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糖尿病食谱.doc_第1页
我的糖尿病食谱.doc_第2页
我的糖尿病食谱.doc_第3页
我的糖尿病食谱.doc_第4页
我的糖尿病食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我的食谱进食的原则除了既不能使进食量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又要保证饮食的量和质,防止节食过度发生营养不良外,另一个格外重要的原则是:通过合理的进食帮助血糖平稳,达到降峰填谷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有了一套比较合适自己的食谱,现分享给糖友们。欢迎大家也来分享你们的食谱,下面是我常用的食谱:1 早餐 250ml脱脂牛奶、250ml 豆奶、35克杂豆、50克鲜玉米、50克鲜碗豆 约400千卡(在我所限定的一次进食热卡的安全范围内)。将以上都放入大玻璃杯里,用微波炉加热至 80度左右 (约4-5分钟),然后倒入粉碎机打碎成糊状,即可饮用,整个过程只需十分钟。此食谱的碳水化合物不低于200千卡,牛奶是优质蛋白质,豆奶对女性较好,杂豆除了作为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外,富含各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而且升糖指数低,我早餐后的血糖一般不超过6(故此我现在一般都不测早餐后的血糖了)。杂豆的处理:将黄豆以外的各种豆子,红豆、绿豆、腰豆、小米约十来种,洗净后加开水浸泡1小时,开水的量和煮米饭一样,然后用高压锅烧好,凉后分装在保鲜盒里,每盒可吃4天的量,放一盒在冰箱,其余放冷冻室备用,一般一次我做的杂豆可吃三、四周)。35克的生杂豆煮熟后约75克;袋装的鲜玉米和鲜碗豆可在超市买到(中国也应该有吧),为了调口味,我常放些不同的果脯如:两粒枣子或李子等,有时放少许的糖(糖尿病病人并不是一点不能沾糖)。注:我并不是每天早上都称重量,而是只称一次,放入一个小容器,以后就用这个容器去估计一下,误差不大。此早餐的另一个优点是:在一夜睡眠后,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加上我餐前和餐后所喝的水,总量常可达750ml,约占血容量的15%,这样也使血糖的峰值减低了)。加上量也比较大,无形减慢进食的速度(对糖尿病病人来说,主餐进食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以减少血糖的峰值)。这个周末是复活节,对基督徒来说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记念耶稣基督上十字架和复活,所以我特别的忙,现在已经快12点了(我一般在10:30睡),也只能就此搁笔,请大家原谅。如果你们试了这个食谱,可一定要告诉我结果,希望你们能喜欢。你们根据自己的总进食热卡,可在我的基础上加/减,建议为:1/4 你们自己一天该进的总热卡。2 中餐在早餐(一般在7:30)后的2个半小时,吃一个250克的苹果(约100千卡),约12点吃中餐,中餐一般为:100克的杂面糕(或杂米饭)、含150克肉的鸡汤(有时为排骨汤)、300克凉拌菜或炒菜(各种蔬菜,经常变换),热量在450千卡左右此食谱的碳水化合物250-300千卡,杂面、杂米的维生素含量远高于白面、白米(特别是维生素B),而且富含纤维素,升糖指数也比精面精米低,鸡肉基本可算白肉优于红肉(猪肉、牛肉是红肉)。杂面糕的做法:玉米面、全麦面、燕麦、白面经发酵后,再放少许葡萄干、杏仁核、核桃仁(主要是为改善口味),蒸或烤均可,凉后切成约100克左右的小块,放入保鲜袋,一袋约4-5块,可放入冷冻室备用,需要时前一夜取出放在冰箱化冻,一点不影响质地和味道。我一般是做一次至少可吃两、三周。杂米:燕麦、糙米、老玉米、白米各四份之一,洗净后加开水浸泡1小时,用高压锅烧熟。吃起来口感比白米饭好吃,但注意一定要事先用开水泡。鸡汤或排骨汤:小火慢慢烧烂后,凉后放冰箱过夜使表面的油凝固,然后尽可能去除上面的脂油,吃时加热放入少许盐。此汤不仅富含脂溶性的维生素,通过增加血容量,使血糖的峰值减低)。3 晚餐中餐后3.5小时,吃一个400克的美国葡萄柚(约100千卡),晚餐的时间一般在6点左右,晚餐一般为:250克的红薯(或土豆)、一只鸡蛋(煮蛋、炒蛋或蛋汤)、100克的鱼或虾、300克蔬菜、汤(蛋汤、海鲜汤或菜汤经常变换),热量在450千卡左右此食谱的碳水化合物250-300千卡,土豆、红薯均属最佳抗癌食品,而且富含纤维素,鸡蛋、鱼是优质蛋白质。红薯和土豆我均用微波炉烧熟。根据晚餐后的血糖、一天的运动量及有无饥饿感决定睡前是否加餐,一般加餐为土豆、红薯、杂粮饼等碳水化合物。注:中餐和晚餐可互变。