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实例讲解好理解.doc_第1页
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实例讲解好理解.doc_第2页
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实例讲解好理解.doc_第3页
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实例讲解好理解.doc_第4页
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实例讲解好理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一) 这次主要剖析以下四个问题:构造函数定义问题、类实例化时的歧义、equals和=、protected成员的访问问题一、(1)构造函数前不加void,否则变为方法,只能加可访问性修饰。public class Name void Name()System.out.println(Metho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Name n=new Name();无输出,去void则输入Method;(2)如果需要在不同包的类中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必须前面加上public;二、类实例化时的歧义问题(1)单类形导入(即import p1.TestC而非import p1.*)时用此类实类化;(2)完全标示名解决歧义问题p1.TestC b=new p1.TestC()package p1; /定义第一个类public class TestC public TestC()System.out.println(p1);package p2; /定义第二个类public class TestC TestC()System.out.println(p2);package p2; /定义第三个类import p1.*; /(1)public class Test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C c=new TestC(); /(2) 输出p2,若要输出p1,可将(1)处改为import p1.TestC或者将(2)处改为p1.TestC b=new p1.TestC();三、数值、对象比较问题java.lang.object类中的equal()方法: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return (this = obj); java.lang.string类中覆盖object中的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if (this = anObject) return true;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count; if (n = anotherString.count) char v1 = value;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int i = offset;int j = anotherString.offset;while (n- != 0) if (v1i+ != v2j+)return false;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例子:class TestString s;Test(String s)this.s=s;public class Fyz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1=new String(hello);String s2=new String(hello);Test T1=new Test(JAVA);Test T2=new Test(JAVA);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true:String、Boolean等类的equals覆盖了object的,比较的不再是对象而是数值System.out.println(T1.equals(T2); /false:没有覆盖object的,所以比较的仍然是对象System.out.println(S1=s2); /false:=比较的是对象,无论是什么对象;System.out.println(T1=T2); /false:同上T2=T1; /使引用变量T1、T2都成为同一对象的别名System.out.println(T1.equals(T2); /true:对象相同System.out.println(T1=T2); /true:同上四、若在不同包中子类使用对象引用来访问父类的protected成员,必须将对象实例化为子类对象,而不能实例为父类对象来访问,即子类只能以实现继承层次中的身份访问其超类的protected成员。相同包子类中使用对象引用的类型都可以。package test1;public class A public void publicMethod()System.out.println(public方法); protected void protectedMethod()System.out.println(protected方法); void friendlyMethod()System.out.println(friendly方法);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System.out.println(private方法);package test1;public class ExtendsA extends A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1=new A(); A1.publicMethod(); A1.protectedMethod(); A1.friendlyMethod(); /A1.privateMethod(); ExtendsA ExtendsA1=new ExtendsA(); ExtendsA1.publicMethod(); ExtendsA1.protectedMethod(); ExtendsA1.friendlyMethod(); /ExtendsA1.privateMethod();public void printinfo()publicMethod();protectedMethod(); friendlyMethod(); /privateMethod(); package test2;import test1.A;public class ExtendsA extends A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1=new A();A1.publicMethod(); / A1.protectedMethod(); 调用不行 /A1.friendlyMethod(); /A1.privateMethod(); ExtendsA ExtendsA1=new ExtendsA(); ExtendsA1.publicMethod(); ExtendsA1.protectedMethod();/可以调用 /ExtendsA1.friendlyMethod(); /ExtendsA1.privateMethod(); public void printinfo()publicMethod();protectedMethod();/可以直接调用 /friendlyMethod(); /privateMethod();多态与类型转化原理分析:一、多态性:超类引用在运行时既能代表超类本身的对象,也能代表其子类的对象的能力。类的一个成员若想表现多态必须可以被覆盖:对于成员变量而言,不会发生覆盖现象(会隐藏),在子类出现相同变量的定义时只会隐藏父类变量,因此不会表现多态。同时变量调用在编译时就会解析,不符合动态绑定的特征;在成员方法中,静态方法和final方法(private方法)也不会发生覆盖现象(会隐藏),因此也不会表现多态性。因此只有除静态方法和final方法以外的方法才会表现多态性。