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旋流器入口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pdf_第1页
柱形旋流器入口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pdf_第2页
柱形旋流器入口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pdf_第3页
柱形旋流器入口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pdf_第4页
柱形旋流器入口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年第4 0卷第 4 期 流体机械 文章 编号 1 0 0 5 0 3 2 9 2 0 1 2 0 4 0 0 2 5 0 6 柱形旋流器人 13 结构对油水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 史仕荧 吴应湘 孙焕强 刘海飞 张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 1 0 0 1 9 0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 分析了入 口结构对油水在柱形旋流器中分离性能的影响 数值模拟时 油水两相流动采用 F l u e n t 中的混合模型 相间的相对运动采用代数滑移模型 湍流影响则使用修正的 R N G K一8湍流模型 获得了入 口形 状 人 口方式和入 口位置对柱形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这些结果为优化柱形旋流器结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柱形旋流分离器 油水分离 入 口 结构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T Q 1 7 2 6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3 9 6 9 is s n 1 0 0 5 0 3 2 9 2 0 1 2 0 4 0 0 7 Opt im i z in g t h e I nle t De s ig n o f A Liq uid liq uid Cy l in dr ica l Cy clo ne S HI S h i y in g WU Yin g x ia n g S UN Hu a n q ia n g L I U Ha i f e i Z HA NG J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ch a n ics C h i n e s e A ca d e m y o f S ci e n ce s B e i j in g 1 0 0 1 9 0 C h in a Ab s t r a ct T h e in fl u e n ce o f in le t s t r u ct u r e o n o il wa t e r s e p a r a t io n in a cy lin d r ica l cy clo n e is s imu la t e d in t h is p a p e r T h e a lg e b r a ic s li p m o d e l w h ich u s e d t o s i mu la t e t h e r e la t i v e m o t i o n b e t w e e n w a t e r co n t i n u o u s p h a s e a n d o i l p a r t i cl e p h a s e m i x t u r e mo d e l in fl u e n t a n d t h e RN G K 一 t u r b u le n t mo d e l are a d o p t e d u s in g n u me ri ca l s imu la t io n b y F lu e n t s o f t w a r e T h e e f f e ct o f in le t s h a p e s in le t cr o s s s e ct io n a l s h a p e a n d t h e h e ig h t o f in le t o n o il w a t e r s e p a r a t io n ch ara ct e r is t ic s in a liq u id liq u id cy lin d r ica l cy clo n e h a v e b e e n a n a ly