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2(最新).doc_第1页
过程控制2(最新).doc_第2页
过程控制2(最新).doc_第3页
过程控制2(最新).doc_第4页
过程控制2(最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编著 黄 敏马汇海审核 张根宝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5前 言本实验指导书是在 “过程控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陕西科技大学2007年 “过程控制”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主要是面对电气、测控、自动化专业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实验。为了实现本科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行业特色,结合本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现有条件,指导书中的实验与 “过程控制”课程实验有关。通过本实验指导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基本技能训练、测量与控制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指导书自2005年使用以来,不断充实和完善,但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及各方面的读者提出批评指正。编 者 2008年5月目 录实验一 基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对象特性实验测取(综合性实验)1实验二 PID参数对调节质量的影响6实验三 数字调节器的校验10实验四 PID参数整定17实验五 双水槽系统实验调节21附录一 SR73A数字调节器的基本操作24附录二 计算机控制数据库有关资料3551实验一 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对象特性实验测取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象静态和动态特性的测量方法。2掌握阶跃干扰法测试对象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3通过实验了解对象的非线性情况。4掌握“上位机PLC被控过程”此类控制系统的通信原理及过程。二实验原理1任何自动控制系统都是由对象、调节单元、调节阀及测量变送器件等基本环节组成。要对已有的控制系统分析研究,都应先掌握构成系统的基本环节,特别是对象的特性,才能得出系统的特性。图1液位测量与控制系统框图2对象(环节)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部分。所谓静态特性是指在稳定状态下,其输出参数与输入参数之间的关系;而动态特性是指在输入参数作用下,其输出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3获取对象特性有两种方法,即理论分析法和实验测定法。前者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规律,在物料平衡或能量平衡的理论基础上,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到的。通常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对象,对于复杂的测控系统,则往往由于数学工具和模型的限制,会使理论推导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测定法获得对象特性是一种既简便又可行的方法。4常用的实验测试方法有阶跃干扰法和矩形脉冲干扰法,本实验是应用阶跃干扰实验法来测取对象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5测试对象静态特性的方法是:依次改变输入参数,记录稳态时对应的输出参数值,从而求得对象的静态特性。6测试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是:将对象的输入参数突然作一阶跃变化,同时记录对象输出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过渡过程曲线,即阶跃响应曲线。如果对象是一阶系统,并包含多个环节时,由此方法所得到的对象特性是包括测量变送器件、调节阀在内的广义对象特性。当只需要知道对象本身的特性时,需从广义对象特性中扣除测量变送器件和调节阀的特性。7现代化企业大多实现了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本实验采用其中典型的“上位机PLC被控过程”结构完成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系统内流动的各种信号都最终由计算机通信模块接收和纪录,形成完整的数据曲线,为实验内容提供数据保证。