二、向上类型转化时:丢失添加的方法和字段,剩余的为:基类字段基类静态方法或final方法 /前二者为不能被覆盖的成员,因此保留,无多态性基类其他方法(若被子类覆盖则为子类覆盖的新方法)package test3;class oopsuper static String str = 父类字段;public void publicMethod()System.out.println(父类public方法);protected void protectedMethod()System.out.println(父类protected方法);/(1) 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System.out.println(父类private方法);static void staticMethod()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方法);public class oopsub extends oopsuper String str = 子类字段;public void publicMethod()System.out.println(子类public方法);protected void protectedMethod()System.out.println(子类protected方法);/(2) 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System.out.println(子类private方法);static void staticMethod()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opsuper upcast = new oopsub();System.out.println(upcast.str);/方法调用才具有多态性,而域没有多态性/ 能被覆盖的方法的行为才有多态特性upcast.publicMethod();tectedMethod();/若注释掉(1)则有错误;若注释掉(2)则输出:子类protected方法 / 不能被覆盖的方法final方法(含私有方法)、静态方法的行为不具有多态特性/ upcast.privateMethod();访问的是父类的私有方法,不能访问,不具有多态现象upcast.staticMethod();JAVA重难点问题剖析(二)By fengyuzhe 发表于 2007-12-14 12:44:00 0这次主要剖析以下问题: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别名、局部变量的语句块作用域、this构造和super构造一、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 1.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所有成员变量(含实例变量和静态变量含常量)和非空方法,而接口中只能定义常量和空方法;* 2.抽象类在定义抽象方法时必须加abstract,而在接口中可以加但不需要加;* 3.接口允许多继承:一个接口可以基层多个接口,实现接口的类也可以继承多个接口,但JAVA的类仅支持单继承。package test;interface object1 / int var1;/static int var1s;int VAR1 = 2;/ 接口中只能定义常量,等同于final static int VAR1=2;int interfaceMethod1(); abstract int interfaceMethod2();/接口中的方法其实就是抽象方法,但在接口中一般不加abstract/ int inferfaceMethod3() 接口中不能含有非抽象方法abstract class object2 int var2; static int var2s; final static int VAR2 = 2;/抽象类中可以定义变量也可以定义常量 abstract int abstractMethod1(); /int abstractMethod2();空方法必须加abstract修饰符 /abstract int abstractMethod3() 抽象方法不能指定方法体 void abstractMethod4()/抽象类中可以含有非抽象方法 二、下面中的引用变量都是别名package test2;public class test int a;public test(int i) this.a = i;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 test1 = new test(10);test test2 = test1;System.out.println(test1.a);System.out.println(test2.a);test1 = null;/ System.out.println(test1.a);System.out.println(test2.a);三、局部变量的语句块作用域:语句块中所声明的变量的作用域处在声明该变量的语句块中,语句块外部不能访问public class hon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var1 = 1;int var2 = 2;System.out.println(var1);/ System.out.println(var2);/ var2不能别解析,因为var2的作用域处在语句块中四、this构造和super构造二者必须位于构造函数的第一行,this()构造用于串链同一个类中的构造函数,而super()构造用于激活超类的构造函数,如果构造函数的第一句不是this()构造或者super()构造,则会插入一条指向超类默认构造函数的super()调用class test int i,j;test(int i, int j) this.i = i;this.j = j;public class SuperDemo extends test int k,l;SuperDemo() this(11,12);/* 错误,插入插入一条指向超类默认构造函数的super()调用SuperDemo(int i, int j) this.k = i;this.l = j;*/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perDemo sd = new SuperDemo();System.out.print(sd.i+ sd.j+sd.k+sd.l);一 Input和Output1. stream代表的是任何有能力产出数据的数据源,或是任何有能力接收数据的接收源。在Java的IO中,所有的stream(包括Input和Out stream)都包括两种类型:1.1 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表示以字节为单位从stream中读取或往stream中写入信息。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包括下面几种类型:1) inputstream:1) ByteArrayInputStream:把内存中的一个缓冲区作为InputStream使用2) StringBufferInputStream:把一个String对象作为InputStream3) FileInputStream:把一个文件作为InputStream,实现对文件的读取操作4) PipedInputStream:实现了pipe的概念,主要在线程中使用5) SequenceInputStream:把多个InputStream合并为一个InputStream2) Outstream1) ByteArrayOutputStream:把信息存入内存中的一个缓冲区中2) FileOutputStream:把信息存入文件中3) PipedOutputStream:实现了pipe的概念,主要在线程中使用4) SequenceOutputStream:把多个OutStream合并为一个OutStream1.2 以Unicode字符为导向的stream以Unicode字符为导向的stream,表示以Unicode字符为单位从stream中读取或往stream中写入信息。