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1页
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2页
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3页
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4页
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公园申报书国土资源厅制年 月 日21地质公园名称江西省TG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类型丹霞地质地貌温泉地 点YC市TG县地 理 坐 标东经11420211143431、北纬283123284600总面积(平方公里)137.66主要地质遗迹面积(平方公里)88.99地方建立保护区状况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2002),已成立“天柱峰森林公园管理处”,保护区面积133.60平方公里建立时间、批准机关、批准文号2000年2月22日、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074号地质公园建立级别变动情况首次申报江西省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名称TG地质公园管理局隶属关系TG县人民政府人 员 编 制65科技人员18行政管理人员20工人10固定经费来源及数额(万元)年财政拨款 280 万元现有固定资产(万元)10000万元自养能力情况TG早在2000年2月被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074号文正式批复,设立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十年来,TG县旅游业远未达到与之优良旅游资源相适应的发展。自2001年1月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以后,当地政府对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极为重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TG以其独特优美的山水风光,座座奇峰异景、扑溯迷离的水上迷宫、峰廻路转的峭壁洞天,令人神思遐想的九龙湖、九龙瀑布、温泉等,以及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令四面八方游人纷至沓来。据统计,2008年来TG旅游的人数为12.6万人,日高峰游客量近500人次,旅游收入为6300万元。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处一年管理经费得到财政拨款280万元,门票收入30万元,民营投资600万元,年总支出900万元。收支相抵、基本平衡。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及其保护现状一、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最主要有的地质遗迹为丹霞地貌(构造侵蚀峰丛:峰林、石寨、峰墙、峰崖、峰柱、嶂谷、洞穴,象形山石等),其次有典型的晚白垩世TG三都红盆地层剖面、水文地质遗迹。1、丹霞地貌遗迹(1)构造侵蚀峰丛TG以峰为体,丹霞奇峰遍布整个园区。主要分布在晚白垩世TG三都红层盆地中。其类型有峰林、石寨、峰墙、峰崖、峰柱、嶂谷、洞穴等破碎峰丛七大类。构造侵蚀峰丛主要由晚白垩世河口组、茅店组,其次由周田组地层构成。丹霞山峰类 主要有形态各异的圆顶方山、峰林、石寨、峰墙、峰崖、峰柱、单面山、猪背山等,为公园的主要地貌类型。峰林:主要有仙羊寨、古猿峰、牛牯峰、擂鼓石、麒麟峰、骆驼峰、双骆诉情、狮形山、螺丝峰、湖虾峰等;石寨:主要有红军寨、屏风寨、猴牯寨、杨家古寨等;峰墙:主要有大莲山、美人寨、牛背石、宝山石、石鸟峰、牛背岩等;峰崖:主要有猴子岩、通天崖、鳄鱼崖;峰柱:主要有狮子峰、将军石、望红台、天柱峰。园区以仙羊寨峰林(锦绣TG)、古猿峰、骆驼峰、大莲山峰墙(红色长城)、风帆石、将军石等最具代表。丹霞嶂谷类 由于地壳强烈抬升,流水沿红层发育的垂直节理和岩层破碎带下切,形成典型的深切嶂谷,两侧危岩崖壁高耸陡峻,当山体两侧相通时成为一线天(线谷),尚未相通就形成巷谷。公园各园区一线天线谷、巷谷类比比皆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水上一线天、七重门峡谷、万丈深渊等。这在国内是较少见的,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地学研究价值。丹霞洞穴类 丹霞洞穴和洞穴群在公园极为发育,其规模大小不一、成因各异,形态千姿百态,造型丰富多彩,构成了引人入胜、独具特色的丹霞岩穴景观,主要有水蚀洞穴、岩槽、崩塌洞穴、穿洞、天生桥、蜂窝状洞穴等类型。景点主要有迷宫洞、马祖岩、叫花洞、花子洞、鬼门关、泉井龙岩洞等。(2)象形山石在奇秀的TG构造侵蚀峰丛中,怪石嶙峋,星罗棋布,真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有的呈峰林耸峙,石笋罗列;有的纤巧秀丽,如雕如刻;有的似人似物,类禽类兽;有的独立成景;有的与松、石、云为伴,巧妙组合成了各种造型,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正是这些形态别致,意趣无穷的怪石,构成了TG胜景的一绝。TG象形山石的数量据实地调查为44处。主要由晚白垩世河口组、茅店组地层构成。象形山石主要有风帆石、牛背颈、聚财石、摘星岩、三蟆恋日、棺材石、海螺峰、企鹅把门、TG石、蛤蟆石、望红岩、仙人现掌、犀牛峰、象鼻山、青鱼出水、将军石、万丈深渊、擎天一柱、观音晒鞋等。2、TG三都晚白垩世茅店组河口组地层剖面TG丹霞地貌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形成的白垩纪红层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印支运动后,公园区进入大陆边缘活动阶段。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导致陆内陆块碰撞,造成大量的酸性岩浆喷发。晚白垩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或北北西漂移,挤压作用大大减弱,本区处于松驰拉张状态,受东西向构造的控制,拉张断陷导致红层盆地的形成。晚白垩世末期以后的地壳抬升运动,改变了白垩纪红层盆地流水内流的盆地沉积环境,结束了白垩纪盆地的沉积历史,从此盆地区转变为流水外泄的剥蚀地区,地表渐显起伏不平状。新构造运动不仅使原有断裂构造重新活动,并在继承原有构造的基础上新生了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层及节理。公园内晚白垩世茅店组、周田组、河口组红色碎屑岩地层,在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造就了丹霞地貌景观。园区内的奇峰、奇石、沟谷、潭瀑、温泉的形成,是几千万年前地质内、外营力鬼斧神工雕塑的结果,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深入考察和研究,是认识喜山期新构造运动以及相应的地貌学、区域动力学的重要途径。TG三都晚白垩世茅店组河口组地层剖面长4.78公里。3、水文地质遗迹(1)温泉于湖南省张家坊TG县北东向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控制了三都晚白垩世盆地西缘,沿断裂带硅化构造角砾岩发育,在此带上的南西部温泉镇和北东部古桥汤里出露有两处温泉。