其中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电流环、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信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通信技术。图2PLC控制实验系统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用阶跃干扰法测取液位对象的静态特性。2用阶跃干扰法测取液位对象的动态特性。图3液位测量与控制实验系统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测量对象静态特性(1)对照图2查看具体的实验系统和连接线路,注意检查电动阀、电磁阀、流量计、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初始状态。(2)在控制柜中接通以下电源:系统总电源、PLC电源、24V直流稳压电源,对应的测控对象开关(此项操作须由实验指导教师协助完成!)。(3)在数据客户机上,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上邻居”,确认网络连接是否正常,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4)双击桌面的“windows control center”图标,启动组态实验系统软件,待启动完成后,点击工具栏的“”按钮,启动实验系统画面。2测量对象静态特性(1)在计算机实验系统画面中,将电动阀D1开度调节为0,启动水泵P1和开启电磁阀T1,此时流量计F示值为零,液位稳定在某一数值上并记录在表1内。(2)依次增加电动阀D1的开度为10%,记录在稳定状态下的水槽液位值和流量值并填入表1(通过计算机“数据曲线”画面,可直接观察到液位趋于稳定状态的过程)。表1电动阀门D1开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流量值F (m3/h)稳态时的液位值(%)3测量对象动态特性(1)在水泵P2和电磁阀T2开启的状况下,调节电动阀D2,使水槽液位保持约在40%左右,等待液位趋于稳定。表2序号12345678910时间(min)液位()流量(m3/h)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min)液位()流量(m3/h)(2)调节电动阀D1开度约为1015,启动水泵P1,然后开启电磁阀T1,对液位系统施加一阶跃扰动信号。(3)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曲线”画面来观察液位值的变化过程,使用“实时数据记录器”读取并记录液位变化值、流量值和对应的时间并填入表2,一直达到新的稳态为止。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认真检查所有实验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对实验原理切实理解。2检查实验电气接线与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管路应无泄漏。3实验时应严肃认真、相互配合,对实验数据应一丝不苟准确记录。4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若发现仪器设备出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六实验要求1以电动阀门开度为横坐标,稳定液位值为纵坐标,绘出广义对象特性曲线,并对关系曲线进行说明。2以电动阀门开度为横坐标,流量为纵坐标,绘出电动调节阀的静态特性曲线,并对关系曲线进行说明。3以流量为横坐标,稳定液位值为纵坐标,绘出液位对象的静态特性曲线,并对关系曲线进行说明。4求出广义对象的静态放大倍数和液位对象的放大倍数。注意:如果特性曲线呈非线性时,静态放大倍数各处都不相同,此时应考虑在额定状态(阀门开度为50%)附近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求出放大倍数。5以时间为纵坐标,液位值为纵坐标,绘出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对关系曲线进行说明。6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出对象的放大倍数K、时间常数T。7根据求得的K、T,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8通过实验观察液位和流量的响应时间,说明其响应过程。实验二PID参数对调节质量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液位调节系统的组成及液位调节过程。2掌握PID参数变化对液位调节质量的影响,并了解其变化规律。3了解计算机系统对整个液位调节系统的测控过程。二实验原理1简单调节系统是指由调节对象、测量变送器件、调节器和调节阀组成的单参数、单回路反馈调节系统(图1示)。当一个简单调节系统设计并安装完成后,调节质量的好坏与PID参数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图1 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2连续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规律是:如果采用计算机控制,并将上式离散化为数字PID,然后进行近似、综合后得:当采用增量式PID算式: 式中的、TI、TD分别为比例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同时也代表我们实验当中的P、I、D三个参数。