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 请 书学校名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中心名称: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http:/151./wlsyjxzx中心联系电话: (0757)82966588 中心通讯地址: 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528000)申报日期: 2008年6月 广东省教育厅 制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科名称物理学主管部门(学校或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佛山科技学院成立时间2003年中心基本情况中心基本情况中心建设发展历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物理实验室,始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改造与发展,到2001年基本形成了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学物理、近代物理等实验室组成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示范实验室。2001年,将原有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学物理、近代物理等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有机整合,组成物理实验教学基地。在此基础上,又增建了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2003年,经专家论证立项建设,2004年被评为学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主管。实验教学中心统一规划各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统一调配实验室资源。2001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390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改造与建设,2003年迁入学校新落成的基础实验楼。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2100平方米,固定资产610万元;建立由基础物理实验平台、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平台、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平台以及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题研究型实验组成的三平台四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每年为学校22个本科专业的1300多名本科生进行实验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提供实验场所。中心所承担的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中心主任中心主任姓 名陈国杰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11民族汉专业技术 职 务教授学位硕士(在职博士)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通讯地址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邮 编528000电子邮箱C联系电要职责实验中心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验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与编写;大学物理实验、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等实验教学。主持大学物理实验广东省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主要经历1989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年,先后任物理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支部书记(分管实验室)、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实验室工作)、理学院院长兼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讲大学物理实验、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光电检测技术等课程。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5项,在Opt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5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佛山科技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一、二等奖多次。主持大学物理实验广东省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一、近五年主持的教研课题1.集约开放、互动创新大学物理实验基地的建设、改革与实践,新世纪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3-2005年,主持.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佛山科技学院重点教改课题,2000.112003.6,主持.3.基于网上资源利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佛山科技学院 “151工程”课题,20042008,主持.4.地方高校光信息专业多元开放三级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技学院重大项目,20072009,主持.二、近五年主持建设的课程1.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广东省精品课程,主持.2.2003-2006年,大学物理实验,佛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主持.三、近五年发表第一作者教研论文1.陈国杰等.智能弗兰克赫兹实验测量仪的研制.大学物理,2002,21(6).2.陈国杰等,基于单片机电子积分磁滞回线实验仪的设计,物理实验,2004,(6).3.陈国杰等.线性非平衡电桥设计及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8(5).4.陈国杰等.构建集约式物理实验开放教学新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6(4)5.陈国杰等.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构建三级双循环教学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陈国杰等.基于单片机多谱勒效应实验仪的设计,大学物理实验,2005,18(1).7.陈国杰等.补偿法测电阻电路的改进与应用.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1).8.陈国杰等. 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9.陈国杰等.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佛山科技学院教研论文集(ISBN 7-5622-2812-X),2006.11.四、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与奖励1.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广东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2003年.3.佛山科技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全校排名前10%),2003-2004学年。4.佛山科技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全校排名前10%),2006-2007学年。5.独立指导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6.独立指导广东省第八届“挑战杯”竞赛,获省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03年。7.独立指导广东省第八届“挑战杯”竞赛,获省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8.独立指导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省优秀奖2项,20069.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4年。10.佛山科技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04年。五、出版教材陈国杰、谢嘉宁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36万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中心基本情况中心主任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六、近五年来承担的部分学术研究课题1.宽带光纤与无线信息网络中的光子集成与微纳光电集成基础研究(NCET-04-0715),国家“973”课题,子课题排第3.2.环形变压器铁心损耗在线测试,佛山市产学研课题,20022003,主持.3.计算机硬盘录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佛山市课题,20032004,主持.4.数字电子积分法测磁滞回线的研究,武汉市华理应用研究所,20042007,主持.5.