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伏尔泰的简单情况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最后,附录了一份伏尔泰生平和著作年表,从这个表里我们能得到如下的关于伏尔泰的情况。伏尔泰的情况,用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人来比较的话,其作家的命运有点与李敖类似。李敖说,自己写了100本书,99本让政府查禁了,结果使他的书沦落到了与地摊上黄色书刊为伍的地步。伏尔泰的书,具体不知有多少(没数过),但基本上也全是被政府查禁的,有的甚至被政府公开焚毁。他的书在当时之所以出版,多数是在国外被出版或者在法国秘密出版。虽然没有沦落到与地摊上黄色书籍为伍的地步,但却深受盗版书的侵害。当年,路易十四时代在柏林匿名出版(1751年,伏尔泰五十七岁,此书之出版当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腓特烈二世后面说到。),数日售罄,几乎同时,在爱丁堡、伦敦、普鲁士、荷兰等各地出现盗版。至于伏尔泰本人的命运,正好跟李敖相反,李敖几乎是一辈子在台湾,哪都没去。而伏尔泰则大多数时间流亡在国外,即使在法国呆着,也不是化名便是匿名,总之躲躲藏藏。伏尔泰的朋友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他的人;另一类是他帮助的人。帮助他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当时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后来直到现在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不大用说,因为就是启蒙运动那些,什么狄德罗、卢梭、达兰贝、孔迪亚克等等。帮助他的人应该说一下,首先是他的红颜知己夏特来侯爵夫人。他们相识于1733年的西雷城(应该是在夏特莱夫人的别墅),当时伏尔泰三十九岁,夏特莱夫人二十八岁,倾慕伏尔泰已久。而当时的伏尔泰仍然被迫流亡,此次回到法国是伪装返回法国。夏特莱夫人于当年夏季即向凡尔赛的王室疏通希望王室允许伏尔泰留居巴黎,结果未成。1734年,伏尔泰遭到法国政府通缉搜捕,此时夏特莱夫人收留了他,伏尔泰于是便在西雷的夏特莱夫人别墅留居,一留便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共同读书学习,研讨学问,又现红袖添香之景,而成为一段佳话。著名的风俗论便是伏尔泰为夏特莱夫人写的,当时夏特莱夫人说,她读过好多历史书,但是没意思,原来的史书把历史全部割裂成了片段,好像这几千年就是那几个伟人的努力和一些无聊的战争组成的。也就是说历史完全没有了生气,像一潭死水。这样的历史当然没有意思,而我们现在读起历史来也常常有夏特莱夫人当时的感觉,但是伏尔泰理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于是他准备写风俗论,写一部宏观、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便于他自己学习,也便于夏特莱夫人学习。这同样是一段佳话。其实伏尔泰为夏特莱夫人写的书和文章,或者因为夏特莱夫人而写的著作,还有许多。1737年,法国科学院有奖征文,伏尔泰和夏特莱夫人同时参加,分别准备,伏尔泰写的是论火的性质,夏特莱夫人写的是论文:关于火的性质和火的传播,结果伏尔泰只有荣誉而没有奖金,而夏特莱夫人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是被当时的笛卡尔派所操纵,而把牛顿引力理论视为异端。人生能如伏尔泰如此幸运者又复几人焉?1749年9月,四十四岁的夏特莱夫人去世。当时法国当局对伏尔泰的态度已经很有缓和,在此前的三年,1746年,伏尔泰还当选了法兰西学院院士。夏特莱夫人去世的第二年,伏尔泰便离开法国前往普鲁士,去会见又一位帮助他的当时的牛人已经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时间如此巧合?还是伏尔泰对夏特莱夫人的特别情感驱使?我更愿意相信后者。夏特莱夫人,这位用半生保护了伏尔泰的红颜知己撒手西去,让伏尔泰不自觉的减少了一些对法国土地的留恋。腓特烈二世确实帮助过伏尔泰,并在伏尔泰到达普鲁士之初给予了伏尔泰超乎规格的欢迎,腓特烈二世宫廷里的普鲁士文化精英悉数到场与伏尔泰会见,甚至在伏尔泰留在普鲁士的第二年,路易十四时代便在柏林匿名出版,这本一直无法在法国出版的书如此顺利地在普鲁士出版,恐怕一定有腓特烈二世的支持。但是说实话,腓特烈二世与伏尔泰的情谊多少有些功利。在腓特烈二世还只是普鲁士太子的时候,他极其虚心的向伏尔泰写信请教各种问题,而伏尔泰也诚恳的予以解答,那时,他们是真正的师生之谊。但在腓特烈二世成为欧洲新兴大国的国王之后,除了最初礼遇伏尔泰,帮助伏尔泰在普鲁士出版法国的禁书,其后便是因为一些小问题埋怨伏尔泰过分使用普鲁士国王所恩赐的尊敬,伏尔泰何等聪明:既然你不待见,我就走人。1753年,伏尔泰离开柏林。其后,他与这位国王学生的联系时断时续,而腓特烈二世对这位曾经的老师一直比较冷淡。伏尔泰当年的高中同学,达让松,后来做到了法国政府的外交大臣,并积极向权势人物疏通,希望伏尔泰能够回到巴黎。这是在伏尔泰离开普鲁士无处可去的时候。而达让松也是后来的“百科全书派”非常尊敬的政府重臣。还有一位帮助伏尔泰的权势人物,是后来担任财政大臣的杜哥(1774年),伏尔泰当时已经八十岁,流亡瑞士多年,风烛残年的老人当然最希望落叶归根,杜哥是知道这一点的。杜哥当时主持他自己心目中的政府改革,诚恳地听取流亡国外的伏尔泰对此的意见,但是政府中的保守派对于杜哥的改革非常不合作并反对这种改革,作为非主流著名人士伏尔泰公开发表言论支持杜哥,这赢得了杜哥真诚的感动,但也更给主流的政府保守派以反对杜哥新政的理由:伏尔泰是什么人?!他支持的改革还能有好的吗?也使得杜哥的改革举步维艰。但是杜哥还是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完成了伏尔泰最后的心愿。1778年,在杜哥等人的努力之下,伏尔泰终于重返法国,重返巴黎,当时伏尔泰已经八十四岁,而也是伏尔泰阔别巴黎二十八年的时间。2月13日,三百余名巴黎市民夹道欢迎伏尔泰回归,杜哥亲自前往迎接,在这些人群当中还有一位我们也很熟悉的人,那就是美国的建国元勋富兰克林,他带着自己的小孙子一起参与了见证伏尔泰回归的时刻。5月30日,周六,午夜11时,伏尔泰在巴黎去世。距其重返巴黎仅仅三个月稍多。