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doc_第3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doc_第4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华中学2016初九上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第I卷(共24分 )一、 积累与运用:(50分)(一) 选择题(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 诘(ji)难 面面相觑(q) 奄(yn)奄一息 B祈(q)祷 脊(j)椎 鳞次栉(z)比 尽态极妍(yn) C折(sh)腰 仓(cng)俗 一抔(pu)黄土 万恶不赦(sh) D遒劲(jng) 褶(zh)皱 颔(hn)首低眉 恪(k)尽职守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把我国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B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C跟别的地方比,遂宁的经济总量不是强项,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遂宁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人与环境与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D为了绵遂高速公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芙蓉花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B C D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 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只是一个欣赏者, 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 ,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A抚弄 但是 余晖 B挑逗 而且 余晖C抚弄 而且 辉煌 D挑逗 但是 辉煌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与空间筛选。B2008年3月,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首个将遂宁命名为 “中国观音文化之乡”。C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而不是三峡工程的修建。D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故宫博物院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句话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句话属于社会环境描写。)C一丈青大娘跟老头子唠叨这个,嘟哝那个,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句中的。“一脑门子官司”的意思是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D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说明。)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以语录体与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B傅雷、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家书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C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与阐明哲理的诗,也常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第卷(126分) (二)按要求作答(23分)9请按要求规范、工整地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10分)(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2)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4)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5)莫道不销魂, , 。(李清照醉花阴)(6)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7)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8)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 , 。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5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2分)答:11名著阅读。(3分)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与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2分)(2)傅雷家书中作者像良师益友一样对儿子的生活与艺术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些书信可谓是( )。(1分)12语文实践活动。(6分)【活动一 关注民生之健康】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国家卫生部下发文件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如果你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为宣传这项活动,需要采访遂宁市的市长与卫生局局长,你将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3分)(采访市长): (采访卫生局局长):【活动二】下面假设是遂宁气象台发布的遂宁6月13日的天气预报,遂宁人民广播电台6月12日播送时,将在预报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播送稿。(50字左右)(3分)6月13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C 风力:3级 二文言文(16分)13.翻译下列句子(6分)(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各题。(10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与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文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与_。(2分)(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与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与: 收二川:七擒: 北拒: 排八阵: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7分)(一)阅读时间“跑”哪去了,完成13-16题。(12分)时间“跑”哪去了李明启 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 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住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 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只知道报纸曾有报道,在北大、清华做食堂炊事员与门卫保安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有时间坚持读书,“偷”着听课。后来我在近代文化名人林语堂的一篇文章读书的艺术中找到了相关的文字。文章说:“那些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与空间而言是受到他那眼前世界所禁锢的。他们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他只是跟几个朋友与相识在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原来如此!读书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兴趣,没形成习惯。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去发现那些未曾被眼睛看到的大美,去寻找那些未曾让心灵抵达的大善。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坦,文章却越来越单薄;环境越来越优越。表达却越来越苍白。究其原因,与我们不阅读、少阅读有直接关系,也与我们常常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有关联。 对于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读书的人,不妨看看古人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书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潜心铸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二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能读得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春风得意马蹄疫,一日看尽长安花”;第三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籍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有更深割的认识与理解,古今多少事,一切尽在灵心观照之中;第四种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读书永无止境。读书读到最后,就套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读书需形成习惯,愿每个人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催生自己的事业发芽、开花、结果。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15文章以“时间跑哪去了”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7选文第段讲述了关于读书的传闻有什么作用?(4分)18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二)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17-20题(15分)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什么事?你说吧。”“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与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与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与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与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与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与甜蜜的感觉。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与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与向往。父亲爱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