大功率白光LED老化机理研究(0401164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7,第二.6.量子纠缠及其在量子隐形传态中的应用,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第三.7.CSL波段高增益光纤参量放大器的新方案及实用化研究,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05-2007,第二.七、申请专利2007年,一种双波长单纵模光纤激光器,国家发明专利(200710052745.2)八、近五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共SCI收录5篇,EI收录12篇)1 Guojie Chen, Dexiu Huang, Xinliang Zhang, and Hui Cao. Photonic generation of a microwave signal by incorporating a delay interferometer and a saturable absorber. Optics Letters. 2008, 33(6): 554-5562.CHEN Guo-Jie,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Rotational Bands and Shape Coexistence of 179,181,183TL in the Particle-Triaxial-Rotor Model(SCI). Physical Review C73(3), 034304,(2006.3)3.CHEN Guo-Jie, et al.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Rotational Bands of 179Pt in the Particle-Triaxial-Rotor Model(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5,22(1):50-52. 4.CHEN Guo-Jie,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Rotational Bands and Shape Coexistence of 179,181,183Au in the Particle-Triaxial-Rotor Model(SCI:).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5,22(6):1358-13615.CHEN Guo-Jie,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Negative-Parity States of 191,193,195,197Au in the Particle-Triaxial-Rotor Model(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6,22(8):2042-2045. 6 CHEN Guo-Jie, et al. Dual-Wavelength Erbium-Doped Fiber Ring Laser by Cascading Tunable Bandpass Filter with Bandstop Filter.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7,24(11):3145-3147.九、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2004年,计算机硬盘录像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国内领先,主持。2.广东省第三批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教师,2008年期满评为优秀。中心基本情况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469066701939占总人数比例21%31.6%47.4%0%31.6%31.6%36.8%0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数/年实验生时数/年5门108个22130081000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 好率10万元以上设备台件数总值(万元)2100m2203861095%00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 (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 (种)140近三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2006年投入经费23万元,购买“大学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仪器设备。2007年投入经费86万元,购买“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的专业基础实验仪器设备。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1.2005年获广东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3.承担教研课题11项,其中省级2项,校级9项;4.发表教研论文37篇;5.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部;编写讲义4本;6.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基金1项,省基金3项,市(厅)级7项,总经费110万元;7.发表科研论文162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72篇;8.国家发明专利4项;9.省级科研成果鉴定1项;10.自主研制教学仪器8种70台套,总价值约18万元;11.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14项48人次。12.学生发表论文5篇。中心基本情况中心成员简表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职务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陈国杰男1965.11硕士教授物理电子10主任教学、研究专职2路 洪男1954.7硕士教授量子光学10教学、研究专职3陈立冰女1958.5本科教授量子信息3教学、研究专职4李炳乾男1970.7博士教授光电子5教学、研究专职5谢嘉宁女1971.7硕士副教授光学工程13教学、研究、管理专职6曹 辉男1973.10博士副教授光信息工程6教学、科研专职7刘玉华女1963.5硕士副教授光学6教学、研究专职8王 毅男196910博士副研究员光学4教学、研究专职9韩定安女1976.7博士副教授量子光学2教学、科研专职10林洁丽女1974.2博士副教授光谱学5教学、研究专职11陈伟成男1977.4博士讲师光学4教学、研究专职12李 斌女1973.10 本科实验师物理6副主任教学、管理专职13伍贤栋男1955.10本科讲师物理15教学、管理专职14周有平男1972.本科实验师物理5教学、管理专职15黄义清女1965.12 本科实验师物理16教学、管理专职16张潞英女1965.6本科工程师物理7教学、管理专职17周红仙女1969.11 本科实验师物理5教学、管理专职18曾亚光男1974.7 硕士讲师光学4教学、研究专职19谭鹏男1974.7硕士讲师光学5教学、研究专职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2001年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学校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积极性,学校颁发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计划”、“实验技术系列岗位设置及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在规范实验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学校颁发了“实验教学工作规定”、“编写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学校颁发了“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等。这些制度在教学中一一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校2001年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和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肯定。2.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实验可以推翻理论,理论不可以推翻实验。”物理实验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是高等学校面向理、工、医、农等专业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我校92的学生来自广东省,其中50%来自佛山地区,只有8%左右的学生来自广东省外。作为一所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中心的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地方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因材施教、开放教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基地。在保证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坚持开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了实验教学安排合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由学院统筹安排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实验教学规划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不断进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将中心建设成教学水平高、开放式教学的实验教学基地;服务全校、服务社会,实现资源共享和设备的高效利用。 