温塘温泉:位于公园南西端温泉镇,钻孔流量257-276m3/日,日出水量3500吨/日,无色、透明,含硫和多种矿物质,终年不息,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整个水域热气腾腾,具有低矿化度、低钠、偏硅酸含量高等特点,含有近20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常年水温为60.673,具有医疗、保健极佳的作用和效果。温塘温泉年接待渡假、疗养、会议、游客上万人次。汤里温泉:位于公园北东端大塅镇古桥村,流量0.1升/秒,水温62,泉水无色半透明,具硫化氢气味,泉边见硫化,PH值7.6,矿化度0.2克/升,为氟偏硅酸型高温热水,已达医疗矿水命名标准。温泉点正处在勘查阶段,由赣粤高速集团公司投资开发。(2)河流发育于区内大沩山的南部和北部的定江河逶迤曲折从公园内南缘由南西流向北东,两侧干流及其支流形成树枝状水系网。多年平均径流深1054.9毫米,径流总量95398万立方米,两岸自晏山坪后山水秀丽,两岸丹崖高耸,赤壁对峙,山水相映,一派宜人景象。(3)湖泊九龙湖座落于公园的北东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可供防洪排涝、灌溉、发电和旅游,对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山因水而雄,水为山而秀,山绕水转、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让游人心旷神怡,神情悠悠。(4)瀑布TG地质公园主要为晚白垩世红层,因地壳抬升伴随发育有断裂或节理构造,常形成陡坎瀑布景观,如九龙瀑布、寿星瀑布等。二、保护现状TG地质公园属TG县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所辖范围内,可有效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依据国家、建设部、国家林业厅制定的法律、法规精神,TG在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林业厅、TG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制定和实施了保护风景区(其中包括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整体环境的管理计划。首先是增强资源保护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象TG这样非凡品格的丹霞地貌景观资源,是少有的,极为珍贵而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再生,就会永远在地球上消失。因此,保护、保存TG的自然遗产,使之留传后代,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其次是综合治理、系统决策。为保护风景资源和风景环境,在公园园区外围划定了保护带,并规定了保护带内大力进行绿化,严禁毁林开荒和建设有污染的企业。对保护带和公园毗邻地区内的农业、林业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保护政策。这些综合治理措施有利于恢复生态,创造与TG自然遗产共存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其三,制定地方法规,完善管理体制,使TG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纳入法治的轨道。江西省TG地质公园管理局景区管理科设在大塅镇九龙湖旁,有力地促进了天柱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其四,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为前提,严格保护天柱峰风景资源,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遵循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分区保护措施,分级保护的原则,保护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公园的自身特色,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自然环境状况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1、自然环境状况TG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湘赣边境、TG县境中东部。园区公路畅达,武吉高速公路,铜修公路、铜浏公路与景区相连接,已进入建设阶段的南昌长沙高速公路横贯地质公园规划区北侧,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九岭山蜿蜒于TG县东南部,西偏北紧接幕阜山南支余脉的山枣岭,新开岭横贯县境中部。地质公园主要包括北东向长条状三都盆地,地势上大致由北西向南东倾斜,山丘连绵,层峦叠嶂。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山脊多呈北东向排列。园内最高峰位于汤里园区烂泥埚693.3米,最低位于大塅镇附近,海拔190米。境内东部的定江河和西北部的金沙河汇入修水河,呈北东向带状延伸,河谷深切,沿河谷形成同走向分布的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形、构造侵蚀丹霞地形和少量河谷堆积地形。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历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低气温-13.4C,极端最高气温39.4C。历年平均降雨量1817.5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61.9 mm。园区土壤分布有红壤土、水稻土、潮土。土层较厚,质地粉砂、酸性反应。适宜种植旱粮、油料、蔬菜和经济作物等。TG县境内现已发现的植物物种有620种,植被覆盖率达86.3%,居全省之冠,被誉为“红土地上的绿洲”。 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物区,主要有针叶树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树林、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竹林等。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出门闻鸟叫,野兽满山跑,夜来哇声一片,还要当心豺虎豹”之说。公园内鸟类98种,兽类40种,爬行类43种,两栖类7种,在这188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21种,省级保护动物有46种。园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环境优越,是纯自然的生态山水县城。全县土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5%。