另外一点值得提及的是,伏尔泰是当时欧洲为数不多的中国问题专家,在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都有许多章节涉及中国,而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非常之高,当然,他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有不少低级错误,但看得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精神理解很到位,恐怕许多中国人,包括今天的中国人对中国的理解也未必能比伏尔泰把握的准确。这是因为,伏尔泰那种理性和真挚的文化气质导致的,而这一点在伏尔泰的著作里非常的明显和清晰。伏尔泰1694年出生在巴黎,辉煌的路易十四时代末期。少习法科,后专力为文。1778年去世,享年84岁。2011-10-07 13:09:31 回应第1页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斗争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斗争,所有的根源都是15、16世纪之后兴起的基督教新教派与原来的统治世俗社会的天主教集团争夺世俗统治权的斗争。具体到路易十四即位之后,首先是因为路易十四的爷爷亨利四世明目张胆的保护新教势力在法国的发展,惹起了天主教统治集团(主要是贵族和主教)的不满,所以导致他们发动内乱,这就是投石党运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教材都说这是资产阶级对封建社会不满的诉求,不甚准确。在各种妥协之后,投石党运动被平息,此时路易十四仍然幼小,于是出现了首相马扎然(通常译作马萨林)专政,他专政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这种宗教信仰引起的动乱不再发生,所以他采取的政策就是铁腕压制宗教派系武斗,进行宗教派系平衡,暗地里不禁止新教活动,明面上支持天主教集团继续统治世俗社会,而其主要精力是进行外交,参加欧洲大战,这样就进一步转移了国内宗教矛盾,使得在马扎然主政的八年里(1653-1661),法国没有再发生严重的动乱。马扎然1661年死后,路易十四亲政。路易十四的依靠或者说统治根基是与传统一样的支持王室的宗教保守派,也就是天主教集团。因此路易十四一生,都是代表天主教集团的利益。对天主教集团非常不满的马扎然,路易十四自然要进行清算。清算的首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马扎然扶植的可能是新教徒的原财政大臣富凯一系的势力。路易十四首先将富凯调任为高等法院最高检察官的闲职,接着以贪污腐败堕落逮捕富凯(都是在1661年,马扎然去世的当年),三年之后,富凯被判终身流放,并全面打击富凯的党羽,富凯一系彻底垮台。而经过亨利四世渐渐深入到政治高层的新教从此被排挤出路易十四的统治之外。对这件事最为积极的就是天主教保守势力,柯尔伯、勒泰利埃和其子卢瓦,及掌玺大臣塞吉埃等朝中的核心成员。从此,天主教保守势力主宰宫廷,但是这个集团又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柯尔伯为代表的温和派,一派是以勒泰利埃、卢瓦父子为代表的强硬派。两派的共同点是绝对不容许新教势力进入政治高层。但不同点是,温和派主张在国内允许新教势力存在,在国民生产中积极使用新教势力的优势,比如其高超的技能;而强硬派则主张彻底把新教徒从法国赶走,国内就不允许新教徒的存在。因此出现了柯尔伯和卢瓦的矛盾。最后柯尔伯在1683年去世,1685年通过了废除亨利四世原来保护新教徒的南特敕令的命令。卢瓦一派战胜了柯尔伯一派,新教徒从法国全面流亡他乡,使法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691年,卢瓦去世,路易十四时代开始衰落。路易十四时代的晚年,占主导力量的还是卢瓦的保守势力强硬派,但在卢瓦死后,政局一度不稳,此时,与卢瓦关系非同寻常的、路易十四的晚年最重要的女人曼特农夫人运用自己特别的影响扶植自己的亲信夏米亚尔担任首相和财政大臣,使得卢瓦集团继续统治。虽然夏米亚尔老去之后,柯尔伯的侄子德马雷重新获得了财政大臣的职位,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扭转强硬派的优势地位,这就是路易十四一朝七十二年间的政治斗争形势和最后结果,即宗教保守势力强硬派主导政局。2011-10-07 13:11:17 回应第1页关于“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的大概情况关于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路易十四亲政之后因为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即开始征服西属佛兰德尔地区,(此地区位于多弗尔海峡对面,紧邻荷兰,面对英吉利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著名的敦刻尔克就是此地区的重要港口)西班牙不堪一击,就在此时,佛兰德尔的邻居,刚刚独立不久的荷兰出来显摆新教国家欣欣向荣而赢得的国际影响力,提出调停法西两国的矛盾,使战争平息。荷兰是新教国家,是路易十四和法国统治势力极为不齿的国家;而且荷兰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有前几代法国国王的支持(法国鉴于与西班牙的矛盾,支持荷兰独立);又而且,在法国对西班牙占尽优势,几乎全部征服佛兰德尔;此时荷兰打肿脸充胖子,对着当年帮助自己的法国,说调停,明显是死眼不看活眼,不识抬举,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表现。路易十四很生气,但表面上和颜悦色的接受了荷兰的建议,签订了和约,从佛兰德尔地区撤军,但同时,路易十四已经下决心在不久的将来灭掉荷兰。准备时间两年(约1669-1671年)。因为荷兰与另一个新教国家,刚刚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而遭到复辟的英国结盟(顺便说一下,英王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的支持者正是路易十四,查理二世与路易十四是表兄弟,查理二世的妈就是路易十四的姑姑。但是查理二世虽然复辟,英国的议会制度并没有消失,所以国王的权力有限,而英国仍然是一个新教徒也就是英国的“清教徒”统治的国家。),所以路易十四就派自己的弟媳,也就是查理二世的亲妹妹昂立亚特公主前往英国,以探亲为名,实际是离间英荷结盟,昂丽雅特公主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使命,查理二世与荷兰结盟破裂,时间是在1670年左右。