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2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3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4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结构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节、工程概况3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方案选择3一、编制依据3二、方案选择原则4三、模板支撑方案4第三节、各部位模板支撑设计计算4一、转换梁大构件模板支撑计算5(一)、侧模验算6(二)、底模验算10(三)、转换梁支撑架体验算13二、转换层板模板支撑计算13(一)、梁底木枋验算15(二)、托梁验算16(三)、门架支撑验算17第四节、施工方法18一、转换梁高大模板支撑施工18二、转换层板高支撑模板施工20第五节、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21一、救援预案的目的21二、救援机构21三、应急响应22四、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23第六节、高支撑模板系统防失稳措施24一、技术措施24二、施工措施24三、施工管理措施25第七节、高支撑模板系统检查验收26一、模板工程检查验收26二、高支撑系统检查验收28(一)高支撑系统的基本构造措施与要求28(二)高支撑系统验收重点部位30(三)检查验收的程序及内容32第八节、高支撑系统监测34第九节、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35第十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7一、安全技术措施37二、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39三、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40第十一节、附图42一、转换梁支撑系统施工详图42二、转换层模板支撑平面布置图42三、转换层模板支撑监测平面图42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结构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地下1层, 12层为裙楼,3层为转换层,以上为塔楼,地上总高30层。结构转换梁位于第3层,转换梁最大截面为1.51.8m,转换层层高4.8m,转换层板厚约200mm。由于转换梁的线荷载已达到了64.8 KN/m,因此须按高大模板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板支撑设计,并按高大模板的施工要求进行监控。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方案选择一、编制依据1、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4、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 17656-1999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9、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10、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二、方案选择原则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市安全文明工地的有关标准。 三、模板支撑方案为保证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充分利用我司现有的周转材料,模板及支撑主要材料选取如下: 18mm厚胶合板;6868松木枋,支撑架管选用:483.0钢管;MF1219系列门架式脚手架。模板支撑设计选取最不利受力构件进行验算,各部位支撑及施工方案如下:1、转换梁:选取最大截面1.41.8m,板厚200mm,梁底支撑高度3.00m,采用木模板,483.0钢管支撑。2、转换层板: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木模板,MF1219系列门架式脚手架支撑。3、砼的浇筑:全部选用砼地泵或砼泵车输送,出料口选用导管。第三节、各部位模板支撑设计计算本工程模板选用=18mm厚胶合板,重力密度为7kN/m3,横、竖楞均选用6868mm木枋。木枋和胶合板数据如下:1)木枋:2)胶合板顺纹容许强度:一、转换梁大构件模板支撑计算计算参数:换梁截面:1.51.8m;板厚200mm;梁底支撑高度3.00m支撑体系:采用483.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材材质Q235。支撑架体搭设尺寸为:梁下横向设4排483.0立管,4横向间路500mm,纵向间距600mm。方管上下均设顶托,(管脚顶托倒置,下设2条6868mm木方作垫木,使转换梁荷载能更均匀向下传递)。梁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托梁采用2条483.0mm钢管。转换大梁模板支撑(一)、侧模验算1、侧模荷载梁侧模高为:1.8-0.2=1.6m1)、砼侧压力:取较小值:即侧压力标准值为:F=38.4KN/m2则:侧压力设计值: F分项系数=38.41.2=46.08KN/m22)、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查表:采用导管时取2KN/m2水平荷载设计值F=21.61.4=4.48KN/m2组合荷载:46.08+4.48=50.56KN/m23)、侧模板强度验算转换梁侧模板受力简图模板最大弯矩:模板截面强度:查表,胶合板顺纹抗弯强度容许值:因 故 18mm厚胶合板强度满足侧模要求。4)、模板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不考虑振动荷载则:故 在竖楞200mm时,梁侧模板挠度符合要求3、梁侧竖枋验算1)、梁侧竖枋抗弯强度验算梁侧竖枋间距225mm,为简化计算,将其简化为更趋保守的简支梁来计算。小横楞选用6868mm木枋,则:转换梁侧模板竖枋受力简图竖枋最大弯矩:竖枋截面强度:查表,胶合板顺纹抗弯强度容许值:因 故 6868mm木枋强度满足梁侧竖枋要求。