境内草场资源丰富,全县有草山草坡面积3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连片的天然草场有4个,发展草食动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森林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2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5.6万个/立方厘米,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境内天柱峰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属于江西省绿色生态走廊的主要景区。2、人文景观资源状况TG县历史悠久。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多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类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TG营,因城郊“TG石”而得名。清末置TG厅。民国2年(1913年),废厅建县。TG是个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地方。明万历二年(1574年),李大銮、杨青山以大沩山为据点,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进入TG,境内乡民纷纷投入义军参加斗争,往来征战4年之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爆发了洪福会起义,愤怒的会众火攻二府衙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在TG的统治势力。民国8年(1919年)以奎光小学进步学生为主体,举行了“六七”爱国示威游行,声援“五四”运动。民国14年冬建立了以共产党员为中坚力量的国民党TG临时县党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亲临TG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TG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也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所在地之一,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钟期光、谭启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TG这块红色土地上频频转战、工作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TG有2.8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其中在册烈士1.8万多人,占全省在册烈士的7%。1990年12月,省政府批准TG为“全苏区县”。TG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和客家文化。宗教文化区包括马祖塔、灵石庵、福寿寺、园明庵、虎庵庙、金锡寺、烟霞寺、东浒塔、文崇塔等景点。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如奎光书院,由TG职员卢瑞英在清道光十七年创建,原称奎光堂,址在定江河畔山岗上,气势轩昂,规模宏敞;陈氏贞坊建于清道光三年,采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四柱三角三重檐,重檐内部有各种动物、花鸟图案,上有穿花青石块与双龙戏珠的石柱子,嵌刻“圣旨”二字,重檐角尾挂铜铃。西周石器遗址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资源均应妥善保护。TG是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有8万客家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通俗生动的客家方言、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和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造就了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TG地质公园属TG县行政区划内,其范围属大塅镇、三都镇、永宁镇、温泉镇部分地域。大塅镇辖十三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面积205.69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国家大()水库大塅水库、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TG地质公园九龙湖、汤里温泉景区都位于该镇境内;三都镇辖十三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大莲山景区主要位于该镇境内;永宁镇位于TG县城关,全镇辖十个行政村,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3.9万人,境内以森林和典型的丹霞地貌为主,仙羊寨景区主要分布于境内。因地热温泉而得名的温泉镇辖十二个行政村,面积163.71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TG县工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实现了由以木竹加工业为主的小规模、简单粗放型工业向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规模化、技术化工业的转变。产业结构以工业、林业为主,农业为辅,继2006年,有色冶化成为亿元企业后,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又新增了仁和药业、绿海木业两家亿元企业。2007年,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127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00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2655万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5210万元,增长23.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2543.631.4发展到23.341.235.5。2007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9元。TG地质公园属TG县天柱峰国家森林保护区所辖范围内,可有效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面积为137.66平方公里,基本上包括整个三都构造红盆发育的丹霞地貌景观,可有效保护园区的所有地质遗迹资源,园区面积的划定适宜。