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过关演练5一.单项选择题(84分)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4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农民将一切余粮交售给国家 B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B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非常措施 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8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10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的重点是 A农业 B教育 C轻工业 D重工业 11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确立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苏联通过新宪法 12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13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15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1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17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8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 A重工业 B商业 C农业 D轻工业1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B C D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2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2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 B. C. D. 23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的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 A思想政治 B国民经济 C科技教育 D军事 2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 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 2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26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27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28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二、非选择题(16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1)错误: 根源: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5)同:区别: 201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过关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83分)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B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C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4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 A农民将一切余粮交售给国家 B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B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B A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B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非常措施 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8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B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10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的重点是 D A农业 B教育 C轻工业 D重工业 11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D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确立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苏联通过新宪法 12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D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13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C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15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C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16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17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A 18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 C A重工业 B商业 C农业 D轻工业1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B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B C D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C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2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B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2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C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 B. C. D. 23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的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 BA思想政治 B国民经济 C科技教育 D军事 2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 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 C2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A 26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C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27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28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A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二、非选择题(16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名称设计理念及寓意探索
- 小学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范例
- 煤矿买卖合同风险管控注意事项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文斗卫生院招聘乡村医生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车辆安全检测与维护技术实操
- 小学篮球运球教学教案设计
- 2025年蚌埠高新区公办幼儿园公开招聘学前教育教师3名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投资人参与企业重整的利益平衡机制
-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指南
- 2025年河北张家口尚义县公开招聘编外办公辅助工作人员15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中医家族传承政策解读
- 2025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体育办公室管理制度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2025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古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探索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 燃气智慧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
- 2025至2030年中国利妥昔单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法律援助法普法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