这些食谱是我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摸索比较才形成的,其优点是:a 主食:多样化,未经过精加工,所以保留了原食物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稀有金属元素),而白米、白面都是被提取了维生素后的产物,所以价格也便宜多了;富含纤维素,升糖慢、抗饥饿、通大便.。吃同等热卡白米或白面餐后血糖比以上食谱的主食明显高(我试过多次,所以我现在不吃白米、白面)。欢迎你们试试;b 蛋白质:基本是优质蛋白质,提供丰富营养;c 脂肪:最大程度限制了动物脂肪,蔬油我一般不太限制;d 每餐均有汤,既保证水分的供应(一天总量约为2500ml,糖尿病病人比常人更容易缺水),而且通过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帮助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e 三大物质的比例不仅全天符合要求,而且基本每餐也力求平衡:60%的碳水化合物、25%蛋白质、15%脂肪;f 发挥了加餐的益处,因为我的一次进食量如超过500千卡(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超过300千卡,餐后血糖极易超过8以上),但通过分餐,达到即满足了身体需要,对血糖又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使血糖的波动不至太大。很多糖友反应觉得算热卡很麻烦,下次的分享愿能在这方面对大家有点帮助,另外会进行案例分析,来说明并加强大家的认识。很抱歉,没想到分享真的很花时间(我现在上全班,承担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并参与教会的很多服事),已明显影响了我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所以准备以后两天分享一次,谢谢大家的理解和包容!4 计算热卡的重要性和简单易行的方法 热卡这个词无疑是外来语,如果不是患糖尿病可能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需要与这个词打交道。我发现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都不喜欢这个词,一听到吃饭要算热卡,打心里抵触反感,那有称饭吃的道理。这使我不由想起刚来北美就发现外国人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怎么会那么迂腐,你请他吃个饭,遇到喜欢吃的东西,总喜欢跟你要“recipe”(菜谱),你跟他讲放点盐、糖、酱油,他总喜欢穷追不舍地追问:盐是多少勺、糖是多少勺、酱油是多少ml.,简直无法招架。咱们中国人多灵活,眼睛、手就是秤就是砣,谁象他们那样笨那样死,烧个饭、炒个菜要“recipe”。但随着在北美生活的时间越长越体会到这样严谨的态度其实有其独特的优点:重复性强,如果你到美国人家做客,对那道菜感兴趣,主人总是很高兴分享他的“recipe”(菜谱),其中各样配料的重量、操作程序、温度等等详详细细,就像做科研实验一样认真,如果根据此“recipe”,你做出来的绝对和他一模一样,不会因人因时发生改变。而我们中国人灵活的结果是:不仅是徒弟做出来的和师傅不同,就连自己同一个菜今天和昨天也不能完全一样,为此我常常受先生和孩子的埋怨,昨天那么受欢迎的菜,高高兴兴再做一次,味儿却全变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真是扫兴。如果把灵活的习惯用到实验中,那更是自找麻烦,上次做得很成功的实验这次却不能成功地重复,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分析来分析去,根本找不出失败的原因,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分加多了,还是那一个成分加少了,浪费了时间是小,给老板造成舞弊造假的误会就麻烦了。吃了两次亏,也就慢慢学习培养西方人那样严谨认真的习惯,表面看好像他们浪费了时间,其实这是最经济有效的,不知减少了多少错误和麻烦。在用饮食控制血糖中,我们也需要用这样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否则不仅不能使饮食这个武器发挥最大功效,而且甚至会给治疗带来错误。下面举例证明:某病人就诊时这样叙述:他一顿吃一碗米饭 荤菜、蔬菜如常,(我们常常听到病人这样描述),空腹血糖 不错,但餐后血糖 8.8,尚未用药,目前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因体重仍降低,血糖又有上升趋势,故询问医生是不是应该服药。相信仅仅根据这样的描述,医生根本不能作出任何结论,因此得花时间进一步询问,可病人总不能满意回答医生的问题,当医生看到还有那么多的病人在候诊时,耐心也在不知不觉地减少,结果马上开了药,打发那个其实还不需要服药的病人走了L。