TG地质公园融丹霞地貌、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河流、人工湖泊于一体,同时具有特殊的温泉、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江西省绿色生态走廊”的主要景区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由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地学及科学价值,各类旅游资源正在开发或开发较好,所以地学旅游资源也易于开发利用,这对于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提高旅游品位、增加旅游的自然科学情趣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立江西省TG地质遗迹保护区,将为地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提供永久性基地,有利于TG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稳定;同时亦可促进劳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一、科学价值1、公园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带的北侧,即扬子陆缘区,且在扬子陆缘区形成了九岭岩浆带、TG靖安褶皱系。九岭古造山带内的构造变形方式及主要构造岩体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新构造活动。九岭地区新构造活动比较明显,古近纪以来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四种:断块的差异性升降、地下热流上升活动、发育的多级阶地、地震活动。九岭山是江西省内的大型山脉,其物质构成的主体是由近10亿年来不同地史时期的岩浆侵入活动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复式花岗杂岩集合体,称之为“九岭岩体”或九岭岩基。九岭岩浆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晋宁期花岗岩体,是发育在江南地块东南大陆边缘的岩浆带。九岭花岗岩属壳源的S型花岗岩,即由陆壳重熔形成。是九岭隆起受俯冲造山运动强烈作用,陆壳增厚,在深部发生重熔,并通过B型俯冲沿褶皱系的复式背斜核部就位的岩浆带,其构造变形有以下特点:岩体周围角岩带十分发育,产生1-2公里宽的堇青石、石榴子石角岩带,岩体内接触带多数见有冷凝边;岩体内部和岩体外部均发育有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化角岩,或片理化角岩,表明了热变质和动力变质的关系;岩基可分解成多个不同岩石类型的侵入体,各岩体间接触关系清楚,演化特征明显,反映了九岭花岗岩既有同源演化的特征,又有各自独立的岩浆演化系列,是考察、研究(华南)九岭地区花岗岩复合的最佳地点。2、园区位于九岭隆起区,地质遗迹呈现三层结构模式:(1)盆地 为核心区,盆地红色碎屑沉积,发育丹霞地质地貌地质遗迹和丰富的红色历史人文遗迹。(2)盆缘 以北北东向断裂带及与之相伴的北东东向、北西西向断裂组成的新华夏系构造,燕山陆内造山期控岩(花岗岩),造山后控盆(红盆),挽近以来控热(温泉)。盆地明显被北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控制,且具由冲洪积陆地湖盆河流演化,自北东向南西掀斜的演化特征,地质构造遗迹发育。盆缘构造即温塘汤里控岩控盆守热构造带(湖南张家坊TG县断裂):区内延长68公里,往北东延展约67公里,宽数米至数百米不等,多处发育有825米宽的构造角砾岩。控岩:此构造带恰为新元古代九岭花岗岩与中新元古代蓟县系的接触带。控盆:东北部延入修水、武宁县,区域上控制了TG三都、修水征村、武宁船滩三个晚白垩世以来的内陆盆地。控热:该构造带上出露有TG的温塘、古桥汤里,修水的汤桥,武宁的罗溪汤里等四个温泉点。(3)盆地外缘 绿色山体中的古老地质遗迹群,对认识江南地块地质演化极具重要科学价值。a、双桥山群:一是安乐林组、修水组与江南地块北部相比,海相火山凝灰质增多;二是为江南地块南部修水组底砾岩出露。b、九岭花岗岩:岩体具冷凝边、热变质带,表明为岩浆侵入体,澄清了混染交代成因的认识。c、逆冲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九岭南麓对冲带的北部逆冲带的重要遗迹。棋坪上富靖安逆冲推覆断裂带(属棋坪甘坊艾城基底推覆断裂西段);TG花桥逆冲推覆断裂带(属TG奉新基底推覆断裂西段)。d、两期褶皱:南北、东西向两期褶皱构造的叠加,是九岭地区两次造山运动的有力证据。3、TG地质公园奇峰、奇石、沟谷、潭瀑、温泉的形成,是几百万年前地质内、外营力鬼斧神工雕塑的结果,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深入考察和研究,是认识喜山期新构造运动以及相应的地貌学、区域动力学的重要途径。4、园区内外广泛而丰富的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为青少年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进行科普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可永续利用的教育基地。5、通过对地质遗迹和地貌特征的科学解释和成因分析,并加强科普宣传,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既观赏到了美景,又了解了自然、增长了地学知识,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地球的重要性。6、园区内外独特的地质地貌遗迹、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土壤、植被,构成了该区特有的气象和生态环境,为生态学、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提供了场所,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二、环境价值通过各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的全面落实,使地质公园范围内的采矿、采石、伐木烧炭毁林、采挖野生植物、捕猎等非法行为得到进一步的扼制。随着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立和完善,TG县的水质将进一步得到净化和保护,各种垃圾废弃物将进一步得到清理和回收,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将大量减少,地貌、植被及大气空间环境也将稳定地保持其自然状态。建立TG地质公园,其显著的生态效益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促进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通过地质遗迹保护及游览规划,可避免在核心区乱搭乱建的破坏性开发,促进地方居民保护景区环境;对景观风貌协调区及森林生态保护区进行划界保护,将促进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2、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平衡。有效开发地质与民俗旅游资源,促进地方居民通过从事旅游业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农业、小城镇工商业、建筑业、交通业等对本区旅游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变利益对立为利益共享、变单一产业为多赢效应,有效整合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的综合平衡。3、改善旅游景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普及。