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选择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于( B )提出的。A1953 B,1955C,1954 D,19602、下列债务,不属于国家继承范围( BD )。A,国债 B,地方债务C地方化债务 D,恶债3、国际法上的承认( BCD )。A等于两国建交 B,具有溯及力C,承认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 D,是单方法律行为4对领土的限制方法有( ABCD )。A共管 B,租借C势力范围 D。国际地役5、( C )不能行使紧追权。A军舰 B。军用飞机C政府船舶 C,民用商船6、可以成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BC )。A国家 B。一定条件下的民族解放组织C国际组织 D,法人7、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 D )的待遇。A高于本国国民 B。等于本国国民C高于第三国国民 D,不低于第三国国民8、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适用( B )制。A无害通过 B。过境通行 C,海道通过9、导致近代国际法产生的两件大事是( A B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定 B,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C,联合国宪章的通过 D,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定10有关空中劫持的公约有( BCD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东京公约C海牙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11、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该法庭对( ABC )有管辖权。A反和平罪 B。战争罪C反人道罪 D。种族灭绝罪12、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内容( AB )。A领土所有权 B。领土管辖权C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D,领土统治权13、现代领土变更的新方式是( CD )。A时效 B,添附C,全民投票 D,恢复领土主权14、1958年,86国在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 ABCD )。A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B,大陆架公约C公海公约 D,捕鱼和养护生物资源公约15、因加入饿取得国籍的方式有( ABCD )。A自愿申请 B。因婚姻C因收养 D。因交换领土16、国内的外交机关有( ABD )。A国家元首 B。政府C司法机关 D。外交部门17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国际争端时,有权( ABC )。A建议 B。调查C执行行动 D。司法解决18、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法的渊源指的是( ABC )。A国际条约 B。国际惯例C一般法律原则 D。国际法学说19、下列条约一般不继承( ABD )。A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 B。政治性的条约C道路交通条约 D。有关中立化条约20、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 ABCD )。A停止不当行为 B。恢复原状C赔偿 D。道歉21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 C )。A单一开发制 B。协商开发制C平行开发制 D。自由开发制22、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 D )确定的。A 1941年“大西洋宪章”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C 1944年华盛顿“橡胶园会议D 1945年“雅尔塔会议”23现代国际法认为( BC )。A 空间应像公海一样完全自由B 每一国家对其领空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C 外层空间不得为任何国家所占有24、引渡的程序包括( ABC )。A请求引渡的提出 B。引渡对象移交C引渡请求的审查 D。引渡结果的报告25、以下实体可以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AB )。A联合国大会 B。安理会C中国 D。欧洲联盟26、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 AB )。A由于国家领土割让 B。国家领土合并C由于先占 D。由于添附27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BC )。A是造法性条约 B。是契约性条约C是国际法的渊源 D。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28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因为( ABC )。A 国家有国际法上的完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 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C 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创造者D 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创造者29、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B )A 它不是国家但类似国家B 其享有的民族自决权是其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C 它的国际交往能力与国家基本相同D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对它完全适用30、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BC )。A 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B 是迄今为止最有权威的一项国际条约C 它有189个会员国D 非会员国不受其约束31、不干涉内政原则包括( AB )。A 一国不得以经济的方式迫使另一国服从B 民族自决权不受外国势力干涉C 联合国制止一切违反国际法的行为D 各国自由的处理其国内的一切事务32、各国在使国际法在国内使用的方式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C )A采纳 B,通C转化 D,保留33、我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的总的原则是( ABCD )。A 严格履行国际义务B 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条约优先C 条约与宪法不一致时宪法优先D 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反我国公共利益34、下列属于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有( ABCD )。A先占 B,时效C添附 D,割让35、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对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 ABD )。A共管 B,租借C无害通过制度 D。国际地役36、国家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AB )。A国家 B。联合国C公司 D。个人37、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使用于( ABC )。A法人 B。自然人C,船舶 D。国家38、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 BD )。A人身权利 B。政治权利C民事权利 D。担任公职的权利39、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 AB )。A使馆馆长 B。各类武官C各种参赞 D,使馆秘书40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的权利是( ABCD )。A代表权 B,发言权C表决权 D,章程赋予的其他权利41、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 ABC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42、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 ABCD )A 选举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B 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事项C 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D 根据安理会推荐委任联合国秘书长43、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和哦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ABCD )A 在冲突双方间保持中立地位B 报告被派驻地区的形式C 监督所在地区的休战与停战D 防止外来干涉4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BCD )A 驻国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B 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C 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D 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45、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各国可以在南极进行( BD )。A军事演习 B,自由考察C占领 D。建立科学研究站46、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 D )年在( )签定的。A1919 巴黎 B,1919 芝加哥C1944 巴黎 D,1944 芝加哥47、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 A )罪、( C )罪、( D )罪有管辖权。