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复习策略河北正定中学 一、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预测1、选文特点: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的选文共有15篇,其中2004年4篇,2005年3篇,从2006年到2009年每年各2篇,都是人物传记类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多是值得肯定的正面人物。这类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选文趋势:作为高考试题的风向标,全国卷在文言文选文方面相对于各省市试题,略显保守;而且,由于新课程标准正在全国全面铺开,旧课程的教学正接近尾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卷的文言选文极有可能保持其一贯风格而继续选用人物传记类文章。当然,在高考试题尚未面世之时,我们谁也不能否定它会出现突破,比如选用散文、小说、序文等。因此,我们在今后阶段的复习中,应以人物传记类选文为主,兼顾其他各类文体,每样都要练一两次。3、设题方式:选文大多在700字左右,而且往往根据命题需要作必要的压缩、改编、加工。共设四道题: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或者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辨析,或者实词、虚词相结合起来考查),信息筛选,文段内容理解、句子翻译。这四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变化,因此,备考中分别予以突破即可。二、高考前文言文复习的方针策略1、继续回顾课本,保证源头活水文言文试题共十九分,加上要求背诵的部分,能达到二十二三分。文言文试题的基本点是:材料在课外,考点在课内。学生只要把课文学得烂透,做文言文试题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回顾课本应该成为高三语文复习的基本原则。教材是学习文言知识最熟知的语境,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等知识点的活标本。到现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同样不能把课本抛在一边。下面我谨提供三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梳理导学现阶段,学生学习极其紧张,时间极为宝贵,如果让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系通复习,是不现实的,教师这时候来个“越俎代庖”十分必要。也就是教师们把每册课本中重要文言知识整理归纳出来,供学生复习。示例如下:第一册文言知识归纳表。时间安排如下:教师整理、归纳出来以后,印成篇子发给学生,由学生在早读时间读。如果时间较为充裕,可以把归纳出来的知识设置成练习题供学生做。结合背诵回顾高中文言文中,包括孔雀东南飞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共有十六个文段,这些文段是高考必考内容,占着五分。这五分,学生只要认真对待,下工夫反复记忆、默写,就能够全拿到手。对这些文段,教师要领着学生经常性地复习。主要措施应该是:把背诵任务分布在平时的早读时间,每天一小点,持续不断地检查。这些要求背诵的文段,量并不很小,而且又都较为典范,其中包含着文言知识、文化知识,是我们夯实文言基础的重要凭借。因此,复习掌握这些文段的时候,必须领着他们进行几次字字落实式的翻译,以求学生把其中包含着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储存到头脑里去。同时,这样翻译,还有助于记忆。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点课文突击在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还有一些经典课文应该让学生熟记在心,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促织鸿门宴谏太宗十思疏石钟山记,这些课文词汇量大,而且大多是常见或较常见词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句式丰富,语言规范,是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最佳材料。高考试题所采用的句子,也有很多出自这些文章中。这些文章,在第一轮复习中就该让学生读透,到二轮复习的时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定出时间让学生读一遍,以确保其中的知识不被遗忘。2、挑选典题,精练精讲二轮复习阶段,文言文复习不必给与单独的时间,而应该与其他试题综合考查。这时候,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越临近高考,有些老师最慌神,唯恐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复习到,唯恐练习量太小,于是大量地印发试卷。这种做法我不赞同。我一向认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蜻蜓点水一般做一百套综合练习,不如深入细致地做十套综合练习。文言文的练习也是一样,做四十篇选文的练习,如果不深入不细致,那与做一套题,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这时候的文言文复习,应该是在保证一定的量的前提下,精选典型试题精练精讲。具体操作方法是:(1)精选试题。典型试题可以从两个途径获得。一是近六年的高考题,仅从2004年到2009年的15套题选择都是可以的。二是从各地模拟试题中挑选。挑选的标准是:材料典范,一大部分应该是人物传记,一小部分应该是其他类文体。因为今年全国卷考查人物传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题目设置典型,比如选项的错误点设置全面。这样学生就会“见不多而识却广”。宜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学生看了这样的试题,能够联想到课文中很多知识。比如近几年全国卷的文言试题。它们都是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至于我本人在文言文上的选择,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所选的文章,其内容应该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识水平,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作为论据。比如我选择了以下的文言文段做为练习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记商君列传、袁枚的于清端公传,从高考题里选择了书褒城驿壁冉氏烹狗记等,这些材料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2)反刍消化。精选出典题例题,让学生做了,对了答案以后,要做两件事:一是把它作为一篇文言文去处理。文段中的疑难之处,教师要讲解。学生要对文段进行翻译,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这文段弄懂吃透。二是要从做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要教师讲,或学生说,把题的设错类型总结出来,判断选项正误的方法要找出来。这两件事做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就砸牢了,解题经验就丰富了。