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doc_第1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doc_第2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doc_第3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doc_第4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目 录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摘要1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31、评估机构32、评估委托方及探矿权出让人33、探矿权申请人34、评估目的45、评估对象和范围46、评估基准日57、评估依据58、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69、勘查区周边开发现状2010、评估过程2111、评估方法2112、主要技术参数选取依据2313、主要技术参数3614、主要经济参数3915、评估结论5116、有关问题的说明5117、本项目评估假设条件5218、评估报告提出日期5219、评估机构和注册矿业权评估师52附表附表一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附表二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基础价值估算表附表三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企业所得税估算表附表四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经营成本估算表附表五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单位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七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八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开发地质风险系数表附表九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销售收入估算表附表十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财务分析表附表十一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储量估算表附件附件一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附件二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2附件三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3附件四 矿业权评估机构及注册矿业权评估师承诺书5附件五 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6附件六 陕西秦源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3附件七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0100000710509号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14附件八 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制的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16附件九 国土资储备字2008180号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和中矿联储评字200843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133附件十 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探区勘探设计157附件十一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拟方案214附件十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64附件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71附件十四 陕财办综200936号关于修订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问题的通知275附件十五 陕价办案函20095号陕西省物价局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27号建议的复函290附件十六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292附件十七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97附件十八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调控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413号301附件十九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306附件二十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陕劳社发2001185号309附件二十一 陕西省工会经费征收管理办法313附件二十二 职工教育经费316附件二十三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317附件二十四 增值税发票等(价格)证明等321附件二十五 矿业权评估师自述材料331附件二十六 尽职调查表336附件二十七 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337附件二十八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开发地质风险系数专家建议取值表及专家资格证书340附图附图一 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探区地形地质图(修测后附勘探设计)附图二 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方案设计井田地形地质图附图三 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资源储量开发方案设计4-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及各类煤柱估算(开拓)平面图附图四 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第六勘查线剖面图附图五 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4-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图六 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ZK609钻孔综合柱状图54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摘要矿通评报字(2009)第032号评估机构: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委托人:国土资源部。