1672年1月,时值隆冬,路易十四以二十万大军入侵荷兰,荷兰只有孤军抵抗,荷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国土完全被路易十四占领,期间还有几次屠城,理由是新教徒。法军的野蛮行为激起荷兰人民的血性,而且出现了一个路易十四一生中唯一的真正的对手领导荷兰人抵抗到底,此人就是荷兰贵族奥伦治亲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在英国完成“光荣革命”后继承英国王位的威廉三世。当时的荷兰只剩下阿姆斯特丹一座孤城,荷兰人跟丫法国人死磕,竟然挖开阿姆斯特丹的拦海大堤,水淹阿姆斯特丹,使阿姆斯特丹成为一个孤岛,法军因无法攻克阿姆斯特丹而寻求与荷兰谈判。荷兰当然是接受了一个屈辱的和约,但是路易十四也没能灭掉荷兰,而卢瓦最大的希望,将荷兰从地图中抹去也没有实现。(卢瓦是极端保守派,因为荷兰是新教国家,所以对荷兰的态度非常的凶狠)路易十四这次入侵荷兰把整个欧洲吓傻了,于是在荷兰和奥伦治亲王的积极奔走下,荷兰、德意志、奥地利、西班牙结成了反法同盟。正在此时,英国发生光荣革命,继查理二世为王的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士三世被推翻,奥伦治亲王跑到英国继承王位(因为奥伦治亲王是英国人的女婿,奥伦治亲王夫人是英国的公主,是詹姆士三世的女儿,所以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威廉三世,自此荷兰和英国实际都在威廉三世的控制之下,英国当然也成了反法同盟中的主力。路易十四虽然被动但还是强大,反法同盟又因为各种问题无法给予路易十四致命一击。此时身体不好的西班牙国王要立遗嘱,在把西班牙王位传给法国外甥还是奥地利外甥的问题上纠结起来没完,路易十四实用外交手段使他得小舅子西班牙国王相信如果西班牙的国王是法国外甥,法国绝对不会欺负西班牙,反而会保护西班牙不被其他列强兼并,于是西班牙国王决定让法国外甥来继承自己的王位。此消息一出,奥利地外甥的家族就不干了,准备攻打西班牙,法国正好没借口跟奥利地打,而蠢蠢欲动的德意志、意大利封建领主,对法国仇视的英国和荷兰,一股脑全部参加战斗,全欧洲打法国和西班牙,这就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打了十好几年,最终路易十四败北,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1685年南特敕令废除之后,上百万法国新教徒逃亡到了德意志、荷兰等新教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至少有几十万法国人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反对法国的战斗,而且战斗力甚至超过英国和荷兰的专业军队,因为这些法国人几乎都是因为路易十四(其实是勒泰利埃和卢瓦一党)迫害新教徒而家破人亡。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之后,路易十四也已经老去,法国也已经疲敝不堪,几近崩溃,路易十四只好割地赔款,忍辱负重。这就是路易十四对外战争的基本情况。2011-10-07 13:12:14 回应第1页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斗争路易十四于1643年继位,1715年驾崩,在位时间长达72年,恐怕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了。但他继位时不满五岁,所以只能由“奥地利的安娜”太后垂帘听政。俗话说,女人不狠江山不稳。这句话用在幼小如路易十四身上十分应该,用在幼小君主又逢父王遗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的习以为常的历史故事上尤其的十分应该。可惜,奥地利血统的安娜太后一点都不像我们平常认为的具有铁血传统的德意志民族成员,她是一个女人,却不是一个狠女人,但又不得不面对“主幼臣疑,大臣不服”的混乱局面。这种局面本来不该由聪明贤惠的安娜太后负责,而是自从她的公公,号称伟人的亨利四世国王被极端宗教信徒于1610年刺杀于巴黎街头,她的软弱的丈夫路易十三即位之后,便已经开始了这种日益难以控制的局面,一个女人怎么能承受这样的重担。路易十四此时仅是一个弱小的孩童,即使他天生睿智,有心拯救让人不能忍受的法国和同样让人无限同情的母后,他也不可能在此时有什么作为,但是,伟大的路易十四时代因为历史使命的缘故还是就这样无情的开始了。(一)路易十四早年国内的动乱根源及动乱性质1610年,让法国人民自豪的国王亨利四世被天主教旗下最忠诚的组织耶稣会中一名狂热的信徒拉瓦雅克教士(也译作拉瓦里亚克,拉瓦雅克为耶稣会教士见路易十四时代第三十七章“炸药阴谋”的小注)刺杀于巴黎。刺杀的原因非常荒唐。因为亨利四世在即位之前非常青睐自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燎原于整个欧洲的新教,并有信仰新教的嫌疑。但是新教无论是何宗何派,在以罗马为大本营,以欧洲封建王国为支撑的天主教及其信徒眼里,这些都是足以颠覆信仰毁灭世界而得不到基督救赎的异端邪教。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封建王国之一,他的统治阶级和影响他人的英才们多数都是天主教的信徒,统治阶级中最重要的波旁王朝的贵族们,当然多数也是天主教徒。亨利四世继位之后,要想在王国内有所作为,以达到他政治上的宏图大志,必然要向天主教集团的世俗利益有所让步。于是出身新教的亨利四世,即位之后公开宣布改宗天主教。如果仅是这样,1610年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但是亨利四世在改宗天主教之后,并没有如天主教集团的心愿,彻底根除新教势力在法国的影响,反而在1598年颁布了著名的南特敕令。这道敕令所起的作用便是,允许新教在法国举行自己的宗教仪式和有限的传教布道。此令一出,在亨利四世之前已经愈演愈烈的法国新旧教派冲突,得到了极大的缓和,法国也因此欣欣向荣起来,但是这道敕令令天主教信徒非常不爽,于是狂热的教徒开始筹划刺杀亨利四世。见于记载的刺杀至少有三次,其中1594年的一次甚至伤了亨利四世的嘴唇。(这次刺杀在1598年南特敕令颁布之前,可见亨利四世自即位之后对待新教的态度就一直为旧教狂热分子所不能容忍。)直至1610年刺杀成功,而所有刺杀的策划和执行都是耶稣会教士,法国也因此曾驱逐耶稣会教士出境。问题不在于刺杀这一行为,问题是亨利四世死后,原先缓解的新旧教派冲突一下子变得表面化了。