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doc_第1页
在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doc_第2页
在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 二年组 王 宏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我们要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他们学习知识、训练能力,需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训练出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把自己所听、所学、所知、所想、所悟清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我本着“培养他们认真听、敢说、乐说、知道怎样说”的训练步骤在我的学生中做了一些尝试,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恳请老师们给与指导。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的功能是倾听。不听,耳朵的功能就会退化。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下等生会说,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培养他们听清听懂老师要求的习惯,在教学每一课时,我基本上都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分类”时,我突破教材,亲自拍摄了两段超市的录象,通过观察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这是超市,有食品、衣服、球阿姨在摆柜台。这是再提问:“你们想不想摆呀?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先把礼物提到展台上,看看都有什么东西,然后商量一下怎么摆,最后再动手操作。”学生听后,马上按要求有步骤的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10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只羊?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100只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只一只地数到了100只。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只两只数到100只的。受他的启发,四只四只,五只五只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象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拉近心理距离,让学生愿意表达。 多年的教学,让我懂得要使学生愿意表达,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每一个孩子交朋友,使他们愿意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聊天是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尽快与学生建立友谊的途径之一,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感受到我就像他们的妈妈。在课上,我从不轻易批评任何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定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好朋友。长期以来,我与学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喜怒哀乐也特别愿意向我倾诉。 2、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班里虽然学生多,但我还是花了大力气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给那些表达能力不十分强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由衷地进行鼓励,使他们慢慢建立了自信心,尽快完成从不敢说到敢说并大声说话的训练过程。另外,对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在回答对比较难的问题后,我号召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使每一个孩子明白应该怎样表达,并向着这一方向去努力。例如:在教学数字5时,我在黑板上画了5个红苹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苹果”,我说:“你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真不错!“有的说:“我看到了5个苹果”。我说:“你不但表达出观察到的事物,还表达出观察的数量,”还有的说:“我看到黑板上有5个红红的苹果”。听了三位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大家进行评价:“这三个同学谁说得更准确一些啊?”孩子们通过对比,知道了第三位同学说的最准确。我于是也由衷的夸了一句:“大家看他观察的多么仔细,把苹果的样子也描述出来了,大家一起夸夸她。”经过我这样经常性的语言训练,孩子们知道了应该从观察的是什么事物、数量是多少、颜色、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去观察与表达结果,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 3、根据不同内容,多角度训练学生说清楚、完整、具体的话。 把观察的结果用语言清楚的表述出来。 任何学生要想会说,他必须得学会观察。因此,不管教语文,还是教数学,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都是从能够清楚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再进行想象训练。 在建立减法概念时,我首先为学生出示了10个苹果一盘的多媒体课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马上举手说:“我看到10个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我肯定他观察到的并且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但把自己观察到地说清楚了,还把观察到的数量说清楚了。”学生这里立刻就明白了数学课要从数量的角度去观察。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观察结果,我接着出示了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盘子旁边留下了4个苹果核的多媒体课件,问学生“你又看到了什么?”由于有了刚才训练的基础,学生马上就说:“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那你们能够把你们观察到的两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吗?”于是我请了一位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说。这个孩子马上就说:“原来有10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还剩下6个苹果。”“谁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一遍?”在表达能力强孩子的带动下,我依次按好中差的顺序强化对他们观察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快全班就能把自己所看到地事物说清楚了。从而为建立减法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操作、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语言缜密的课程,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尤其是对一些基本算理常常是先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在此基础上,再进而总结出相应的算法。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49”的教学时,就先让孩子们拿出小棒亲自摆一摆,看可以怎样计算,学生摆的方法很多,自然算法也很多。有的孩子说:“24加9,我先在十位上摆2捆小棒,个位上摆4根小棒,再在个位上摆9根小棒,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我把13根小棒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上,十位变成了3个十,个位上是3个一,合起来是33,所以,249=33。”对于刚才这一孩子的操作过程我除了给予肯定之外,还让其他孩子,按照他的操作过程再做一遍。还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已学的凑十法做的,先想24加6就凑够30,再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所以24加9得33。”在孩子们按他的做法叙述了一遍以后,又有第三个学生站起来了:“我的凑十法是这样的,第二个加数9,再加1就是10,所以,我就把24分成23和1,1加9是10,23加10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