z e d T h e n u me r ica l s imu la t io n ca n p r o v id e a f o u n d a t io n f o r s t ruct u r al o p t imiz a t io n d e s ig n o f cy lin d r ical cy clo n e s Ke y wo r d s cy lin d r ical cy clo n e o il wa t e r s e p a r a t io n in le t s t r u ct u r e n u me r ica l s imu la t io n 1 前言 旋流器早在 1 0 0年前就广泛 用于化工 矿物 加工 冶金 煤炭等行业 它利用切 向入 口使来流 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从而形成旋流场 在 旋流场 中由于各组分之间存在密度差异 密度大 的组分 向壁面并 向下运动形成外旋流 并最终从 底流 口排出 密度小 的组分逐渐 向中心并 向 上运动形成 内旋流 并最终从溢流 口排 出 从而实 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近 2 0年 已将旋流器应用到石 油工业 中的油水分离 旋流器的结构是影响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的 关键因素 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研究 了旋流器结 构对油水分离性能 的影响 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 成果 L ia n g Y in C h u等研究 了人 口 内溢流管 底流管等结构对锥形旋 流器油水分离性 能的影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6 1 0 修稿 日期 2 0 1 1 1 1 2 2 响 发现结构不同 压降和分离效率是不 同的 G a y等发现动态旋流器 比静态旋流器 的分离性能 好 B e d n a r s k i 等探索 了人 12 I 直径对旋 流器油 水分离的影响 发现入 口直径小会造成油滴破碎 人 口直径大不能使来液在旋流器中形成足够的旋 转强度 C o l ma n D A等对大直径和小直径的锥 形旋流器进行 了相关试验 得 出小直径的旋流器 能够使油水更好的分离 叫 丁旭明等对比了不 同 入 口结构对锥形旋流器 的分离性能影响 发现入 口结构对其处理量 和压降有影响L l 上述文献 调研表明 前人关于结构对锥形旋流器油水分离 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多 而关于结构对新型柱形旋 流器的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却较少 因此本文将 重点研究柱形旋流器的人 口结构对油水分离性能 的影响 包括不同的入 口位置 入 口形状 和入 口方 式对柱形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2 6 FLUI D MACHI NERY Vo 1 4 0 No 4 2 01 2 2柱形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 2 1 数值模拟 两相流控制方程 本文拟采用修正后的 R N G K一 模型 他 混 合多相流模型计算油水在柱形旋流器中的两相流 动规律 在定常 恒 温条件下 可得到三维简化形 式的基本方程组如下 连续性方程 P 0 1 P C r o p O l P 2 3 j Pm 式中P 混合密度 质量平均速度 油相的体积分数 水相的体积分数 P 油相的密度 P 水相 的密度 动量方程 V p 一 p 一 2 一 P g V 3 d r k 玳 O l O l 仲 一 一 一 d r k 础一 m 4 5 6 式中 混合粘度 油相的飘移速度 油相相对于水相的速度 由于在 F lu e n t 中使用的是代数滑移公式 故 相对速度的形式如下 丁 7 式中O t 油相粒子的加速度 粒子的弛豫时间 考虑了其它粒子 的存在而被修正 根据 Ma n n in e n理论 丁 的形式为 8 1 O t g一 V 9 d 为油相 粒子 的直径 拽 力 函数 采 用 Mo r s i a n d A le x a n d e r模型 c R e P J 一 l d 1 0 1 1 1 3 肛 其中 P即油水相之间的相对雷诺数 湍动能及耗散率输运方程 V P m vk s G 1 4 V p 3 一 m V 一 C 2 占 c G G V T 譬 1 5 1 6 1 7 其 中 C 1 1 4 4 0 0 8 4 5 C 2 1 9 2 1 0 1 3 式中 湍动能 耗散率 G 