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四 生态工程课件(选修3).ppt_第1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四 生态工程课件(选修3).ppt_第2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四 生态工程课件(选修3).ppt_第3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四 生态工程课件(选修3).ppt_第4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四 生态工程课件(选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生态工程 考纲要求 1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 生态工程的实例 1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 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2 特点 多效益 的工程体系 3 基本原理 1 物质 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分层分级利用 考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少消耗 可持续 循环再生 循环往复 2 物种 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 协调与平衡原理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需要考虑 4 整体性原理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不但要考虑到 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 还要考虑到 等系统的影响力 5 和 原理 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环境承载力 自然生态系统 经济和社会 系统学 工程学 正误判断 1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2 在建设高新农业时 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 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 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5 在建设生态工程时 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1 用流程图形式展示生态经济的生产方式 提示原料 产品 原料 产品的生产体系 2 探究下面生态工程原理的不同点 循环 污染 3 几种典型生态工程原理归纳 1 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交林稳定性低 易爆发虫害 原理 2 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 不能过度放牧 原理 3 引种考虑适应环境 协调与平衡原理 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原理 物种多样性 协调与平衡 整体性 1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处理流程为 厌氧沉淀池 曝气池 兼氧池 植物池 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 昆虫 鱼类 蛙类等生物 污水经净化处理后 可用于浇灌绿地 回答问题 1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 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 在这个过程中 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 植物池中 水生植物 昆虫 鱼类 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填 生态系统的群落 或 种群 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 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 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 3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 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 4 一般来说 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解析 1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 曝气池和兼氧池的过程中 厌氧沉淀池中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兼氧池中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 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故该植物池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群落 植物为生产者 属于第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都是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 生态工程的建立要考虑社会 经济和自然的统一 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 并增加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生态工程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4 随着人口激增 资源破坏 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问题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与环境危机 这些问题催生了生态工程 通过生态工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1 无氧和有氧 或细胞 2 群落一生产者太阳 3 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4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2 2016 襄阳一模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 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 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 用科学的发展观 获取生物群体共生 生态和谐 质量安全 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 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 整体 协调 循环 再生 增效 整体是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 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 生产与加工并重 销售与市场对接 循环是投入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 能量的良性利用 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 增效是指经济 生态 社会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工程应在 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2 生态农业以 理论为依据 以 协调发展为前提 在一定区域内 因地制宜地规划 组织和开展多层次 多功能的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 为主导思想 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 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 1 从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 生态工程应在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2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 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 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 经济 生态 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必须遵循协调和平衡原理 答案 1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2 生态学环境与经济生态平衡 3 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 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 年创收上万元 下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从图中可知 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 沼气等 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 突出的优点是 2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原因是 3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工程相比较 生态工程具有 的特点 4 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 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5 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 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 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 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解析 1 该生态农业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2 该生态工程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使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3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4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5 由于食物链越长 营养级越多 则能量损耗越多 不能充分利用能量 答案 1 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2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3 物质循环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4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5 否 1 完成下面的连线 考点2生态工程的实例 2 实例分析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 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 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利用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 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减少了 的使用量 减少了 3 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 原因是蘑菇呼吸产生的 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 化肥和农药 环境污染 二氧化碳 正误判断 1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2 在建设高新农业时 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 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 某草原牧区 在进行草场建设时 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 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体现了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5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 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 消耗能量环节增多 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6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7 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这一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1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核心和优点分别是 核心是 优点是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 综合 表现在 同时考虑到 和 不同气候带 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 各具特色 沼气工程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3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 考虑树种 问题 种植适宜品种 2 考虑树种 保证防护林体系稳定性 4 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主要措施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1 主要措施 2 主要困难 解决迁出湖区居民的生计问题 生态适应性 多样性 退耕还湖 5 建设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主要措施是 1 种植耐旱的灌木 草和树 2 确定合理载畜量 3 改良表土 6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 解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措施是 1 解决大气污染措施 禁止使用有铅汽油 2 水污染 减少或禁止 进行 污水排放 污水净化 易错警示 污染物并不是不能利用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 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术 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7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比较 1 江苏某县地处水乡 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 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优化生态环境 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部分 示意图 回答下面问题 1 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 2 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 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 主要原因是 3 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4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 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 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 解析 1 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指由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例如桑等农作物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为消费者 如蚕 畜 禽 2 与传统农业相比 该生态系统对物质和能量进行了多级利用 如利用粪便等合成有机肥 减少了对化肥的使用 降低了成本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 投入减少 物质循环利用 使产量提高 4 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 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 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 利用性引诱剂进行防治害虫等 答案 1 桑等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蚕 禽 畜 2 粪便等 废弃物 被及时利用 3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减少了化肥 农药的使用 降低农业投入 4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营养结构较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天敌防治 激素防治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任选两种 2 2016 湖南一模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长沙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 人居 种植 养殖 沼气 时绘出了如下模式 请分析回答 1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时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 2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在农业生产上 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 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其原因是 3 利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时 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 被微生物a所产生的 酶水解 转化成葡萄糖 在控制 的情况下 能促进微生物b的发酵过程 写出微生物b发酵过程的相关反应 4 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原因是 5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养猪场引进了一头肉质优良的花猪 运用 填 dna重组或核移植 或 胚胎分割 技术可实现利用当地品种生产花猪的设想 解析 1 图中的生态农业为无废弃物农业 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减少污染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2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大豆和蔬菜 蘑菇为腐生真菌 是分解者 蘑菇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 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能在微生物a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葡萄糖 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醇需在无氧条件下 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故微生物b的发酵过程中需控制通气 4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成为植物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 5 利用肉质优良的花猪的体细胞核与当地品种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重组 获得的重组细胞再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即可实现利用当地品种生产花猪 该过程运用的是核移植技术 也叫克隆技术 答案 1 物质循环再生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减轻环境污染 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2 水稻 大豆和蔬菜分解者蘑菇细胞呼吸放出co2 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 纤维素通气c6h12o6 2c2h5oh 2co2 少量能量 4 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5 核移植 3 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牛棚内产生的 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 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 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 可扩散进入牛棚 2 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 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 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 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 在牛的品系 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采用这种养殖模式 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 其主要原因是 4 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 地热 和 5 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 这种种植 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解析 1 牛棚内牛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扩散进入蔬菜大棚 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 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扩散进入牛棚 用于牛和一些需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与牛粪混合堆放可以被微生物分解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作为肥料才能被蔬菜吸收 3 这种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中 由于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牛棚内的温度升高 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较多 所以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 4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一部分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还有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这种生态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 1 二氧化碳氧气 2 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 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 太阳光能发酵产热 5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1 2014 重庆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 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真题集训 1 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 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 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上图所示 t0 t1 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 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 t1 t3 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 物种之间 加剧 2 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 既改善了生态环境 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解析 1 t0 t1 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 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改造的废弃采石场的土壤中存在一些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数会增加 t1 t3 由于人工林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 所以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导致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逐渐增加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