重于保证水环境的继续使用和功能完整。1.2.2 纳污能力的特点综合起来,水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18- 22:(1)客观性:在某一特定时空和状态下,水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纳污能力,所支撑的人口、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规模都是一定的。(2)时代性:水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某一流域(区域)范围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而言的,同时人类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也因时代而有所不同。(3)分区性:水体(水质、水量、水速等)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加之不同水域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4)动态性:在自然界,生态环境系统是动态平衡的。所有的自然系统的平衡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围绕中心位置有自然波动。因此,水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水环境承载力是围绕一个中心值不断波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动态性。 (5)关联性:研究某一区域,其各分区间水环境功能高度关联,生态带,流量上的连续性,上、中、下游之间和干、支流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交互影响十分显著。 (6)可调性:纳污能力存在一定的缓冲弹性力,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人类活动有效地进行调控。比如开源节流、防污、区外调水等。1.2.3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计算方法是水环境容量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解析法23、模型试错法24、系统分析法25、概率稀释模型法26。解析公式法是一种稳态方法,显然不能用于计算非稳态的水环境容量;利用非稳态的水质数学模型,试错法可以用于计算非稳态的水环境容量,但费时费事,计算效率太低;基于线性规划等理论的系统最优化分析方法,由于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对边界条件及设计条件的设计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已被引入河流水环境保护的专家系统27。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成果比较丰富,Ecker28、Loucks等29将流量等参数作为确定性变量处理进行水环境容量的研究;Thomann和Sobel30用确定性方法把目标函数线性化后用优化模型求排放量和削减量; Li等31在考虑了河流横向混合不均匀性基础上用优化模型确定各排污口在给定水质标准下允许排放量;Donald和Barbara32还基于水文、气象和污染负荷等不确定性因子的多重组合,对污染负荷进行计算和分配。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实施的污染负荷控制总量(TMDL)清洁水行动计划,为了适应水体不同季节不同用途对水质不同的标准要求,允许排放量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有所变化,可根据水温、水量、pH值等因素在各季节的差异来确定。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水体特性分异明显,加深了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的难度。对于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的研究,我国最初的几种计算模式都是从定义出发的,理论上存在不足,之后的研究,大多以水质模型为基础,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数学模式。蒋晓辉等33,万飚等34,刘兰芬35分析了河流环境容量的常规计算方法对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给出了修正的算法。周孝德、郭瑾珑等36提出了一维稳态条件下计算水环境容量的三种方法,即段首控制、段尾控制和功能区末端控制三种计算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5, 15 , 37- 44。蒲迅赤、赵文谦45根据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过程和发展的不同特点,将排污河段水体自净容量分段进行计算。韩龙喜46等采用水质平面二维解析解,提出宽浅型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朱维斌47等详细介绍了污染物质二维浓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参数率定和计算结果的检验情况。刘昭伟48等以数值模拟为基础,绘制出污染混合区范围与排污负荷的变化曲线;并根据江段岸边水域的控制目标,确定出该江段的岸边环境容量。张秀春49等通过对黄河污染带(混合区)的COD最大排污量的计算,得出了混合区的环境容量。马欢50等分别应用河流一维及二维对流扩散水质模型计算了松花江哈尔滨江段COD及氨氮的理想水环境容量,1.3 研究区域概况1.3.1 自然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袓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11240,北纬20542623,北回归线橫贯中部。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倚云南、西北靠贵州,南濒北部湾海域,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全自治区行政区域总面积为23.67万km2。1.3.1.1 地形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被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地形以中山、山丘为主,间以河谷平原、盆地、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1.3.1.2 地貌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等5类地貌划分,其中:中山、低山、丘陵面积约占全自治区陆地面积的68.3%。境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层厚,质地纯,纹断裂发育,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1.3.1.3 山系境内西北部属云贵高原边缘,金钟山、青龙山、东风岭,海拔10001700m;北部为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天平山、海拔1500m左右;东北部有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海拔15002000m,最高山峰为猫儿山,海拔2141m。东南、南、西南有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海拔1000m左右;中部向东北有大瑶山,向西北有大明山。1.3.1.4 气候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年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空气团的交替影响,是国内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夏季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时间短,气候干暖。全区太阳辐射总量在90110千卡/cm2.a之间,南北相差约20千卡/cm2.a。1.3.1.5 植被广西的植被以松、杉、灌木、杂草及一般农作物为主,分布很不均匀,大苗山、三江县一带为主要林区,有原始森林存在;桂西、桂南地区及大瑶山等人烟稀少地区,森林也相当茂密。全区森林面积为1252.5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2.71%。