但如果他的描述是这样的:我身高1.8米,体重 70 公斤,运动强度 中等,每天进食 2400千卡,早餐进食 的热卡为 600,中、晚餐 为 9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一般为 60%,蛋白占 25%,空腹血糖 5.5,餐后血糖:早5.6、中7.9、晚8.8,尚未用药,目前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但体重仍在降低,血糖又有上升趋势,故此询问医生是不是应该服药。面对这样科学专业清晰的描述,有那个医生敢轻易忽悠这样的病人呢,结果很可能会建议他先通过调整饮食(如早、中、晚 各为 650千卡,再加三次副餐,各约为150千卡),暂时不服药。可能病人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早、中、晚的餐后血糖都能在7以下(因为这个病人的进食临界值 大约在750千卡左右,所以中餐和晚餐进食超过此值,血糖就会高了),所以根本不用服药。可见在引导医生作出治疗方案中,病人对病情准确的掌握和描述,是何等重要。如果你把一切都交给医生,这是对自己疾病的不负责,自然要承担不能得到最佳治疗的风险。这里我只是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见熟练准确计算热卡对糖尿病病人(不管是采取那种治疗)都是太重要了。其实计算热卡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多了,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学上半个小时,就能很好掌握。以下是我归纳的简易方法:A 总热卡 30 (千卡)X 标准体重(公斤), 标准体重(公斤) = 个人具体身高(米) 105根据自己与标准体重的差别和运动量的大小,可适当增减100 200 千卡。B 食物热卡a 碳水化合物(均为生重) 米、面、豆类 30克 约 100 千卡 红薯、土豆 100克 约 100千卡 大部分水果 (如苹果、橘子) 250克 约 100千卡 蔬菜 600克 约 100千卡b 蛋白质 (均为生重) 牛奶 300ml 约 100千卡豆浆 300ml 约 100千卡两只鸡蛋 约 100千卡鱼 100克 约 100千卡肉 (鸡、猪等动物) 60克 约 100千卡C脂肪 12克(12ml) 约 100千卡 注:以上为了便于大家的记忆和计算,计算是非常非常的粗糙,绝不精确,可能这里多算了点,那里少算了点,但最后的结果就七、八不离十,误差绝不会在10%以上。 每人家里备个小磅秤,用量筒(或随便什么容器),将你常吃的食品秤一秤,并记下生熟重量的变化,记在一个卡片上,贴在冰箱上,简单易行,做上几次,就熟能生巧,不会觉得难了。 再讲的具体点,以煮杂饭为例:将杂米在一个大容器里混匀,用小容器秤300克(结果发现你的容器 为100克,故取三次),放上适量开水浸泡一小时后,用高压锅煮熟,取十分之一,放在容器里秤一下,可能得到熟重是50克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你不是就很容易知道,你吃的饭是多少热卡吗。以后交通汇报时,你用热卡来代替什么二两或三两的饭,这样显得多科学啊。为了今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许更长时间,与糖尿病更好地共存亡,花这么一点时间,学习计算热卡,既是必要的也是容易的。愿每一个看过此帖的糖友们,以后都不会再埋怨算热卡太麻烦了。如果你们都能熟练地计算进食的热卡,就是对我辛苦劳动的最大回报,我会很开心的 。 为了加强视觉效果,特附上图片。靠这个小磅秤、两只杯、及冰箱上的两张卡片,就基本够我用了(大杯量生杂豆、杂米、杂面为150克,小杯量熟豆、熟饭为75克、鲜玉米和鲜豌豆为50克)。;今天讲得够多了,周五继续分享。四 再多说几句关于饮食的话本来关于饮食说得够多了,应将话题转到运动上,但想来想去,为了能帮助大家长久有效地维持因改变饮食和运动而带来的好效果,就再多说几句。1 丢掉胰腺功能会逆反的幻想 不管是糖前还是糖尿病,都说明糖代谢有了问题,胰腺的B细胞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出功能不全:血糖升高。如果及时积极对待,胰腺细胞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糖前因为损伤的程度相对较轻,几乎所有的糖前病人不经过服药,只通过积极的生活干预,就能使一些遭到轻度受损的细胞得到恢复,加上剩余的胰腺细胞,就能较容易使血糖维持在正常。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胰腺功能就真的很好了,多多少少死掉的那些胰腺细胞永远不能复活了。如果这时又回到不良的生活习惯中是极容易引发血糖升高,甚至加入糖尿病的行列。