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婚礼议程.doc_第1页
古典婚礼议程.doc_第2页
古典婚礼议程.doc_第3页
古典婚礼议程.doc_第4页
古典婚礼议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婚礼议程礼记婚义:“昏(婚)礼者,礼之本也。”仪礼士昏礼中对婚俗礼仪详细地规定了六个仪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男方派人送礼品到女家,表示愿与女家结亲,如女方不同意便拒绝收礼。问名是男方修书到女家询问生辰,郑玄说:“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通过占卜,视吉凶而定。纳吉是男方如得吉兆,再托媒人送礼品到女家告知吉事,至此,婚事才算定下来。定下来之后,男方还送给女方一些丝帛之物,称为纳征,也叫纳币。请期是男方确定婚期后,再征询女方意见,确定日期。最后是男方到女家亲迎,成亲仪式在“青庐”中举行,“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乐,至有大委顿者。”孔雀东南飞中婚嫁礼俗较全面,可参阅。 古典婚礼程序与礼仪 期日周时嫁娶多在春夏之间,因为春天是天地交泰之际。万物化育之初,阴阳交接之时。以二月为“媒月”,“冠子娶妇之时也”,媒官有权会适婚男女,使各择其偶。不听命者罚之。汉时亦以二月为“昏月”。后世随结婚排场的扩大,民间多选秋冬嫁娶。因为此时“秋收冬藏”,物质富裕,农事已闲。尤其是腊月二十三至除夕,灶王被送走,农户成了没有任何神鬼主宰的真空、加之新年在即,便可以毫无禁忌、欢天喜地地举行婚礼了。所以俗称:“不管有钱没有钱,娶个媳妇过新年。” 聘礼古代婚姻六礼中,除纳征用玄纁(xn)外,其余都用雁作礼物。“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不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雁难得则用鸡、鸭、鹅代替,不过仍称“奠雁”或“委禽”。纳征是向女家交付聘财,是最隆重、最实质性的礼节。征是成的意思,“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周时纳征用皮帛,后世以金钱为主,故又称“纳币”。 催妆佳期将届,男家使人通知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男家催妆,除嫁衣脂粉送给新娘添妆外,更备酒果两席,致送女家,薄暮,新郎还亲赴女家敦促新娘理妆。 铺房女家备办新房应用的家具器物,在吉期前由女家眷送到男家,一布置妥善,以助男女成家立室。俗又称“铺床”,盖以床代表新房一切设备。床为男家所备,必须是新床。为取吉利,请有福气之人(富贵婆)铺之,谓“安床”。边铺边说吉利话: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有些地方称铺房为“送嫁妆”。女家所送的陪嫁妆奁,统称为嫁妆。特备“奁仪录”开列。送嫁妆队伍浩浩荡荡,抬着嫁妆尽力炫耀。 花轿迎亲结婚之日,男女两家张灯结彩,准备丰盛宴席招待宾客。新郎衣饰一新,由亲人陪同,抬着花轿(或赶着彩车)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民间娶妇嫁女“坐花轿”习俗始于宋代,过去人们把结婚叫作“小登科”,看作和考取举人、进士一样光彩。“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礼记郊特牲),意思是男子亲迎,体现了阳刚阴柔,这犹如天先于地,君先于臣一样。有的地方花轿到了门前,女家关门闭户,讨过喜钱之后方才开门迎纳。有的地方要迎亲人多次催促,新娘始盛妆上轿。 上头新娘梳妆,主要是把发式梳成成年妇人型。 新妇障面新娘将与异姓结合,难免不好意思,便蒙头盖面以遮羞(也有说是避邪)。遮面之物俗称“盖头”,大都是一块红巾,也有丝穗下垂的凤冠和手帕纸扇等。 撒谷豆新娘即将上轿时,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持装有谷子和豆子的米斗到处撒播,花轿里外也都要撒。当花轿来到男家时,也有人照样撒谷豆。