有嫌碌碌无为的路易十三即位之后,教派冲突愈演愈烈,参加的人群范围也愈来愈大,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也译作黎塞留)是位来自意大利的红衣主教,他十分强硬的镇压了法国国内的教派冲突,进而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外交上,试图强化法国和他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黎世留非常热衷自己在欧洲外交舞台上影响力),至于国内的宗教问题,黎世留则将其回避,模糊新旧的矛盾,并在法国工商业部门中继续雇佣新教徒,使之参与国家建设,而这势必引起波旁王朝的贵族那些天主教信徒不满。黎世留死后,法国的局势便严峻起来,而尤其让人不放心的是,波旁贵族也终于按捺不住,他们不仅难以容忍王权旁落于外姓宰相,也不能容忍保护新教徒的南特敕令没有取消,就在此时路易十三驾崩,不满五岁的路易十四登基,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安娜太后求助的人物是其一直信任的同样出身于意大利红衣主教的马扎然(也译作马萨林)。马扎然完全继承了黎世留的政策,与黎世留不同的是:黎世留为了个人名誉无所不用其极,而马扎然则是为了自己的个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马扎然的政策继承和个人作为正好为法国人心浮动的百姓和别有用心的是权势人物提供了反对新政府的理由,于是安娜太后听政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局势越来越复杂并渐渐波及全国的动乱。此中新旧教徒和平民百姓,贵族和主教,接二连三,风起云涌地制造事端,扩大事件,无论是巴黎还是法国其他各地都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路易十四即位初期的全国动乱,即历史上著名的“投石党运动”,其根源是亨利四世施行保护新教徒的政策,及天主教对此政策的不满和反对。而黎世留和马扎然,双双草率处理关系法国政局稳定的宗教问题,着力于外交上的国际影响力,舍本逐末,以至演变成不可收拾之局。而此次动乱的性质,不论参加动乱的阶级和其目的如何,归根结底,是新兴的新教徒与原本统治法国的天主教在世俗世界争夺世俗权力的斗争。(二)平息投石党之乱和马扎然专政1648年至1653年,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投石党运动”时期,也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时期。1648年,是依然弱小的路易十四登基的第五年,路易十四十岁。此前的五年中,安娜太后宠信的马扎然红衣主教继承了当年黎世留的职位和政策,他着力和西班牙这个法国身边的封建专制强国作对,争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但随着1648年与西班牙战争的结束,国内矛盾也随着战争进入尾声而走向高潮,此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首相马扎然,然后是信任马扎然的安娜太后和路易十四。最先开始攻击马扎然的是巴黎高等法院的各位主教法官们,很快这些主教的同盟者便有了在法国地位显赫的贵族身影,贵族们尤其痛恨马扎然,许多人与马扎然好似有不共戴天之仇,国家的精英们对政府的不满和激烈情绪让巴黎市民对政治和自身的权益一下子热情高涨起来,他们也对自己可能并不甚了解的马扎然刻骨铭心的恨起来,于是在打着反对马扎然的旗号中,巴黎出现了暴动。应该说,这场暴动里,参与者十分广泛,相信事实上得到好处的新教徒公民也在其中,因为马扎然当时给人的印象是人神共愤,天怒人怨。天主教势力大多数贵族、大多数主教和天主教信徒反对马扎然很好理解,但新教徒为何也要蹚这浑水令人觉得有些奇怪。因为马扎然与黎世留一样,并没有正式处理在法国已经很久的宗教问题,但是也没有如后来的路易十四一样,几乎是无情的压迫新教徒,他只是集中精力在外交上,从欧洲竞争者手中牟取法国和他自己的利益。但是这样做,不仅是天主教势力不能理解的,也是新教势力不会认可的,因为马扎然对待新教的态度比起亨利四世国王时代来说实在太可恶了,所以他们也反对马扎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马扎然携带着安娜太后、路易十四和法国宫廷在少有的支持王室的实力派贵族孔代亲王(辞海中译作康迪亲王)和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路易十三的弟弟,路易十四的叔叔)的保护下,匆匆逃离巴黎。巴黎成了纯朴善良人(巴黎市民)的狂欢地,也成了投机奸诈小人(煽动动乱的主教和贵族阶级)的狂欢地,赶走国王的伟大业绩让鼓动和领导巴黎市民暴动的贵族和主教得意洋洋,但是他们太忽略阶级成分与他们一样的孔代亲王了。逃跑之中,马扎然无能为力,掌握兵权的孔代亲王就是救世主,安娜太后向孔代亲王泣求请他保护好年幼的路易十四,毕竟也是波旁王朝一份子的孔代责无旁贷,并凭借自己的杰出的军事能力,很快使得王室重返巴黎。但是孔代亲王同样是反对新教的波旁贵族,他保护路易十四是王朝血缘的使命,但对马扎然,孔代亲王没有这样的使命。孔代亲王勤王有功,与历史上经常见到的一样,在孤儿寡母的安娜太后和路易十四面前非常傲慢,并且会出言不逊,讥讽太后和马扎然。(孔代亲王甚至傲慢地怂恿一位侯爵向安娜太后求爱,并非难太后因此而生气,路易十四时代第四章,P55。按,无论这些记载是否属实,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是事后出于对孔代亲王的政治责难而夸大或捏造的打击孔代的理由,这有点像清朝初期多尔衮和孝庄时期的情境。)但是这些即使是事实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重返巴黎之后,孔代亲王与马扎然的矛盾已经不可避免了。孔代亲王是贵族,是传统的势力,而马扎然则是权相,尤其是他执行在天主教势力看来有利于新教泛滥的黎世留政策。与孔代亲王一样勤王有功的路易十四的叔叔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在勤王之始便对马扎然微辞甚多,回到巴黎之后当然更是把自己厌恶马扎然的情绪毫不保留的宣泄。这让马扎然,尤其是让马扎然说服下的安娜太后以为,孔代、加斯东会和巴黎市内仍然有很大残余的投石党人结成联盟再次对付弱小的王室但事实上,马扎然的担心是多虑的,投石党人中确实有不少贵族,其中还包括孔代亲王的弟弟,嫉妒孔代的孔蒂亲王,而在孔代亲王返回巴黎之后确实有一些原本支持投石党的贵族变成了孔代亲王的党羽,但是他们与投石党人完全没有合一,他们是所谓的“亲王党”1650年1月18日,在马扎然主持下,孔代亲王和亲王党的重要成员孔蒂亲王(孔蒂亲王最初支持过投石党,但在孔代返回巴黎之后,孔蒂亲王转而支持自己的哥哥孔代,而成为所谓“亲王党”的重要成员)及他们的妹夫隆格维尔公爵在卢浮宫被捕(孔代亲王的妹妹即隆格维尔公爵夫人是马扎然的死敌,见路易十四时代P53小注),马扎然以为孔代才是他最为强大的敌人,但他的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举国的反对,不仅亲王党的其余成员那些贵族们,还包括投机分子极多的投石党人也指责政府毫无理由的抓捕孔代亲王等人的野蛮行为。