探矿权出让人:国土资源部。评估对象: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目的:为国土资源部出让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提供价款参考意见。评估基准日:2009年3月31日。评估日期:2009年4月13日至2009年6月9日。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风险系数调整法。评估结果:截至评估基准日2009年3月31日,评估对象为4-1、4-2煤层,评估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3)+(334)9885万吨,评估利用资源储量9885万吨,可采储量7262万吨;生产规模原煤120万吨/年,储量备用系数1.4,矿山服务年限43.23年,评估年限30年,评估动用可采储量5040万吨(前期开采4-1煤层);后续勘查期12个月,基建期24个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4846.60万元,后续勘查投资1138.73万元,单位总成本费用152.33元/吨原煤,经营成本127.63元/吨原煤,原煤售价(不含税)200.00元/吨原煤,折现率9%。评估结果:经评估人员现场调查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探矿权评估的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对“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价值进行了评定估算。经过认真评定估算,确定“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为11591.97万元人民币,大写人民币壹亿壹仟伍佰玖拾壹万玖仟柒佰元整。评估有关事项声明: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此评估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评估。本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以及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机关审查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全文。法定代表人:童海方(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地质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薛建峰(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地质工程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吴家齐(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地质高级工程师)薛建峰(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地质工程师)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九年六月九日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矿通评报字(2009)第032号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国土资源部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探矿权评估的规定,按照公认的探矿权评估方法,对国土资源部拟出让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进行了评估。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进行了实地查勘、市场调查与询证,对委托评估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在2009年3月31日所表现的公平市场价值进行了估算。本评估报告所用公平市场价值的定义是,探矿权在评估基准日进行的公开的无限制的市场交易中能够获得的、并被普遍接受的价格。交易中的各方都是充分拥有相关知识、信息畅通、谨慎行事、行为独立的,交易不受任何强制压迫。现将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评估机构名称: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甲26号D座401室;法定代表人:童海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110102003446526(1-1);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2001号。2、评估委托方及探矿权出让人评估委托方及探矿权出让人:国土资源部。3、探矿权申请人 探矿权申请人:陕西秦源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住 所:榆林市榆阳区长城北路广榆大楼;法定代表人:慕朋举。4、评估目的为国土资源部出让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提供价款参考意见。5、评估对象和范围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和勘查许可证(证号0100000710509),本项目评估对象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探矿权”。根据勘查许可证(证号0100000710509),探矿权人:陕西秦源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人地址:榆林市榆阳区长城北路广榆大楼;勘查项目名称:陕北侏罗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地理位置:勘查区地处横横山县西约16.6km,隶属于横山县双城乡、石湾乡管辖;图幅号:J49E015006、J49E015007; 勘查面积:54.84平方千米;有效期限:自2007年7月25日至2009年7月25日。勘查区拐点坐标: 沈石畔勘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序号东 经北 纬XY备 注110925303732454158328.69619360808.21210932003732454158173.78519370382.81310932003730004153086.33719370303.47410924003730004153278.48319358512.11510924003731304156053.49519358559.31610925303731304156016472008年7月,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估算,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勘查许可证范围一致,2008年7月30日,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对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的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进行了评审,评审范围与勘查许可证范围一致。