以Unicode字符为导向的stream包括下面几种类型:1) InputStream1) CharArrayReader:与ByteArrayInputStream对应2) StringReader:与StringBufferInputStream对应3) FileReader:与FileInputStream对应4) PipedReader:与PipedInputStream对应2) OutStream1) CharArrayWrite:与ByteArrayOutputStream对应2) StringWrite:无与之对应的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3) FileWrite:与FileOutputStream对应4) PipedWrite:与PipedOutputStream对应以字符为导向的stream基本上对有与之相对应的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两个对应类实现的功能相同,字是在操作时的导向不同。如CharArrayReader:和ByteArrayInputStream的作用都是把内存中的一个缓冲区作为InputStream使用,所不同的是前者每次从内存中读取一个字节的信息,而后者每次从内存中读取一个字符。1.3 两种不现导向的stream之间的转换InputStreamReader和OutputStreamReader:把一个以字节为导向的stream转换成一个以字符为导向的stream。2. stream添加属性2.1 “为stream添加属性”的作用运用上面介绍的Java中操作IO的API,我们就可完成我们想完成的任何操作了。但通过FilterInputStream和FilterOutStream的子类,我们可以为stream添加属性。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功能的作用。如果我们要往一个文件中写入数据,我们可以这样操作:FileOutStream fs = new FileOutStream(“test.txt”);然后就可以通过产生的fs对象调用write()函数来往test.txt文件中写入数据了。但是,如果我们想实现“先把要写入文件的数据先缓存到内存中,再把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文件中”的功能时,上面的API就没有一个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但是通过FilterInputStream和FilterOutStream的子类,为FileOutStream添加我们所需要的功能。2.2 FilterInputStream的各种类型2.2.1 用于封装以字节为导向的InputStream1) DataInputStream:从stream中读取基本类型(int、char等)数据。2) BufferedInputStream:使用缓冲区3) LineNumberInputStream:会记录input stream内的行数,然后可以调用getLineNumber()和setLineNumber(int)4) PushbackInputStream:很少用到,一般用于编译器开发2.2.2 用于封装以字符为导向的InputStream1) 没有与DataInputStream对应的类。除非在要使用readLine()时改用BufferedReader,否则使用DataInputStream2) BufferedReader:与BufferedInputStream对应3) LineNumberReader:与LineNumberInputStream对应4) PushBackReader:与PushbackInputStream对应2.3 FilterOutStream的各种类型2.2.3 用于封装以字节为导向的OutputStream1) DataIOutStream:往stream中输出基本类型(int、char等)数据。2) BufferedOutStream:使用缓冲区3) PrintStream:产生格式化输出2.2.4 用于封装以字符为导向的OutputStream1) BufferedWrite:与对应2) PrintWrite:与对应3. RandomAccessFile1) 可通过RandomAccessFile对象完成对文件的读写操作2) 在产生一个对象时,可指明要打开的文件的性质:r,只读;w,只写;rw可读写3) 可以直接跳到文件中指定的位置4. I/O应用的一个例子import java.io.*;public class TestIO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IOException/1.以行为单位从一个文件读取数据BufferedReader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F:nepalonTestIO.java);String s, s2 = new String();while(s = in.readLine() != null)s2 += s + n;in.close();/1b. 接收键盘的输入BufferedReader std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Enter a line:);System.out.println(stdin.readLine();/2. 从一个String对象中读取数据StringReader in2 = new StringReader(s2);int c;while(c = in2.read() != -1)System.out.println(char)c);in2.close();/3. 从内存取出格式化输入tryDataInputStream in3 = new DataInputStream(new ByteArrayInputStream(s2.getBytes();while(true)System.out.println(char)in3.readByte(); catch(EOFException e)System.out.println(End of stream);/4. 输出到文件tryBufferedReader in4 =new BufferedReader(new StringReader(s2);PrintWriter out1 =new PrintWriter(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F:nepalon TestIO.out);int lineCount = 1;while(s = in4.readLine() != null)Java本质论之关于Java栈与堆的思考 原文地址 /ed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91. 栈(stack)与堆(heap)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2.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直接位于CPU中的寄存器。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另外,栈数据可以共享,详见第3点。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3. Java中的数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类型(primitive types), 共有8种,即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注意,并没有string的基本类型)。这种类型的定义是通过诸如int a = 3; long b = 255L;的形式来定义的,称为自动变量。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变量存的是字面值,不是类的实例,即不是类的引用,这里并没有类的存在。如int a = 3; 这里的a是一个指向int类型的引用,指向3这个字面值。这些字面值的数据,由于大小可知,生存期可知(这些字面值固定定义在某个程序块里面,程序块退出后,字段值就消失了),出于追求速度的原因,就存在于栈中。另外,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int a = 3;int b = 3;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有没有字面值为3的地址,没找到,就开辟一个存放3这个字面值的地址,然后将a指向3的地址。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由于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字面值,便将b直接指向3的地址。