安娜太后在马扎然抓捕孔代的时刻还和尚不太明白这一切的路易十四在上帝面前祈祷抓捕行动顺利,而此刻则不得不向人声鼎沸的反对舆论妥协,她根据若干人的意愿,罢免马扎然的首相之职,释放孔代亲王等人,时间实在1651年2月13日,即孔代亲王等被捕一年之后。出狱后的孔代亲王越发觉得投石党人反对政府和王室的合理性,而更要命的是,安娜太后天真的令人咋舌,在释放孔代亲王之后,她或许以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而又把马扎然立刻召了回来,重新担任了法国首相,这一举动直接促使了孔代亲王立刻进行他自己的复仇行动,而此前一直受马扎然之气的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在马扎然返回巴黎之始便招募军队,意欲杀马扎然而后快。同时,一直蠢蠢欲动的投石党人面对这一努力都未必能达到的理想条件,当然迅速继续他们反对马扎然和反对王室的平民暴动事业。法国内战就这样喜剧的开始,马扎然带着因他而遭受不幸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王室一省一省的转移,安娜太后和年轻的路易十四再次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而这次比之前一次的出逃,所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孔代亲王和许多贵族,但是让人欣慰或者说让人尴尬的欣慰的是,这次保护王室的是另一位支持王室的波旁王朝贵族蒂雷纳,即后来的蒂雷纳亲王。蒂雷纳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孔代亲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蒂雷纳与孔代不同的地方是,蒂雷纳专心致志的效忠王室,而孔代则是效忠王室的同时表现出了对王室的傲慢。)面对反对国王的各种势力,蒂雷纳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仅仅只有蒂雷纳,法国王室也未必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尊严。此时被鼓动的法国平民忽然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法国平民只是对马扎然不能容忍,他们要求马扎然滚蛋,同时他们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正是孔代亲王以及投石党中的领导者们那些别有用心的主教们的制造出来的或许并非出于他们本意的效果。安娜太后也看到了此点,因此,1652年8月12日,马扎然又一次被免职,法国平民也因此没有了继续革命的动力,1652年10月,十四岁的路易十四被人民迎回巴黎。投石党的大佬雷斯红衣主教被捕,孔代亲王流亡国外,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被贬他乡。至此,无论是“亲王党”还是“投石党”基本上没有了再次反对王室的实力,路易十四依然太年轻,蒂雷纳毕竟不是治国之才,安娜太后再次请回了马扎然,马扎然回到巴黎的时候对捧起他的法国人充满了鄙夷,这样的朝三暮四实在让这位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对这些轻浮易动的民众感到齿冷,于是第二次回到巴黎之后的马扎然开始了自己的铁腕政策,但他的政策实质仍然是黎世留政策的延续,即专力于树立法国的国际影响,严厉镇压国内宗教派系斗争,这一政策贯彻直至1661年他在法国去世。总之,从投石党之乱至马扎然专政这一最后结果说明,在亨利四世时代兴起的新教势力与原有的天主教势力的斗争发展到路易十三时代和路易十四早年未亲政之前这段时间内,两派彼此之间都无法置对方于死地,无法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路易十四在第二次出逃期间已经渐渐长大成年,(1652年,路易十四返回巴里之时已经十四岁)在其后马扎然长达八年的专政时期里,所以能容忍这样一个权相也完全是因为国内的宗教派系彼此皆不能形成独大之势的局面。马扎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外事,转移国内矛盾,既树立了自己无限追求的显赫威名也变相团结了法国,使之无暇内斗。(三)根除富凯及其党羽1661年3月9日,法国显赫一时的权相马扎然去世。二十三岁的路易十四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亲政,其亲政的第一件事便是隆重、真挚地悼念了马扎然的去世,但这件事对路易十四来说不过是亲政前的一个小小序曲,他真正酝酿的大事首先是根除财政大臣(当时称财政总监)富凯一系的强大势力。富凯其实是有功的。无论对于法国的历史还是对于即将到来的真正的路易十四时代来说,都是基于在马扎然时期掌握财政大权而为法国积累起巨大财富的富凯的努力,路易十四也是享用着这笔财富进行四方征伐创建自己伟业的同时而清除掉了富凯及其党羽,执行路易十四这一意志的是在将来的路易十四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几位重臣:后来的财政大臣柯尔伯(也译作科尔伯)、掌玺大臣后来的国务军机大臣勒泰利埃和勒泰利埃的儿子后来的首相卢瓦。应该是在马扎然去世后不久,一定是在1661年的某个月份,原来的财政大臣富凯忽然被调任为巴黎高等法院总检察官(见路易十四时代第二十五章P345),这似乎是一个明升暗降的人事安排,这一职位可能风光无限但却远离了法国政治决策的核心,因为路易十四在没有亲政以前自己有限的活动范围内便以令人惊讶的强势剥夺了高等法院参政议政的权利。(不要忘了,投石党之乱便是起源于高等法院对政府和王室的不满。路易十四打击高等法院参路易十四时代第二十五章P337-338,原文作1665年。按,此事必非1665年,依据上下文意此事是在马扎然专政时期,内乱平息不久,而马扎然去世在1661年,内乱平息在1653年,若在1665年,马扎然已经去世四年之久,路易十四亲政已经游刃有余,高等法院必早已屈服于路易十四,无由多此一举。)让如此之重臣富凯担任一个摆设的高等法院领衔之职,很明显,这是路易十四亲政之后对富凯采取措施的开始。以富凯这样资历的老臣,对政治行为应该是极其敏感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担任高等法院最高检察官之后的富凯仍然进行着豪奢程度甚至超过凡尔赛宫廷的社交游宴,因此,也是在1661年,富凯被柯尔伯极尽巧妙的设计抓捕。