本次评估范围为勘查许可证载明的勘查范围,评估资源储量以委托评估范围内国土资储备字2008180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中备案的资源储量为基础。评估范围内没有设置其它矿业权,以往没有进行过矿业权评估工作。6、评估基准日根据委托方经济行为涉及目的,经与委托方协商,本项目评估确定评估基准日为2009年3月31日,即在本评估报告中所采用的一切取费标准均为2009年3月31日有效的时点价格标准。7、评估依据 评估依据包括法规依据、行为、产权和取价依据等,具体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国务院1998年第240号令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3)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4)国务院1998年第242号令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2000309号文印发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6)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8174号文“关于印发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7)国土资源部公告2004年第14号及矿业权评估指南;(8)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8号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及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9)国土资源部关于施行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2008年第6号);(10)国土资源部关于的公告(2008年第7号);(11)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2008年8月);(12)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2008年10月);(13)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财建200752号)及有关取价标准;(1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2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8月1日);(16)陕财办综200936号关于修订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问题的通知;(17)陕价办案函20095号陕西省物价局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27号建议的复函(2009年4月7日);(18)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有关文件; (1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20)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21)国土资源部颁发的0100000710509号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22)国土资储备字2008180号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和中矿联储评字200843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2008年9月);(23)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制的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2008年7月);(24)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拟方案(铜川煤矿设计院、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5月);(25)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探区勘探设计(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2009年3月);(26)企业提供有关销售增值税发票及评估人员调查和收集的其他资料。8、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8.1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8.1.1位置与交通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位于横山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石湾镇、魏家楼乡管辖。勘查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4001093200,北纬373000373245。勘查区东西长约11.80Km,南北宽5.15Km,面积54.84Km2。区内交通运输方便,307国道(歧口银川)横穿勘查区中部,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及在建的太(原)中(卫)银(川)铁路从勘查区内北部通过,各乡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勘查区向北距横山县城70km,向西距靖边县城65km,向南距子长县城50km,向东距绥德县城85km,并与神(木)延(安)铁路及210国道相连(详见交通位置图)。8.1.2 自然地理概况勘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区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形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一般海拔标高12001300m,最高点位于勘查区中部的干沟壕一带,标高1481m,最低点位于东部大理河河道,标高1020m,最大相对高差461m。区内水系较发育,较大河流为南东北西向由勘查区中部流过的大理河,该河为无定河支流,最小流量0.21m3/s,最大流量1810m3/s,平均6m3/s,其流量变化主要受降雨量控制。次为南北流向的麻地沟、干沟壕及北西南东流向的蚂蚁河等,这些支流均汇入大理河,虽为常年性河流,但流量均较小。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天气多变,春季多风沙,夏季较炎热,秋季偶有暴雨,冬季长而严寒。据榆林市气象台19841994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6,78月最高气温36.7,元月份最低气温29.7,日温差1520。