尤其是第一件事,对于一些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极有效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遇到文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拿出十五篇左右的文言文段,字字落实地翻译,每过几天翻译一篇,直到把这些文段烂熟于心。最后,他们都能够彻底地消除对文言文阅读题的畏惧心理,成功地应对考试。3、结合其他选择题,考前集中突击 在高考前一个月,应十分重视高考试卷前30分的取得。为达此目的,应把试卷的选择题部分,再加上名言名句默写题,多印几套,反复操练,以求熟能生巧,加快做题速度。三、文言文试题各种题型的应对策略夯实文言基础当然是必须的,但做题的经验,也必须积累起来。就全国卷而言,近几年共有五种题型。应对这些试题,光凭基础是不够的,如果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就会加快他们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做题经验中,有一些是规律性的东西,下面我一一做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一些帮助。实词辨析题【试题特点】从文中挑出带有重要词语的句子,对重要词语作出解释,三对一错,组成四个选项。题干一直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题的错误项设置情况主要有五种:1、以今释古。例如2009年北京卷第6题的错误项:若真鄙儒也,把句中的“鄙”释为“品德低下”,也就是把古今异义词当作了古今同义词。2、译错词性。例如2004年全国卷第11题D项: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把“行旅”释为“旅行,游览”,也就是把做名词“行旅”翻译成了动词。又如2008年全国一卷把“部使者檄刚抚定”中的“檄”释为“文告”,明显译错了词性。3、变换褒贬。即弄错词语的感情色彩。如2004年全国卷疏广传11题B项: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把“敏”译作“敏感”,一看就和“好礼恭谨”等褒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吻合。因为“敏感”从感觉上是一个贬义词。4、无中生有。即根本无此义。如2006年全国一卷何远传8题C项把“视贫细如子弟”中的“视”解释为“爱抚”,而“视”在古代根本没有“爱抚”之意。5、以偏代正。从词的多个义项中找一个在所考语句中似能讲通却又不正确的一项作为解释。如2009年安徽卷把“降跽谢过”中的“谢”释为“感谢”。“谢”有多个义项:感谢、逝去,衰退、辞别、辞官、认错,等。在本句中不是“感谢”而是认错。6、不明通假。所考词语是通假字,却不按通假字解释。如2007年辽宁卷把“再四皆不然”中的“然”释为“这样”。“然”在这里是“燃”通假字,应解释为点燃。7、不明活用。所解释的词语在句中已经活用了,却还按没有活用时的意思加以解释。如2009年广东卷把“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中的“奇”释为“奇妙”。“奇”在这里是意动用法,应理解为“认为很奇特”。【应对策略】面对一道试题,如果一眼就看出了下列情况以今释古、词性不对、感情色彩失当,可以立时判断该项错误。如果看不出来,则应该采用下列办法:1、分析句子结构:看加点的词在句中处于什么句子成分的位置上,如果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一定是名词;如果谓语的位置上,则多是动词或形容词。知道了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常常可以判定出所释之意的对错。2、分析上下文意思。如果一时看不出是否正确,就要根据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看上下文是什么内容,再判定句子的句意,进而判定对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如质检二第8题A项“以此候疾”中的“候”,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它的意思是“治疗、诊治”,则释为“侍候”是错误的。3、联想成语进行比较。成语大多是古代语句保留下来的,它们多还保留着古意。理解成语的意思,也就知道古代的意思,利用这一点有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解题做对。如2007年全国卷宋均传第8题D项把“帝善其不挠”的“挠”解释为“阻碍”。看到“不挠”就应该联想到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屈不挠”,在成语中“不挠”的意思是“不屈服”,再把这个意思放在宋均传原文中一对照,就会发现选项是错误的。虚词辨析题【试题特点】从2004到2009的六年中,虚词辨析题在全国卷中时有时无,有时是单独考,如2004年全国一卷,有时与实词辨析合在一起考,如2008年全国一卷。这种题大致有三种考法,一是选文段中四句,再从课本中找四句,组成四组。如2004年全国一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B. 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 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二是从文段中选出8句,组成四组。如2005年全国一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C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三是像辨析实词一样,对虚词加以解释,要求判断解释的正与误。如2008年全国一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 【应对策略】解答这类题的前提是对文言文重要虚词的各种用法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卷考查过的虚词有:遂(2次),因(3次)、以(4次)、而(2次)、为(3次)、之、(4次)、乃(2次)、焉、但、其、所、且。共考了12个。尚未考过的重要虚词有:何、乎、若、也、于、与、则、者。结合课文语句把这些虚词用法反复加以复习,是掌握它们各种用法的最佳手段。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掌握以下方法:1、分析加点词所在句子的语法关系,推敲它的意义和用法。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该句中的“焉”前面是动词“服”,后面的意思是称为“独立使君”,那么“焉”字在句中是宾语,一定是代词,代人。2、联系上下文语境,看该句与上下文的语意联系,从而判定它的意义和用法。如“乃能屈志戎旅”,这是2008年全国二卷宋书王昙首传第8题C项。题目要求判断“乃”的意义和用法。原文是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膏粱”指的是出身于贵族,“盛德”指的是有美好的品德,“屈志戎旅”指的是委屈自己在军营里工作。那么前后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转折关系,则“乃”表转折,译为“却”。而题里则译作了“于是”,所以是错的。3、选项中多是两个句子,如果知道其中一个的意思和用法,不知道另一个,可以把已知的用法代入另一句中,看是否能前后贯通,不能贯通,则意思和用法不一样,能,则一样。如:如2004年全国四卷吴隐之传12题C项: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要求比较两个“乃”的意思和用法。第二句是学过的,“乃”的意思是“才”,把“才”代入第一句,我们会发现,讲不通,所以它们不一样。无论第一句中的“乃”是什么意思,什么用法,都与第二句中的“乃”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判定答案。信息筛选题【试题特点】信息筛选题有两种题型。一种是从文段中选出六句,分别组成四组,要求选出全都能够表现某一内容的一项。