3.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及方案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协调推进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改革,构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因材施教、开放教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基地,做到教学内容现代化、因材施教常规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和能力塑造个性化。实验教学改革方案:(1)以素质能力教育为目标,建立三平台四层次、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由力、电、光、近代物理等简单连接、独立分割的传统教学体系,建立由基础物理实验平台、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平台、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平台以及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题研究型实验组成的三平台四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不同平台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同的层次标志着不同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这样的体系不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验证,而是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台阶式上升的教学体系。(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应用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物理实验内容必须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才能赋予这门经典课程以新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应用型人才。将计算机技术、光通信技术、光谱技术、传感器技术、半导体电光源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物理实验,从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仪器原理及其应用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创新能力。(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建多元开放与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对于物理实验,不仅在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拟题目,教师只是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建立实验课程教学网站,学生利用网络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4)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不同层次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分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实验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实验有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重要环节。期末考核又有笔试、操作、课程论文或答辩等方式,根据层次不同,灵活掌握。实验室建设改革方案:(1)在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添配套的仪器设备;(2)增加基础物理实验仪器的套数,以满足扩招的教学需要;(3)继续研制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仪器;(4)继续建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5)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管理体系,通过进修或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或职称,提高教学水平;吸引更多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加强创新实验基地建设。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该中心承担了全校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和物理师范专业的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以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的实验教学,每年实验人时数约78000小时,受益面广,资源共享。中心为还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科技制作、技能大赛和各种实验类的专业竞赛提供实验条件,每年约1800人时数。该中心向社会开放,是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承担了佛山市中学物理竞赛的培训,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每年约1200人时数。专业名称和学生人数见下表。 序号专业名称学生数序号专业名称学生数序号专业名称学生数1食品科学与工程659光信息科学与技术7017数学与应用数学602信息与计算科学60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018物理师范35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6011环境工程7019动物医学80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6012旅游管理3520动物科学805电子信息工程601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7021园 艺756网络工程7014生物技术7022教育技术707土木工程6015材料化学708建筑学7016园 林75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等)1.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三平台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与认知规律,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原则,打破实验附属于理论课所形成的细而全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将原来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进行有机整合,独立开课,独立考核,单算学分,建立了由基础物理实验平台、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平台和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平台组成的三平台实验教学新体系。基础物理实验平台: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实验,强调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不同专业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平台:主要为物理专业开设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内容涵盖近代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师资培训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平台:主要为全校各本科专业开设课题型实验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专业基础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在光信息和光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要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根据实验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需要,又将每级实验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课题研究型实验四个层次。基本实验:强调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基本数据处理方法的三基教育,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素质。综合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并且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现代物理实验技能,集应用性、技能性、学科交叉性于一体。设计性实验: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视个性培养,因材施教。课题研究型实验: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2.