年平均降水量410mm,年平均蒸发量1907.2mm。七月份为雨季, 十月中旬降雪,翌年二月解冻,无霜期155180天。冬季至春未夏初多风,最大风速可达18.7ms,风向多为北西。区内人口较稠密,农业人口占90%以上。除沿河川有少量人工修造的高产田外,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小麦和豆类等,产量受降雨量控制,一般较低。经济作物有小麻、烟叶等。畜牧业主要为猪、羊、牛、毛驴等。区内工业不发达,主要为石油开采、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规模较小的陶瓷厂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0.05g,相当于烈度为度。8.1.3以往地质工作概述1958年,延安专署地质队进行了石油普查,提交了横山县无定河富县葫芦河油页岩普查报告。1959年,煤田地质局进行了1:10万煤田概查。1960年煤田地质局187队针对侏罗纪煤田进行了1:5万找煤工作。1960年,石油部银川石油勘查大队106队进行了找油工作,提交了大理河佳芦河石油地质详查报告。1980年原基建工程兵00928部队进行了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提交了横山县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977年,陕西省地质局第十四地质队在子洲县槐树岔一带(本勘查区的东部)进行了煤矿详查,施工钻孔16个,提交了陕西省子洲县槐树岔煤矿最终详查地质报告和推断的资源量2191万吨。19811985年,西安地勘院(原地质八队)开展了针对侏罗纪煤的远景调查,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报告。1992年,陕西省139煤田地质队进行了横山韩岔延安蟠龙区找煤工作。2006年,西安地勘院在该区的天云煤矿(在勘查区北部约500m处)进行了三叠纪煤的详查工作,施工钻孔6个,提交了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县天云煤矿详查地质报告,提交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2397万吨。沈石畔勘查区内在以往工作中未施工钻孔。2008年,由具甲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的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编写了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总体设计,陕西省国土资源资产利用研究中心进行了评审,自2008年3月26日开始野外作业,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艰辛劳动和共同努力,于2008年6月14日全面完成了野外生产任务。6月1718日,西安地勘院由总工程师带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各单项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形成的原始资料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验收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生产任务,资料收集齐全,内容真实可靠,工程质量整体优良,达到或超过了规范和设计要求,转入普查报告编写。 沈石畔勘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类别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率(%)探煤孔12个钻孔,工作量6060m12个钻孔,工作量4978.19m82.1透孔1个钻孔,工作量520m1个钻孔,工作量378.00m72.7测量E级GPS控制点12个E级GPS控制点12个100工程测量30个工程测量35个116.7四项填图1:50000四项填图各70km21:50000四项填图各70km2100水文长观长观点5个长观点5个100抽水试验简易抽水试验5层次简易抽水试验5层次100地球物理测井12个钻孔,测量井段5880m12个钻孔,测量井段4432m75.4采样工作各类样品186件(组)各类样品145件(组)78.0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8年7月提交了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35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350万吨,并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评审通过,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80号“关于陕西省陕北三叠纪煤田横山矿区沈石畔勘查区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进行备案。8.2矿区地质概况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伊克昭盟陕甘宁分区东胜环县小区,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等。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南部。陕北斜坡为一单斜构造,岩层向北西、北西西微倾,局部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无岩浆活动迹象。区域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粘土矿、盐类等。8.2.1 地层矿区内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沿河及较大沟谷出露有基岩。根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马兰组(Q2+3)及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为三叠系瓦窑堡组含煤地层基底,岩性以灰绿、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薄层,局部含油。该组仅在钻孔中揭露,厚度大于90.65m。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连续沉积于永坪组之上,为一套河湖相含煤沉积。其岩性主要为灰色至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等。按其岩性特征、含煤性和沉积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五个段, 其特征叙述如下:第一段(T3w1):地层厚度69.9980.14m,平均厚74.89m。该段由12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本段顶部含黑色半光亮型煤层(1-1号煤层)。第二段(T3w2):地层厚度30.4137.92m,平均厚33.92m。该段由12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主要为细至中粒长石砂岩;第二沉积旋回,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灰白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不等厚互层,该旋回中上部含薄煤层或煤线(2-1、2-2号煤层)。