A反和平罪 B,侵略罪C战争罪 D。反人道罪48、联合国有权采取执行的机构是( C ),审议机构是( )。A大会;安理会 B,大会;秘书处C安理会;大会 D,安理会;秘书处49、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A )。A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B公平原则C随领土转移原则D协商原则50、在国际组织中只有部分权利并承担部分义务的成员是( B )。A完全成员 B,部分成员C联系成员 D,观察员51、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B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A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地球表面C月球 D,公海52、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 ABCD )。A内水 B,领海C大陆架 D,专属经济区53、船舶在公海上应服从于( AB )。A国际法 B,船旗本国法C外国法 D,国际私法54、依国际实践,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免除国家责任( ACD )。A同意 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 D,自卫行为55、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C )。A仅指单独自卫 B,可以单独自卫,也可集体自卫C必须以受到外国干预为前提 D,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56、人权的含义是指( A )A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天赋人权C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57、可以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有( ABCD )。A诈欺 B,错误C贿赂 D,与强行法抵触58、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 CD )。A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B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C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59、国家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有( AB )。A驻国际组织的使团 B,使馆C外交团 D,特别使团60、条约禁止保留的情形有( ABD )。A条约本身禁止保留 B,保留不符合条约的宗旨C有缔约国反对保留 D,双边条约61、条约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为第三国创设权利和义务( AB )。A第三国同意接受该权利B第三国明示接受该项义务C条约当事国有为第三国创设该义务的明确意图D创设义务经第三国口头接受62、条约停止实施的情形有( ABCD )。A当事国一方违约 B,情势变迁C依条约本身的规定 D,全体当事国同意63、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 AB )。A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 B,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C领土主权被限制 D,国际法主体的变化64、国际法院审理案件中的附带程序包括( ABCD )。A临时保全办法 B,初步反对主张C反诉 D,第三国的参加65、国际争端的特点是( ABCD )。A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利B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国家C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决定于该争端的性质D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由当事国自愿选择适用66联合国接纳新会员国的条件是( AB )。A爱好和平 B,接受宪章所载义务C由联合国大会推荐 D,由安理会决定67、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 B )的授权。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C争端当事国 D,第三国68、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者有( D )。A联合国组织 B,联合国安理会C联合国其他机关或专门机构 D,联合国会员国69、国际法院的法官( BCD )。A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回避 B,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C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 D,均没有同一国籍7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同( ABCD )的其他邻国正式划定了边界。A缅甸 B,印度 C,尼泊尔D蒙古 E,独联体成员国1、威斯特伐里亚公会的召开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4、18世纪末,19世纪,国际法委员会三、问答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答:1、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2、它的效力依据是:(1)传统国际法学派:A、格老秀斯派:国际法的效力根据自然法和国家的一般同意。B、自然法学派:国际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或者说自然法对国际关系适用,所以自然法(自然理念)是国际法效力唯一根据。C、实在法学派:(2)现代国际法学派:A、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认为国际社会的连带关系成了国际法的根据;和规范法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根据是取决于一个国际法中的“最高规范”或“原始规范”,而这个最高规范既是法律规范,又是伦理规范,是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B、新的实在法学派提出权力政治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应从国际政治中去找。国际政治中,势力的均衡即国家权力的均衡是国际法存在的基础和国际法有效的根据;和政策定向说,认为国际法是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它的效力取决于国家的对外政策,政策的实施要靠有效控制。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答:(1)承认的“构成说”:新国家作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地位或资格、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或国际人格者的身份或资格、其国际权利义务或法律行为能力要取决于既有国家的承认。(2)承认的“宣告说”则否认国家承认具有这些效果,有时甚至会认为国家承认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国家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国际法主体资格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上的承认通常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起正式、稳定和全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承认的上述法律效果对承认国的国内机关(特别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这些机关应当认可被承认过的管辖豁免权及其符合国际法的国内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的效力。四、论述题1、试论国家的基本权利。答:国家的基本权利:(1)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作为独立权表现在。一国在其承担的有效国际法律义务所允许范围内,对内可以自由行使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自由选择和发展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对外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2)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3)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的权利。自卫权一国在本国受到外国实际的武力攻击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适当的武力措施进行防卫,即单独自卫。也可以请求别国以适当的武力措施协助本国进行防卫,即集体自卫。(4)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国家管辖权表现,每一国家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人、物和事进行管辖,即熟地管辖,也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即属人管辖。1、; 共管、租借、国际地役、势力范围2、; 22,000多公里,18,000多公里3、; 200,3504、; 谈判、协商、斡旋、调停5、; 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领事代理处三、名词解释1、领土主权:国家对本国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这种主权在国际法上称为国家的领土主权。 2、边境制度:边境也称边境地区,是指边界线两边的一定区域。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通常需要在边境地区建立边境制度。