因此,在这里我们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改变不同的上述三个参数,通过观察其作用方式,就很容易掌握简单调节系统的控制规律。3本次实验将在水槽液位实验装置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改变PID参数时,观察调节质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为学习简单调节系统的工程分析和设计方法,合理选择调节参数和被调参数,适当选用PID的调节规律和改进系统调节质量,并为学习复杂调节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实验内容1改变P、I、D 参数,测取液位系统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2通过不同的液位曲线变化过程,来分析P、I、D 参数对调节质量的影响。3了解手动与自动之间无扰动切换的含义。四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运行实验程序。2接通控制柜电源中的AC220V总开关,接通水泵、电动阀、DC24V电源、电磁阀、流量计电源空气开关(此项工作由实验教师协作完成)。图2 简单调节系统实验原理图3在计算机屏幕上,转为手动控制方式,启动水泵开关P1,开启电磁阀T1。4适当调节调节阀V1,使水槽L1液位处在约40附近保持稳定。LICRxxx5改变比例带时对液位过渡过程的影响(1)在系统流程界面中,点击测控点工位号“ ”,系统弹出参数设置子窗口。(2)在参数设置子窗口中,按表1所列的PID参数进行设置并使液位设定值使与液位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等。(3)切换手动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此时应为无扰动切换。(4)调节电动阀D2开度约为10。(5)启动水泵P2,开启电磁阀T2,对液位系统施加一阶跃扰动信号。(6)单击“数据曲线”按钮,切换到数据曲线画面,观察并记录液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7)待液位趋于稳定后,依次按表中所给参数调整比例增益Kp,重复以上步骤。(8)并记录每一次的液位变化曲线。直到系统出现不良的振荡过程为止。(9)在某一个时,系统呈现4:1的衰减振荡过程,在实验中注意寻找这一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这一曲线对应的值。表1比例带1234积分时间1I10006改变积分时间I对液位过渡过程的影响(1)将调整到上一步骤中使衰减比大于4:1的某一数值(约大于20%)上。(2)把积分时间I按表中所列参数由大到小改变。每改变一个参数I,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给系统施加一个扰动,从而获得若干条液位过渡过程曲线。(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寻找达到4:1衰减振荡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每一条曲线对应的参数值I。表2比例带1积分时间1234I7改变参数D对过渡过程的影响(1)把、I重新放在使液位过渡过程为4:1的一条曲线的数值上,加入微分作用,然后从小到大改变参数D,用同样的方法给系统施加一个扰动,获得若干条液位过渡过程曲线。(2)在实验过程中,同样注意寻找达到4:1衰减振荡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每一值得提出的是,仔细观察本实验中加入微分作用的效果,如果不明显或反而出现不良的现象,结合实验对象分析其原因。五注意事项1对照实验原理图2查看具体的实验系统和连接线路,注意检查阀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初始状态,注意检查管道有无泄露、电气线路插头连接是否正确可靠、计算机工作是否正常等。2实验前应尽快熟悉工艺流程,搞清每个仪器、设备、管道、阀门的作用及安装位置,计算机组态软件控制程序中各子窗口、及按键的功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熟练操作。3实验过程中,应随时认真地观察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每一个需要记录的数据;同时注意观察各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若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设法排除,并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六实验要求1整理原始数据并绘出不同、I、D参数下,液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七实验思考1比例度改变时,对调节过程有什么影响?2积分时间改变时,对调节过程有什么影响?3在选用比例加积分调节时,加上积分作用后,比例带应该如何变化才能出现4:1衰减过程?