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字面值的引用与类对象的引用不同。假定两个类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如果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那么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也即刻反映出这个变化。相反,通过字面值的引用来修改其值,不会导致另一个指向此字面值的引用的值也跟着改变的情况。如上例,我们定义完a与b的值后,再令a=4;那么,b不会等于4,还是等于3。在编译器内部,遇到a=4;时,它就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的字面值,如果没有,重新开辟地址存放4的值;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的值。另一种是包装类数据,如Integer, String, Double等将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包装起来的类。这些类数据全部存在于堆中,Java用new()语句来显示地告诉编译器,在运行时才根据需要动态创建,因此比较灵活,但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时间。 4.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即可以用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形式来创建,也可以用String str = abc;的形式来创建(作为对比,在JDK 5.0之前,你从未见过Integer i = 3;的表达式,因为类与字面值是不能通用的,除了String。而在JDK 5.0中,这种表达式是可以的!因为编译器在后台进行Integer i = new Integer(3)的转换)。前者是规范的类的创建过程,即在Java中,一切都是对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全部通过new()的形式来创建。Java中的有些类,如DateFormat类,可以通过该类的getInstance()方法来返回一个新创建的类,似乎违反了此原则。其实不然。该类运用了单例模式来返回类的实例,只不过这个实例是在该类内部通过new()来创建的,而getInstance()向外部隐藏了此细节。那为什么在String str = abc;中,并没有通过new()来创建实例,是不是违反了上述原则?其实没有。5. 关于String str = abc的内部工作。Java内部将此语句转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先定义一个名为str的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ing str;(2)在栈中查找有没有存放值为abc的地址,如果没有,则开辟一个存放字面值为abc的地址,接着创建一个新的String类的对象o,并将o的字符串值指向这个地址,而且在栈中这个地址旁边记下这个引用的对象o。如果已经有了值为abc的地址,则查找对象o,并返回o的地址。(3)将str指向对象o的地址。值得注意的是,一般String类中字符串值都是直接存值的。但像String str = abc;这种场合下,其字符串值却是保存了一个指向存在栈中数据的引用!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代码进行验证。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注意,我们这里并不用str1.equals(str2);的方式,因为这将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号,根据JDK的说明,只有在两个引用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时才返回真值。而我们在这里要看的是,str1与str2是否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结果说明,JVM创建了两个引用str1和str2,但只创建了一个对象,而且两个引用都指向了这个对象。我们再来更进一步,将以上代码改成: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abc;str1 = bcd;System.out.println(str1 + , + str2); /bcd, 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这就是说,赋值的变化导致了类对象引用的变化,str1指向了另外一个新对象!而str2仍旧指向原来的对象。上例中,当我们将str1的值改为bcd时,JVM发现在栈中没有存放该值的地址,便开辟了这个地址,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其字符串的值指向这个地址。事实上,String类被设计成为不可改变(immutable)的类。如果你要改变其值,可以,但JVM在运行时根据新值悄悄创建了一个新对象,然后将这个对象的地址返回给原来类的引用。这个创建过程虽说是完全自动进行的,但它毕竟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在对时间要求比较敏感的环境中,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再修改原来代码: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abc;str1 = bcd;String str3 = str1;System.out.println(str3); /bcdString str4 = bcd;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truestr3这个对象的引用直接指向str1所指向的对象(注意,str3并没有创建新对象)。当str1改完其值后,再创建一个String的引用str4,并指向因str1修改值而创建的新的对象。可以发现,这回str4也没有创建新的对象,从而再次实现栈中数据的共享。我们再接着看以下的代码。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String str2 = 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创建了两个引用。创建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创建了两个引用。创建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以上两段代码说明,只要是用new()来新建对象的,都会在堆中创建,而且其字符串是单独存值的,即使与栈中的数据相同,也不会与栈中的数据共享。6. 数据类型包装类的值不可修改。不仅仅是String类的值不可修改,所有的数据类型包装类都不能更改其内部的值。 7. 结论与建议:(1)我们在使用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义类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创建了String类的对象str。担心陷阱!对象可能并没有被创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指向String类的引用被创建了。至于这个引用到底是否指向了一个新的对象,必须根据上下文来考虑,除非你通过new()方法来显要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因此,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我们创建了一个指向String类的对象的引用变量str,这个对象引用变量指向了某个值为abc的String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排除程序中难以发现的bug是很有帮助的。