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1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解析: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2 mol M与1 mol N反应,无论怎样反应,M与N的浓度永远不相等,所以“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此反应是可逆反应,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既不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不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符合化学平衡特征,C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D错误。答案:C2向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下列哪种物质中()A多余的氧气中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18O2的加入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SO2、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答案:D3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生成速率的2倍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解析:A、C项均表示正反应方向;B项是可逆反应的特点,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D项,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正确。答案:D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颜色;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一定能证明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下同)。(4)一定能证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解析:.(1)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58 mol,则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 molL1s1。(2)根据图象可知X和Y的物质的量减小,是反应物,平衡时变化量分别是1.20 mol0.41 mol0.79 mol、1.00 mol0.21 mol0.79 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58 mol,Z是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容器容积的比值,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混合气体颜色的深浅与有色气体的浓度有关系。在任何时刻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比学计量数之比,则(3)反应2SO2(g)O2(g)2SO3(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均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反应I2(g)H2(g)2HI(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碘是有色气体,则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1)0.079 molL1s1(2)X(g)Y(g)2Z(g).(3)(4)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A级基础巩固基础题1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Cl2溶解于水B氨气溶解于水C工业合成氨 DNa2CO3CO2H2O=2NaHCO3和2NaHCO3Na2CO3CO2H2O解析:A项,Cl2溶于水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B项,NH3溶于水存在反应:NH3H2ONH3H2O;C项,N23H22NH3;D项,两反应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答案:D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为0B同一化学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限度可能不同C化学反应的限度影响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程度D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解析: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该状态是动态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不为0。答案:A3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A浓度的改变 B压强的改变C使用了催化剂 D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解析:其他条件一定时浓度和压强的改变可以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它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相同的,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答案:D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解析: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误;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项正确;由于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当两者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即达到平衡,D项正确。答案:A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答案:D基础题6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0.3 mol Y(g)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解析:X减少0.1 mol,消耗Y 0.3 mol,生成Z 0.2 mol,当达到平衡时X、Z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A不符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2v正(X)v逆(Z),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X)v逆(Z),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Y消耗0.1 mol,生成Z物质的量为0.1 mol,图象中反应的定量关系不符合反应比,故C不符合;Y减少0.15 mol,Z增加0.1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0.150.132,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一致,故D符合。答案:D7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反应达平衡时,c(H2)_。(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填序号)。CO减少的速率和CO2减少的速率相等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解析:(1)由图分析10 min达到平衡,CO2浓度增加了0.03 molL1,则CO浓度减小0.03 molL1,所以v(CO)0.003 molL1min1,由于起始时,H2浓度为0,所以达到平衡时c(H2)0.03 molL1;(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不是停止反应。CO减少的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速率是逆反应速率,当二者相等时,v正(CO)v逆(CO),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1)0.003 molL1min10.03 molL1(2)B级能力提升8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填字母)。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E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F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答案:(1)2X(g) 3Y(g)Z(g)(2)0.12 molL1min1(3)化学平衡DF9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NO(g)和O2(g)反应生成NO2(g)的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上述反应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 s时,NO的转化率为_。(2)如图,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3)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解析:(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5 s时,NO转化率为100%65%。(2)由平衡体系2NO(g)O2(g)2NO2(g)知,NO2为生成物,初始状态时,c(NO2)0,随反应的进行,c(NO2)逐渐增大,当达到平衡时,c(NO2)0.006 5 molL1,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v(NO)0.003 molL1s1,则v(O2)v(NO)0.001 5 molL1s1。(3)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 灌肠法课件教学课件
- 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洞察及研究
- 源码审计技术-洞察及研究
- 预测模型误差控制-洞察及研究
- 铁炼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背阔肌知识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年VTE防控护理培训理论考核试题(附答案)
-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课件
- 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白皮书
- 电气车间送电试车方案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 急性脑梗塞护理课件
- EPP发泡聚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绵阳市医学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赛事承办、体育比赛组织策划投标方案
- 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完整版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多机器人协作与任务分配优化策略的实践探索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