撒谷豆习俗源于宋代,据说可以避邪免灾。 哭嫁姑娘出阁时大都啼哭,以示别亲之痛,不以出嫁为乐事(也有说为了蒙骗邪魔,不使侵害大喜中的新娘,还有说是古掠夺婚之遗俗)。更有甚者一边哭,一边唱“哭嫁歌”,歌词委婉凄凉,悲切感人。 上轿新娘上轿,大都由新娘的父兄或抱或背送进花轿。有的地区则是新娘脚穿自己的红缎绣鞋,外套父兄大鞋,走着上轿,上轿之后再将大鞋脱掉。按迷信说法女子出嫁时。双脚万不能踏地。否则会冲犯地神。 转席、传袋、铺毡、跨马鞍新娘下轿要用红毡或草席或布袋铺地,新娘在伴娘搀扶下缓缓举步行进之时,有专人前后传递接铺传袋意即“传种(宗)接袋(代)”。新娘一进大门,先跨马鞍,“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 拜堂新娘登堂之后举行拜堂仪式。拜堂又称拜天地,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因为男女结合延续了人类,所以要拜天神地祇;从结婚开始,女子成了男方家族的正式成员,所以要拜高堂;结婚之后、男女结合为一体,所以夫妻要交拜。近代还要拜亲戚宾朋,拜列宗列祖,拜街坊邻居等。 撒帐新婚夫妇进入洞房之前,旧亲属中长辈妇女选一名吉祥人,手执托盘,盘中盛枣、栗子、花生等,走进洞房,一边抓起这些果子撒向寝帐,一边吟唱“撒帐歌”:“摸个枣,领个小(即男孩);撒个栗,领个妮(即女孩);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立子”或“妮子”;花生,意味花花搭搭生,即生男又养女,合在一起,便是早得贵子,儿女双全。 牵巾、系臂膊拜完天地之后,新郎新娘牵彩缎同心结进入洞房,象征夫妻结为一体,同心协力,白头偕老。 合卺、结发新人进入洞房,揭盖头(古称“脱缨”),行合卺礼。我国上古时期新婚夫妇有“共牢”“合卺”的风俗。共牢即举行婚礼时,新婚夫妇共吃祭祀后的同一肉食,象征自此以后夫妻尊卑相同;卺”是一瓠分割而成的两个瓢,以线连柄。新人各用一瓢进酒,谓合卺。瓠,苦不可食,所盛之酒当为苦酒。合卺不但象征夫妇合二为一,夫妻相爱相亲,且有同甘共苦之意。王彦辅尘史:“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线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据说喝完交杯酒后,要“掷杯于地,验其俯仰”,“盏一仰一合,俗谓之大吉”;后来干脆“以盏一仰一覆安床下,取大吉利意”,象征天覆地载,男俯女仰,阴阳和谐,婚姻美满。婚俗中的“结发”仪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婚礼上将新郎新娘的头发依男左女右扎在一起;有的是将新郎左前额的头发剪下一络,扎在新娘的头发之中;还有的是将新郎和新娘的头发各剪下一络,打成一个同心结,然后烧成灰搅在一起,意含夫妻不相离。 闹房自汉至今,闹房之风,代代相承。闹房者多为男方邻里小伙,内容大都是出一些令新郎新娘难为情的题目,让他们做,戏谑以取乐。如同啃一个用红线吊起的苹果,嘴含香烟互相点燃,新郎伸舌去吃含在新娘嘴唇上的瓜籽等等。有的地方闹房时还唱不堪入耳的闹房歌。有的地方甚至左右开弓打新娘的脸,谓打了发财。闹房之时新郎新娘必须忍耐,不得恼怒。俗语有“闹房三日无大小”,此时不分长辈晚辈,闹得越厉害,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越红火。 听房闹房闹到深夜,闹够了,小伙子们才心满意足地离去。这下,新郎新娘总可以开始甜蜜的新婚之夜了吧?殊不知,窗外却有侄子、小叔等在“听房”。“听房”之俗由来已久。汉书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听房”实乃“意淫”之举,是极不文明的习俗。 谒舅姑成妻之礼的次晨新妇要拜见公婆(古称舅姑)。见舅姑时,须奉献枣粟之类,取其早起战粟谨敬之意。 餪自姑娘出阁之日起,女家连续三天派人送饭,表示对刚出嫁、一切尚不适应的女儿的关怀与安慰,称“餪(nan)女”。餪有馈食暖女之意。“餪女”亦称“馂(jn)女”、“暖女”。 归宁婚后第三日,新郎偕同新娘去岳父家,谓之“归宁”,俗语叫“回门”。届时,女家大宴亲友。新娘在回门当天日落前与新郎一起返回夫家,从此,开始了新婚夫妇的正式生活。 礼记婚义:“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着代也。”