湍动能生成相 湍流粘度 体积分数方程 O P 一V C r o p 1 8 边界条件和数值解法 1 入 口条件 均相流流态 速度入 口 给定 油相的体积分数 油滴 的粒径 入 口湍流强度 V m l4 t 其中 L 4 了 A A为人 口管道截面积 S Pm 为人 口管截面周长 2 出口条件 在定常假定条件下 出口取充 分发展边界条件 因为出口无 回流 在出口处除了 压力之外 其它参量梯度为 0 3 固壁边界条件 由于旋流器是静态 的且 流体是具 有粘性的 因此 壁面取无滑移 固壁条 件 即流体在壁面速度为 0 数值解法基于控制体将控制方程转换为可以 用数值方法求解的代数方程 方程 的离散采用一 阶迎风差 分格式 代数 方程 的求 解采用 S I MP L E 算法 2 2模 型验证 为了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 在中国科学 院力 2 0 1 2年第4 0卷第 4 期 流体机械 2 7 学研究所应用多相流重 点试 验室建立 了试 验系 统 并取得 了相关 的试验结果 试验 中所使用的 柱形旋流器材质为透 明有机玻璃 其结构设计的 尺寸如图 1所示 图 1 柱形旋流器结构示意 试验 时 水 相 密 度 为 9 9 8 2 k g m 粘 度 为 1 0 0 3 1 0 P a s 分散相为 L P一1 4白油 密度 为 8 3 6 O k g m 粘度为 3 1 0 1 0 P a s 试验系 统如图 2所 示 n 具 体试 验 流程 描 述 同文 献 1 3 因 蝶阀 压力 表 自 隔膜 阀 泵 日 电磁阀 流量表 图 2试验 系统不惫 试验时涉及到 的分 离效率 定 义为油相在 溢流口含油率与人口含油率之比 分流比 F指 溢流 口体 积流量 与人 口体 积流量 之 比 其 表达 式如下 1 9 F q o 2 0 式中Q 入 口的体积流量 Q 溢流口的体积流量 k i 人 口的油相体积分数 Ii 溢流 口的油相体积分数 当水相表观流速为 0 3 5 4 m s 油相表观流速 为0 0 3 2 m s 入 口油相含率为 0 0 8 1 图3显示了 数值模拟与试验情况对 比的结果 其 中灰色的为 油相 发现 油水两相在柱形旋 流器 中的分 布 基本一致 两个 出 口的含油率结果误 差在 5 以 内 说明文中选用的模型用来计算油水两相在柱 形旋流器中的分离是基本可行的 静 题 m O 1 L 是 缸 是0 O 0 O 0 0 3 O 分流 比 a 溢流 口 0 O O 0 3 0 分流 比 b 底流 口 图 3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2 3几何 模 型 为 了研究不 同人 口结 构对油水在柱形旋 流 中分离的影响 分别改变改 变入 口形状 人 口形 式及人 口位 置 进 行 了不 同 的数 值 模 拟试 验 人 口结构 名称及代号如 图4和表 2所示 按人 口形状来分 A和 D均为 圆形通道 B C E和 F 均为矩形通道 数值模 拟时 保证 这些通道 的当 量 面积相等 圆形通 道直径 为 1 5 m m 矩形 通道 的长为4 2 1 mm 宽为 1 6 8 m m 且长边与柱体 的 轴线平行 从人 口管与柱体相贯形式来分 A和 F为切线型 B为螺旋线型 c 为渐开线型 D为 切线型 入 口管轴心线 与水平面成 2 O 夹 角 E 为切线型 人 口管外带螺旋板 绕柱一周与柱体 相贯 入 口 位 置 的 高 度 取 4组 5 0 0 mm 6 50mm 8 00mm 95 0mm 2 8 F LUI D MACHI NERY Vo 1 4 0 No 4 2 01 2 画 f a A 型 c D型 b B型 c C型 回 d E型 图4 入口结构设计 表 2 不 同入 口结构设计代号及名称 e F型 代号 A B C D E F 名称 切线型 螺旋线型 渐开线型 斜7 0 切线型 空间螺旋形 切线型 形状 圆管 矩形管 矩形管 圆管 矩形 管 矩形管 3 模拟结果分析 计算介质采用试验室所用的油水物性参数 3 1 流场 分析 通过人 口与圆柱体切点水平截面上的速度分 布矢量如图 5所示 a A型 b B型 c C型 d D型 e E型 图5 通过入 口与柱体切点的水平截面速度矢量 f F型 Z1 0 0 O 0 O 2 0 O 0 0 0 0 0 一 e e e e e e e 8 3 6 8 7 5 0 4 7 O 3 3 1 8 8 5 3 l 3 疆 1 O 0 O O 2 0 O 0 0 0 0 0 一 e e e e e e e l l 3 6 8 1 5 0 4 7 0 3 7 3 l 8 8 5 3 l 3 瓣 2 0 1 2年第4 0 卷第 4 期 流体机械 2 9 其中 D E两图的部分缺失 的矢量图是由入 口是空间结构造成的 人 口含油率为 0 1 人 口流 速 1 0 m s 油 滴 平 均粒 径 为 1 0 0 m 分 流 比 3 0 可以看出 在其余条件一致的前提下 经 过人口的导向作用 B E型结构的最小速度分布 位于圆心附近且速度方 