4)、梁侧竖枋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不考虑振动荷载则:故 在梁侧竖枋225mm时,梁侧竖枋挠度符合要求4、侧模纵楞验算1)、纵楞抗弯强度验算纵楞选用2条483.0钢管为一组,纵向间距450mm,最不利时每组纵楞承受两条竖向木枋传来的荷载,则 截面抵抗矩 W =10160mm3; 截面惯性矩 I =243800mm4;转换梁侧模纵楞受力简图每组的荷载为:横楞间距为450mm,最不利情况下每组纵楞上将承受4条小横楞传递的荷载(如上图示),设每条横楞传递给纵楞的荷载相等,则: 最大弯矩:截面强度:纵楞每组选用2条483.0mm钢管时强度符合要求。2)、纵楞挠度验算 纵楞挠度满足要求。5、对拉螺栓验算1)、砼侧压力取较小值,即F=43.2KN/m2砼侧压力设计值为:F分项系数折减系数=43.21.20.9=46.656KN/m22)、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查表:采用导管时取2KN/m2水平荷载设计值F=21.40.9=2.52KN/m2组合荷载:46.656+2.52=49.176 KN/m2查表:M12对拉螺栓,其容许拉力为12.9KN,间距按横竖双向450,则:故 双向M12450对拉螺栓可转换梁模板要求,施工时选用双向M14450对拉螺栓。(二)、底模验算1、底板计算1)、荷载计算:底板自重:砼自重: 钢筋荷重:浇、振捣砼荷载:荷载合计:96.107kN/m2)、抗弯承载力验算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小横楞跨间距按200mm考虑:梁底模受力简图则:故 底模板强度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荷载不包括振捣砼荷载则:底板挠度为:故 小横楞200mm时,底板模板挠度符合要求。2、梁底木枋验算梁底木枋选用木枋6868200mm,则:框支转换梁模板支撑采用钢管,其受力如下图示:梁底木枋受力简图1)、梁底木枋荷载计算底板自重:砼自重: 钢筋荷重:浇捣砼荷载:荷载合计:12.254kN/m2)、梁底木枋抗弯强度验算故 梁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弯强度符合要求。3)、梁底木枋抗剪强度验算故 梁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剪强度符合要求。4)、梁底木枋挠度验算 故 梁底木枋选用6868mm木枋,间距200mm时挠度符合要求。3、托梁验算纵楞选用483.0钢管,每2条483.0钢管为一组,纵向设4道,支撑钢管支撑间距450mm,由于中间2组托梁受力最大,因此计算时取中间1组托梁进行验算,则: 截面积 A =2423.9=847.8mm2; 截面抵抗矩 W =24494=8988mm3; 截面惯性矩 I =2107831=215662mm4;转换梁底枞向托梁受力简图每组的荷载为:最大弯矩:截面强度:纵楞每组选用2条483.0mm钢管时强度符合要求。2)、纵楞挠度验算 转换梁纵向托梁选用2条483.0mm钢管时挠度满足要求。(三)、转换梁支撑架体验算转换梁底钢管采用4483.0500600mm架管,沿高度方向设置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与门架拉为一体,水平拉杆步距约1.1m,最不利情况下,中间每组立管承受3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则:查表:483.0钢管计算参数如下:钢管截面积A=424mm2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205N/mm2回转半径i=15.95mm按稳定性计算竖管的受压应力为:立管的长细比为:查表:得则:故转换梁底支撑采用3483.0钢管,横向间距600mm,间距纵向600mm,横杆步距1200mm,其支撑满足梁底支撑稳定性要求。二、转换层板模板支撑计算转换层板模板支撑高度达到了4.60m,厚达到了200mm,模板及支撑架体计算参数如下: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支撑体系:采用MF1219门架式脚手架,剪刀撑采用483.0mm,钢材采用Q235。门架搭设尺寸为:门架纵向双体排列,纵向间距为900mm,板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梁顶托采用木方2条6868mm。1、荷载计算:底板自重:砼自重: 钢筋荷重:浇捣砼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活载、堆载各按2.5kN/m2计):荷载合计:13.975 KN/m2转换层板底模板支撑结构图(一)、梁底木枋验算1)、荷载计算:2)、抗弯承载力验算按单跨简支梁计算,板底木枋间距按200mm考虑:板底木枋受力简图则: 故 底模板强度满足要求。3)、板底木枋抗剪强度验算故 板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剪强度符合要求。4)、板底木枋挠度验算 故 梁底木枋间距为200mm时,挠度满足要求。(二)、托梁验算托梁选用2条6868mm木枋,门架纵向间距900mm,托梁选用2条483.0钢管,最不利工况下每组托梁承受5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假设各组托梁受力相等,则: 截面积 A =2423.9=847.8mm2; 截面抵抗矩 W =24494=8988mm3; 截面惯性矩 I =2107831=215662mm4;托梁受力简图1)、荷载计算:每个板底木枋传下荷载:设两侧荷载相等,则:2)、托梁抗弯强度计算:托梁选用2条483.0钢管抗弯强度满足要求。3)、托梁挠度验算 故 托梁2条483.0钢管时,挠度符合要求。(三)、门架支撑验算1)、门架验算转换层板底采用MF1219系列门架支撑系统,门架纵向按双体排列,则相邻门架间距为900mm,最不利时托梁跨间承受3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则: 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H + NQ 其中 NG 每米高脚手架的静荷载标准值,NG =0.779kN/m; NQ 托梁传递荷载,NQ =53.354=16.77kN; H 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 =4.6m。 经计算得到,N = 1.20.7794.6 +16.77 =21.07kN。