成妇之礼有两个环节,即仪礼士婚所说:“夙兴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则妇入三月乃奠菜。”“谒舅姑”是成妻之礼的次晨进行的,即拜见公婆;“奠菜”或“庙见”是三个月后拜见祖先。后来按朱熹的朱子家礼改为成妻三日后进行,明代庶人则在亲迎的第二天连拜公婆带拜祖先一并进行。 女子出嫁以后,要回娘家,必须母亲得到婆家同意,“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记王忠肃公翱事)。女子回娘家叫归宁,女子出嫁叫适、于归或归,如“吾妻来归”,“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女子不迎自归,一般是被休,古代休妻有七去(又名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亦有三不去:无娘家可归的,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结婚初期丈夫贫贱后来富贵的。民间迎亲礼仪中的礼词作者:cxw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55 更新时间:2007-08-23 10:27:00 迎亲,是民间婚礼中的华彩乐章,非常庄严隆重也十分喜庆热闹。旧时,迎娶新娘的礼仪,是有一定规矩和固定程序的。担任婚礼司仪的主持人,民间俗称“喊礼先生”。 “喊礼”,是旧时的一种民间职业,专门负责婚丧嫁娶,红事白事的主持工作。“喊礼先生”是民间知识份子,既有文化又熟知各种礼仪程序。在他们的主持下,婚事会办得喜庆热闹,在他们的指挥下,丧事会办得庄重严肃。没有他们婚事无法操办,少了他们丧事不能进行。 “喊礼先生”不光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见多识广、口齿伶俐、出口成章,而且善于把握现场情绪,适时将其主持的活动推向高潮。 (一)新娘上轿 以民间婚礼中的迎亲礼仪为例,“喊礼先生”的主持词热情洋溢、幽默风趣,充满了对婚礼的祝福,充满了对新人的祝愿。民间把这种婚礼主持词称为“礼词”又称“赞语”。武将迎亲礼仪中常见的礼词搜录如下: 迎新娘上轿当男家花轿到了女家,新娘告别父母及亲人准备上轿: 吉时已到,新人上轿,唢呐吹起,燃放鞭炮。请新人上轿 新娘在家人及娶亲娘子的簇拥下,缓步走出堂屋,进入花轿时,礼词为: 花花轿子四人抬,一朵芙蓉今日开,左脚踩轿生贵子,右脚踩轿福禄来,起轿! 轿夫起轿慢步走向大门,新娘与家人依依惜别之时词为: 爹娘养女十八春,含辛茹苦煞费心,今虽告别二高堂,永世不忘养育恩。轿子前行! 兄弟姐妹一母生,胞姊胞妹最是亲,新人今日上轿去,手足之情永记心。花轿出门! 花花轿儿轿花花,锣鼓唢呐陪伴它,娘家亲友放宽心,一路顺风到婆家,请了,请了,轿子上路! (二)新娘下轿 当迎亲的花轿来到婆家之时,新郎及亲友早已迎候在大门之外,唢呐声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喊礼先生的礼词为: 大红花轿四人抬,轿中牡丹为谁开,新人到堂不住轿,单等婆家迎轿来。耍轿! 这时,轿夫们抬着轿子左右摇晃原地打转,就是不住新郎家人一齐涌向轿子,并命人给轿夫拿“利事” (小费,“利事”到手,礼词为: 一朵红云落宝宅,鼓乐喧天接新客,花轿拢屋瑞气升,带来好运兴百业。轿夫住轿后,落轿!(双关语,谐意“落教) 轿夫住轿后,喊礼先生又礼赞道: 大红花轿众人夸,抬来富贵和荣华,掀开轿帘迎新人,咋个,不好意思唢,不好意思就请入拉掺新人出轿! 新娘下轿后,由娶亲娘子陪伴,准备向堂屋走去时,礼词为: 拜堂成亲,新娘恰似花一朵,亚赛牡丹与芍药,新郎犹如吃蜜糖,嘴巴笑到耳门坡。新郎带路进华堂 (三)拜堂成亲 新娘在新郎带引下进入堂屋之时,众亲友也一齐涌入屋喊礼先生的礼词为: 堂屋内外肃静,闲杂人等回避,有事者各执其事,无事者不得喧哗!堂前鸣炮,堂内发烛,各就各位,婚礼开始! 新郎新娘站好位置后,礼词为: 东方一朵紫云开,西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来会彩,华堂迎出新人来。新人静位! 新郎新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