环境教育是地质公园的核心功能,有助于地质遗迹及其周边的生态恢复。通过展示地质遗迹,使游客在休闲之余能真正认识到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到人类对环境带来的破坏,认识到人类的贪婪和对大自然无尽地获取,树立危机感并产生自发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4、地质遗迹保护的影响环境等诸多因素将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如地质灾害的防治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三、社会价值江西省TG省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开发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提高TG县的知名度、增进地区间的相互了解与协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园区的开发建设也将使风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个社会效益将是非常巨大的。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本地区交通、旅馆、娱乐、饮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在风景区的消费就意味着货币的流入,并以多次交换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增值效益,同时带动本地区其它行业的协同发展,并可给相当数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积极的意义。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娱乐的场所,使游人在游赏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也将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信息、资金与技术。1、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知识,了解TG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和不可再生性,增加全民对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普及自然保护知识。“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地区自然、环境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江西省TG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观光,亲眼目睹TG的秀美壮丽景色,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必将直接促进TG县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四、经济价值有助于提高公园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地位,促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体验、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等方向发展,产品呈现多元化结构,综合收入能力提高。通过系统的旅游营销规划,将本区的系列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促进当地居民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联动区内其他旅游服务业,使本区的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随着国民素质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富有文化意义的地质遗迹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热点,使我国的遗迹型旅游产品得到活化,TG潜在的旅游经济价值将逐步提高;其关联旅游产品的开发,可盘活地方经济,为国家财政增加收入。地质公园与其他机构的关系TG地质公园属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所辖范围内。TG县是个山区林业县,为发展森林旅游,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一九九八年,TG县人民政府把位于大塅水库管理局、三都、永宁、排埠及龙门林场等镇、场丰富的景观森林资源,分别设立天柱峰、TG石、龙门崖、大沩山四个旅游景区,申报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并于同年正式成立“天柱峰森林公园管理处”,隶属国有城郊林场管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且以城郊林场为基础,依托县城旅游服务接待的优势,开发建设森林公园。TG地质公园属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的一部分,与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大部分重叠,与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密切的联系。江西省TG地质公园管理局目前筹建阶段暂选择设在TG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内,为县人民政府下设独立机构,全面负责江西省TG地质公园的保护、规划和建设,统一管理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山石景观、园林、文物、环保、旅游、宗教、休闲、疗养、商业、服务、环卫、农林、治安等各方面的工作。江西省TG地质公园管理局与TG县大塅水库管理局、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城郊林场同属县人民政府所辖下设机构,便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科学研究概况公园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带的北侧,即扬子陆缘区,且在扬子陆缘区形成了九岭隆起构造带。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地学界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先后有高平、徐克勤、盛莘夫等在赣西北地区进行过地质研究和考察,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后期,测区全区进行了120万、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基本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测制了大量的地层剖面,多数盖层剖面采集到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工作研究程度较高。