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重点文言文篇目复习.doc_第1页
北师大版重点文言文篇目复习.doc_第2页
北师大版重点文言文篇目复习.doc_第3页
北师大版重点文言文篇目复习.doc_第4页
北师大版重点文言文篇目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舜发( )于畎亩( )之中 2、傅说举( )于版筑之中 3、管夷吾举于士( ) 4、百里奚举于市( ) 5、故( )天将降大任( )于( )是( )人也 6、必先苦( )其心志 7、劳( )其筋骨 8、饿( )其体肤 9、空乏( )其身 10、所以( )动( )心忍( )性 11、曾( )益其所不能 12、人恒过( ),13、然后( )能改 14、衡( )于虑,而后作( ) 15、征( )于色16、而后喻( ) 17、入( )则无法家拂( )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18、国恒( )亡 19、然后知生( )于忧患 。二、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4、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一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四、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5题。(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次:编次,整理。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缧绁(li xi):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羑里(y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 (2)人恒过:( ) (3)乃喟然而叹曰:( ) (4)故述往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答: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4【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答: 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风烟俱( )净 2、从( )流飘荡 3、任意东西( )。4、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 5、皆生寒( )树。6、负( )势竞上( ),互相轩邈( ) 7、泠泠作( )响 8、好( )鸟相鸣,9、蝉则千转( )不穷( ) 10、猿则百叫无绝( ) 11、鸢飞戾( )天者 望峰息( )心 12、窥谷忘反( )13、横柯上( )蔽 。二. 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章,完成14题。(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罗纨(w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梅花为寒所勒 勒: 山岚设色之妙 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猿则百叫无绝A B.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月景尤为清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梅花为寒所勒C. D. 皆在朝日始出 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三峡一、解释加点的词:1、沿泝( )阻绝2、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 也 3、或( )王命急宣4、飞漱( )其间5、至于夏水襄( )陵6自:自( )三峡七百里中自( )非亭午夜分7、绝:沿泝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8、 属( )引( )凄异。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回清倒影( )10、晴初霜旦( )11、素湍绿潭( )12、良多趣味 ( )13、略无阙处( )二、翻译句子: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写景的方法是: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中考连接: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14分)(甲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歇:消散。 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与:参与,引申为赞赏。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或王命急宣(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 ) (4)四时俱备(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爱莲说 周敦颐一、解释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 )爱菊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 )清涟而不妖( ),5、不蔓( )不枝( )6、香远益( )清7、亭亭( )净植( )8、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9、予谓( )菊10、陶后鲜( )有闻11、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二、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回答下列问题;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共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译文: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4.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3分) 芙蕖一、 解释加点的字:1、产( )于水者曰草芙蓉. 2、非故效( )颦于茂叔而袭( )成说于前人也。3、以( )芙蕖之可( )人。4、其事( )不一而足,请备( )述之。5、群葩当令( )时 。6、过而不问之秋( )矣。7、则又日( )高日上( ),日上日妍( )。8、是( )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 )矣。9、迨( )至菡萏成花,。10、自夏徂( )秋。11、在人为应得之资( )者也。12、及花之既( )谢,亦可告无罪( )于主人矣;13、与翠叶并( )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 )者也。 14、可鼻( )。15、荷花之异馥( )。16纳凉而凉逐( )之生17、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 )齿颊者也。 18、又备( )经年裹物之用。19、植数茎以塞责( ),又时病( )其漏,望天乞( )水以救之,殆( )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 )其命者哉。二、 翻译下列句子:1、 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2、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 3、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 4、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5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三、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答: 2第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文)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乙文)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请备述之( ) 余以为妙绝( )。 与翠叶并擎( ) 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 ) 2下列每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及其茎叶既生 B只在花开之数日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C乃摘而藏之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D以芙蕖之可人 不以物喜3翻译下列句子。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4、甲、乙两文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对荷花的()感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一、解释加点词语:1、邹忌讽( )齐王纳谏2、邹忌修( )八尺有余。 3、朝服( )衣冠,窥( )镜。4、明日( ),徐公来,孰( )视之。5、吾妻之美( )我者,私( )我也。6、 王之蔽( )甚矣7、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8、能谤讥( )于市朝( )。9、时时而间( )进。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三、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2、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四、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1-5题(18分)。(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文)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虞、虢(u):周代国名。 垂棘、屈产:古地名,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滥:贪求。 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6 分)臣之妻私臣(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客之美我者( )(5)而求假( )道焉,必可得也 (6)荀息伐虢,克之( )2、翻译下列句子。(6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3)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3、邹忌认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答: 4、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2分 5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回答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2分) 曹刿论战左传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 )我 2、肉食者鄙( ) 3、又何间( )焉? 4、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5、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 7、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 )也。可以( )一战。 9、既克( ) 10、一鼓( )作( ) 气,再( )而衰, 11、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 12、何以( )战 13、望其旗靡( ) 14、故逐( )之 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夫战,勇气也。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性格。 2、怎样评价鲁庄公? 四、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斥堠(h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犒(ko):犒赏。殆:通“怠”,懈怠。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尽其所欲( )(3)遂逐齐师( )(4)再而衰(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公与之乘 凡战之道B故虽并天下 公问其故C既克 既胜养其心D登轼而望之 而士不厌兵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译文: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答:岳阳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