1.3.2 社会经济概况广西行政区域总面积23.67万km2,共划分为14个地级市。到2006年底统计,全区总人口4961万人,人口密度为209人/km2。耕地255.91万公顷。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国内有色金属的重点产区。旅游资源丰富。2006年广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8.5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32.47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592.33亿元,财政总收入568.81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246.57亿元。1.3.3 水资源基本情况1.3.3.1 地表水资源广西地表水资源总量1881.1亿m3,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7.2%,居全国第四位;广西河流众多,分属四大流域。河流总长度4.45万km,河网密度平均0.188km/km2,水域面积约4700km2,占陆地总面积的2%。集雨面积50km2以上河流有1210条。广西河流的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径流分布变化与降雨分布变化基本一致。各河流主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的70%以上,主要河流有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及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南流江等。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江河水质污染严重,加之工矿企业乱弃废土废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的污染,河流水质不断恶化,不少地区出现饮水不安全问题。1.3.3.2 地下水资源广西喀斯特地形分布面积广,地下暗河发育,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53亿m3。我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降水。岩溶地区中小河流往往时隐时现,伏流较多,季节性特征显著。地下河系发育,岩溶地区地下河有600多条,枯水流量总计在150 m3/s以上。我区地下埋藏深度很不均匀,一般在5m100m之间。地下水质较好,适宜于工农业生产开采利用。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内容广西地处珠江流域中上游和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水资源相对丰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论文选择四个典型城市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并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水质可达性分析,为区域水环境评价与规划提供技术保证,为政府部门相关法规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广西入河排污口资料调查结果,测算得到广西14个地市各类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及入河量;根据广西14个地市城市人口、农业人口、农田耕地面积及畜产养殖资料,根据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得广西区14个地市生活、农田、养殖污染源产生量及入河量。(2)选取南宁、柳州、梧州、贵港四个典型城市,根据不同水体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对这四个城市的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3)在典型城市选取四个代表性断面,并对断面上游排污口进行概化,建立二维水质水量模型,选取模型参数,对四个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1.4.2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见图1.4.2-1。污染物入河量测算及分析典型区域纳污能力计算研究水文、水质、污染源及社会经济资料调查收集典型控制断面水质可达性分析不同水体水质水量模型的选取设计水文条件计算及水质综合降解系数求取广西(区)典型区段纳污能力计算及水质可达性分析图1.4.2-1 技术路线图832 第二章 广西(区)主要水体入河污染物测算2.1 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2.1.1 入河排污口调查内容05年由广西水文局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63个水功能一级区和203个水功能二级区中对应每个功能区的入河排污口总的个数及位置进行调查,登记所有连续或间歇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排污的入河排污口(包括涵洞、沟渠、管道等),标明入河排污口的名称、位置、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污水性质、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等。2.1.2 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2.1.2.1 入河排污口类型全区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的排污口合计1547个。其中:企业废水入河排污口有769个,市政生活污水排污口为744个,其他性质排污口为34个。2.1.2.2 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在14个地级市中,南宁市的排污口最多,有289个,占全区总数的18.68%;桂林市有223个,所占比例为14.4%;玉林市有160个排污口,占比例为10.3%;其次是柳州市和百色市的排污口较多,防城港市的入河排污口最少,为18个,占1.16%。 在10个类别水功能区中,工业用水区和饮用水源区的入河排污口较多,其中工业用水区有504个排污口,占32.6%;饮用水源地有469个排污口,占30.3%;保护区、缓冲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的入河排污口较少,最少的是缓冲区,有27个排污口,占1.75%。各行政区及各类别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见表2.1.2.1-1表2.1.2.2-2所示。 表2.1.2.1-1 广西各市级行政区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表 单位:个各市级行政区名称数量占合计百分比(%)入河方式排放方式排污口性质明渠暗管其他间歇连续其他企业市政南宁市28918.681511271151238138151柳州市1258.0859579289785958桂林市22314.411097539461773102118梧州市613.94153016164512832北海市674.33282613264123629防城港181.1699216315钦州市1016.5327713158644156贵港市1006.4667303425816039玉林市16010.34117358122381111237百色市1529.82826462912345692贺州市432.782311912311924河池市674.335510221463730来宾市593.81449627324613崇左市825.306612428543250全区总计1547100852566129465108234769744表2.1.2.1-2 广西各类别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表 单位:个各类别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数占合计百分比(%)入河方式排放方式排污口性质明渠暗管其它间歇连续其他企业市政保护区412.6525142113002120保留区17911.69963175212757698缓冲区271.741611111621312饮用水源区46930.32252161561303396232231工业用水区50432.62792012414236212254238农业用水区1147.3783256664817340渔业用水区382.466181483021917景观娱乐用水区322.07171052301715过渡区966.2157372375954942排污控制区473.041826364111531全区合计15471008525661294651082347697442.1.2.3 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及分析按照调查成果,计算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市排放污水量、COD量及氨氮量,见表2.1.2.3-1。