而糖尿病病人的胰腺细胞受损程度就更大,失代偿更严重,表现为血糖更高。但通过及时积极治疗(特别是强化治疗),使一些遭到轻度受损的细胞得到恢复。借着剩余的胰腺细胞和恢复功能的细胞,加之合理的饮食、运动,可能相当多的糖尿病病人可以慢慢停药,仅通过饮食和运动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有的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需要服药。但要记住这种平衡是相当脆弱的,很容易被不良的习惯打破,所以要格外格外格外小心。因此糖前和糖尿病只是程度的差别,不论你是糖前还是糖尿病都需要维持积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要警钟长鸣,尽量使剩余的胰腺细胞不再受损。2 在饮食中如何尽量避免加重胰腺的负担a 糖尿病病人不论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在饮食上都要禁忌进食的不均匀,特别是碳水化合物,避免一顿饱一顿饥。使血糖或高或低,这对胰腺的杀伤力极大。我自己就有亲身体会。有一次不好意思从会议中出来吃加餐,挨到会议结束(已经饿得手发抖了),赶紧狼吞虎咽地吃了200热卡左右的饼,立马感到眼睛发胀,一测血糖263(14.61),后来才知道这是“苏木杰”反应。而且一次这样大的血糖波动,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记得有位糖友讲过:他的医生告诉他,一次这样的低血糖和高血糖就把你几个月控制血糖的努力全抵消了,我认为极有道理);b 尽量分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可均匀地分成五、六次。我一开始是主餐三次,另加两次(水果),当血糖控制的很稳定后,我曾试图将所有的进食均匀地分为四餐,结果发现血糖慢慢往上飘,只得又恢复五餐,甚至有时睡前还加餐。但不要超过六餐,否则胰腺得不到休息;c 养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 使胰腺建立有规律的生物钟,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时,可以备一些饼干等点心代替,第二顿进食的时间和量尽量保持不变;d 一般情况下可能较易控制饮食,但聚餐时要控制好饮食就麻烦点。我的建议是最好尽早让周围的人知道你患了糖尿病(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告诉别人你得了糖尿病是那样的难,这是常见病多发病,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啊)。如果你实在不愿承认你是糖尿病病人,至少告诉别人你血糖有点高,医生叮嘱饮食要格外当心,这样在与朋友聚餐时,得到别人的理解为什么你要控制饮食。同时你还可以作一些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呢。如果你的朋友知道了你得了糖尿病仍不顾你死活,硬要你胡吃海喝,这样的朋友是真朋友吗?没有这样的朋友可能对你来说倒是一件好事;e最头疼的可能是应酬,为了你的健康,能推掉的尽量推掉,实在推不掉的也是同一个原则,在酒席饭局上,坚持有节制的进食(如多吃菜,尽量热卡不要超标)。千万不要有以为偶尔一次失控没关系,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在不知不觉中,你已衰残的胰腺将一次又一次遭到损伤。这些原则不仅适用未服药的糖尿病病人,而且也适用已经用药的病人。3 努力找到和体会你身体对血糖的敏感点如果你自己能发现你对血糖变化的敏感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就更能及时积极地保护胰腺以及全身免受血糖过大波动带来的伤害。我对高血糖最敏感的体征是眼睛发胀。有时虽然所测的血糖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眼睛容易疲劳发胀,我就知道血糖不是很理想了。这时根据自己近期进食和运动的情况,作一点改变,常常眼睛发胀干涩的症状就消失了,屡试不爽。对血糖稍低的感应是手脚发冷,这时我会赶快吃一点东西(不超过100热卡,为防止血糖突然升高)。这样将持续检测血糖的记录和你身体的感应结合分析,往往就能比较正确地判断你病情控制的情况,可能比医生更准呢。如果患病两、三年后,你还不知道什么会使你血糖升高,那你可不是一个好病人,可能也很难使控制血糖的手段发挥最大的功效。