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3年德国战略.doc_第1页
1941-1943年德国战略.doc_第2页
1941-1943年德国战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线这个话题是军迷们讨论最多的,而关于德军是否有胜利的机会,一直是一件众说纷纭的事情,也是永远都不可能平息的争论。不才愿做抛砖之人,望各位高手斧正。 1941年,巴巴罗莎战役的战略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完成度超过了德军统帅部的预期。可是巴巴罗莎计划有一个先天不足,就是战略目标设定有偏差。 转自铁血社区 / 德军闪电战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大规模合围作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摧毁敌国抵抗力量。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这一模式是很成功的。但是我们这里要考虑到,巴黎距离阿登的距离,可能也就和波兰边境到明斯克的距离差不多。而阿登到英吉利海峡的距离比起波兰到莫斯科的距离近了一半还不止。更重要的是欧洲的公路交通系统是比较发达的,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装甲部队的摩托化小时和加快其机动速度。因此开战一个多月,欧洲盟军就集体崩溃了。如果把西欧的条件套用到苏联,可能战争在基辅就会结束了。 在东线,德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闪电战理论的水土不服。首先,由于苏联的广袤国土和恶劣的交通状况,德军坦克的机械损耗率是比较高的。往往经过数月的恶战以后,德军总数接近2000辆的坦克中可能只有几百辆出于战备状态(这里要说,所谓的战备状态可能是指能进行长距离机动的装备,大多数坦克经过短期突击检修应该能适应短距离机动防御的任务)。同时德军的后勤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苏联广袤的国土也使得德军不得不在占领区保留一定数量的兵力。漫长的战线使得德军即使是防守也捉襟见肘。这一问题在1944年德军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之前还能有一定得解决办法,当1944年苏军掌握战役主动权之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被苏军摧毁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德国的失败并不是失败在战术上,而是德国的先天不足。从俾斯麦开始,德国的政治文化就是尽量避免陷入漫长的消耗战。普法战争中,虽然德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并未趁机吞并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军第一次介入大规模的消耗战,不过在东线,德军仅用很少的兵力就击溃了沙皇数百万大军。甚至逼迫列宁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所以德军的思想是:只要击溃敌人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就可以达到战争目的。在东线后期,我们看到老希提出了东线圣战论,击中一切力量投入战争。应该说老希学习的还是很快的,可惜战争不会给老希机会。1941年,其实德国并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1941-1943年德国的战略。 1941年,向北,向南,还是前进,这是个问题。 1941年,德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北分兵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史学界争论最激烈的。反方认为,德军的南北分兵是最大的失误,导致德军失去了速胜的机会,事实也是,从德军南线分兵之后,德军的进攻就一直集中在南线。中央集团军除了有限的攻势外,就再也没能摸到莫斯科的边。正方认为,南北分兵是老希的天才之举,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大规模歼灭战。整个基辅战役期间,苏军损失在60万人左右,如果德军继续坚持在中部发动攻势,是不可能消灭如此规模的苏联集团军的。 转自铁血社区 / 这里我们看一下地图,或许就能明白老希的选择。首先在中央集团军迅猛突进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由于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击溃当面的苏军西南集团军。这里老希面临两个选择:继续向前,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在入冬之前能否拿下莫斯科。为了这个目的,中央集团军必须在入冬前拿下莫斯科,并彻底歼灭中部苏联重兵集群和苏联大本营预备队。然后再南北分兵。如果不能,那么顿兵于莫斯科城下的中央集团军很可能在冬季会遭到苏军西南集团军来自侧翼的打击。就算我们打个折,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消耗掉了过多预备队的苏联无法支撑西南集团军的大规模反击,西南集团军也会顺利撤回己方战线,从而使德军失去以较小代价歼灭苏联最大集团军的希望。 其实如果我是老希的话,我也会选择南线分兵。因为第一,老希无从判断苏军总体的实力规模。按照前线部队不断发回的捷报,老希很有可能认为苏联正规部队已经被基本歼灭,剩余的最大阻力就是南线。而南线不仅牵扯中央集团军侧翼安全问题,同时也威胁着罗马尼亚这个德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如果不进行南线分兵,势必也要在中央集团军南翼保留重兵集团。与其如此,不如调集装甲部队先摧毁西南集团军。拉平战线后,可以试着在入冬之前进攻苏军。最不济也能在入冬之前拉平战线,为德军提供一个良好的战略态势。 从苏联来看,西方集团军元气尚存,起码有130万左右的部队,莫斯科后方还能提供50万人的预备队。有朱可夫这样的名将亲自坐镇,想一口气吃下莫斯科委实不大可能。实际上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一直很不顺利,入冬以后马上就遭到了苏军的反击。不得不说,老希在1941年的选择是比较明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德军唯一的选择。 1942年:斯大林格勒,今夜,请不要为我哭泣 1942年的开局是以铁木辛哥的斯摩陵克大惨败开局的。这场惨败也算是匪夷所思了,几十万大军犀利糊涂的就输了。最为诡异的是明明苏军进攻前已经对侧翼的德国装甲集群有概念了,但是却根本没做好相应准备。铁木辛哥的惨败直接改变了苏德两军在1942年的战略力量对比。 这里,我试着分析了一下老希的思路。老希把1942年的战略重心放在南线,主要还是出于以下几个目的: 转自铁血社区 / 1,铁木辛哥的惨败直接改变了苏德南部战区的力量对比如果抓住机会在南线再歼灭苏军一到两个集团军,就可能使得苏军南线彻底崩溃。即使不崩溃,也会迫使苏军从中部调集重兵南下,从而为中央集团军创造机会。 2,拿下苏联南部资源产区,攻克斯大林格勒,可以切断顿河航运,直接给苏联放血。 3,可能是最主要的,老希希望德军从南线发动深远突击,和中央集团军合力歼灭苏军西方方面军。这一点苏军大本营可能也是相同的考虑,从侧翼迂回中央集团军。因此铁木辛哥才会在1942年发动一次愚蠢的进攻。苏德两军在同一战场同时发动进攻,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1942年德军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入冬之前来看,德军打的是不错的。问题是苏军的增援委实过于强大。 在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期间,中部和北部的苏军不断的发动攻势,迫使德军无力增援具有决定意义的南方战区。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军损失在20万人以上,可同期苏军损失在60万人左右(当然不可恢复性损失没这么高)。可是老希增援太少。迫使德军不得不在两翼大量配置同盟军,导致第六集团军损失在此。其实现实一些的选择就是入冬之前放弃对斯大林格勒的攻势,将第六集团军回撤。但是这样一来就无法实现老希预定中切断顿河航运,给中部放血的目的。从现在来看,老希应该是打算在1942年攻下斯大林格勒,然后在1943年由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合力发动向心突击。这也是194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如此血性残酷的原因所在。 1943年,最后的神话 转自铁血社区 / 进入1943年之后,德军多线作战的恶果开始显现。西线的威胁日甚一日,用一场成功的夏季攻势来为自己争取时间成为德军最迫切的需求。 库尔斯克:东线最后的神话 此时的老希,内心想必是痛苦的。三年的残酷战争,让老希开始怀疑起了未来。从东线力量对比来看,苏军经过两年的锻炼,已经成长起来一大批骨干力量。 北中南三大战区,北线和中线已经陷入了劣势,如果把增援投向这两个方向,既没有有利战略态势,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