当然我们怀疑,因为豪奢超过国王的宴会而得知富凯原来是贪墨了国家的巨大财富而被捕的这一系列事件和因由不过是政治斗争需要而捏造或夸大的冠冕理由。论其个人财富的积累,富凯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他的顶头上司马扎然,路易十四能容忍马扎然为何会无法容忍富凯呢?对富凯的审判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公平,柯尔伯必欲置富凯于死地而后快(路易十四时代P347),国务大臣米歇尔勒泰利埃是“富凯的最残酷无情的迫害者之一”(同书,P347,此点甚可注意,后面会谈到),“审判委员会主席、掌玺大臣塞吉埃,是审判富凯的法官中最激烈凶狠,最想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是对他最冷酷无情的人”(同书,P347)如果富凯仅仅是因为贪污国家公款而自肥,过着连国王都不能容忍的奢侈堕落的生活,柯尔伯等人应该不会如此残忍、冷酷和疯狂的对待这样一位重臣。审判了三年的富凯在审判的三年期间被分别多次拘押在巴士底狱和万森监狱,好像是怕别人能够准确地了解富凯的关押地点一样。三年之后,1664年,富凯被判终身流放(同书,P348),流放的地点是法国普罗斯旺海外的圣玛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同书,P341)。富凯头戴铁面具,只有如贵为首相的卢瓦才能去探望,简直神秘之极。若干年后,富凯又被人秘密地从圣玛格丽特岛城堡带回到了巴士底狱,监狱长亲自接待,并给予了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狱中生活,直到1703年,富凯死去,死后,他被草草地埋葬。总之关于富凯的一切事一直被处理的非常秘密,卢瓦之后的首相夏米亚尔(此人后面也会提到)曾经说过“铁面人”的事是国家机密,他曾宣誓永远不泄露(同书,P343),而且夏米亚尔也是详细知道富凯事件的最后一个人。由于对富凯的处置如此离奇和诡异,导致了后来的“富凯研究”成了一段谜案,误解百出。以至许多人认为富凯在1680年已经死在了圣玛格丽特岛城堡的囚禁中。(路易十四时代第五章P70的译者注便赫然写着富凯的卒年为1680年,其实富凯这件事,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的叙述虽然比较隐晦,没有指名道姓的说“铁面人”便是被流放的富凯,但是稍一分析便能很容易的判断出圣玛格丽特岛城堡里的神秘铁面人必然就是富凯。在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成书后的二百多年,对富凯的死竟然还停留在相信路易十四捏造的舆论宣传上,作为历史研究实在让人震惊。)除了富凯之外,与富凯关系密切的同僚和党羽也各自有不同的结果。国务大臣盖内戈被法院追究,并没收其大部分财产;富凯担任财政大臣时的随员圣埃弗雷蒙一位著名的才子,被判犯有叛逆罪而被迫流亡英国,直到他晚年,路易十四才允许他回法国,但他最终选择了客死他乡;(对富凯党羽的迫害见路易十四时代第二十五章,P349-350,盖内戈和圣埃弗雷蒙是其中地位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这些迫害的执行者基本上都是出于温和的柯尔伯。)另一位是富凯曾经的首席秘书珀利松,但是他没有盖内戈和圣埃弗雷蒙的悲惨,反而从此命运转折。他背叛了富凯集团,投向了强大的路易十四宫廷,并在若干年后,路易十四决心彻底打击新教徒的时候,珀利松承担了分化(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用金钱收买)新教徒的秘密任务,而富凯的遗孀埃尔瓦尔夫人也汇钱给新教徒阻止他们改变宗教信仰。(同书,第三十六章,P529、P531。原文是:埃尔瓦尔夫人出于任何时代的妇女都具有的宗教热诚,汇钱阻止人们改宗,其款额与珀利松用于劝人改宗的钱相同。按,不能排除埃尔瓦尔夫人有一颗虔诚的宗教信仰之心,但阻止珀利松的行为动机远不仅这些,而是源于富凯与路易十四、新教与天主教信徒之间的矛盾,详后说。另外,在路易十四时代第九章,路易十四征讨西属佛兰德尔的弗朗什孔泰地区时,有一个随军的历史学家也叫珀利松见P115,不知此人是不是这个分化新教徒的珀利松,路易十四征讨弗朗什孔泰是在1668年2月之后,即根除富凯集团的六七年之后,此时的珀利松早已投靠宫廷,很有可能已经为路易十四服务,如果这个历史学家珀利松即为富凯首席秘书的珀利松,那么更能证明,在珀利松投靠路易十四之后,原本身居要职财政大臣首席秘书的珀利松就像历史上常见的叛变归顺者一样,并不能人生得意,而是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再没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了。)但无论怎么说,比起盖内戈和圣埃弗雷蒙,珀利松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有上述的一切可以看到,富凯及其党羽的不同命运,背后推手绝对不是简单的一般经济犯罪,不是简单的贪污国家公款,而是一系列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我们不禁要问雄才大略的路易十四、温文尔雅的柯尔伯、忠诚耿直的勒泰利埃和能力卓绝的卢瓦为何会对为法国积累了巨大财富、为光辉的路易十四时代打下坚实基础的功勋老臣富凯要下此毒手?首先,富凯是实行专政的前首相马扎然的心腹,其担任财政大臣是有马扎然的绝对支持,而马扎然的专政正是路易十四所否定和需要彻底根除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路易十四要在法国光荣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就不太可能继续马扎然的政治;其次,路易十四背后的强大支持精英群体几乎都是天主教信徒,这些人无论是温和的柯尔伯还是保守的勒泰利埃、卢瓦父子,对于日渐崛起并企图而且也已经渗入到法国政治核心阶层的新教信徒都是不能容忍和坚决排除的,而马扎然虽然模糊宗教矛盾,但在人事安排上往往给新教信徒以非常令人艳羡的机会,(路易十四时代第三十六章,P527,在马扎然专政初期任命的财政大臣当时称财政总监赫尔瓦尔特即是一位新教的加尔文派教徒)而富凯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富凯很有可能是一位新教徒。富凯的夫人埃尔瓦尔夫人具有“宗教热诚”的支持新教徒,阻止珀利松分化,说明了埃尔瓦尔夫人可能是一位新教徒,至少不是天主教徒。