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历史奖学金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历史奖学金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历史奖学金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历史奖学金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历史奖学金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仑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奖学金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3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任务的是哪次会议?a七届二中全会 b一届政协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5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6“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罗马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71974年,时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德国(西德)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说明西欧在政治上不再惟美国是从 西欧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西欧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西欧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多极化趋势加强a b c d8推动列强不断侵华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b资产阶级侵略本性 c摆脱自身经济危机的需要 d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阶级阶层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国共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国共双方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建立于八一三事变后a b c d10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出的现象不包括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范围 b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1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 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1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经营自主权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13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中西餐并行于世 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 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d列宁装受青睐1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 a雇佣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 b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劳动的工场c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先导作用突出 d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15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社会根源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反对 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转变16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c.各地联系不断加强 d.贸易方式发生变化17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a b c d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1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0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妖邪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21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2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a b c d23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引起革命,主要表现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a b c d24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的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2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4分)27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分)(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3)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2分)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问题:(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4分)(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2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高一历史奖学金答卷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26.(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4分)27(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分)(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2分)28.(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