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常见症状及疾病护理常规 发热 1 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 一 发热 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 为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 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如高热持续过久 可使机体内调节功能失常 影响小儿健康 1 发热程度 以腋下温度为标准 低热37 5 38 中等度热38 1 39 高热39 1 40 5 超高热40 5 以上儿童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 腋下温度范围在35 9 37 偶尔 37 全身情况良好 又无其他症状 可不考虑病态 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 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 2 发热阶段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3 常见热型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不规则热 合理物理降温 1 冰袋降温法将冰袋置于头部 颈部 腹股沟等大血管浅表处 2 冷盐水灌肠采用冷生理盐水100ml灌肠 注意采用此方法时血压应正常 3 头部冷湿敷将毛巾以冷水或冰水浸湿后拧至半干 以不滴水为宜 敷于头部 4 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可使患儿感到舒适而易于接受 同时还有消除汗液 清洁皮肤的作用 并且没有导致出血及惊厥的危险 水温以35 40 为宜 同时保持室温25 27 避免空气过度对流 擦浴时以头颈部 腋窝 前胸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处为主进行全身擦拭 并注意患儿的脸色 呼吸和肢端循环等 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 体温若降低到38 5 以下 即可停止擦浴 5 静脉降温法 6 医用冰毯降温法采用物理降温时 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能力 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调整降温措施 在儿科临床中 不提倡酒精擦浴 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发育不完善 神经髓鞘未完成 同时 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薄嫩 皮下血管丰富 发热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低 酒精中的乙醇易被吸收而引起中毒 另外 酒精擦浴寒冷刺激后外周血管收缩 使肺循环阻力增大 加重低氧血症 易导致肺出血 所以 对婴幼儿不提倡用酒精擦浴降温 2 药物降温 1 根据医嘱给予患儿口服 塞肛 静脉应用退热药物或安乃近滴鼻 6个月内婴儿慎用安乃近 2 儿科退热药物的选择 建议以口服药物为主 安全性高 3 降温过程中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准确记录 以便观察热型 同时观察患儿有无体温骤降现象 如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 及早进行干预 3 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 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 机体的代谢和消耗量增加 导致机体消瘦 衰弱和营养不良 同时高热呼吸加快 皮肤出汗增多可致水分大量丧失 因此 发热患儿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根据医嘱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保证水分摄入充足 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又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4 口腔和皮肤护理高热时 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 利于细菌繁殖引起舌炎 鹅口疮等 口腔护理能减少口腔干燥 感染和溃疡 增进舒适感 促进患儿食欲 5 保持清洁退热过程中 要及时擦干患儿汗液 更换衣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惊厥是指各种刺激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 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致四肢肌张力增高 眼睛凝视 口角歪斜等一系列症状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抽动 呼吸暂停 面色青紫 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甚至几分钟不等 有时反复发作 甚至持续状态 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损伤 可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种 二 惊厥 1 就地抢救 立即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解衣领 清除分泌物 轻轻向外牵拉舌体 防止舌后坠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针对原发病因 给予有效用药 同时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及各种能量的供给 护理措施 4 对因止惊 高热惊厥者 在应用止痉剂的同时 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对颅内压增高 反复惊厥不止者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并密切观察患儿意识 瞳孔 呼吸 预防脑疝发生 低钙惊厥者 遵医嘱补充钙剂 严防渗漏 引起皮肤坏死 5 防止外伤 1 惊厥发作时将纱布包绕的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 2 适当约束肢体 不能强行按压 3 手中和腋下放纱布 防止摩擦受损 4 放置床挡 防止坠床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 观察患儿惊厥发作的时间及次数 四肢张力 神志 瞳孔的变化 出现异常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2 惊厥发作时及时使用止惊药物 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及暂停 并将抢救用品 药物及气管茶馆物品备于床旁 3 吸氧 减轻脑缺氧 7 健康教育 1 向家长交代病情 告诉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发作的关键措施 教会家长常用的物理及药物降温方法 2 演示惊厥急救方法 3 癫痫患儿坚持服药 门诊复查 4 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康复锻炼 护理措施 三 呕吐 呕吐是由于食管 胃或肠道逆蠕动 并伴有腹肌强有力痉挛性收缩 迫使胃内容物从口 鼻腔涌出所致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呕吐仅1 2次或吐物极少 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持续呕吐或反复出现则可为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 应仔细寻找原因 1 营养和水分的补充根据原发病及呕吐的轻重 暂禁食或少量多次喂养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重 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素 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 体位患儿取头高右侧卧位 呕吐时可抱患儿取坐位 头向前倾 用手托扶前额 使呕吐物吐出 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护理措施 3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和记录呕吐的方式 次数 量 性质 颜色 气味及与进食的关系 4 保证休息 并做好心理护理 5 皮肤护理患儿呕吐后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 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 尤其是颈部 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及被褥 护理措施 6 根据病情记录出人量 7 健康宣教指导患儿家长注意饮食 宜定时定量 不宜过饱 食物宜新鲜 清洁 少食辛辣 煎炸和肥腻等不易消化食物 哺乳时应防止吞入空气 哺乳后将患儿竖抱 