实验三 数字调节器的校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会手动、自动之间无扰动切换的方法。2 学会调节器比例带、积分和微分时间的校验方法。3 了解正作用、反作用方式的含义。二 实验原理每一台调节器在投入使用前或检修后都有必要进行校验,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调节器的工作性能。通常的校验电路如图1所示,由校验信号发生器输出420mA作为调节器的测量信号,通过改变设定值,使测量输入信号产生阶跃变化时,分别测出比例带P、积分时间I、微分时间D的实际值,再和调节器参数设置中的PID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如果超差,还需要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图1调节器校验实验原理图1 比例带的校验在比例调节过程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与偏差信号e成比例关系:式中KC称为比例增益。在过程控制中习惯用增益的倒数表示调节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图2 比例P调节的阶跃响应式中称为比例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如果对系统施加一阶跃信号,通过测量其响应输出,便可求得比例带或比例增益,即:在本次实验中:其中:SV-表示设定值, PV-表示测量值 其中:I1、I2为调节器阶跃响应前后的电流输出值。所以 2 积分时间TI的校验比例积分的调节规律为:或:当 , 时:图3 比例积分PI调节的阶跃响应即:如果取 则可以测出当 时,其对应的t 即为 。3 微分时间TD的校验比例微分的调节规律为:其阶跃相应的关系式为:当 时,其中: t=t0时,微分增益 可以通过t0时刻 求得。在本次实验中:如果取 ,图4 比例微分PD调节的阶跃响应5 mA,若Imax=15mA,则KD=3所以, 其所对应的时间 ,由此可求得TD。三 实验内容1 观察调节器的正、反作用2 校验调节器输出3 校验调节器的比例带4 校验调节器的积分时间5 校验调节器的微分时间(选做)四 实验步骤1 观察调节器的正、反作用(1)按表1的内容设置调节器参数,未列出的部分保持原参数不变。(2)按图1的实验电路,设置调节器为“正作用方式”,使设定值SV等于测量值PV,即:表1LockPIDMrSFo-LOFF100OFFOFF0.0OFF0o-HActSoFt下限量程上限量程PV-bPV_F100dOFF4.0020.0000(3)将调节器控制方式切换为“自动”方式,记录调节器输出值I1。(4)改变设定值SV使其小于测量值PV,即: 记录此时的调节器输出值I2,并填入表2内。(5)改变调节器为“反作用方式”,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结果(I1与I2的关系)记录表2内。表2作用方式PV(mA)SV(mA)I1(mA)I2(mA)观察结果正作用反作用2 校验调节器输出(1)将调节器切换到输出窗口。设置调节器为“手动”控制方式。(2)按图1的实验电路,使调节器输出从0100,每次增加10,记录其输出电流并将结果填入表3内。(3)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表3调节器设置0102030405060708090100计算值I(mA)实测值I(mA)相对误差I%3 校验比例带P()(1)设置调节器为“正作用”、自动控制方式。(2)取积分时间I=OFF,微分时间D=OFF,其他参数保持不变。(3)参看实验原理,依次取不同的比例带P() 20,50,100,150。(4)使SV=PV,记录调节器输出I1。(5)改变SV=PV1.6(相当于增加10),记录调节器输出I2并填入表4内。(6)由公式:计算出实际的比例带。(7)比例带误差可按此公式计算: 表4%PV(mA)SV(mA)I1(mA)I2(mA)u(mA)%2050100150200 4 校验积分时间(1)参看实验原理,设置调节器为“正作用”、自动控制方式。(2)取比例带P=100,积分时间I=20,微分时间D=OFF,其他参数保持不变。(3)置, PI控制方式。(4)转入调节器输出窗口,将“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5)将调节器输出调到0,记录其输出值I1填入表。(6)将“手动”控制改为“自动”控制,置。(7)按下“ENT”键后,同时开始计时。(8)当调节器输出电流时计时结束,此时的时间值即为积分时间I(TI)。(9)改变积分时间,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填入表5内。(10)积分时间误差计算公式:表5204060801201605 校验微分时间 (1)参看实验原理,设置调节器为“正作用”、手动控制方式。(2)取比例带P=100,积分时间I=OFF,微分时间d=20,其他参数保持不变。(3)置,控制方式为“自动”PD控制方式,记录调节器输出值I1。(4)置,即。(5)按下“ENT”键,同时开始计时,并注意记录此时调节器输出的峰值IF(6)当调节器输出电流 计时结束,此时间值即为t(7)求出微分时间: 其中: (8)改变微分时间,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填入表6内。