那么与埃尔瓦尔夫人朝夕共处的富凯也很有可能是一位新教徒,至少不太可能是天主教徒。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得到马扎然的信任,让其担任新教徒赫尔瓦尔特曾经担任的财政大臣一职。不仅如此,就连富凯的首席秘书,以对富凯“忠诚而名驰遐迩”(同书,第三十六章,P529),后来又背叛富凯集团的珀利松也“曾经长期是加尔文派教徒”(同上)。这些说明富凯集团是名副其实的新教集团,是路易十四的手下所仇视的一派。有一个故事能充分说明路易十四与富凯的矛盾及富凯与马扎然的微妙关系。“国王有时向富凯要钱,富凯回答说,陛下,陛下的银箱是空的,但是红衣主教大人会借给陛下一些。”(同书,第六章,P92-93)这当然可以用来说明红衣主教马扎然大人手中有富可敌国的个人财富。但假若富凯说这句话的语气稍有不敬,高傲的路易十四必会以为这是富凯对自己的讽刺和向他宣告马扎然是何等的强大。因此,富凯在马扎然专政时期能够掌握十分重要的财政大权,很有可能是因为与马扎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马扎然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庇护新教的态度是为天主教信徒极其仇视的,天主教信徒的最大代表路易十四当然不会轻易放过马扎然之后有嫌作为新教徒旗帜的富凯。因此,这一系列对富凯的残酷迫害实际上是路易十四对马扎然政策的否定,而路易十四朝中的中坚力量,宗教保守派分子柯尔伯、勒泰利埃和卢瓦必然借着马扎然之死和路易十四亲政的有利时机大举复兴宗教保守派势力而打击同情新教有新教信徒嫌疑的并采取平衡新旧宗教派系的执政实力集团。富凯是马扎然死后平衡派系中地位和影响力最高最大最重要的人物,无论是路易十四新朝新气象还是保守派大力复兴都是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而勒泰利埃父子是路易十四一朝中最为保守的保守势力,因此勒泰利埃对富凯恨之入骨。至于塞吉埃,虽然没有其他资料可以考证,但可以推断,此位必定是勒泰利埃、卢瓦父子的一党。富凯及其党羽的被根除实质上即是马扎然后平衡新旧宗教派系政策的破裂,宗教保守势力大肆复兴,天主教从世俗统治上,至少从表面上取得了对新教势力的胜利。(四)柯尔伯与卢瓦的矛盾富凯是马扎然之后唯一的政坛巨人,也是路易十四实践自己政治理想的一个最大假想敌,但在富凯倒下之后,路易十四的政治便成了宗教信仰保守派的天下。扳倒富凯出力最多的柯尔伯和勒泰利埃卢瓦父子主宰了法国的政治。柯尔伯如愿继承了富凯之前的财政大臣一职,(路易十四时代第二十五章,P350,新的财政大臣即指柯尔伯,亦可参同书第三十章。)而勒泰利埃卢瓦父子很快也成了路易十四非常倚重的人物,勒泰利埃由国务大臣升为掌玺大臣,卢瓦更在之后不久荣任路易十四的首相,调度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事宜。但是在柯尔伯和勒泰利埃卢瓦父子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没有扳倒富凯之前一直居于次要地位,但在富凯倒台之后,便成了影响法国内政和谐的最大阻碍。这就是柯尔伯与勒泰利埃卢瓦父子父子对于新教徒态度上的不同。无论是柯尔伯还是勒泰利埃和卢瓦,绝对不允许新教信徒插手法国政治,更不允许新教信徒渗入国家政治的决策层这一点上,他们是没有分歧的,这也是他们何以一致残酷迫害富凯的原因,但在富凯这个最大的敌人被翦除之后,柯尔伯终于又恢复了自己的温和本性,他主张有限地联合新教徒,让新教的普通信众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缔造财富;而勒泰利埃和卢瓦,作为路易十四朝中最为保守的实力派大佬,非常不认同柯尔伯的“错误”,他们主张彻底清除任何新教信徒在法国的任何迹象,让新教徒滚出法国,让法兰西这片热土没有任何新教势力的生命迹象。这就是柯尔伯与勒泰利埃卢瓦父子矛盾的实质,也是柯尔伯和卢瓦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后长期对峙仇视的原因。柯尔伯是财政大臣,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为路易十四高傲的雄霸欧洲之梦提供无数的金钱。因此恢复理性的柯尔伯很清楚新教信徒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以及他们掌握的先进技能对增加法国财富的重要意义,所以柯尔伯上任之后重振法国工商业,开拓法国的海上贸易,挑战当时最善于在海上做买卖的荷兰人的对外贸易的霸主地位。柯尔伯是成功的,因为他没有极端地中止新教平民在法国谋求生路辛苦生活的希望和奋斗目标。在柯尔伯所极为看重的法国工商业领域里,有着大批手艺娴熟,聪明睿智的新教徒参与工作。柯尔伯希望“把新教徒当成有用的臣民加以保护”(同书,P528)。但是卢瓦并不这么看。卢瓦是路易十四的首相,是负责路易十四征服欧洲的各项工作的调度员。也就是说,柯尔伯为路易十四挣钱,而卢瓦负责如何花这些钱。他看不到新教徒在创造财富方面的功绩,他只是固执地认为,新教徒对于神圣的天主教信仰贻害无穷。他与他的父亲从来就不认为新教徒对法国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他们父子主张“把新教徒作为叛逆加以铲除”,(同书,P528)柯尔伯这种仁慈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柯尔伯就是卢瓦的“死敌”,或者说是神圣正统的基督教信仰的“死敌”。 这两派在法国掀起了怎样的政治风雨,尚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但是对新教徒强硬的勒泰利埃卢瓦父子一派似乎占了上风,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最后的体现就是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敕令。而执笔签发这个废除令的正是“年迈的掌玺大臣勒泰利埃”,他“满心欢喜,大声叫道:现在把你们的奴隶干掉,放手干吧,因为我要亲眼看到你们将得救。”(同书,P535)于是从亨利四世时代开始,便受到官方保护无论这种保护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的数百万新教徒们携带着自己的智慧、技术、资金和家庭逃离法国。而当时法国的敌人们:带着极大民族仇恨的荷兰、自来便与法国水火不容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联邦,迅速和异常兴高采烈地接纳了法国的宗教难民。在狡猾的英国的资助下,迅速组织了战斗力极强的法国本土之外的反政府组织。这些逃难的新教徒有的似乎与法国政府有杀妻灭子、不共戴天之仇。