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杠杆专题.doc_第1页
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杠杆专题.doc_第2页
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杠杆专题.doc_第3页
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杠杆专题.doc_第4页
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杠杆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杠杆专题(2015/4/20)一选择题1(2015茂名模拟)园艺师傅使用的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2(2014沈阳)小刚家厨房里有一把多功能剪刀,图中标注了该剪刀的相关用途,对于它的使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做启瓶器使用时:它是一个费力杠杆B做剪刀使用时:物体越靠近O点越省力C做削皮刀使用时:刀刃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把果皮削掉D做挤压钳使用时:挤压齿尖锐,是为了减小压强把果壳挤开3(2014东营)皮划艇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浆的手靠近支点B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浆的手远离支点C为省距离,可将用力划浆的手远离支点D将用力划浆的手靠近支点,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4(2014贺州)如图所示是正在工作的挖掘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机械臂A被液面压杆撑起时,相当于省力杠杆B挖掘机的两条履带,可以减小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C挖掘臂水平转动时,挖掘铲内土的重力没有做功D挖掘铲的前端做成齿状,是为了增大压强5(2011郴州)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救援车辆的通路,救援人员用撬棍将石头撬开如果在撬棍a端分别沿如图所示三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A沿F1方向B沿F2方向C沿F3方向D三个方向所用力一样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6(2014台州)生活处处有科学有人利用筷子开启啤酒瓶盖(如图),筷子相当于(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7(2013成都)如图1所示,小明在用杠杆撬一块大石头,他使用的是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如图2所示,使用定滑轮可以(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8(2013辽阳)如图是用来截断电线的工具老虎钳,它是(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手柄上的橡胶套是(填“导体”或“绝缘体”),橡胶套上的花纹是为了9(2009兰州)指出图中所列工具分别属于那种简单机械,剪刀;扳手;钻头10(2014厦门)图中,杠杆调平衡后,将两个体积相同的重物分别挂在杠杆两侧的A、B处,杠杆仍然平衡则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GA:GB=;若要将两重物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端将上升11(2014百色)小张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把重物从A位置绕O点无摩擦缓慢地提升到B位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F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该杠杆是(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三解答题(共16小题)12(2015黑龙江模拟)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5)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在位置做实验方案好,理由是13(2015铁岭一模)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14(2015滕州市校级模拟)下面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1所示,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则在B点处应挂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把B点处的钩码取下,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N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3)如果小王又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探究,考虑杠杆的影响,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至少大于N15(2015贵港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若发现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也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2)一实验小组得到的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I1/cm 阻力F1/N 阻力臂I1/cm 1 2 20 1 10 2 1 8 2 4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的一组肯定有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选填“大”或“小”)(3)通过此探究实验,应该得出的结论是:(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I1/cm 阻力F1/N 阻力臂I1/cm 4 5 5 4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16(2015黑龙江模拟)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为什么不合理?(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4)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如图1,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5)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见不同甲认为能平衡于是他让每次杠杆倾斜时静止,做这个实验也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甲这种方案与乙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实验方案好;理由是17(2015无锡模拟)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1)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杠杆平衡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5202.52021.0301.030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F1l1=F2l2”的结论这样得到的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3)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已调好的杠杆左端2格处挂了3只钩码,要使杠杆平衡,除可在杠杆右端第“2”格挂“3”只钩码外,也可以在右端第3格挂只钩码来完成(4)如图乙,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杠杆右端第4格处向下方拉使杠杆平衡,当拉杠杆的力由向左下方逐渐变为向右下方拉的过程中,拉力的变化情况是以下选项中的(填选项符号)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8(2014昆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调节平衡时,都应该使它在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整(填“右”或“左”)(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4)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366325524224369234264428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臀=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同学原因是同学的结论部分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5)下列正在使用中的杠杆:用镊子取砝码、用扳手拧螺母、用钉捶拔钉子,属于费力的杠杆是19(2014黔东南州)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杠杆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2)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3)如图利用如图c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2014黑龙江)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次数F1/Nl1/cmF2/Nl2/cm11102522101203215310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4)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5)若小明只将图乙中的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侧钩码(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数)21(2014德州)如图所示漫画描绘的是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情景,究竟谁分得的萝卜重,德州市育红中学的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甲认为:猴子胜利了;乙认为:兔子胜利了;丙认为:猴子和兔子谁也没有沾光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1)为此,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根据该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猜想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乙”或“丙”)(2)根据图1的实验,同学们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a你认为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b如何用图2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22(2014南京一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a),要使支架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 cm(2)如图(b),在左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右边钩码离支点20cm,左边挂钩离支点15cm,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N(3)如图(c),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图(b)相比,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2014海原县校级模拟)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在使用杠杆时,每次都保持杠杆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24(2014云城区校级模拟)某小组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实验中,在杠杆P点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先后四次用弹簧测力计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杠杆,如图甲中A、B、C、D 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以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F2,“动力的方向”用QR连线与测力计拉力方向所组成的夹角表示,且090请仔细观察图甲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结论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或读出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如何操作:分析比较图甲(A)、(B)与(D)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随动力臂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