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细粒长石砂岩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泥岩中含植物叶片化石。第三段(T3w3):地层厚度28.1148.48m,平均厚38.22m。该段由34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为一较大的旋回,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第二、第三沉积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岩,含3-2、3-3号薄层煤层(线);第四沉积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顶部含3-1号薄煤层(线)。第四段(T3w4):为区内主要含煤段,地层厚度59.5678.14m,平均厚68.24m。该段由23个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下部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砂岩,是划分T3w4与T3w3的重要标志(K1),中上部为泥岩、粉砂岩,上部含薄煤层或煤线(含4-2、4-3号煤层);第二沉积旋回下部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中部为泥岩、粉砂岩,含煤层或煤线(4-1号煤层),上部为黑色油页岩夹灰白色铝土质泥岩,是划分T3w5与T3w4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比4-1号煤层的主要标志层(K2);第三沉积旋回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该段下部的4-2号煤层局部可采,厚度0.781.03m,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上部的4-1号煤层是区内主采煤层,厚度0.962.90m,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基本全区可采。第五段(T3w5):该段出露于地表,遭受后期剥蚀,地层出露不全,其厚度在64.07211.41m之间,平均157.05m。该段由4个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岩性由下而上为:细粒长石砂岩或中粒长石砂岩、灰白色粉砂岩夹深灰色泥岩以及深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互层。该段地层在勘查区西南部的ZK1005、ZK605孔保存完整,其余地段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保存不完整。该段第二旋回顶部含薄层煤层或煤线(5-1号煤层)。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该组出露于勘查区西南部麻地沟、藏家沟中上部,据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地层厚度042.25m,平均厚度5.75m。该组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河口湾-河相为主的沉积组合。下部为紫杂色粉砂质泥岩,中部为浅黄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上部为紫杂色泥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沉积于富县组之上或超覆于三叠纪地层的不同层位之上,为一套以河流湖泊为主的含煤地层,由灰色至灰白色中粒至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质岩、泥灰岩及煤层组成。勘查区内延安组由于受后期剥蚀地层仅分布底部地层。厚度024.08m。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组、马兰组(Q2+3):分布面积大,遍布于沟谷边坡和梁峁。在较大沟谷边坡多形成较陡峭边坡。厚度2.70321.19m,与其下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土黄、褐黄色、浅棕黄色粉砂质粘土、亚砂土,半固结,柱状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含少量豆状灰白色钙质结核;底部偶见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 4al+pl)沿大理河两侧及蚂蚁河呈条带状、串珠状出露,形成一级阶地,其阶面平缓,宽度不一般200350m不等。厚度2.0010.00m。现多为村庄和农田。沉积层具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砂卵石层。砾石多为砂岩、粉砂岩,次棱角次园状、浑园状,分选性差,沙泥质充填;上部主要为褐黄色黄土状粉土、砂质粘土,夹砾石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8.2.2 构造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降深幅度平均10mkm。倾向265275,倾角小于1。据地质填图和钻孔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和褶皱。由煤层底板等高线可以看出,在勘查区西南部显示小的隆起。无岩浆岩活动痕迹,构造简单。8.2.3煤层 陕北三叠纪煤田在以往工作中对瓦窑堡组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编号。本次勘查在充分收集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勘查成果,对瓦窑堡组煤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次煤层编号沿用2006年天云煤矿勘查时的煤层编号,对不具有对比意义的薄煤层未编号。各煤层编号的对应关系详见下表。 瓦窑堡组煤层编号对应关系表 工作阶段煤层编号瓦窑堡组段第五段第四段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子长矿区53子洲县槐树岔煤矿详查上中天云煤矿勘查51414243313233212211本次普查51414243313233212211瓦窑堡组是勘查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所施工的钻孔中均见有煤层,其中第五段含51号煤层;第四段含41、42、43号煤层;第三段含31、32、3-3号煤层;第二段含21、22号煤层;第一段含11号煤层。地层总厚度336.12404.12m,平均375.11m。瓦窑堡组含煤特征一览表 地层地层厚度(m)所有煤层可采煤层(0.80m)最小-最大煤层层数见煤孔数累计厚度(m)含煤率(%)煤层层数见煤孔数累计厚度(m)含煤系数(%)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瓦窑堡组五段64.07-211.411-240.06-0.280.03-0.16157.050.130.08四段59.56-78.142-7110.74-6.621.09-10.631-291.06-3.921.78-6.2968.243.435.552.393.92三段28.11-48.481-380.36-1.740.85-5.3438.220.882.68二段30.41-37.921-250.11-0.990.46-2.6133.920.571.67一段69.99-80.14140.30-0.880.52-1.26110.881.2674.890.610.840.881.26全组336.12-404.121-14120.11-7.880.11-2.401.64-3.920.41-1.44375.113.891.112.500.84共含煤层114层,具有对比意义的10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4-1、42、号)。