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N 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Nd 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 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公式计算 其中 门架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kh0/i 查表得到,=0.376; k 调整系数,k=2.268; i 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回转半径,i=14.2mm; I 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惯性矩,I=15.943cm4; h0 门架的高度,h0=1900mm; I0 门架立杆的截面惯性矩,I0=6.08cm4; A1 门架立杆的净截面面积,A1=3.1cm2; h1 门架加强杆的高度,h1=1536mm; I1 门架加强杆的截面惯性矩,I1=12.2cm4; A 一榀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1=6.2cm2; f 门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205 N/mm2。 Nd调整系数为1.0。 经计算得到,Nd=0.3766.2100205/1000=47.79kN。故 门架支撑承载力满足要求。第四节、施工方法一、转换梁高大模板支撑施工1、材料选用a、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顶撑等全部选用483.0mm高频焊接钢管,材质Q235。管材必须顺直,不得有瘪痕、弯曲等缺陷。b、连接件均选用铸铁配件。材质符合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中的技术要求。铸铁件不得有裂纹、气孔及疏松,丝扣良好。2、支撑系统参数:1)架体尺寸参数:转换大梁模板支撑脚手架均从第2层楼板面开始搭设,立杆横距500mm,每排4立管,纵距600mm。横杆杆步距1200mm,从下向上设3道,。2)模板参数:钢管顶部设钢顶托,梁(板)底木枋6868200,纵向托梁2483.0mm,每顶托放置2条。3)支撑系统:垂直剪刀撑:沿脚手架两端和转角处起,纵向每隔5条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连续设置。横向剪刀撑设置一道,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沿架高每4步设置一道,整个架体设置3道。3、搭设方法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放置纵向扫地杆搭立杆放置纵、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1)因脚手架从第2层楼板板面开始搭设,按要求设置2条6868mm垫木仿,并设置扫地杆。2)立杆在搭设时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大横杆对立杆起约束作用,对确保立杆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00mm。3)大横杆上下横杆的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相邻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4)横杆贴近立杆布置,并且扣件扣紧,在相邻立杆之间增设一道小横杆,小横杆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拆除。5)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沿脚手架两端和转角起,每6根立杆设置一道,且沿脚手架纵向连续设置。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6)连墙顶撑与拉结点同时设置,连墙件一般应设置在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结构部位。7)所有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 N.m。8)模板的安装:架体顶部采用可调式钢顶托,梁模板安装时,应在梁模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份的顶撑。梁模板安装时应校对正确,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校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可靠,当梁的跨度在4.0m或4.0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板跨度的0.1%0.3%。悬挑梁应按0.2%进行起拱。4、转换梁支撑系统设置要点:1)为避免应力集中对支承层结构砼产生冲切破坏,应在每个立管下部设2条6868mm木枋作垫木,使转换梁荷载均匀传向下部楼面。2)架体构造要求:a、为提高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在门架和钢管立柱的顶部和下部须用水平连杆将其连为一体。b、转换梁下的支撑架应每5道设置垂直剪刀撑,保证大梁下架体稳定,尤其注意转换梁下的支撑立柱在纵横两个方向均要加设剪刀撑。3)卸荷回顶设置a、位于转换层下的第2层梁板板厚为160mm,其支撑先不能拆除,应在转换梁砼浇筑至少14天后再拆除。b、由于转换梁砼一次成型,产生的荷载较大,为保证结构安全,首层梁与转换梁对应位置下加设回顶,回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架体构造为:483.0钢管,纵横各间距1200600mm,步距1800mm。3、架体验收在高大模体系搭设完后,须对支撑体系进行专项检查,合格后才可转入下一工序的施工。浇筑转换大梁的砼时,安排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免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二、转换层板高支撑模板施工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支撑体系:采用MF1219门架式脚手架,剪刀撑采用483.0mm,钢材采用Q235。门架搭设尺寸为:门架纵向双体排列,纵向间距为900mm,板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托梁采用2条483.0mm钢管。1、门架式脚手架的搭设方法脚手架的搭设顺序: 安放底座首步架装在底座上装剪刀撑铺设脚踏板(或平行架)插上驳芯安装上一步门架装上锁臂。