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吗?_第1页
【课外阅读】《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吗?_第2页
【课外阅读】《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吗?鲁迅的小说药的线索是什么?药是单线结构还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十年来都是众口一词:药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语文课本说:“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研究鲁迅作品的学者说:“两条线并行,一明一暗。” 总结古今写作经验的辞书说:“鲁迅的小说药采用的就是明暗线式结构明暗线之间以一个人血馒头相连。” 按照上述语文课本和专家论著的口径,各式各样的语文参考资料和语文试题答案都是这样写、这样说:两线并行,一明一暗。 语文名师则在自己的教案中、板书中将“明、暗二线说”具体化为下面这份完整的图表: 华家故事买药吃药谈药上坟(明线) 刑场华家茶馆坟场(场景) 药(连接)(交织)(汇集)(融合)(明暗线关系) (人血馒头)夏家故事血的献出血的误服血的由来血的代价(暗线)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药,果真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吗?不然。 认为药有两条线索的“理由”是:小说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华家的,一个是夏家的。华家的明写,是明线;夏家的暗写,是暗线。 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首先,药写的不是两个故事,而是一个故事。虽然,小说写了华、夏两家的事,写了华小栓、夏瑜两个人之死(一个被软刀暗杀,一个被钢刀明杀),但就整篇小说来看,只有一个故事,一个悲剧故事,一个因果关系十分明显的悲剧故事:没有夏瑜的血,就没有小栓的“药”;没有“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就没有鲁迅的药。“华”与“夏”,名为二姓,实是一族。在作品中,华家与夏家虽然素不相识,并无往来,但两家的事夏瑜之死与小栓之死,既非相互无关,也非相互平行的两个故事,而是共同组成一个完整故事(一个“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的民族悲剧故事)的有机情节。认为药写了两个故事的观点,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 其次,把“明写”说成“明线”,把“暗写”说成“暗线”,这是把描写角度和作品线索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描写,就内容来说,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之分;就角度而言,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之别。正面描写是直接把镜头对准人物,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心、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是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的话语、动作、心态、神色来表现人物。正面描写是“明写”,侧面描写称“暗写”。药中的华家,从头到尾全是明写;夏家,前三节是暗写,最后一节是明写。把“明写”认为是“明线”,把“暗写”等同于“暗线”,正是走入“两线并行,一明一暗”这一误区的关键所在。 至于把“明暗两线”的关系分为“连接”、“交织”、“汇集”、“融合”几个阶段,看似丝丝入扣,实则不能自圆其说。首先,这种划分是以“两线并行说”为前提的,前提既不成立,这种划分也就完全失去了依据。其次,这种划分逻辑混乱:什么叫“连接”,什么又叫“汇集”?什么是“交织”,什么又是“融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恐怕作此划分的人难以回答清楚。难道“连接”不就是“汇集”,“交织”不等于“融合”?难道尚未“汇集”就已经“交织”了吗? 药没有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 药只有一条线索,这就是“药”。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线索在作品中往往有明显的反复出现的语言标志词语或句子。内容、主题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线索:有的是人(包括作品人物或作者自身的经历、见闻、感受、认识),有的是物,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空间,有的是中心事件。线索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必须与作品的主题、情节有内在联系,才能起到联结人物、贯穿材料、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的作用。在小说药中,贯穿整篇作品,起到上述多种作用,又有明显的反复出现的语言标志(“鲜红的馒头”,“那红的馒头”,“碧绿的包”,“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人血馒头”)的事物就是“药”(人血馒头)。鲁迅药中的“药”,如同蒲松龄促织中的“促织”,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都是作品的线索。小说药从头到尾都在写“药”:它由革命者的鲜血一变而为愚昧的群众用来治病的人血馒头,再变而为西关外丛冢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小说从开端的老栓买“药”(点明药料),经过发展阶段的小栓吃“药”、高潮阶段的茶客谈“药”(交待药源),到结尾阶段的“药”效,每个情节都是以“药”为线索展开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离不开“药”。“药”把华、夏两家的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悲剧故事华夏民族在20世纪初的悲剧故事。 形式决定于内容,线索的选择决定于主题的需要和创作的意图。鲁迅在药发表后,曾对孙伏园这样谈过药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某一私人的福利。”“药”这条线索是我们了解药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一把钥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