九岭山是江西省内的大型山脉,其物质构成的主体是由近10亿年来不同地史时期的岩浆侵入活动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复式花岗杂岩集合体,称之为“九岭岩体”或九岭岩基。九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晋宁期花岗岩体,是发育在江南地块东南大陆边缘的岩浆带。九岭花岗岩属壳源的S型花岗岩,即由陆壳重熔形成。是九岭隆起受俯冲造山运动强烈作用,陆壳增厚,在深部发生重熔,并通过B型俯冲沿褶皱系的复式背斜核部就位的岩浆带,其构造变形有以下特点:岩体周围角岩带十分发育,产生1-2公里宽的堇青石、石榴子石角岩带,岩体内接触带多数见有冷凝边;岩体内部和岩体外部均发育有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化角岩,或片理化角岩,表明了热变质和动力变质的关系;岩基可分解成多个不同岩石类型的侵入体,各岩体间接触关系清楚,演化特征明显,反映了九岭花岗岩既有同源演化的特征,又有各自独立的岩浆演化系列,是考察、研究(华南)九岭地区花岗岩复合的最佳地点。前期工作及总体规划简介一、前期工作TG地质公园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风景旅游工作。TG县林业局在2000年11月编制了“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TG县人民政府在2005年9月主持编制了“TG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县域旅游风景区作了旅游总体规划,这些工作都为本次地质公园的综合考察和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有效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区内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促进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及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原地质矿产部1995年第51号令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家地质公园系列文件的要求,TG县人民政府、县旅游局、林业局多年来对TG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考察和小范围的开发部署,对一些重要的景点已开始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地质公园土地、自然资源的权属手续正在办理之中。二、总体规划简介1、规划范围根据TG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经TG县人民政府确认、无土地权属划分争议的区域,确定公园范围:自西南往北东由泉塘、县汽车站、帅家坝、江头、三都镇、贯下、尹狮坳、岭背源、下坑、窑脑上、马鞍山、大塅镇、张家、谭坊、姜埚里、石垅坑、烂泥埚、石脑里,折向南西经坪岭头、坪托、曾家坝、万家庄、新屋里、坪上、港西背、黄泥坳、大水边、藤王庙、桥子洞、张家山、姚家、至温泉镇止。公园总体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总面积137.66平方公里。2、公园性质TG地质公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载体,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多种成因类型和多种地貌类型并存,兼有红盆、构造、地热温泉等特色的地貌景观。集科考、科普、科教、观光揽胜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风韵独特,历史文化与碧水丹山完美结合,地方特色鲜明,是具有较高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科学价值的综合性地质公园。3、公园总体布局江西省TG地质公园总体布局是在2000年2月被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074号文正式批复,设立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并依据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土地、环境、自然资源、地质遗迹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指南的精神。结合景区(点)的分布位置、通行条件等因素,突出地质公园的主题和形象,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规划地质公园的地学旅游、风光观赏、科学考察等不同层次的需要。有效保护TG地质公园整体的生态环境和园内以丹霞地貌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幽谷瀑布等地质遗迹、自然景观资源,以及有效保护与其相融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地质公园与原有风景区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地质公园规划布局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好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和扩大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断提高地质景观资源开发层次。总体布局原则为坚持以功能区划分为规划依据;以现有旅游管理体制为基础,补充地学景观内容,适度增设必要的景点;对地学景观认真执行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方针。按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的要求,根据TG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及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分布特点,并参照TG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将TG地质公园划分为“一园三景五区一馆二泉”,“一园”即地质公园,“三景”即TG丹霞地貌景区、天柱峰丹霞平湖景区、汤里温泉景区,“五区”即TG红色历史文化景区、仙羊寨丹霞地貌观光游览区、大莲山丹霞地貌观光游览区、九龙湖游憩娱乐区、汤里温泉生态游览区,“一馆”即TG地质博物馆,“二泉”即温塘温泉和汤里温泉。4、规划目标在旅游开发中确保现有的地质遗迹得到完整保护,确保现有的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实现地质公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TG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根据国家有关规划技术规定和规划区现有的条件,并遵循与地区发展进程相协调的原则,本次规划分三期:近期目标(20112015年):全面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