门架式脚手架应从一端一开始向另一端搭设,在首步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搭设上一步脚手架。第一步门架下方应在架体底部设可调式钢顶托,并排安放两条木枋用垫木。依次搭设以后的门架;每搭设一榀门架即安装好剪力撑并锁好锁片,并用钉子固定底座以防滑移。当首步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用水准仪检测门架的标高,用可调底座调整高度,使门架上部标高一致。在门架上端的锁座上依次装上锁臂,锁臂的方向应注意另一端一律向上,弯曲一致,不要错向,以免与上一步门架连接时无法就位安装。在最初两榀门架用剪力撑固定后,即安装脚踏板或水平架,其两端的卡钩锁片应随安装随锁紧。首步门架式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可从首步脚手架的搭设终点一端,向回搭设第二步脚手架,以防止接头处因误差而造成的联接困难。对整片的门架式脚手架,要加水平加固杆和交叉加固杆以增加整体刚度。水平、交叉加固杆采用钢管,用扣件与门架立直连接。交叉加固杆与门架立杆的夹角应为45左右。在搭设门架式脚手架时的时,应先安装好外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第五节、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一、救援预案的目的事故发生后,极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防止事故继续发展。二、救援机构1、机构为及时对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沉陷事故、塌模事故、失火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特成立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如下:高支模工程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项目姓名电话组 长副 组 长组 员2、职责和分工(1)组长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并负责调集抢险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2)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代行组长的职责。(3)组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工作,及具体落实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三、应急响应出现事故时,在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需立即向组长报告,汇报内容包括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断的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伤亡情况等,及时抢救伤员、在现场警戒、观察事故发展的动态并及时将现场的信息向组长报告。组长接到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况由公司向外向上汇报。四、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2、应急救援方法(1)有关人员的安排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具体指挥人安排将处于危险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3)伤员救护 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 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 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 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送医院。(4)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第六节、高支撑模板系统防失稳措施一、技术措施1、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技术方案应有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的验算。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2、高支模立柱4.5米以下部分,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纵横水平拉杆;立柱4.5米以上部分每增高1.5米应相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剪刀撑应纵横设置,且不少于两道,其间距不得超过6.5米;支撑主梁的立柱必须设置剪刀撑。对于特殊的工程结构,当模板面非水平面或施工荷载不均衡时,应按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计算确定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3、支撑系统设计时立柱接长宜尽量采用对接,避免采用搭接做法。对接立柱在同等情况比搭接立柱施工简单,扣件使用少,自重轻,承载力高。4、荷载计算中不能忽略模板支架的自重。5、根据JGJ130规范对满堂脚手架构造的要求,满堂脚手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顶至底连续设置,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特别是在动荷载较大处(如混凝土泵送处)。6、对超高超重钢筋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架设计,可采用可调顶托座将大梁底模楞木托住,保证大梁的集中力的作用点在立柱中心线(铅垂线)上,避免经横管扣件传递使立柱产生附加弯矩与偏心弯矩。二、施工措施1.严把模板支架的质量关。特别是木枋、门架、钢管、扣件的质量,应禁用带节榫节的木枋,门架和钢筋应严格剔除弯曲、变形的架体材料,并对扣件质量和扣件丝扣质量进行详细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2.