单工程全煤层累加厚度0.117.88m,平均3.89m,含煤率(全煤层累加平均厚度/地层累加平均厚度,下同。)0.05%2.43%,平均为1.44%;单工程可采煤层累计厚度1.643.92m,平均2.50m,含煤系数(可采煤层累加平均厚度/地层累加平均厚度,下同。)0.41%1.44%,平均为0.84%。其含煤率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中可以看出,瓦窑堡组含煤性在勘查区西北部好于东南部。瓦窑堡组第四段为主要含煤段,厚度59.5678.14m,平均厚度68.24m。含煤层27层,其中可采煤层12层(41、42号)。单工程全煤层累加厚度0.746.62m,平均3.43m,含煤率1.09%10.63%,平均为5.55%;单工程可采煤层累加厚度1.063.92m,平均2.39m,含煤系数1.78%6.29%,平均为3.92%。主要煤层间距及稳定性一览表 煤层号编煤层间距(m)含煤情况最大最小平均见煤点见煤率(%)极差(m)标准差变异系数(%)4-126.863.1914.51121002.590.9650.04-21083.30.910.2931.9续表煤层号编可采情况(0.8m)结构厚度变化情况煤层稳定程度可采点可采范围极差(m)标准差变异系数(%)4-18大部分可采1.940.8142.2较简单规律明显较稳定4-24局部可采0.250.1144.0简单规律明显不稳定4-1号煤层产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中部,层位稳定,全区分布,煤层厚度较大,厚度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大,规律明显,煤层结构较简单,无分岔与合并现象,其顶板为层位稳定分布广的油页岩(K2),标志层明显,与4-2号煤层层间距变化具一定规律性,因此,该煤层对比标志明显,控制和研究程度高,对比结果是可靠的。4-2号煤层产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中部,层位稳定,基本全区分布,煤层厚度较小,结构简单,无分岔与合并现象,与4-1号煤层层间距变化具一定规律性,因此,该煤层对比标志明显,控制和研究程度高,对比结果是可靠的。4-3、3-1、3-2、3-3、2-1、2-2、1-1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在勘查区内连续性较差,但层位较稳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3-1号煤层直接顶板为区内重要标层(K1),与其上的4-3号煤层易于区分,赋存于窑堡组第三段的3-1、3-2、3-3号煤层层位稳定,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其间距相当稳定。分别赋存于窑堡组第二、一段的2-1、2-2、1-1号煤层,层位稳定,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控制程度较低。上述煤层虽属不可采煤层,但层位较稳定,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各煤层之间的间距和对比标志均较明显,因此,对比结果基本可靠。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4-1、4-2号煤层为区内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4-1号煤层:呈层状赋存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旋回的顶部,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厚度大,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和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层之一。与4-2号可采煤层间距为3.1926.86m,平均14.51m,在勘查区西部间距小,向东煤层间距逐渐变大,规律比较明显。区内12个钻孔中,见可采煤点8个,其中,中厚煤层点4个,薄煤层点4个,不可采点4个。可采面积31.45m2。全煤层厚度0.114.16m,平均厚度1.64m。可采煤层厚度在0.962.90m之间,平均厚度1.92m。煤层西北部厚度大,东南部厚度较小,变化规律明显。标准差0.81,变异系数42.2%。可采范围内煤层埋深216569m,底板标高变化在875908m之间。煤层向北西西倾斜,降深幅度平均9.79mkm,平均倾角0.6。由该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在ZK605孔及其以西显示出小的隆起。煤层结构较简单,个别含3层夹矸,一般12层。夹矸厚0.160.40m,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煤层直接顶板以油页岩为主,次为泥岩、铝土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粉砂岩、油页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变化规律明显,煤类为长焰煤(CY42)。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型中厚煤层。4-2号煤层:呈层状赋存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下部旋回的顶部,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小,厚度较小。与4-1号可采煤层间距为3.1926.86m,平均14.51m,煤层间距在勘查区西部小向东逐渐变大,规律比较明显。区内12个钻孔中,见可采煤点4个,均为薄煤层点,不可采点6个,无煤点2个,可采面积11.73km2。全煤层厚度02.46m,平均厚度0.56m。可采煤层厚度在0.901.03m之间,平均厚度0.95m。煤层中北部厚度大,向南向东厚度厚度逐渐变小,变化规律明显。标准差0.11,变异系数12.1%。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全层厚度可采厚度(0.8m)可采范围内覆盖层厚度(m)底板高程(m)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平均最小最大一般最低最高4-14.160.111.642.900.961.92216.10568.722004108759084-22.4600.561.030.900.95265.16589.21250520857889续表煤层编号直接顶板夹 矸直接底板厚度岩 性层数厚度岩 性厚度岩 性4-10.8610.78油页岩、铝土质泥岩、泥岩、细砂岩含03层一般12层0.160.40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0.218.63泥岩、泥质粉砂岩、油页岩4-20.855.83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个别12层0.150.62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0.467.66泥岩、粉砂质泥岩、油页岩、细砂岩可采范围内煤层埋深265589m,底板标高变化在857889m之间。