向的变化较平滑 但是在 相同位置处的速度 B型结构的比E型结构的大 C型结构的速度方向变化较不平滑且最小速度偏 离 中心 效果最差 A D和 F效果差不多 最小速 度均偏离 中心 A和 D靠近入 口的圆内速度分布 要远大于其它区域 的速度 这种分布容易使油核 在圆柱中发生摇摆 是不利 的 从 图中还可 以看 出 B型导流后 的流场均匀 平均速度大 能量损 失小 综上可看出不同入 口结构的导流效果是不 一 样的 3 2 入 口形状对油水在柱形旋流 器中分 离效率 的影 响 图 6示 出在 入 口含 油率为 0 1 人 口流速 1 0 m s 油滴平均粒径为 1 0 0 m时 在不同分流 比 下 不同入口结构分离效率对比 1 2 5 褂 荣 1 5 艇 A B C D E F 人 口结 构 图6 各入口结构对分离效率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 出 在保证入 口具有相 同的流 通面积 相同的入口形式 相同的人口流速等工况 时 圆形人口比矩形人口的分离效率稍高 在保证 入 口形状相同和其它工况一致的条件下 分离效 率 螺旋线型 切线 型 渐开线型 三维螺旋型 均为矩形截面 与柱体水平 相切 比向下倾 斜 2 O 比柱体相切的入 口结构 均为圆形截面 分离 效率高 螺旋线型人 口结构将来液的直线运动过 渡转换成周向运动 使来液更顺畅的进入旋转运 动状态 而切向型人 口使来液直接进入柱体 会造 成柱体内部流体流动结构的扰动 妨碍 了油滴在 人口位置迅速运动到轴心 故其效率稍低 三维螺 旋线型入 口结构之所 以分离效率最低 是 由于其 沿轴向导向一周 使人口的切向速度转变为向下 与柱体相切的速度 向下与柱体相切的速度经分 解所得的切向速度必 然减小 从而使油滴受到 的 离心力减小 从而使油滴 向中心运动的动力变小 故这种结构分离效率要低 在流通面积相同和其 它条件相 同的条件下 螺旋线 型入 口结构 的分离 效率最高 这点与袁运 洪等人的结论是一致 的 3 3 入 口位置高低对 油水在柱形旋流 器中分 离 的影 响 在人 口含油率 0 1 人 口流速 1 0 m s 分流 比 为 0 2 油滴平均粒径为 1 0 0 m时 当人 口位置高 度 z分别为 5 0 e m 6 5 e m 8 0 e m 9 5 e m时 A型各旋 流器对应的轴截面含油率分布图如图7所示 图7 不同入口位置的柱形旋流器轴截面含油率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入 口位置的提高 从溢 流 口排出的油增加 即入 口位置靠近溢流 口有利 于提高分离效率 当入 口位置靠上时 能够使处 于内旋流中的油份及时从溢流口排出 而当人 口 位置靠下时 由于旋流器中的流场是不对称的 油 核是呈螺旋线式向上运动 当人 口位置越靠下 这段螺旋运动的路程越长 能量损失越多 一部分 油滴从油核中游离出来 最终使向上运动的油核 消失 在图 7中第 3个旋流器 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故入 口位置靠上有利于油水分离 4结论 1 人 口结构 的导 流效果是不 一样 的 由此 影响旋流器内流场分布 其中矩形螺旋线型入 口 导流后平均速度大 也即能量损失最小 2 在人 口含油率为 0 1 入 口流速为1 0 m s 油滴平均粒径为 1 0 0 m 相同的流通面积时 螺 离 搿 1 感 誓 上鬟 簟 殳 譬 殳 圈圈冒一 叭 叭 叫 叭 舢 叫 叭 叭 腱 眦 3 0 F L U I D MAC HI NE RY V o 1 4 0 No 4 2 01 2 旋线型旋流器分离效率最高 圆形 比矩形的分离 效率稍高 3 在人 口含油率为 0 1 人 口流速为1 0 m s 分流比为0 2 油滴平均粒径为 lO 0 m时 数值模 拟发现入口位置靠上有利于油水分离 参考文献 牟俊玲 邱华 葛明桥 旋流器对环锭纺纱线性能的 影响 J 纺织学报 2 0 0 9 1 1 4 3 47 邵涛 乐宏刚 分选磷矿用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与 实践 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 0 0 9 1 0 1 3 1 6 Ga o S h u l i n g L i X ia o a n We i De z h o u e t a 1 B e n e fi ci a t i o n o f l o w g r a d e d i a s p o r ic b a u x it e w i t h h y d r o cy cl o n e J T r a n s N o n f e r r o u s Me t S o c C h in a 2 O O 8 1 8 4 4 4 4 4 8 袁建革 重介选煤旋流器与渣浆泵的配套运行分析 1 煤矿机械 2 0 0 8 2 9 7 7 9 8 1 赵国庆 张明贤 