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中心承担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与中学物理实验五门课程。其中,大学物理实验是广东省精品课程;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校级重点课程,涵盖激光光谱、现代光谱技术、光调制技术、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光电检测、电光源等内容。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项目及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个数比例如下,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其他课程实验项目见网站实验教学大纲。基础实验(从16个实验选12个)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基本测量3示波器的使用3声速测量3电子元件伏安特性测量3金属杨氏模量测量3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测量3霍尔效应3RLC电路的稳态特性3分光计的调节与应用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3温度传感实验3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与应用3光纤通信原理3光速测量3牛顿环与劈尖干涉3光电效应3综合性实验(从8个实验选4个)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双折射与偏振光3导体导热系数测量3霍尔效应测杨氏模量3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3非平衡直流电桥设计与非线性电阻测量3非线性混沌电路3夫兰克赫兹实验3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位移量3设计性实验(开放,选做)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电表的改装与校准6伏安法测电阻6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组装6光栅特性研究6课题型实验(开放,选做)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学时二维金属微结构的制备12基于LabVIEW电机转速测量12固体激光器的倍频与调Q技术12光学投影(OPT)图像重建12不规则面积非接触测量12CCD摄像法测线径12基于LabVIEW杨氏模量测量12光纤熔接与衰减测量12在这些项目中,淘汰了过时的实验内容,引进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和实验技术,尤其引进了以传感器、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实验技术;开设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实验,如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光纤通信等。近五年来,基础实验增加了4个新实验,综合性实验增加了6个新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增加了2个实验项目,课题型实验全部是新的,其中自主开发的实验项目11个。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中心不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如:基于LabVIEW电机转速测量、不规则面积非接触测量、光学投影(OPT)图像重建等。上述课题型实验大部分来自生产实践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心教师还将科研成果开发成新型的实验教学仪器。如:磁化磁滞回线测量仪、夫兰克赫兹实验仪,等等。中心教师共研制了7种80台仪器。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评方法等)1.分层教学改革后的程体系从基础到前沿分为四个层次,因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难易不同,面对学生的基础也不同,因而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室开放,网络预约,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进实验预习,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现场指导。设计性实验:学生自选实验项目,作可行性报告后实验中心提供器材和场地,完成实验,并撰写小论文,教师适时指导。学生使用MATLAB等软件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课题型实验:实验室提出相关课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可行性分析,搭建实验平台,独立完成实验,撰写课题论文。教师适时指导,并定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生使用MATLAB等软件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这些课题大部分来自生产实践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到更鲜活的知识,了解当前的学术进展,锻炼他们的独立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互动。如“CCD摄像法测线径实验”、“光学投影(OPT)图像重建”和“指纹特征提取”等。2 集约式开放教学在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全校各专业的实验项目完全相同,由教师统一指定,这是不科学的。专业不同,人才培养规格就不同、课程体系不同,因而专业课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不同,比如电类专业,多做电磁学实验。实践表明,全开放实验教学不仅出现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与目前人事分配制度还难以承受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出现“容易实验争着做,难做实验不愿做”的不良局面(尤其在生源不好的地方院校),因而难以达到开放教学的目的。为此,我们实施集约式开放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地方本科院校。所谓集约式开放教学,就是课内实验项目面向专业开放,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多数学生的选择意愿来确定,实验时间和课外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灵活选择。课外实验室全开放,学生可以自主来实验室预习实验,做预备实验或做自选题目实验,从事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实践表明,集约式开放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几乎没有增加教师课内教学工作量,操作性很强。2001-2007年,我们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14项48人次,其中“挑战杯”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广东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3项。学生发表论文5篇。这对地方院校而来说,获奖的级别和数量是出色和难能可贵的。3.网络开放教学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是自成体系的封闭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实验指导书几乎是学生唯一的参考书,学习资料单一,因此实验预习效果不好,所以应该开放教学。但由于多种等原因,我国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大部分只在教师上班时间开放,抑制了学生能动性和个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形式的开放。它可以优化现行的教学活动,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和研究性学习;突破实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实验时间、空间、内容和方法的全开放。我们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和“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两个教学网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进行学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大学物理实验”网站上,我们设置了“常用仪器操作录像”栏目,通过教师的实况操作录像和语音解说,帮助学生预习常用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分光计的调整等)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实行网络选课开放教学,将每轮实验可选的实验项目、实验时间、组数在网上公布,学生可在实验前一周的时间内上网选择实验时间和内容,然后电脑汇总打印选课表,打破了按班和固定时间教学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实验内容和时间上的开放。4.“三循环”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既不依附于大学物理理论课又需要物理理论做指导的独立课程,其教学常超前于大学物理理论课,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教学困难?