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流程.doc_第1页
教学设计与流程.doc_第2页
教学设计与流程.doc_第3页
教学设计与流程.doc_第4页
教学设计与流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第五册第25课教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流程一、课前师生互动班里谁是领歌员,带同学们唱首歌。平时大家都学了哪些歌曲?平时大家喜欢唱什么歌曲?唱得怎么样?(教师评价一番让学生坐好,平静几秒钟)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1、上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同学们,有多少人喜欢看动画片?(教师激励一番)希望呆会上课时有这么小手举起来。2、播放动画片,引导认真观看。3、这是什么字?4、指名学生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笔顺。5、指导全班同学有声书空。6、请同学们齐读课题。7、齐读课文。(二)研读14自然段,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1、请同学们把课文拿出来,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三个带“然”的词语。读完后请同学们举手向我示意。2、谁来说说你找出的词语?(生说,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词语。)齐读这三个词。3、引读第二自然段。谁能把课文中带有“忽然”的句子找出来,请你读一读。 “忽然”是什么意思?发明家忽然产生一个什么想法?4、指导朗读句子“盾太小戳不到我啦!”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发明家为自己忽然间产生的想法感到怎样?(高兴)好,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5、导读“对方的矛难以招架。”(体会句子,理解:难以招架、如雨点般,感受比喻句) 发明家为什么会忽然产生这个想法?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发明家难以招架? (理解:难以招架、如雨点般,感受比喻句)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密集的矛比作雨点)请大家看(师在黑板上画密集的雨点)这样密集的矛向发明家刺来,这么小的盾能招架得了吗?(生:不能)于是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再次读“盾太小戳不到我啦!”大家真会学习,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从“忽然”一词中体会这是发明家突发奇想的开端。)6、引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固然”,体会这是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 铁屋子做成了(师画铁屋子),发明家也就变得怎样了?(生:安全了)对,发明家固然也就变得安全了。“固然”是什么意思?(本来、一定)躲在铁屋子里固然安全了,可是,他却失去了什么?(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为什么?全班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长句: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在这一段中有一个长句子,听老师读一次,大家拿起笔在老师停顿的地方划一斜线。(师读)在什么地方停顿,再听老师读一读。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我们把这个长句读一读。这个句子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谁来告诉老师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钻在铁屋子里的发明家比作蜗牛或乌龟)发明家变成了蜗牛或乌龟这样行不行啊?请大家读读这一段最后一个句子。7、学习第四自然段。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改进铁屋子的?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学习第四自然段。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前面两个自然段我们是怎么学的。首先我们抓住了每个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对他们进行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读顺。现在 让我们按照这个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第四自然段。听清要求了吗?能不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学法提示)(1)、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2)、理解重点词语;(3)、把每个句子读通读顺。生自学,师巡视。发明家是怎样改进铁屋子的?(教师利用坦克样子的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根据学生叙述在铁屋子上画上小洞,伸出枪炮,装上轮子、履带,组合成坦克图。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的“矛”及破折号的用法。解释:“当然”一词,体会这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矛”枪口或炮口)同学们注意了吗?矛字上加上了双引号在这指什么。在枪口或炮口的前面有一个破折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它还有许多用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会碰到。发明家还作了些什么?(师划出轮子、履带)过渡:教师指着坦克样子的简笔画,问:这是什么?对,这就是坦克,发明家就是这样发明坦克的。来同学们让我们把课文的14自然段朗读一边共同感受坦克发明的过程。(齐读第一至四自然段。)8、(根据提示练习复述坦克发明过程)9、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共同来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威力(播放有关坦克“大显神威”的动画)。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畅谈感受)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全班同学齐读第五自然段。10、课文学到这,我们好像都略有所思,坦克发明过程说明了什么?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1、学生自由畅述。12、反复朗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1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例子,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列举生活中集其他事物的优点于一身的东西。 你们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把别人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的吗?假如可能,你想向班里哪些同学学习他们的优点?生活中像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这里的“谁”不仅仅指物体,还可以指人。可以是我,是你,是他。如果可能,你想把别人的什么优点集中在自己身上?14、总结同学们都有美好的愿望。其实,“集合”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关于集合的问题等你去解决 “集合”也不仅仅是一个道理,它是我们生活的法宝,它能把很多不同的事务集合起来,产生新的东西。同学们,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集合的学问、集合的法宝,创造出更多新的事物来。15、布置作业(1)、拿出积累本,抄下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2)、把自己想到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写下来,作为“我的奇思异想”与同学交流。附板书一: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