在路易十四晚年,带领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利地军队蹂躏法国军队的法国贵族欧仁亲王,便是在这时背叛法国的,而欧仁亲王的母亲即可能是南特敕令废除后受到迫害的新教信徒。(欧仁亲王是比较疏远的法国贵族)总之,南特敕令的废除,使得法国国内的新教徒对于天主教的进攻几乎再无还手之力,但是却在法国本土之外形成了强大的进攻法国的侵略军,他们在荷兰、英国、德意志和奥利地人(当时的德意志和奥地利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资助下最终使一生没有屈服过的路易十四最后屈服,并有了一个无比凄凉的晚年。而在南特敕令被废除前的两年,1683年,柯尔伯去世。去世前的柯尔伯是法国的财政大臣兼海军大臣,他死后,他指定了他的儿子塞涅莱继续担任海军大臣。柯尔伯与卢瓦一直斗到了死,死之前他没有失败,但是命运也注定了他不会胜利。柯尔伯在晚年着力经营的只有以前被人嘲笑的法国海军,而不再是国库的财富。大概正是因为柯尔伯熟悉海上贸易的重要性,所以他不能容忍他的商船的安全取决于英国和荷兰人的心情好坏。而同时,在与卢瓦的斗争中,他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使他有时间重建当时除了路易十四之外被所有法国人轻视的法国海军。他的儿子塞涅莱继承了父亲的伟业,以至于在塞涅莱主管下的海军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舰队,号称路易十四拥有了大西洋。柯尔伯只为法国留下了一支海军。卢瓦在打败柯尔伯之后,继续为路易十四的征伐大业服务,但这时应经没有了新教徒为法国服务的支持。1691年7月16日,卢瓦去世。法国在同时的对外战争中捉襟见肘,而法国的财政也已经日益恶化。路易十四时代在卢瓦去世之后真正走上了下坡路。(五)路易十四晚年的政治情况片段路易十四晚年的政治局势是他一生中最不平静的时刻,当时几乎整个欧洲都在与他作战,而国内的情况也日益恶化,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辛苦,且越来越有受到一向被法国人轻视的民族侮辱的担忧,但这一时期对于路易十四的宫廷政治来说,几乎是他一生中最为平静的时刻。这当然是因为勒泰利埃和卢瓦父子清除了新教势力以及宗教保守势力中的温和派所造成的。路易十四的晚年政治统治力掌握在法国最为保守的政治集团手中,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奥尔良公爵(此奥尔良公爵并不是路易十四的叔叔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而是路易十四弟弟的儿子,即路易十四的侄子,原来的夏尔特尔公爵菲利普,见路易十四时代第十六章P207,本书中的翻译常常把菲利普称为“亨利四世的孙子”,误,当为亨利四世的重孙。)摄政和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为什么会那么黑暗,为什么会爆发启蒙运动。所以,保守势力中的强硬派一党独大,没有任何政治对手能够与其进行政治博弈,也就使得路易十四的晚年政治斗争趋向了平静。卢瓦死后数年里,首相的职责似乎由“枢密院”代替了。(同书,第十七章,P218,原文云:政治事务由枢密院处理。此事在卢瓦去世之后。)但到了1699年,一向不过问政治的路易十四晚年最重要的女人,曼特农夫人忽然推荐她的宠信夏米亚尔主管财政部,1701年,夏米亚尔又主持军机部。(同书,第十八章,P244)也就是说,夏米亚尔在曼特农夫人的支持下先后担任了财政大臣和首相,而财政大臣和首相都是路易十四时代极为敏感的政治要职。让人奇怪的是,此时此刻,向来清心寡欲不问政事的曼特农夫人为什么会出手?夏米亚尔又何德何能接掌了保守势力强硬派为之奋斗了八十余年的法国军政大权?曼特农夫人是路易十四最后的女人,也是路易十四晚年的精神依靠之一。曼特农夫人出生在1635年,比路易十四大三岁,(从后来的历史看,这可真是女大三,抱金砖啊!)原名是弗朗索瓦丝奥比涅,早年丝毫没有任何贵幸的可能,反而历尽坎坷。1651年,16岁的弗朗索瓦丝嫁给了“长得难看、肢体不灵、财产微薄”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平庸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地使用权租赁与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合同
- 游戏剧情设计与脚本编写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园艺植物租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管理培训教育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等部分示范学校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金融专用设备:保险柜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施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资源型城市绿色产业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报告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与发电量提升的智能化运维智能化运维产业链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全面工作计划
- 2024年医师定期考核超声专业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寄售合同
- 2025中国人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完整答案详解
- 充电桩行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武汉市纳帕溪谷剩余产品价格策略及3月份销售策略报告
- 2024-2030年钻石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景区植物管理办法
- 老高糖健康管理培训课件
- 璧山区辅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2年软件项目实施方案书模板(投标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