严格按照模板施工专项方案进行搭设。搭设步距大小直接影响立柱的稳定性,架体的间距和步距应符合本方案要求,扫地杆也必须予以重视。3.本工程模板支撑均从坚实的结构混凝土表面开始搭设,但须做好相关部位的卸荷,并注意在荷载较大的立柱下加底座或垫木,以保证立柱底部良好支承和力的传递。4.支架中每步纵横向水平支撑杆的端部,均要顶住柱剪力墙,或紧箍柱剪力墙,以防止减少模板支架侧移,特别对斜板支撑支架显得尤为重要。5.对大面积模板支撑系统,搭设中要预留出若干通道,以便供物料运输和人员的进出,以及当发生险情时,有利人员的逃生。三、施工管理措施1、高支撑模板工程专项技术方案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和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审查。2、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制订监测方案和应急方案,监测方案针对模板工程重点部位(如梁端梁中动荷载较大处悬挑梁板等)进行监控,主要是监控模板及支架水平侧移和沉降情况;应急方案是采取应急措施预防减少降低损失,包括应急机构、应急物资应急救援等。3、制订混凝土输送浇筑技术措施,由于混凝土输送(如泵送)处的动荷载较大,须对该处加固处理(如加密立杆,缩小水平的步距,加剪刀撑或斜撑等),否则容易发生险情;以及混凝土浇筑顺序方向层次会影响到模板支架稳定性,避免混凝土堆集造成模架局部荷载应力集中,使模架系统失去平衡,破坏模架的稳定性,特别是大梁斜板悬挑结构处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更应加倍重视。4、搭设安装前,针对专项技术方案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教育,提供必备检测防护设备(如扭力计安全带等),因为上述措施最后靠一线工人来完成,稍有差错,将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5、应明确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6、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关工序进行验收,针对立柱支架模板和重点部位验收,预防将事故隐患带进下一工序。7、高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8、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第七节、高支撑模板系统检查验收一、模板工程检查验收模板成型和模板支撑交验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配属专业工长检验,合格后依次报主管施工员、质量员核定,并按公司颁发的建筑工地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用手册及技术资料管理方案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报验单,对于模板成型过程中要点真实记载,并向监理报验。每个环节检查出质量问题,对于不符合本方案要求、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视性质轻重查处上一环节责任,并由上一环节负责人负责改正问题。(一)质量控制注意事项1、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2、局部部位使用吊斗浇筑混凝土时,吊斗不得冲击模板,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3、对于容易漏浆的部位要采取批腻子或加贴油毡条等方法进行处理,保证砼的外观质量。4、模板上墙前应仔细检查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5、柱、墙模下部加垫软塑料管或先用水泥砂浆找平,以防漏浆。(二)模板安装质量标准模板安装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相关规范要求。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基本项目1)、接缝宽度1.5mm(用工程检测仪上的楔形塞尺检查)。2)、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漏刷脱模剂(通过观察检查)。3)、允许偏差项目按照砼表面超过中级抹灰的施工要求,制定模板配制质量的规范要求,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柱、梁)5尺量检查2底模上表面标高+5,-5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3截面尺寸(柱、梁)-5尺量检查4每层垂直度5用2m托线板检查5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2用直尺和尺量检查6表面平整度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3、其它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对于跨度超过9000mm的梁,起拱高度按3/1000。4、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一般要求砼强度不小于1.2MPa。2)、底板: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时方可拆除:现浇结构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规定项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比%1板2502,8758100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2752100二、高支撑系统检查验收(一)高支撑系统的基本构造措施与要求1、立杆:1)保持垂直度,减少偏心距立杆是排架支撑系统中最重要的受力杆件之一,其垂直度直接影响到架体的承载能力,要选择顺直的钢管、在安装过程中要纵横两个方向进行检查和调整,通过测量立杆间距、立杆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及时纠偏。2)纵横连接,减少计算长度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横杆,步距一般不宜大于1.5m。