微分时间误差计算公式: 表620406080120150五 实验要求1 按实验步骤中的表格,测量并计算参数、写出观察结果。2 选定PID中的一组参数,大致画出其阶跃响应曲线。实验四PID参数整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简单调节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及调节规律。2 学会用试探法或4:1衰减法整定调节器PID参数。二、实验内容1 用调节器手动方式进行遥控操作练习,观察电动调节阀的动作状况。2 练习做调节器从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动切换。3 进行调节器参数整定。4 进行自动调节的投运。三、实验提示1 当一个简单调节系统(图1示)安装完成后,调节质量的好坏与调节器参数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合适的调节器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效果。因此,当一个简单调节系统组成后,如何整定调节器PID参数是一项很重要的实际问题。图1 单回路调节系统方框图2 调节器参数的最佳整定,在已知对象特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但因对象特性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困难,加上计算方法繁杂,工作量大,所以目前调节器参数的理论整定方法未能在工程上大量推广。为此,产生了工程上便于应用的简单系统工程整定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获得对象的动态特性,直接在闭合的调节回路中进行整定,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合在工程上使用。3 通过调节系统的工程整定(见图2),使调节器获得最佳参数,即过渡过程有较好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一般希望调节过程具有较大的衰减比,超调量要小一些,调节时间越短越好,稳态误差尽量小。对于定值调节系统,一般希望有4:1的衰减比,即过渡过程曲线振荡一个半波就大致稳定下来。4 整定PID参数一般方法是先整定比例带P,此时先让积分和微分不起作用(置调节器微分时间D=OFF,积分时间I=5000)。通常单回路液位调节系统的比例带P先大致选在50%60%之间作为初值。图2 阶跃扰动下的液位响应曲线5 在手动方式下,调节电动阀使液位基本保持平稳,修改调节器设定值使之与液位测量值保持大体一致,然后切换为自动控制方式,此过程来实现手动与自动控制之间的无扰动切换。6 待液位基本保持平稳后,用试探法整定PID参数:即改变设定值SV(增加或减小约10),从而对液位系统施加一阶跃扰动,并观察液位的随动响应情况和过渡过程曲线。结合系统的响应过程再确定下一步该如何选择比例带P(注意每改变一次比例带前,应先启动手、自动开关,使系统处于手动状态,然后再调整比例带),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液位振幅大约为4:1衰减比。7 确定好比例带后,调整积分时间(可以先从I=120开始),参考上面确定比例带的方法观察系统响应过程,逐步减小积分时间,直到获得满意的调节效果为止(即超调要小,调节时间要短,稳态误差要小)。8 常用的工程整定方法有经验试凑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等。简单调节系统的工程整定是复杂调节系统工程整定的基础,应该牢固掌握。图3 液位测量与控制实验系统9 在本次具体实验中,我们用计算机和通讯板卡与调节器进行通讯,这样可以方便的通过组态软件在计算机上对调节器进行 PID参数设置和观察水箱水位的变化趋势。具体结构形式见图3(注意:实验中勿动进、出水手阀!)。 10 数字调节器在使用前要先设定参数(调节方法可实验讲义一),下面给出一调节器参数设置表可以参考。表1上限量程下限量程报警类型作用方式PID100.00.004d1005000OFFPV-bPV-Fo-Lo-HSoFtSFLock020100OFFOFFOFFAddrbpsdELYcontAHAL其他参数保持不变96002Exec100.00.0保持不变四、实验要求1 记录对应不同比例带下的各过渡过程曲线。2 记录过程呈现4:1(或10:1)衰减时的比例带Ps和振荡周期Is。3 将最终整定的PID参数和对象液位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填入表2内。4 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分析。表2比例带P(%)积分时间(S)微分时间(S)超调量%调节时间ts(S)稳态误差Es(mm)实验五双水槽系统实验调节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特点。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特性与参数整定方法。3研究阶跃扰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参数定值控制问题。