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_第1页
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_第2页
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_第3页
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_第4页
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本地到全球 EMC用VPLEX构建私有云领域尽管公共云提供商提供规模经济和更成熟的云计算产品,但在可预测的未来,私有云服务将大行其道。直到2012年,相对在公共云提供商上的投资,IT企业在私有云计算上的投资更多。私有云服务将是未来公共云服务的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私有云和公共云的资源将被混合或者交错利用。对于许多大型企业来说,随着公共云服务产品逐渐成熟,在许多年,也许几十年内都将和私有云服务并存。在EMC看来私有云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恰恰是目前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很大问题,而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可按需扩展、提高级别及可用性。私有云架构可以帮用户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成为数据中心过渡到私有云的动力,因此过渡到私有云已经是公认的未来的趋势。我们来看看,EMC眼中的私有云技术模式,即结合虚拟服务器和虚拟存储技术,把应用、数据从物理资源中解放出来,所有的资源变成按需分配可付资源,应用加数据是按需求来挑选需要使用的资源并可实现跨地域的流转。现实中,EMC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推进其私有云的发展。据EMC的虚拟数据中心路线图,Stand alone模式是大多数数据中心应用的模式,独立的应用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各自使用独立的存储,即所谓的物理存储(物理数据中心)。如果按虚拟数据中心的思路改造,首先是做整合,目的是为打破服务器内部的界限,共享物理资源。通过EMC的FAST,可以在数据中心内部打破存储界限。可以实现阵列内部自动的调配,这个调配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做。再进一步可以过渡到资源协作池。这是一个比较像云的状态,通过虚拟服务器的集群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和物理硬件的脱离,让应用可以在跨数据中心进行流转。对于存储方面,可以采用EMC的Federation技术。EMC构想中的虚拟数据中心发展路线图,和思科的数据中心3.0有异曲同工之处而VPLEX则是EMC新一代虚拟存储产品,从架构上讲和VMAX一样是横向扩展的系统,意味着用户可以从很小的规模起步,随着应用的发展,数据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加引擎来满足需求增长要求,需要分布式缓存一致性的技术,这是VPLEX比较独到的地方。配合上EMC的AcessAnywhere技术可以实现真正的跨地域共享和迁移。目前VPLEX推出了Local和Metro两个版本,明年会推出Geo,这是跨越上千公里,之后还有更大的版本叫VPLEX Global可以跨全球范围内实现应用和数据负载迁移和共享。所有的版本组成了VPLEX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用户的需求或者满足同一用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目前的两个版本之间是互相关联的,Local是Metro的基础,Metro是在两个Local之间加入了数据共享和数据转移的功能,真正实现所谓的分布式存储联合。EMC VPLEX的体系架构图分布式缓存一致性技术VPLEX Local正是实现VPLEX跨地域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VPLEX Local用户既可以实现本地存储虚拟化的功能,比如聚合容量、服务终端的迁移,屏蔽硬件的差异性,同时也给将来做跨数据中心的数据迁移打下了基础。而真正要实现跨数据中心的数据迁移还要借助Local之后的Metro或者Geo、Global版本。EMC VPLEX发展路线图Metro版本就是在Local加入两个集群数据共享的功能,目前发布的版本距离限定在100公里之内,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远程连接两个VPLEX集群,在两个VPLEX集群间共享数据,配合VMware VMotion技术,可以实现应用加数据的整体转移。对数据中心的部署又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VPLEX也是采取了EMC引擎,这个架构中一个引擎包括两个控制器,组成高可用性方案,每一个引擎包括32个8GB端口,有16个前端、16个后端,包括4个4核CPU,64GB缓存,和其他引擎互联的端口。硬件上也集成了冗余电源、备份电池以及Call home等功能。分布式缓存一致性可以实现EMC所有的引擎整合成一个大引擎对外统一提供服务,而且可以实现所有负载跨引擎的平摊或者进行时效转移。来自任何一个主机的I/O请求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引擎得到响应。Local称之为单集群,可以实现N+1性能,N-1缓存,有8000个虚拟化LUN,采用缓存直写以保留阵列功能性。支持的阵列包括EMC、HDS、IBM等一些主流平台。Metro是8个引擎化引擎,16000个虚拟化LUN,在数据中心内或跨数据中心转移、共享,同步距离,支持主流的主机技术,比如VMware的VMotion等。所有的VPLEX产品会被分装在这样的一个标准的机柜,提供冗余电源这样的UPS等。一个引擎是一个控制器,如果是两个引擎就双倍,如果四个引擎是在两个引擎的基础上再翻倍,这体现了横向扩展的特点,每加一个引擎,性能是成倍增加。上面介绍VPLEX几个版本的应用场景,Local有三个主要的应用场景。首先对本地存储虚拟化常用的功能,屏蔽硬件差异性,实现跨异构阵列的数据迁移,可以简化频繁迁移的难度、复杂程度。通过VPLEX整体的聚合能力可以简化多阵列的管理工作,比如以前每一个阵列都会有相应阵列的管理工具,现在把所有的卷转移到VPLEX上,只要通过VPLEX一个简单的管理界面,可以操作所有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简化多平台的阵列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通过VPLEX可以实现跨异构阵列的镜像。EMC VPLEX Local的应用场景同样Metro也有三个应用场景,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跨站点数据迁移和定位,配合Vmotion可以实现站点阵列和虚拟数据的迁移。跨站点共享数据、共享接入性。生产卷活动时,备份卷一般在同步过程中是不可用的,基于VPLEX数据共享方式可以帮助用户构建一个双活动模式,即应用请求可以来自于两个主机中的任何一个主机,无论哪个主机都可以访问到需要的数据,这是VPLEX比较独到的地方。另外跟VPLEX Local一样,可以做跨地区、跨阵列的镜像,比Local的距离延伸得更远,可用性提高得更多。EMC VPLEX Metro的应用场景因为Geo计划明年才会发布,所以目前计划的场景和Metro基本类似,只是距离更远。比如Metro只能把同城的两个数据中心整合起来,而通过Geo可以把异地的数据中心也整合起来。EMC VPLEX GEO的应用场景而Global实际上就实现了所谓私有云的基础架构,为用户的私有云铺平了道路。EMC称之为Fully Enable私有云。回顾近两年来,EMC在虚拟技术以及云计算领域的发展,VPLEX的推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即在于,EMC甚至于其联盟伙伴Cisco、VMware的私有云技术和产品,是否可以成为私有云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或者标准,是否可以得到绝大多数用户的认可。毕竟存储领域是整个IT领域中为数不多,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的区域。某些厂商单一的优势技术,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反而被市场所抛弃,这毕竟有很多前车之鉴。这恐怕也是,类似VCE联盟这样的厂商技术联盟蓬勃兴起的主要因素。在云计算已然成为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