4 不要忽视小技巧的作用a 吃饭慢一点(因为II糖尿病病人的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消失,你一吃快当然立马血糖上升,所以我是先喝汤,然后三分之一的碳水化合物可吃的快一点,其余慢慢吃,总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有时一个人吃饭实在慢不下来,就在吃饭的途中,去做点其他事);b 多喝汤,我一般在饭前喝汤,然后在运动后喝水,使血容量增加10-15%,这样血糖的高峰也会多多少少降5-10%;c 在最适宜的时间运动。因为我们糖尿病病人的胰腺已经是尽最大的能力在维持血糖的稳定,这些不起眼的做法,对正常人没有意义,但对糖尿病病人就能及时提供了胰腺所极需的帮助。有人认为II型糖尿病70%的人可以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很好控制血糖,不管此话是不是有点夸张,但我确信的是: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式来帮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都要坚持不懈地掌握好饮食和运动,而且在治疗糖尿病中把饮食和运动当作药物一样来看待,对什么时候该进食、进多少,什么时候该运动、运动量如何都要有点讲究,并且使饮食和运动合理配搭,才能发挥饮食和运动的最大优势。先生上周刚从国内开会回来,尽管我再三叮嘱不要从国内带什么回来,但他还是给我带了礼物。不管我怎样地拒绝,他还是悄悄地硬塞给了我。所以这两天我正享受着这份礼物 感冒。好几年都没有感冒了,一直担心会给血糖带来麻烦。结果还行,只是体重有点下降,血糖倒没有大变化。头有点晕,所以也是想到那就写到那,估计有不少重复和罗嗦的地方,请众糖友原谅。下次一定开始分享运动的经验和体会。五 体重 糖尿病病人的一大心病本想今天开始分享运动的体会,但看到很多妹妹(可能也包括一些男士们)为体重痛苦不堪,就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愿对那些为体重而痛苦的糖友们能有一点安慰和帮助。因为三大代谢(糖、蛋白、脂肪)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所以糖尿病病人(指II型)在血糖升高前,都已有了脂肪代谢的紊乱,并在外表上表现出来:胖(超重),特别是腹部大,腰围粗。所以一旦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几乎糖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肥。节制饮食、加大运动量、再加上服药(大部分药都有降少胃肠吸收的作用),结果大部分糖友都会体重下降,使血糖得到改善。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糖友或因操之过急或因知识欠缺,体重降低太快,结果转眼间昔日的肥仔变成了今日的排骨,给可怜的糖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又添了一层阴影,增加了压力。本人试图就这些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供大家参考的建议:1 亲朋好友的关心 周围朋友、熟人热情的关心和讯问,让糖友们倍感难堪狼狈。血糖的变化是自己身体内部的,再高别人也不知道。但体重猛一掉,别人马上就看出来了。对这样的压力,糖友们真得要学会解压。糖尿病没有什么丢人的,趁早让别人知道没有什么大了不得的。告诉别人:因为血糖有点高,医生让减重,现在你通过饮食运动体重减了,现在人虽然瘦了,但感觉、精神、体力、血糖都好多了。同时还可以作健康宣传,避免别人将来也得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真是越来越多,现在太需要作更多的宣传了),他们可能就是因着你的宣传而蒙福。记住只要你自己处置泰然,别人不会大惊小怪的。在国外能成功减肥的人,会格外受尊重,被当作英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减重的,只有那些毅力超强的人,才能把体重减下来。因此这方面的压力是完全能放下来的。2 对外貌的过度重视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特别是年轻的mm们,这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有个好身材。但我们糖人们,比一般人必须更瘦一点,才能使血糖平稳。记住正常体重是有一个范围的(+/- 标准体重的5%),不可能人人都是标准体重,体重在一定的范围(+/- 标准体重的10%)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的体重没有低于标准体重的10%,就大不必为此而痛苦。否则不但与事无补,而且因着痛苦忧伤,可能导致血糖不稳,不仅不能增重,或许还会继续减重。希望众糖友们也放下这方面的压力,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当个瘦美人。