但对一些生产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要求严格的设备,单回路控制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2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主控制回路和副控制回路组成,两个回路形成串联。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回路控制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其主参数是工艺主要指标,允许波动的范围很小,因此主控制器应选PI或PID控制。副回路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主参数的控制质量,通常希望有较小的时间常数,较快动态响应,允许被控参数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因此副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通常副控制器只选P控制即可。3双水槽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都是通过计算机、并由对应的控制程序来完成。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量,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控制调节阀,下水槽液位是控制系统的主参数,上水槽液位是一个辅助被控变量。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控制器的参数都需要进行整定,其中任一个控制器参数值变化,对整个串级系统都有影响,因此双水槽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要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复杂一些。图2 双水槽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4具体整定PID参数时,可以将两个控制系统分开来进行:先整定副控制系统的PID参数,之后再先整定主控制系统的PID参数。即先使主控制系统处于手动,副控制系统处于自动状态,改变副控制系统比例P参数,手动调节主控制器输出,观察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过程。 之后将两个控制系统都置为自动状态,调节主控制系统PID参数,使输出响应曲线大致呈4:1衰减。三实验内容1用阶跃干扰法测取双水槽液位对象的动态特性,并单水槽进行比较。2整定双水槽串级控制系统PID参数,观测并记录响应曲线。3对主、副系统加扰动时,观察对下水槽液位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对照图3查看具体的实验系统和连接线路,注意检查电动阀、电磁阀、流量计、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初始状态。2运行计算机组态实验系统软件,接通控制柜中电源(此项操作须由实验指导教师协助完成)。3将两个控制系统置为手动方式,启动水泵P1,打开电磁阀D1和电动调节阀T1,使下水槽液位W2保持在50左右。4启动水泵P2,置电动调节阀D2为10,打开电磁阀T3,观测双水槽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测取动态特性参数。图3 双水槽液位串级控制实验系统图4将上水槽控制系统置为“自动”控制方式,整定其比例带参数。5将下水槽控制系统置为“自动”控制方式,整定其PID参数。6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启动水泵P2,置电动阀D2为10,开启电磁阀T2,对上水槽施加扰动,观察双水槽串级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情况。7用同样的方法对下水槽进行扰动,并观察双水槽串级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情况。五实验要求1记录实验过程曲线,测取双水槽实验系统动态响应参数 。2分别对主、副施加扰动作用时,观测对主参数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3将实验结果与单水槽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六实验思考1串级控制系统为什么对主扰动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不是远小于主对象的时间常数,情况会如何?2改变副控制器系统的比例带,对串级控制系统抗扰动能力有何影响?3串级控制系统在投运前需要做好那些准备工作?附录一:SR73A数字调节器的基本操作一、SR73A数字调节器面板说明该仪表的全部可操作窗口按功能可分为三种模式:1方式0窗口群(含有67 个子窗口) 2方式1窗口群(含有1318 个子窗口)3方式2窗口群(含有2 个子窗口)每一个窗口群中又根据不同的要求含有若干个子窗口,共计约有28个子窗口。 PV 显示测量值(绿色)(1) 在方式0的基本窗口中显示当前测量值。(2) 在每一个参数屏上显示参数类型。 SV 显示设定值(红色) (1)在方式0 的基本窗口中显示设定值。 (2)在每一个参数屏上显示相应的栏目和设定值。 