如2009年全国一卷: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另一种是从文中选出八句,两两组成四组,要求选出分别能够表现某两个内容的一项。如2009年全国二卷: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A. 唯餐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B. 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有时,题干里面还有“直接”字眼,则选项中必定有能够间接表现某内容的项。【应对策略】这类题中不符合要求的一般有两类:一是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二是答非所问,即选项中的句子与要表达的内容不一码事,如要求找出表现“正直”,所级的句子则是体现“爱心”的。解答这类题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1、看对象法。看选项内容的陈述者是否是题干提到的人物。如2009年全国二卷9题B项的第一句“父抱病笃疾弥年”,题干要求找出表现郭原平特点的句子,可是这一句只提到他的父亲,与他的孝顺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句是不合适的。2、论证法。把题干中要求表现的某内容当作论点,推敲选项中的句子是否可以直接作为论据,可以,则符合要求,反之则不符合。具体解题时,要把选项的内容作出判定,看是哪方面的内容,与论点是一个方面的,符合;不是一个方面的,则不符合。如2009年全国一卷。“深受百姓拥戴”是论点,选项中给出的六句就是论据,我们一一判定它们是否能够直接作为论据。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其中说的是惧怕魏德深,不属于受百姓拥戴的内容。说的是持节使者裁决的结果,根本不是关于百姓的内容,所以也属于受百姓拥戴的内容。一道信息筛选题,总有较为明显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看出来后,使用排除法是最好的。内容理解题【试题特点】就全国卷而言,内容理解题的题干基本上都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也就是说,都是要求找出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种题基本上是把文段内容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归纳出一个选项。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事件过程、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都是设置错项时可能考虑的内容。错误项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故意曲解文段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的意思。如2007年宋均传10题D项,把原文“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故意解错。原文说的只是苛察之人,这种人“巧黠刻削”,选项中则把“巧黠刻削”和“苛察之人”并列起来,也当成了一种人。再如2009年全国卷魏德深传10题C项把原文中“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说成了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删减或增加文中某些词语,造成句意改变。如2008年10题D项把原文中“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中的“乞”删去,把廖刚请求皇帝起用旧臣,变成了廖刚起用旧臣。改变事件的因果关系,造成表意与原文不同。如2009年辽宁卷6题B项。原文是说因为孙谦解散了皇帝送给他的甲兵,皇从就再了不任用他了。而选项中则说成“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任用他的想法)。无中生有。也就是在选项中加入了文段中根本不曾出现的内容。如2008年全国卷王昙首传10题B项说“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其实,文中根本没有涉及到“遇事咨询昙首”的内容。张冠李戴。我们的质检一苏绰传10题A项说“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而原文是“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也就是说,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的人不是周文帝,而是惠达。【应对策略】解答内容理解题的办法是,把每一个选项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两相细细对照,看看到底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相同,则该项是正确的;不同,则该项是错误的。如果文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不好理解,运用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去解决。翻译题【试题特点】就全国卷而言,文言翻译题的题干大致都是“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它是从文段中划出两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这些句子往往涉及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往往是翻译题的采分点。下面这道题就是翻译题的基本形式: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若以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译文:【应对策略】1、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虽然这个原则人人皆知,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把它搁置一边,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要求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有意识地多译几次。2、翻译的方法: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官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健身教练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分散型控制系统(DCS)项目提案报告
- 数字化产品应用项目市场推广策划委托协议
- 专业咨询合伙人协议
- 2024年山东公务员真题
- 2024年进贤县选调教师真题
- 屏蔽门工作原理课件
- 合作协议签署流程
- 森林防火系统应急响应预案(3篇)
- 地下给排水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兵团基层两委正职定向考录公务员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新专长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采样培训课件
- 药品医疗器械试题及答案
- 子宫内膜类器官构建与临床转化专家共识解读 2
- 幼师培训:如何上好一节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