煤层向北西西倾斜,降深幅度平均7.44mkm,平均倾角0.4。由该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在ZK605孔及其以西显示出小的隆起。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为主,次为油页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为油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小,变化规律明显,煤类为长焰煤(CY42)。煤层结构简单,分布范围小,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型薄煤层。9.2.4煤质9.2.4.1煤的物理性质及其煤岩类型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棕黑色,沥青玻璃光泽,以阶梯状断口为主,其次为参差状,少量棱角状,硬度中等,脆度较小,内外生裂隙发育,裂隙多被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各煤层视密度平均为1.37t/m31.45t/m3。煤的宏观煤岩类型4-1号以半亮型为主,半暗型次之,少量暗淡型; 4-2号煤层以半光亮型为主,半暗型次之。9.2.4.2煤的化学性质各煤层煤的原煤水分含量平均为4.02%4.18%,属低水分煤,浮煤水分含量平均为3.85%3.91%。各煤层原煤灰分率平均为14.67%22.18%,浮煤灰分产率平均为5.18%6.96%。在垂向上4-1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高于4-2号煤层。各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7.32%48.82%,平均为39.11%43.01%,浮煤挥发分产率平均为37.84%46.20%,平均为39.14%41.59%,均属高挥发分煤。在垂向上原、浮煤挥发分产率呈现上部煤层高,下部煤层低的特点。4-1号煤层原煤全硫含量为0.44%1.26%,平均为0.80%,属低硫煤。平面上具有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变化特征。浮煤全硫含量为0.44%0.75%,平均为0.55%。4-2号煤层原煤全硫含量为0.43%0.85%,平均为0.61%,属低硫煤。在勘探区西北角硫含量相对较高。浮煤全硫含量为0.44%0.61%,平均为0.53%。垂向上,全硫含量4-1号煤层略高于4-2号煤层。各煤层煤经浮选后全硫含量较原煤均有一定幅度降低,降幅平均为13.1%31.3%。4-1号煤原煤磷含量为0.007%0.017%,平均为0.012%,属低磷煤。浮煤磷含量为0.004%0.012%,平均为0.008%。4-2号煤原煤磷含量为0.004%0.021%,平均为0.013%,属低磷煤。浮煤磷含量为0.003%0.012%,平均为0.009%。4-1号煤原煤砷含量为1x10-67x10-6,平均为3x10-6,属一级含砷煤。浮煤砷含量为04x10-6,平均为2x10-6。4-2号煤原煤砷含量为1x10-64x10-6,平均为2x10-6,属一级含砷煤。浮煤砷含量为02x10-6,平均为1x10-6。4-1号煤原煤氟含量为92x10-6268x10-6,平均为144x10-6,属中氟煤;浮煤氟含量为65185x10-6,平均为99x10-6。4-2号煤原煤氟含量为85x10-6115x10-6,平均为95x10-6,属于低氟煤。浮煤氟含量为46x10-673x10-6,平均为64x10-6。4-1煤层原含量为0.035%0.072%,平均为0.054%;浮煤氯含量为0.046%0.096%,平均为0.074%,属低氯煤。4-2号煤层原煤氯含量为0.041%0.066%,平均为0.057%;浮煤氯含量为0.62%0.089%,平均为0.078%,属低氯煤。9.2.4.3煤的工艺性能4-1号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21.69MJ/kg29.24MJ/kg,平均为25.74MJ/kg。浮煤发热为27.95MJ/kg32.33MJ/kg,平均为31.34MJ/kg。4-2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热量(Qgr,d)为26.80MJ/kg29.72MJ/kg,平均为28.23MJ/kg。浮煤发热量为31.46MJ/kg32.34MJ/kg,平均为31.95 MJ/kg。均属高热值煤。各煤层煤的粘结性指数一般为1135,粘结性较差。各煤层焦渣特征优势代号为3,极少量2,属弱粘结。葛金氏低温干馏试验,各煤层测试结果焦型几乎全为D,极少量C,属于粘结或微熔融,结焦性较差。9.2.4.4煤的可选性4-1号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3.44%14.68%时,理论分选密度1.4,理论浮煤累计产率为28.39%67.92%,0.1产率为44.34%46.83%,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5.58%18.47%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理论浮煤产率53.16%85.65%,0.1产率为18.42%34.61%,属中等可选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20.7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大于1.6(含1.6),理论浮煤产率63.00%,0.120.00%,属易选中等可选煤。4-2号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3.79%5.92%时,理论分选密度1.4,理论浮煤累计产率为61.44%70.52%,0.1产率为43.76%45.83%,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6.12%9.25%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理论浮煤产率79.40%87.89%,0.1产率为21.58%24.54%,属较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7.13%11.0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6,理论浮煤产率85.95%92.11%,0.1产率为8.00%12.50%,属易选中等可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8.27%13.59%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7,理论浮煤产率93.21%96.11%,0.1产率为4.00%7.23%,属易选煤。9.2.4.5煤类及煤的工业用途综上所述,4-1号煤层属低水分、中灰、低硫、低磷、含油、较高软化温度灰、高热值的长焰煤,可选性为中等可选,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含量均较低;4-2号煤层属低水分、低灰、低硫、低磷、富油、中等软化温度灰,高热值的长焰煤,可选性为中等可选,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含量均较低。本区煤的煤质总体优良。各煤层可做动力用煤、气化用煤、液化用煤、炼焦配煤。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