目前多数高校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分组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等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不太好。一方面,学生(尤其地方院校)很难在当场消化所讲内容,只能被动地做实验,盲目得到实验结果;另方面,教师将同时指导的多个实验项目全部讲完花费时间太长,而且下次还要对其他学生重复讲解,教学效率低,重复工作量大。 我们采用的三循环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实验教学分为操作预习、实验讲解和实验操作三个环节循环进行。对于包含若干实验项目的每轮实验,分两次课进行。在第一次课,全班学生对该轮实验的每个项目分组预操作一次,以便明确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对实验仪器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集中全班学生对该轮实验每个项目的实验原理、方法和仪器操作等预备知识进行集中讲解,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外预习、设计实验方案打下理论基础。在第二次实验课中,学生再分批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不再讲解,只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个性的指导。在下轮实验的预备知识教学中,另外增加上轮实验的小结和讲评,根据实验报告和教学情况,讲解存在的问题和实验要求,根据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三循环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物理实验独立开课而超前理论教学带来的教学困难,尤其适合生源较差的地方高校。5.多元考核方法不同层次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分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实验侧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故平时成绩占60%。而且,实验有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重要环节,故分别进行成绩评定,评分标准划分较全面和细致。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笔试成绩或操作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是每个实验成绩的平均分数,每个实验成绩的构成为:预习20,操作40,报告40。设计型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的设计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实验论文40。课题型实验主要考核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在资料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性提出实验思路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课题型实验=平时成绩50+课题论文与答辩50。基础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设计性实验和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采用小论文或答辩等方式来考核。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1.出版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陈国杰、谢嘉宁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该教材内容新、实用,贴近课堂和学生需要,体现了层次化、结构化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的教学目标。经过4年多的教学实践,效果好。该教材也被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韶关学院等学校作为参考书。2.自编讲义1大学物理实验上、下册;2大学物理实验(北院使用);3普通物理实验讲义;4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 3.教材出版计划我们正在对2004年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程进行修订,更新实验项目,提高实验层次与质量,计划于2008年12月在科学出版社再版。3.实验队伍3-1.实验队伍建设(学校实验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1.学校实验队伍建设规划学校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人才是发展关键”的发展思路。学校提出的实验队伍建设的“十一五”规划是: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坚持实验人员聘任制,完善实验人员岗位职责评估制度。设立流动编制,控制固定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队伍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实验人员通过培训、进修、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学习;积极采取措施,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加大学习和交流的力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2.学校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了落实学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十一五”规划,学校又颁发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计划”和“实验技术系列岗位设置及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资助学历进修和访问进修,鼓励岗位成材,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岗位聘任向实验教师倾斜。 这些政策与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五年来,中心吸引了6博士和3硕士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和硕士学位2人。这些教师在提高中心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五年内,计划通过自己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至少增加4名博士、2名硕士、2名教授,使师资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实验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前中心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学历职称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中心现有总人数19人,其中教授4人,占21%;副高职称6人,占31.6%;讲师、实验师9人,占47.4%;博士6人,占31.6%;硕士6人,占31.6%;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教师3人。2003年以来,中心吸引了6博士和3硕士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和硕士学位2人。有2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已毕业,有2位中年教师晋升了教授,有2位青年教师晋升了副教授,4位青年教师晋升了中级职称。中心的实验教学大部分是教学经验丰富的理论课教师承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作为实验教学骨干,他们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培养后备力量,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心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1.经常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探讨教育观念,研究教学方法,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命题和集体阅卷。2.坚持“传帮带”和试教制度。对于每位新来的年轻教师,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进行教学指导。年轻教师先跟指导教师随堂听课,并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自己先做,在通过试讲和试做实验后,才开始独立教学。3.鼓励并创造条件,以少排课或短期脱产等形式,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或学术交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4.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研或科研,或指导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和发表论文,帮助他们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建设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通过自己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至少增加4名博士、2名硕士、2名教授,使师资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改、科研项目及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1.