(2)使用String str = abc;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因为JVM会自动根据栈中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而对于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代码,则一概在堆中创建新对象,而不管其字符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从而加重了程序的负担。这个思想应该是享元模式的思想,但JDK的内部在这里实现是否应用了这个模式,不得而知。(3)当比较包装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4)由于String类的immutable性质,当String变量需要经常变换其值时,应该考虑使用StringBuffer类,以提高程序效率。Java本质论之关于Java栈与堆的思考 原文地址 /ed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91. 栈(stack)与堆(heap)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2.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直接位于CPU中的寄存器。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另外,栈数据可以共享,详见第3点。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3. Java中的数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类型(primitive types), 共有8种,即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注意,并没有string的基本类型)。这种类型的定义是通过诸如int a = 3; long b = 255L;的形式来定义的,称为自动变量。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变量存的是字面值,不是类的实例,即不是类的引用,这里并没有类的存在。如int a = 3; 这里的a是一个指向int类型的引用,指向3这个字面值。这些字面值的数据,由于大小可知,生存期可知(这些字面值固定定义在某个程序块里面,程序块退出后,字段值就消失了),出于追求速度的原因,就存在于栈中。另外,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int a = 3;int b = 3;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有没有字面值为3的地址,没找到,就开辟一个存放3这个字面值的地址,然后将a指向3的地址。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由于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字面值,便将b直接指向3的地址。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字面值的引用与类对象的引用不同。假定两个类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如果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那么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也即刻反映出这个变化。相反,通过字面值的引用来修改其值,不会导致另一个指向此字面值的引用的值也跟着改变的情况。如上例,我们定义完a与b的值后,再令a=4;那么,b不会等于4,还是等于3。在编译器内部,遇到a=4;时,它就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的字面值,如果没有,重新开辟地址存放4的值;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的值。另一种是包装类数据,如Integer, String, Double等将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包装起来的类。这些类数据全部存在于堆中,Java用new()语句来显示地告诉编译器,在运行时才根据需要动态创建,因此比较灵活,但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时间。 4.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即可以用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形式来创建,也可以用String str = abc;的形式来创建(作为对比,在JDK 5.0之前,你从未见过Integer i = 3;的表达式,因为类与字面值是不能通用的,除了String。而在JDK 5.0中,这种表达式是可以的!因为编译器在后台进行Integer i = new Integer(3)的转换)。前者是规范的类的创建过程,即在Java中,一切都是对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全部通过new()的形式来创建。Java中的有些类,如DateFormat类,可以通过该类的getInstance()方法来返回一个新创建的类,似乎违反了此原则。其实不然。该类运用了单例模式来返回类的实例,只不过这个实例是在该类内部通过new()来创建的,而getInstance()向外部隐藏了此细节。那为什么在String str = abc;中,并没有通过new()来创建实例,是不是违反了上述原则?其实没有。5. 关于String str = abc的内部工作。Java内部将此语句转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先定义一个名为str的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ing str;(2)在栈中查找有没有存放值为abc的地址,如果没有,则开辟一个存放字面值为abc的地址,接着创建一个新的String类的对象o,并将o的字符串值指向这个地址,而且在栈中这个地址旁边记下这个引用的对象o。如果已经有了值为abc的地址,则查找对象o,并返回o的地址。(3)将str指向对象o的地址。值得注意的是,一般String类中字符串值都是直接存值的。但像String str = abc;这种场合下,其字符串值却是保存了一个指向存在栈中数据的引用!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代码进行验证。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注意,我们这里并不用str1.equals(str2);的方式,因为这将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号,根据JDK的说明,只有在两个引用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时才返回真值。而我们在这里要看的是,str1与str2是否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结果说明,JVM创建了两个引用str1和str2,但只创建了一个对象,而且两个引用都指向了这个对象。我们再来更进一步,将以上代码改成: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abc;str1 = bcd;System.out.println(str1 + , + str2); /bcd, abc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这就是说,赋值的变化导致了类对象引用的变化,str1指向了另外一个新对象!而str2仍旧指向原来的对象。上例中,当我们将str1的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