如果你们看50、60年代前的电影,里面都是瘦美人,比现在的美女们显得更有气质更健美。3 对一些可能减重过快,身体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糖友们,你们也不要太着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休息、情绪和药物等,再慢慢增加体重。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已经尝到过快减重的危害,可不要再犯过快增重的错误,否则血糖波动太大,使可怜的胰腺再度遭损。我喜欢这句话 - 聪明人和愚昧人的差别是:聪明人不犯相同的错误。4 对于血糖稳定,体重确实有点过轻的糖友们,你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将体重稍微增加一点:a 多吃点 - 比现在的进食量增加 10%;b 少动点 - 在主餐后的1.5小时只做中强度的运动1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准);c 多睡点 - 争取睡到8 - 9个小时,如果能睡午觉更好。我因为写这个帖子,熬了几次夜,先生从国内回来又将感冒传染给我了,所以体重也掉了三斤多。我这几天饮食基本不变,只是少运动多睡觉,体重居然长了两斤。但切切要勤测血糖,如血糖明显变化,就要停止,为了增重而牺牲血糖是得不偿失的。5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减轻你的痛苦,最后一个办法是:赶快给海瓜子打电话(甜宝宝就是得到他的开导后,马上开了窍),不过记住一定要通过短消息事先预约的。2010 年 4月12日 时间 血糖(mol/dL) 进食 运动 热卡46.5KG 8:05 4.9 (空) 早餐8:40 210ml 牛奶、杂粮面包100克、麻辣鸭脯一块、小番茄2个 家务活 360千卡 10:20 6.5 11:30 250克橙子、 18克苏打饼干(加餐) 150千卡午餐12:58 300克番薯、90克瘦肉炒水笋、瘦肉汤2碗 散步15分钟 400千卡 14:45 6.7 16:45 柚子300克(加餐) 100千卡(加到150热卡) 19:15 杂粮饭120克,鹧鸪南北杏蜜枣汤2碗,紫背菜,鱼肉100克 散步15分钟 500-600千卡 21:05 6.2 23:30 瓜子30粒,饼干13克,柚子一小块(加餐) 100千卡(加到150热卡) 约1710千卡 4月13日 9:05 5.1 (空) 早餐 9:40 杂粮糊2碗(生豆约50克),杂粮包100克 轻量家务活 约400千卡 11:30 4.8(餐后2) 11:40 苹果250克(加餐) 100千卡午餐 13:40 杂粮米饭约60克,鱼肉,香肠共约50克,汤2碗 散步20分钟(超市买菜)300千卡 15:18 5.2 17:15 橙子250克,饼干13克(加餐) 100千卡晚餐 19:15 杂粮米饭120克,排骨肉约50克,丝瓜肉末蚬肉汤2碗 约500千卡 21:21 5.9(2小时6分) 22:50 饼干36克(加餐) 100千卡 约1500千卡乐观的妹妹:你好!从你的血糖记录中,很高兴看到你停药后的血糖是比较好的,并根据你所提供的以上数据,提点建议供参考:1 你第一天的进食总热卡比较合理(根据你身高、体重,你的总进食量应慢慢增加到2000热卡,等体重慢慢增加后,再适量减少;2 你第二天的进食总热卡偏低,我估计你减量的原因是:你现在进食量比以前多多了,心理上可能有怕血糖会上飘;另外也许你觉得餐后血糖在6以下更安全。其实你这两天的血糖都相当好,但只有在进食量达标后,血糖能稳定才是真正好。建议你进食量可以再增加;3 目前可在第一天量的基础上再加点(我已用红笔标出);4 如果饮食增加后,血糖偏高,可适量增加运动量。以后随着饮食和体重的增加,建议你要增加运动量,具体以后如何调整会视你各方面的情况再提建议 。六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运动在糖尿病中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甚至对某些糖尿病病人来说运动就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运动能降低血糖的机制大概有:a 消耗掉病人体内过多沉积的脂肪(脂肪细胞会产生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抵抗的毒素);b肌肉的收缩直接消耗了糖;c 运动本身会直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果说调整饮食是消极地避免了过多热量的摄入,从而使血糖稳定;那么运动就是积极地参与处理利用进入血液的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