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师爱.doc_第1页
丝雨师爱.doc_第2页
丝雨师爱.doc_第3页
丝雨师爱.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雨师爱“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研讨报告会”学习心得9月17日至20日,我在大邑县安仁镇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研讨报告会”。四天行程,丝丝秋雨伴随了我们四天,形影不离。倒也没有遗憾,细雨中品味安仁,别是一番滋味。或许是千年丝雨的浇灌,孕育了灵秀的安仁,承载了刘家人的风起云涌和是非功过。聆听专家的金玉良言,犹如醍醐灌顶,解开了我的一些心结,厘清了一些琐事的乱形。我不准备做“誊文公”,不去复述专家们的讲稿,只是把听课的感想和与班主任同行们交流的心得做一个梳理。“立德树人”,德育历来都是教育者最看重的。事实证明,渊博的的学识、精湛的技艺,只有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拥有,才能发挥正面作用。所以,学校抓德育、班主任抓德育,学生哪怕一点做得不好,老师们就急得不行,自责的、责备的、惩戒的,无不反映大家的急切之心。其实不必这样,须知德育是慢的艺术,是慢慢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但我们应该明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品格更不是一天炼成的,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大众的言传身教,慢慢熏陶,才能获得。简单到排队打饭,捡拾垃圾这样的习惯,小到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品德,没有几十上百次的锻炼和至少几个月的积累,恐怕是很难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允许孩子们犯错误,接纳孩子们所犯的错误,慢慢引导孩子认识到这是不对的,慢慢引导孩子们去努力改正错误。突然想起了郭思乐先生的“静待花开”,用在德育上真是贴切,当然我们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行。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接受方式和成年人迥异,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想就是少说教、多引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更好。我们多从孩子的视角去想,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进行品德与习惯的引导,在日常中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不厌其烦指导,直至他们固化为本能的行为。陶行知先生曾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发生: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学生不知道我们这就是德育教育,而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这样的德育便进入了良性循环。德育是艺术,切莫当成技术。首先,不能给孩子贴标签,比如经过某某测试,这孩子智商啊、情商啊不行,比如经过统计,这孩子偷了五次同学的铅笔,然后我们就断定他不行;其次,不能把同一方法无限的复制到其他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必须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才能奏效;然后呢,不要急于盘点成果,德育的很多工作是动态的,看不见的,总想着这个孩子一周之内必须改变什么,一个班怎么还有孩子不听话,只能使我们更焦急。就像古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样,我们要拉长时间段来看,拉远距离来看,就会发现某个孩子三年时间变得活波开朗、积极阳光,也会发现某个班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教,虽然个别孩子还调皮,但整体纪律严明、团结上进。艺术的模糊不一定就是消极,但技术的精确有时却伤了一颗幼小的心。德育是进行政治、思想与道德的教育,但无论政治、思想与道德的形成与传承,都来自于整个社会。脱离社会,单靠学校,无论是道德认知构建、道德行为锻炼、“关心”情感的培养都不会完成得很好。在学校里,单靠班主任和德育处也不可能做出完美的德育。而应该跨学科,跨空间的合作,在所有学科中加强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教育,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学生的心灵呵护中来;也可以试点副班主任模式,不是分担班级日常管理任务,而是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还应该寻求家庭德育支持,注重与正确的社会道德的契合。怎样才能做好德育呢?我想必须用好一件重磅武器,那就是良好的人格魅力。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别忘了我们是是孩子的第一任专业老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怎样的言传身教,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一个衣着整洁的老师,可以转变许多个邋遢的孩子;一个雷厉风行的老师,慢娃娃也能被他带快;一个会写会画的老师,一堆学生围着他最终学得心灵手巧;反之,爱算计的人可能把学生带的阴暗起来,贪小便宜的人会让学生在以后瞧不起你。要让学生高尚,首先要我们老师自己先高尚起来!做班主任、做德育很累很辛苦,可是,我们的对象是一群幼小的孩子,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做不好,顶天就耽误一年或几年的成绩,可孩子学不好,误的是他们的一生,说大点就是毁掉一个家族的未来。责任在身,我们只能前行,责任是负担,但是当我们举重若轻时,不知不觉就有了收获。有个故事说,许多人翻一座大山,路上有许多荆棘和石子,总会绊倒一些人。这时上帝在天上传话,你们带走那些绊人的荆棘和石子吧,它会变成美玉和黄金。有些人为了后边人不绊倒,捡起来带走,有些人不想加重负担,空手轻松而行。走出大山,这些荆棘和石子竟然全部变成了美玉和黄金。于是,同一段路,有的人只是白走一趟,有的人收获了美玉黄金。教育也是度化,既是度己,也是度人,我们锻炼了能力,学生得到了成长。离开安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