轻拍背部15分钟 使吸入的空气排出 护理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 1 常见疾病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入院护理 患儿入院后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 由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 制定护理措施 2 环境适宜 冬季室温应保持18 22 夏季24 26 湿度以55 65 为宜 3 饮食护理 加强治疗饮食管理 家属送来的食物 需经医护人员检查 符合要求后方能给患儿食用 4 基础护理 1 保持患儿头发清洁干燥 定期洗头 沐浴 剪指 趾 甲 2 皮肤护理 勤换尿布 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 必要时以10 鞣酸软膏涂于肛周 预防红臀 保持床铺整洁 定时翻身 拍背 落实预防压疮措施 5 病情观察 定时巡视 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特殊情况 立即告知医生 输液 输血时 观察滴注速度 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 输血反应 6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期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适当开展文娱活动 7 安全防护 加强患儿安全管理 防止走失 烫伤 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8 健康教育 宣传小儿疾病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的优点 小儿营养常识 儿童卫生习惯等 上呼吸道感染 1 按儿科疾病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 高热患儿应卧床休息 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温 湿度适宜 4 鼻塞的护理 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 遵医嘱给予药物滴鼻 使鼻腔通畅 5 咽部护理 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6 高热护理 1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皮疹出现 体温超过38 5 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照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如有高热惊厥史者 患儿体温在38 即给予降温措施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以免发生惊厥 护理常规 7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儿有无口腔黏膜斑和皮疹 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 以便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 8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 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多饮水 9 健康指导 1 知识宣教 指导家长掌握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 2 活动锻炼 加强体格锻炼 多进行户外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3 预防接种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 按时预防接种 4 自我防护 在流行季节 尽量减少去工作场所 并根据气温的变化 及时增减衣物 肺炎 1 按儿科疾病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 空气流通 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 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患儿安静 以减少氧气消耗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分泌物 吸痰时动作轻柔 分泌物多者可轻拍患儿背部以协助排痰 痰液粘稠时可行雾化吸入 4 高热的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 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护理常规 5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 营养丰富的流质 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哺喂婴儿应耐心 防止呛咳 重症不能进食者 给予静脉营养 6 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变化 发现呼吸困难及发绀加重 烦躁 心率加快 肝脏短时间内增大 提示心力衰竭 若出现双吸气 呼吸暂停 提示呼吸衰竭 出现嗜睡 惊厥或昏迷提示中毒性疾病 应及时通知医生 7 药物应用 1 抗生素 根据不同病原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原则为早期 联合 足量 足疗程 重症者宜静脉给药 控制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速度宜更慢 2 祛痰药 遵医嘱给予祛痰药 对严重喘憋者给予支气管解痉药 8 健康指导 1 知识宣教 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按时预防接种 加强锻炼 避免受凉 2 预防感染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以免继发肺炎 小儿腹泻 1 按儿科疾病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患儿的用物 排泄物等做好处置 医务人员 家属等落实手卫生 预防交叉感染 3 皮肤护理 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 干燥 选用柔软 透气 吸水性强的尿布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 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10 鞣酸染膏或40 氧化锌油膏 4 饮食护理 轻度腹泻者 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易消化的低脂食物 如米汤 稀释牛奶或脱脂奶 糖类食物慎用 吐泻严重者暂禁食6 8小时 禁食期间除呕吐者外 可少量喂水或口服补液盐 母乳喂养者 可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 必要时暂停哺乳 恢复期限食易消化 富有营养的饮食 少食多餐 由稀到稠 逐渐恢复正常喂养 护理常规 5 保证输液量准确供给 根据病情及需要量调整输液速度 6 病情观察 1 观察失水纠正情况及全身情况 观察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尿量 皮肤弹性 前囟和眼眶有无凹陷 口腔黏膜是否干燥等情况 详细记录出入量 2 观察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及量 有无腹痛 腹胀 3 观察有无低钾 低钙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及酸中毒表现 7 健康指导 1 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指导合理喂养 添加辅食循序渐进 避免夏季断奶 2 卫生宣教 保持食物新鲜 清洁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3 预防感染 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 做好食具 尿布 玩具的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过敏性紫癜 1 按儿科疾病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 体位 保持患肢功能位置 协助患儿卧于舒适体位 3 饮食护理 有消化道出血时 给予无渣饮食 出血量多时应禁食 必要时经静脉补液补充营养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皮疹的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情况 是否反复出现 每天详细记录皮疹变化 2 观察关节疼痛 肿胀及活动受限情况 3 观察有无腹痛 便血症状 注意腹部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4 观察尿色 尿量 尿液性质改变 定时做尿常规检查 若有血尿和蛋白尿 提示紫癜性肾炎 按肾炎护理常规护理 5 药物应用 遵医嘱使用解痉 止血 脱敏 肾上腺皮质激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