发光二极管(LED) (1)OUT 输出指示LED(绿色)l 接触器或SSR(固态继电器)驱动电压输出时,灯亮时输出为ON,灯灭时输出为OFF。l 对于电流或电压输出,指示灯的亮度与其相应的输出量成正比。(2)AT 自整定指示LED(绿色)在自整定过程中,此指示灯闪烁。(3) AH 报警输出指示 LED(红色)上限报警指示。(4)AL/HB 报警输出指示 LED(红色) 下限或加热器断线时报警指示。(5)MAN 手动调节输出LED(绿色)当调节输出选择在手动调节状态下时,此指示灯闪烁。(6)STBY 停止调节输出 LED(绿色)当调节输出选择在停止状态时,此指示灯闪烁。(7)COM 通讯状态 LED(绿色)当仪表处于通讯状态下时,此指示灯发光。功能键按钮(1) 循环键循环转换到下一个子窗口。按住3 秒钟后,则进入到方式0的基本窗口群与方式1 的参数窗口群之间的相互切换功能。(2) 下减键减小数字型参数或改变字符型参数,按下此键后会使得末位数码的小数点闪烁。(3) 上增键 增加数字型参数或改变字符型参数,按下此键后会使得末位数码的小数点闪烁。(4) ENT 确认键l 在方式0 的基本窗口群和方式1 的参数窗口群里,可以确认 键所引起的参数改变,同时熄灭末位数码后闪烁的小数点。 l 在方式2 的初始化窗口群中,确认小数点闪烁处的数码,同时移动小数点到下一位数码。l 在方式2 的量程选择窗口中,确认数字或者改变量程(最右列的两个小数点会同时闪烁)。l 按住此键5 秒钟后,方式0 的基本窗口群与方式2 的初始化窗口群之间可以相互转换。(5) MAN 手动键l 此键可以使自动控制输出和手动调节输出之间相互转换,在手动调节输出时,MAN 指示灯闪烁。l 在无调节输出状态下,MAN 键不起作用。 七、窗口操作说明1调节器上电和初始化调节器通电后大约在1.5 秒内,会对各个数码进行上电初始化,然后转到方式0 的基本窗口群。 仪表类型: 输入类型: (热电偶) (铂电阻) (电流mA) (电压mV) (电压V) 输出类型: 继电器接点 电流 固态继电器 电压 量程下限: 0 量程上限: 12002. 窗口之间的变换(1) 方式0窗口群与方式1 窗口群间的转换:在方式0 的基本子窗口中,按住 键3 秒钟后,就会从方式0窗口群转换到方式1 窗口群的直接选择子窗口。反之,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从方式1 窗口群转换到方式0 窗口群。 (2)方式0窗口群与方式2 窗口群间的转换:在方式0 的基本子窗口中,按住ENT 键5 秒钟后,就会从方式0窗口群的基本子窗口转换到方式2 窗口群的功能选择子窗口。反之,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从方式2 窗口群转换到方式0 窗口群。(3)方式0 窗口群中子窗口之间的转换:按 键,可以实现子窗口的顺序、循环转换。(4)方式1 窗口群中子窗口的转换:有两种方法:一种与上述方式0窗口群的操作方法相同;另一种是在第一屏的子窗口选择中,直接输入子窗口的数码。例如:直接转到第8号的PV偏差补偿设定子窗口(5)方式2 窗口群中的功能选择子窗口l 当功能选择子窗口显示时,被选中数码的小数点就会闪烁。l 按 ENT 键,被选中数码的小数点就会依次移动。l 如果要改变某一参数设置,按 ENT 键使其数码下的小数点闪烁,然后按 或 键选择参数,之后再按 ENT 键来确认输入,同时使小数点移动到下一位。例如:改变控制输出特性,从r(加热方式)到d(制冷方式)(6)方式2 窗口群中的量程输入子窗口在功能选择子窗口中按 键,就会转换到量程输入子窗口,此时上窗口数码最右端的小数点会闪烁。按 或 键来改变下限量程,并按 ENT 键给予确认。l 下限量程确认之后,下窗口数码最右端的小数点就会闪烁,通过按动 或 键可以改变上限量程,并按 ENT 键给予确认。l 上限量程确认之后,上窗口和下窗口数码最右端的小数点会同时闪烁,按动 或 键可以同时改变小数点的位置,并按 ENT 键给予确认。l 每次按动ENT 键后,最右端闪烁的小数点就会按如下的方式循环移动:上窗口下窗口上窗口和下窗口上窗口.l 如果输入的上、下限量程之差小于100 或大于5000 时,上限量程值将会被限制到+100 或+5000 ,上限值只能设置在下限值的+100 - +5000之间。3. 窗口与子窗口的变换基本子窗口(0-0)测量值PV显示:上窗口(绿色)设定值SV显示:下窗口(红色)按 键可以改变设定值SV。调节输出子窗口(0-1) 测量值PV显示: 上窗口 调节输出显示: 下窗口按MAN 键,可进行自动/手动调节之间的切换;在手动调节状态时,按 键可改变输出值(0100%)。手动调节时仪表面板上MAN指示灯闪烁。cont控制执行/停止子窗口(0-2) 初始值: EXEC设定范围: EXEC,STBY EXEC: 有调节输出 STBY: 无调节输出在无调节输出状态下时,仪表面板上的STBY指示灯闪烁。At自整定子窗口(0-3) 初始值: OFF设定范围: OFF,ON在此窗口按 键进行选择,如果选择ON,且按ENT 键确认后,则启动AT;否则取消AT。在手动调节或无调节输出状态下时,此窗口不显示。AT启动时,仪表板面上的AT指示灯闪烁。(只有在自动调节状态下,此窗口才出现)AH上限报警设定子窗口(0-4)设定范围: 绝对报警:在测量范围内。 偏差报警:02000 报警类型:在方式2窗口中设定。产生报警时仪表面板上有指示灯AH闪烁。AL下限报警设定子窗口(0-5)设定范围: 绝对报警:在测量范围内。 偏差报警:-19990 报警类型:在方式2窗口中设定。产生报警时仪表面板上有指示灯AL闪烁。PArA直接选择子窗口(1-0)初始值: 0选择范围: 018当选定所需子窗口序号后,按ENT 键可直接进入相与的子窗口。