按照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立柱4.5m以上部分每增高1.5m应相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水平横杆都应用十字扣件直接与立杆连接;3)设置约束,减少变形和位移立杆底部应设置纵横向的扫地杆,宜与楼面上预埋的钢管扣牢,或与周边的建筑物顶牢,中部应设置纵横向大小横杆、每隔一步架都应与结构相邻处设置连墙杆,与先前浇筑的竖向结构拉紧顶牢;2、杆件的连接和接长: 1)对接扣件对接扣件只能传递轴向压力,实用于立杆的对接接长。立杆上对接扣件应错开布置,尽量在不同步距内布置;两根相邻接头的位置不应在同一高度上;同步内一根立杆旁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2)可调底座和支撑托采用可调底座或支撑顶托调节立杆高度时,可调杆伸出钢管的长度就不大于300mm时,如超过300mm时,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防止可调杆侧向弯曲;可调顶托上的木枋或钢管,应居中设置,宜采用双木枋或钢管,防止偏心受力;3)旋转扣件采用旋转扣件搭接接长时,能够传递轴向的拉和压应力,可适用于立杆、横杆和剪刀撑等杆件的接长。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用于搭接的旋转扣件应不少于2个,当内力计算节点为2个十字扣件时,搭接区应为3个旋转扣件,且钢管端部应申出旋转扣件不小于100mm;4)十字扣件用十字扣接长立件时,两根待接长的钢管应平行设置、紧靠布置,应各自连续扣住上下两根与之相垂直的水平钢管上,搭接长度应不少于一步架,钢管端部距十字扣件距离应大于100mm。3、水平拉杆在扣件钢管模板支撑体系中,纵、横向的水平拉杆是立杆的侧向支座,起着减小立杆计算长度,增大立杆承载力的作用,同时它能将独立的立杆在空间上连成整体,协调梁、板下所有支撑杆件的共同受力。在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理想状态下横杆的内力很小,而且以轴向力为主,但在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竖向力局部过大等情况时,水平杆会出现拉、压、弯等复杂的受力状态,所以水平拉杆的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的接长方式。旋转扣件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十字扣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一跨;2)横杆的步距应根据竖向荷载的大小严格控制,水平横杆的步局应控制在1.8米以内;在搭设过程中应以梁下水平横杆的设计步距控为准,以便梁和板下的水平杆连成整体;3)水平横杆的端头位置应尽量和已浇注好的竖向结构(柱、剪力墙)拉紧、顶牢;4)最下的一道的 “扫地杆”是控制立杆垂直度的基础,扫地杆距离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m;扫地杆和上部的所有水平拉杆一样,共同起到调节立杆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的内力重分布作用,所以扫地杆水平拉杆和立杆相连时须采用直角扣件;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至少两跨,并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高、低处纵向扫地杆高差应小于1米,大于1米时中间应增加一道水平拉杆。4、剪刀撑剪刀撑能够增强模板支撑体系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大跨度满堂支撑排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搭设过程中,剪刀撑的搭设比较艰难,检查中发现问题需要整想改难度就更大。施工剪刀撑时要把握好以下面几点基本要求:1)垂直剪刀撑应成4560倾角,双支对称布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6米,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剪刀撑斜杆件的接长区域,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进行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端部搭接扣件距离杆件端头的距离应大于100mm,不得采用对接扣件。;3)剪刀撑斜杆和立杆或水平杆交叉时,交叉点应用旋转扣件进行固定;4)满堂模板支撑架的四边、以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并优先设置于主梁之下;5)高于4米的满堂模板支撑,其两端和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5、立柱基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面上进行搭设时,应设置垫木或垫块,做好上部荷载向下传递,并对下部支承结构进行卸荷。(二)高支撑系统验收重点部位高支撑系统施工完毕后,应按施工中各部位支撑系统的构件参数,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对搭设质量进行检查,对重点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一览表,注明模板支撑系统现场施工的布置情况,使之达到施工有规定,验收有依据。模板及支撑系统支撑情况一览表 部位梁板截面尺寸(m)净高(m)垂直梁的方向平行梁方向立杆排距(m)单根立杆最大荷载(kN)水平横杆步距(m)节点形式备注立杆间距根数扣件顶撑重点检查部位如下:1、立杆(或门架)间距在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时,首先是要按照水平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荷载计算,而后分别确定立杆间距。当主、次梁和板下的立杆间距不统一、纵横不成行时,由于构造上的缺失,水平横杆不能完全贯通,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就相对受到削减。