水力旋流器的蜗壳设计理论 J 石油机械 1 9 9 2 2 0 1 2 1 7 Ma r t i n T h e w Hy d r o cy cl o n e r e d e s i g n f o r li q u i d li q u id s e p a r a t i o n J T h e C h e m ica l E n g in e e r 1 9 8 6 7 8 1 7 23 Ch u L ia n g Yin C h e n We n Me i L e e Xia o Z h o n g Ef f e ct o f S t r uct u r e Mo d ifi ca t io n o n Hy d r o cy clo n e Pe r f o r m a n e e J 1 S e p a r a t io n a n d P u rifica t io n T e ch n o lo g Y 2 0 0 0 2 1 7 1 8 6 G a y J C T r i p o n e y G Be z a r d C e t a1 Ro t a r y Cy clo n e W ill I mp r o v e O ily W 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a n d Re d u ce S p a ce R e q u ir e m e n t We i g h t o n O f f s h o r e P la t f o r m s C S o ci一 9 1 0 1 2 1 3 1 4 1 5 e t y o f P e t r o le u m E n g in e e r s S P E 1 6 5 7 1 1 9 8 7 Be d n a r s k i S L i s t e wn i k J Hy d r o cy e l o n e s f o r S imu h a n e O U S Re mo v a l o f O il a n d S o lid P a r t icle s f r o m S h o p s O ily Wa t e rs J F i lt r a t i o n a n d S e p a r a t io n 1 9 8 8 9 2 9 7 C o l ma n D A T h e w M T Co me y D R Hy d r o cy clo n e s f o r Oi 1 Wa t e r S e p a r a t i o n C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e o n Hy d r o cy clo n e s 1 9 8 0 1 4 3 1 6 6 丁旭明 王振波 金有海 两种入 口结构旋流器性 能对比试验研究 J 化工机械 2 0 0 5 3 2 2 6 9 7 1 李玉星 冯叔初 李安星 水力旋流器压降及压力 分布特 性的数值模 拟 J 流体 机械 2 0 0 2 3 0 1 0 1 5 1 9 S h i y i n g S h i Yi n g x ia n g Wu J u n Z h a n g e t a 1 A S t u d y o n S e p a r a t io n P e r f o rm a n ce o f a Vo r t e x F in d e r in a L iq u i d L iq u id C y l in d rical C y cl o n e C 9 t h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e o n Hy d r o d y n a mics Oct o b e r 1 1 1 5 2 0 1 0 S h a n g h a i 3 8 0 3 8 6 Or o p e z a Va z q u e z C Af a n a d o r E Go me z L e t a 1 Oil W a t e r S e p ara t io n in a No v e l L iq u id L iq u id C y lin d r ical C y cl o n e L L C C C o m p a ct S e p a r a t o r E x p e ri me n t s a n d M o d e l i n g J J o u rna l s o f F l u i d s E n g i n e e r in g 2 00 4 1 26 55 3 56 4 袁运洪 王伯尧 水力旋流器的发展现状 J 矿冶 工程 1 9 8 3 3 3 6 2 6 7 作者简介 史仕荧 1 9 8 4一 女 在读博士 生 研究方 向为工 程力学 主要从 事应用 多相流方面 的研 究 通讯 地址 1 0 0 1 9 0北 京市北四环西路 l5号 中国科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