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继强激励教育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石继强激励教育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石继强激励教育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石继强激励教育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石继强激励教育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吉林市中学铅球教学中“激励法”运用的探析石继强摘要:对吉林市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数理统计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目的运用激励教育,结合动作技能的形成机制,辅之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授课时数内,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铅球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探讨“激励教育”在铅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此教学方法来进行铅球技术课教学,为新形势下田径课的技术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激励教育 田径 铅球 教学Application of the Encouragement Education in the Shot TeachingInstitute: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Sports TrainingStudents Name: Yu Fei, Instructor: Jiang Zhipeng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students of Songhuajiang Middle School of Jilin City is mad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mathematic statistics, experiment method and documentation method, etc. are used. The main purpose is to use the encouragement education, combine with the establishing mechanism of actions and skills, support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ry to effectively inspir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the shot learning in the limited class hours, improve the learning quality and effects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couragement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hot technique course and how to use such a teaching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shot technique course,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echnical teaching of the field and track course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encouragement education, field and track, shot, teaching前言激励教育理论早先产生于管理学界,后来被推广到教育领域中来。国际上与激励相关的理论有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美国学者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美国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等。后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与深入,广大教育届的领导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激励一词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地区将激励教育作为一项科研课在很大范围开展研究及实施。在全国教育领域内,实施激励教育的小学比较多,如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从1993年开始将激励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研究的深入又将激励教育转化为全区教育改革的主题,并在实施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如何在普通初中田径教学中实行激励教育,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教育的人本主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问题。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吉林市第十八中学两个自然班的共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66人为男生,60人为女生。1.2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广泛查阅有关田径课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并对此进行分析,收集论文相关资料。1.2.2 数理统计法:对吉林市松第十八中学126名学生进行一般的素质测试,初步分析了激励教育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走向和制约学生兴趣发展的有关因素,以及一些相应的建议。1.2.3 实验法:以吉林市第十八中学的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自然班分组,以激励教育进行教学的自然班为实验组,另一自然班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为期6周12个课时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对比分析。2 结果和分析2.1 实验目的通过激励方法的手段,探讨在提高田径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缩短学习时间和周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2 实验目标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缩短教学周期。2.3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四个方面所组成的。根据教育理论,为了使体育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研究注重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组织结构。以及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佳效果。由于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要素联系的形式,所以,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3.1. 设计教师的主导活动教师的主导活动主要有交代目标、激发动机、提出问题、组织观察、引导思考、总结归纳、评价分析、解答疑问、强化记忆等。2.3.2. 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主要有注意观察、动作模仿、动作反馈、练习巩固、积极思考(如判断、辨别、比较、分析、综合)等。2.4 “激励教育”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表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组别体重(kg)身高(cm)30米跑(s)立定跳(cm)后抛铅球(m)实验组45.6165.45.891.987.63对照组46.3164.66.012.117.55实验前对两组的实验对象,进行有关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测定,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差异 (见表1) 。2010年9月2010年11月。共6周,12学时。运用“激励教育”进行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相比,对技术的掌握,理论知识的理解,都有显著性差异。 表 2 实验前铅球基础水平比较分析结果组别成绩(米)技术得分实验组6.3465.6对照组6.4566.3 表 3实验后两班学生成绩差异检验结果组别成绩(米)技术得分实验组7.5683.5对照组6.9375.3根据表2、3可以看出,经过近6周的教学实验,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术成绩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成绩提高了1.22米,对照组成绩提高了0.48米,实验组提高的成绩远大于对照组,技术得分情况亦然,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整体成绩要好于对照组,这说明“激励教育”教学对提高铅球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课前,教师就应该为“激励教育”制定计划,首先,教师应该把整个铅球技术教学分为几个教学阶段,然后以一定的逻辑顺序,从简单到较难,从低要求到高要求逐渐排列,安排教学内容和目标。每个阶段中,每个教学要点都应该是先从概念到原理,后从原理到运用,从分解技术到完整技术逐步进行,即展现出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又展现了各要点之间的关系。并且每个教学阶段的结构基本一致,还注意了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以便每个阶段使用过的材料都可以在往后的教学阶段中反复使用。这徉既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又考虑系统性和阶段性紧密结合的目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推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2.5 实施激励教育的理论认识2.5.1 激励的基本含义 “激励是适用于各种动力、欲求、需要、希望以及其他类似力量的通用术语。”对此,中国学者也有评述, “激励一词,运用在心理学的话,可以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手段,在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的心理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激励”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使其发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为实现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所谓激励教育就是指为满足教育活动中学生各自的需求,而创造各种激发他们所追求的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实现激励教育目标的过程。“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自身的内在潜能的过程2.5.2 激励教育的含义激励教育理论是现代管理学中,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理论,后被教育领域为之所用。从广义上讲,激励教育就是指社会以及一切组织为尊重社会个体的主体地位,满足其积极的心理需求,最终达到可以实现自我激励的教育方式。从狭义上讲,激励教育就是指在教育中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维持其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发展,使之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运用激励教育方法就是要通过有效手段,使思想以外的动力转化为思想动力。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到受教育有意义,而且对最终实现自身目标充满信心,从而外激励即可以转化为内激励。通过激励手段最终使学生“不再需要激励”,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我激励的方法,实现其自我激励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就是指激励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激励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初中生,初中生与小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呈现出年龄段的特殊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现出的是持久的连续性,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有整体的凝聚性,也有个体的差异性;在学校,激励教育的运用者主要是教师,教师是社会规范的楷模,他们肩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是激励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学生学习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一般的激励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和田径课的热爱。激励教育又不单纯是为了个别学生,而是为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展。2.6 “激励教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非体力因素的影响 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对主要调查问题的肯定回答百分比基本上都高于对照班,并且在对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对铅球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89.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铅球的兴趣和自信心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却并无差异。据此,可以认为“激励教育”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状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更加维持了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实验组在教学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定目标,使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维持较高的动动水平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此外,“激励教育”是以“每个学生都能学习”这一观念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业能取得成功的积极因素,反映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真诚的期待。从教学开始,就给学生树立一种学习目的:只要积极努力,都有可以获得最佳成绩。对那些原本技术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只需稍加点拨,而对于那些底子较薄,自信心又不足的学生,则要重点教育,或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形式,让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教师”,教师的“委以重任”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也锻炼了讲解、示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同学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教师对自己的额外指导,都从内心激发了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较差的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而当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他便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信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从长远看,也使后继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可能。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技术的掌握性和把重点都放到技术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上,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励教育”教学就是在掌握技术和提高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鼓励,让学生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充满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既发挥了传统体育课教学的优势,又很好的照顾到了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从而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达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 3.1.1 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比传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1.2 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1.3 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比传统教学更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3.1.4 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为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建议 3.2.1 “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