表2.1.2.3-1 广西各地市排污口监测结果表市别对应功能区数污水量(万吨/年)COD(吨/年)氨氮(吨/年)南宁市3437450539933168柳州市2044164376852603桂林市44250636985951梧州市89864124101165北海市750582907465防城港市7567811521474钦州市278006159441423贵港市251246877571183玉林市261090370041014百色市3012537106461639贺州市6657510648898河池市20622726241000来宾市546748640418崇左市20654412674302合计27930022020143816703图2.1.2.3-1 广西各地市实测污水量对比图根据监测污水量结果绘制图2.1.2.3-1,从图2.1.2.3-1可见:在广西各地市中,实测污水量最大的为柳州市,最小为北海市。图2.1.2.3-2 广西各地市实测COD入河量对比图根据监测COD入河量绘制图2.1.2.3-2,从图2.1.2.3-2可见:在广西各地市中,监测COD入河量最大的为南宁市,最小的为北海市。图2.1.2.3-3 广西各地市实测氨氮入河量对比图根据监测氨氮入河量绘制图2.1.2.3-3,从图2.1.2.3-3可见,在广西各地市中,监测氨氮入河量最大的为南宁市,最小的为崇左市。按监测到的排污口所排放的污水性质划分,各地市监测排污口污染物入河量见表2.1.2.3-2。2.1.2.3-2 广西各地市监测排污口工业及生活污染物入河量表 市级COD(吨/年)氨氮(吨/年)工业生活工业生活南宁47238675513531816柳州169852069913601243桂林5738124789854梧州25889822171994北海2226681158307防城港3813770845429钦州78998045637786贵港53022455695488玉林39653038514500百色712635201182457贺州26987950157741河池16221003865135来宾806257835762崇左107961878154148合计12606175378854481592.1.2.3-4 广西各地市实测工业污染源COD入河量对比图2.1.2.3-5 广西各地市实测工业污染源氨氮入河量对比图由图2.1.2.3-4及图2.1.2.3-5可见,监测工业源COD入河量及监测工业源氨氮入河量最大的分别为南宁市和柳州市。2.2 污染物入河量测算2.2.1 资料来源(1)工业工业污染源排污资料主要为水利部门提供的入河排污口调查资料。(2)生活生活污染源排污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中的2006年人口资料,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3)农田面源农田面源排污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中的2006年耕地面积,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4)养殖养殖排污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中的2006年畜牧业生产情况,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2.2.2 计算方法(1)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工业污染物入河量计算公式如下: (2.2-1)为工业污染物入河量;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工业污染物入河系数(取值为0.9-1.0);为被污水处理厂处理掉的量。(2)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2.2-2)为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N农为农村人口数;为农村生活排污系数(见表2.2.2-1)。 (2.2-3)为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量;为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为农村生活入河系数(取值为0.2-0.5)。(3)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2.2-4)为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量;N城为城市人口数;为城市生活排污系数(见表2.2.2-1)。 (2.2-5)为城市生活污染物入河量;为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为城市生活入河系数(取值为0.5-0.8);为被污水处理厂处理掉的量。(4)农田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2.2-6)为农田污染物排放量;M为耕地面积;为农田排污系数(见表3.4-1)。 (2.2-7)为农田污染物入河量;为农田污染物排放量;为农田入河系数(取值为0.15-0.4);为修正系数,农田化肥亩施用量在25公斤以下,修正系数取0.8-1.0;化肥亩施用量在25-35公斤之间,修正系数取1.0-1.2;在35公斤以上,修正系数取1.2-1.5。根据统计年鉴中全区化肥施用情况,修正系数取1.21.5。(5)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2.2-8)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N畜禽为折换成猪后的养殖头数;为畜禽排污系数(见表3.4-1)。 (2.2-9)为畜禽养殖污染物入河量;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为畜禽入河系数(COD取0.7-0.9;氨氮取0.6-0.8)。表2.2.2-1 各类污染源排污系数表城市生活排污系数(g/人日)农村生活排污系数(g/人日)农田排污系数(kg/亩年)畜禽(折算成猪)养殖排污系数(g/头天)CODNH3-NCODNH3-NCODNH3-NCODNH3-N601004850510217.93.6(注:畜禽量按照如下关系换算:30只蛋鸡=1头猪,60只肉鸡=1头猪,3只羊=1头猪,5头猪=1头牛,50只鸭=1头猪,40只鹅=1头猪,60只鸽=1头猪;均换算成猪的量。对畜禽废渣以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的污染源,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即可算得各市的COD排放量及NH3-N排放量。)2.2.3 污染物入河量计算结果及分析2.2.3.1 COD入河量计算结果及分析根据公式(2.2-1)至(2.2-9),可计算出各地市工业、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农田及养殖的COD入河量,见表2.2.3.1-1。表2.2.3.1-1 全区各地市COD入河量测算成果表 单位:吨/年 市级工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农田养殖总计南宁472382683534828327269524151151柳州16985128852398516125477774757桂林5738175583422331200816996887梧州2588135191174611190469943742北海2226576989446964243126335防城港381333054188429079116387钦州789916940750214138485951338贵港5302233541002817415634662445玉林39652952013438182811173176935百色712618093926320689437659546贺州269810091578610879500534459河池1622181701097820486634257598来宾806211515714819931596152618崇左1079610623750817764225448945合计12606121817818956524207877263853143图2.2.3.1-1 全区各地市COD入河量对比图根据表2.2.3.1-1绘制图2.2.3.1-1,从图2.2.3.1-1可见:在广西各地市中,COD入河量最大的为南宁市,最小为防城港市。图2.2.3.1-2 全区各类污染源COD入河量比例图全区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