P比例带设定子窗口(1-1) 初始值: 3.0%设定范围: OFF,0.1999.9当P=OFF时,为位式调节方式,以下的三个子窗口(1-3)(1-4)(1-5)将不显示。dF灵敏度设定子窗口(1-2) 初始值: 3或0.3设定范围: 1999用于位式调节方式下,调整调节动作的幅度。只有当P=OFF时,该窗口才会显示。I积分时间设定子窗口(1-3) 初始值: 120秒设定范围: OFF,16000秒当I=OFF时,为P或者PD控制方式。在位式调节方式下,此窗口不显示。d微分时间设定子窗口(1-4) 初始值: 30秒设定范围: OFF,03600秒D = OFF时,为P或者PI控制方式。在位式调节方式下,此窗口不显示。Ar手动调节补偿子窗口(1-5) 初始值: 0.0%调节范围:-50.0%+50.0%当I=OFF时,用于P,PD调节时替代积分项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当I=OFF时,该子窗口才出现SF设定超调拟制系数子窗口(1-6) 初始值: 0.40 (经验值)设定范围: OFF,0.001.00用于克服PID控制时的超调或欠调。SF=0时,为纯PID控制。 SF=1时,拟制作用最强。当P=OFF或I=OFF时,此窗口不显示。 PV-b 偏差补偿设定子窗口(1-7) 初始值: 0或0.0设定范围: -200200用于传感器输入偏差补偿。 请勿乱设,以免引起测量偏差。PV-F 滤波时间设定子窗口(1-8) 初始值: 0秒设定范围: 0100秒用于工业现场滤波,避免测量值剧烈变化。 请勿乱设, 以免引起测量速度变慢, 调节迟缓。Lock参数锁定设置子窗口(1-9) 初始值: OFF设定范围: OFF,1,2,3 OFF:不锁定或解除锁定 1:仅设定值、调节输出和自整定可修改或执行。 2:仅设定值可修改。 3:所有参数被锁定。o-C输出比例周期设定子窗口(1-10)初始值: 接触器输出: 30秒 SSR输出: 3秒设定范围:1120秒此窗口用于设定比例周期的时间,并不显示输出的电压或电流。o-L下限输出设定子窗口(1-11) 初始值: 0%设定范围: 099%此窗口用于设定调节输出的下限值。o-H上限输出设定子窗口(1-12) 初始值: 100%设定范围: 1100%此窗口用于设定调节输出的上限值。SoFt上电缓启动时间设定子窗口(1-13)初始值: OFF设定范围: OFF,1100%上电后,调节输出将按此时间从输出下限逐渐增加,达到缓慢起动的目的。C-Ad通讯方式设定子窗口(1-14) 初始值:Locl(本机方式)设定范围:Locl,Remt通讯方式只能由上位机控制。在通讯方式下,面板上com指示灯闪烁。具有通讯功能的调节器才会出现此窗口。Addr通讯地址选择子窗口(1-15) 初始值:0设定范围:099同一通讯端口的仪表地址不能相同。具有通讯功能的调节器才会出现此窗口。BPS通讯波特率选择子窗口(1-16) 初始值:1200bps选择范围:1200、2400、4800、9600bps这是仪表向上位机传输数据的速率。具有通讯功能的调节器才会出现此窗口。Dely通讯延时设定子窗口(1-17) 初始值: 80设定范围: 0255RS485通讯方式时所用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毫秒)= 0.1 设定值具有通讯功能的调节器才会出现此窗口。功能选择子窗口(2-0)按ENT 键循环选择,相应数码被选中时,其右下角的小数点会闪烁。:无显示或无定义。:测量范围代码选择:0195(参看测量范围代码表):调节输出极性选择: r:反作用(加热特性) d:正作用(制冷特性):报警类型选择: 08(参看报警类型代码表) 警告:重新设定测量,将清除与其有关的所 有工作参数!量程输入子窗口(2-1) 初始值: 下限量程(上窗口):0.0 上限量程(下窗口):100.0 小数点位置:0.0设定范围:下限值:-19999899 上限值:-18999999量程=上限值-下限值 =1005000直流输入类型时(mV,V,mA),在该子窗口可分别设定上下限量程及小数点位置。其他传感器输入类型时,在该子窗口仅显示上下限量程分度,不能进行设定。八、报警类型代码表 报警代码上限报警配置拟制作用下限报警配置拟制作用0未分配-未分配-1上限偏差值不拟制下限偏差值不拟制2上限绝对值不拟制下限绝对值不拟制3上限偏差值拟制下限偏差值拟制4上限绝对值拟制下限绝对值拟制说明:1 拟制:当仪表通电时,测量值首次进入报警区,不报警;再次进入报警区时,才产生报警。2 不拟制:只要测量值进入报警区内就会产生报警。3 绝对值报警:动作点是测量范围内的固定值,不随设定值改变。4 偏差值报警:动作点是测量值和设定值的偏差,是跟踪设定值的随动报警方式。九、测量范围代码表输入类型代码测量范围代码测量范围多项输入热电偶B01018001203300R02017001303100S03017001403100K04 -10040015-150750K05012001602200E06 07001701300J07 06001801100T08-199.9200.019-300400N09013002002300*2U10-199.9200.021-300400*2L11 06002201100热电阻R.T.DPt10031 -20060039-300110032 -100.0100.040-150.0200.033-50.050.041-50.0120.034 0.0200.0420400JPt10035 -20060043-300110036-100.0100.044-150.0200.037-50.050.045-50.0120.038 0.0200.0460400电压(mV)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