3、历史性海湾:国际实践一般认为,海岸属同一国家,湾口宽度超过两岸领海宽度的海湾,沿海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对其这样的海湾主张并连续行使主权,此等主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默认,这样的海湾是历史性海湾,属于内水。4、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该区域内,沿海国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特定的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和其他权利。四、简答题1、; 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答:(1)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受其船旗国的专属管辖。(2)各国对于公海上发生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应予管辖,加强合作,采取措施。这种行为为海盗行为、贩运奴隶、未经许可广播、贩运毒品。未经许可的广播是指船舶或设施违反国际规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众收听或收看的无线电传音或电视广播,但遇难呼号的播送除外。(3)公海上的登临权和紧追权。A、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有合理根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且军舰的船旗国对此种广播有管辖权)、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检查的权利。B、紧追权是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2、简述外空活动的制度。答:1、责任制度(1)责任的主体: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者是发射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发射造成的损害比照发射国承担责任。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发射空间物体时,对所造成的任何损害应共同及分别承担责任;发射国在赔偿损害后,有权向共同参加发射的其他国家要求补偿;从其领土或设施上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应视为参加共同发射的国家。(2)责任范围: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或给飞行中的飞机造成损害,应负有绝对赔偿责任。任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对另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造成损害时,只有损害是因前者的过失或其负责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条件下,该国才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2、救助、送回和归还制度。(1)关于通知:缔约国获悉或发现空间物体上的人员在其管辖的区域、公海上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其他地方发生意外、处于危险状态、进行紧急或非预定的降落时,应立即通知发射当局。在不能判断发射当局或不能立即通知的情况下,应立即用其所具有的一切适当通信手段公开此情况,同时应立即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后者立即使用其具有的一切适当通信手段传播这个消息。(2)救助与送还宇航员;(3)归还空间物体。3、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1)登记的责任: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应将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而且应将此登记册报告联合国秘书长。(2)登记的内容。1、 试论蒙特利尔公约答: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航空法外交会议上签订,1973年1月26日生效,已有144个国家参加,公约共有16条。它是在海牙公约基础上,进一步对防止危害干涉、破坏和损坏民用航空安全的各种非法行为作为规定。主要内容有:(1)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确定。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2) ( 关于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同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相比,该公约将处罚范围扩大到使用中的航空器,即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航空器的登记国;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嫌疑犯发现地国;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中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不受关于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规定的约束,这表明我国在申请加入蒙特利尔公约时声明对公约第14条第1款持保留态度。同年10月10日公约对中国生效。1、血统原则、出生地原则、混合原则2、国民待遇的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互惠待遇原则3、引渡请求的提出、引渡请求的审查、引渡对象的移交4、报告机制、国家间控诉机制、个人来文机制5、三,大使(或教廷大使及其他同等级位使馆馆长)、公使及教廷公使、代办三、名词解释1、国籍的抵触:国籍抵触又称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指一国境内的外国人在该国入境、居留和出境时所承受的权利和义务,其内容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外国人所在国和外国人本国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共同接受的国际习惯以及所在国的国内法加以规定。3、外交关系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4、条约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条约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总称。四、问答题1、简述引渡的条件答:(1)一国除非受其负担的有效国际义务的拘束,原则上没有义务将某人引渡给其他国家。(2)一般要求引渡对象的有关行为必须构成“可引渡的罪行/犯罪”。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为“双重归罪”的原则,即要求引渡对象的行为依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都属于应受一定程度的处罚的犯罪行为。(3)有关的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不得引渡犯有政治罪行的人,此即“政治犯不引渡”原则。2、简述条约的程序答:(1)约文的议定:是指各方代表通过谈判、就拟缔结的条约的内容、文字、生效等达成协议,并起草、拟定约文。(2)约文的认证:是指谈判各方代表以草签、赞签(待核准签字)或签署等形式承认并证明已议定约文为正确的和作准的,将作为谈判方之间拟缔结的条约的标准文本。A、草签:又称缩写签字,通常用于在约文议定后须经过一段时间才举行条约签署的情况。草签有缔约谈判代表将其姓名的起首的字或字母签于条约约文下面。草签后约文一般不作实质性改动。B、待核准的签署或暂签:此种签署时等待政府确认的签署,与正式签署一样,但在签署人所代表的本国确认之前,只有认证条约约文的效果。C、签署:是指有权签署的人将其姓名签于条约约文之下。(3)表示同意受条约拘束:A、签署;B、批准;C、加入;D、接受和赞同。1、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行政机关2、189,513、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4、政治方法、法律方法5、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三、名词解释1、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的单方声明,无论措词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的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后果。2、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指导附范文
- 电瓶车上路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北京通州流管员考试题及答案
- Zotepine-d6-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大物理卓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康熙元年考试题目及答案
- 乐谱制作考试题及答案
- 电热保险丝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保定初中中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 蚌埠市科目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课件
-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2
- 八年级上册英语开学第一课
- 民事纠纷委托律师合同书
-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
- 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
- 全国机场图2013九江庐山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表
- Q∕GDW 10354-2020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 水调歌头·游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