若方案设计时,将主、次梁下的立杆排距保持一致,依据荷载的大小,核定梁下每排立杆的根数和间距,而将板下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取为梁下的排距的整数倍时,水平横杆就能完全贯通了,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将有效地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2、边梁高层建筑四周边框架梁下的模板支撑系统,其外边缘常为临空面,如方案设计时未能充分重视,或忽视提供有针对性的节点详图和支撑的悬挑措施,施工时操作工人就会被迫将支撑件杆联到外脚手架上,给外脚手架和整个模板支撑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是专项施工方案中常见的构造盲点之一。3、连墙杆排架支撑系统每2步3跨设置连墙杆,与先前浇筑的混凝土柱、剪力墙作可靠连接。 4、反梁:当梁身上部凸板面,不论梁底面和板底是否相平或部分凸出板下,都称之为反梁。在架设梁板支撑系统和检查验收时,该部位易被误认为是板或是截面较小的梁。在绑扎钢筋、支立梁侧模和浇筑混凝土时,作业面上操作人员又无法直接察觉到梁板下的支撑布置情况。因此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应针对反梁结构特点,通过验算,强调该处支撑系统的布置方式和检查要求。(三)检查验收的程序及内容1、检查验收的程序安全技术交底班组自检、互检专业工长过程控制项目部检查、指导 技术、安全部门联合验收监理验收确认进行下道工序。2、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首先检查技术、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依据专项施工方案,确认构件截面尺寸和施工荷载值,核实支撑系统、剪刀撑的布置方式,尺量立杆间距、横杆步距,检查节点措施,参照“模板支撑系统检查验收记录表”(表3.2),填写验收意见,相关责任人员签字。模板支撑系统检查验收记录表 (表3.2)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批人设计情况结构形式层次位置高度标高层高梁断面板厚梁跨度专项方案施工措施构件名称截面尺寸支撑形式立杆间距节点措施立杆荷载剪刀撑板梁实际自查情况技术交底交底人接受人自查意见: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部安全部技术负责人验收意见安全部: 技术部:第八节、高支撑系统监测本项目采用门式脚手架和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一、日常检查和巡检1、项目部在高支模施工直至高支撑拆除期间,应加强检查,日常检查,巡查的重点部位包括:(1)杆件的设置和边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4)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2、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3、要浇捣梁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在浇砼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二、监测方案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2、监测点布设:转换层按伸缩缝分为几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设4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3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和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3、监测仪器: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4、监测时段和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高大模板支撑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预警值检查工具1立杆钢管弯曲3mL4m128mm经纬仪、水准仪24mL6.5m2012mm经纬仪、水准仪3水平杆、斜杆钢管弯曲L6.5m3025mm经纬仪、水准仪4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3022mm经纬仪、水准仪5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相对值H/40000.75H/4000经纬仪、水准仪6支撑沉降10mm5mm经纬仪、水准仪第九节、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1、施工部署本工程现场布置2台砼输送泵负责混凝土泵送,转换梁砼采用一次成型,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2、施工方法(1)准备工作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理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3)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三级技术交底。4)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5)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6)浇筑砼前,模板必须预先浇水湿润。(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砼输送泵由低处向高处浇筑。1)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落下,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3)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拨,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4)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连续浇筑,控制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40cm。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