教风中心坚持“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有一支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教师队伍。教师和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实验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优良。其中,南粤优秀教师2人,佛山市优秀教师3人,佛山市优秀党员1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学校“三育人”优秀教师3人,学校优秀党员1人,获学校教学质量奖或教学竞赛奖28人次。2.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1)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9项,发表教研论文37篇,出版教材1部,广东省精品课程1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A)2005年,陈国杰、何立善、谢嘉宁等,获得广东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B)2005年,陈国杰、谢嘉宁等,集约开放、互动创新大学物理实验基地的建设、改革与实践,新世纪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改项目;(C)2006年,刘玉华等,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D)陈国杰主持的大学物理实验为广东省精品课程;(E)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部;编写讲义4部。(2)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基金3项,市(厅)级7项,总经费110万元(A)韩定安等.共振介质中无反转激光和群速度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B)路洪等,用连续变量纠缠态作为信道进行量子通信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年.(C)李丙乾等,大功率白光LED老化机理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年.(D)陈立冰等.量子纠缠与量子远程幺正变换问题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3)发表科研论文162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72篇(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A)陈国杰,一种双波长单纵模光纤激光器,国家发明专利(200710052745.2).(B)林洁丽,一种安全在线式激光光纤浊度计,国家发明专利(200610123955.1).(C)曾亚光,生物组织光声层析成像的方法及其装置,国家发明专(ZL03113809.8).(D)李炳乾,测试功率型LED热阻的方法及其专用芯片,国家发明专利。 (3)成果应用陈国杰、曹辉、谢嘉宁等,32路计算机硬盘录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发,2004年通过了广东省科技鉴定:整体水平国内领先。3.对外交流中心重视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经验。近5年实验中心人员参加国内教学交流会议20多人次(全国精品课程建设等),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亚太光通信会议、ICO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等)30多人次。中心先后接待了等15所院校专家同行参观,接待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丁肇中教授、周济部长等教育部领导、原广东省李鸿忠副省长、广东教育厅领导以及佛山市领导的视察。中心先后有7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有力地改善了学缘结构。 4.体制与管理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1.实验中心建制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属于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建制。中心主任由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学校任命,全面负责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调配中心教学资源,从而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用效益高。2.校、院两级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由学校统筹教学资源。学校与学院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学校提供建设费和运行费。中心的实验教学由教务处与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各课程负责人和中心主任共同负责,对实验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质量监控等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中心下属各实验室实行专人管理,制订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定期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合理调用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学校和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开放、有序、规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3.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中心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资源共享。中心为还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科技制作和各类竞赛提供实验条件。中心向社会开放,是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承担了佛山市中学物理竞赛的培训,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教学基地。中心的仪器设备加入了佛山市禅城区科教仪器联盟网,对社会开放和服务。4-2信息平台(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1.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立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和“光电信息与技术”三个网站,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管理。学生可以在宿舍、图书馆和实验室上网,实现了“网络管理”。自主开发了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软件,通过设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自动计算出总评成绩,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并以柱状图显示,可直观地看出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避免统分差错。该软件自2003年开发以来,使用效果好,2006年被推广到学校综合教学管理系统中使用。2.建立课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丰富中心共承担独立开课的实验课5门,其中受益面最广的“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就建立了教学网站,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另一门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会委托搭建合同范本
- 民用住宅购房合同范本
- 社区志愿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员工代理业务合同范本
-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课件计划
- 物业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新开发旅游合同范本
- 公司 信托 贷款合同范本
- 技术指导合同范本
- 车辆维修投标合同范本
- 血液透析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
- 珠宝品牌价值构建-深度研究
- 预备役退出申请书
-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操作手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锂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 2025年中国维生素C咀嚼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卷
- 物流行业固废处理方案
- 测绘项目投标技术文件范例
- 项目5 5.1 植物的光合作用(1)(课件)-《植物生产与环境》(高教版第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