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化知识中寻找哲学依据用哲学知识分析文化知识 南昌二十三中何永明20150428 一 文化生活 四个单元结构的哲学视角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 1 文化生活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二单元从一般意义上讲了文化 第三 四单元讲了一种特殊 中华文化 的文化 故第一二单元与第三四单元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解文化生活的内容 以共性指导个性 2 第一二单元讲的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样也适用于中华文化的作用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个性印证 丰富共性 3 第三单元中讲民族精神的作用其实就是文化作用的深化 4 第四单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是讲文化创新 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指导思想 内容等 这正是个性包含共性的体现 一 文化生活 四个单元结构的哲学视角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 教材编写以生活逻辑取代知识逻辑 注重生活性和实践性 基于案例问题情境导入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 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体系 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 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 以吸引学生阅读 促进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生成知识 引领学生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 感受文化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让学生发现生活 理解生活 参与生活 从中感受 感悟 感动 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 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 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二 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任何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民族的特性 3 民族精神在每个时期都有突出的表现 近百年来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体现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4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作为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内涵 三 体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又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 给予经济 政治重大影响 4 文化创新与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 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体现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 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 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5 文化的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受历史 地理等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四 体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的具体文化知识 其他相近的哲学知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越来越突出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的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4 文化创新的作用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 体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的具体文化知识 其他相近的哲学知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 人心凝聚 精神振奋 各项事业应付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 人心涣散 精神颓废 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 判断行为得失 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五 体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与经济 政治发展不是同步的 有自己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具有继承性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 我国曾处于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六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坚持联系的观点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与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 文化的传承 发展和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途径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大众传媒 文化的继承性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 教育 3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 传统的现代的 外来的本土的 先进的落后的 健康的腐朽的积极的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 有融合又有斗争 有渗透又有抵御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 相互激荡之势 七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核心 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3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四有 公民 4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灵魂 主题 精髓 基础 八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坚持发展的观点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建构实践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的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3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九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坚持辩证否定观 的具体文化知识 文化传承 发展 创新 文化继承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文化创新 要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方面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 体现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反对守旧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全盘西化 论 文化复古主义 二者都没有坚持辩证否定观 难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十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要脚踏实地 不尚空谈 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十一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的具体文化知识 中华文化曾有古代的辉煌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要实现现代文化的繁荣兴盛 十二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 文化创新 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 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要反对 封闭主义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十三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坚持矛盾分析法 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健康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 2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 自然科学与科学社会 3 传统文化是集精华与糟粕于一体的复合体 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4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5 文化生活中的 喜 与 忧 阳光下的阴影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十四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坚持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特殊性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每个民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进步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3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受历史 地理等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十五 体现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坚持矛盾分析法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的具体文化知识 1 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 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人们的自立意识 竞争意识 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文明 开拓进取 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分清主流和支流2 文化激荡看主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分清主流和支流3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善于抓重点 4 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 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十六 体现坚持实践观点的具体文化知识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又引导 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3 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实践中 这种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4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 体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文化知识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 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形成男女平等 尊老爱幼 互爱互助 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 精神文明创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只要人人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会主义文明之花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3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只有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十八 不同的文化生活蕴含共同智慧 同一文化生活也会包含多个哲理 1 我们要立足实践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历史与现实 东方与西文的文化交汇点上 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实践与认识 群众观点群众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唐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黄骅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户外照明灯具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版企业搬迁过程中员工培训与服务合同
- 2025岑瑾与配偶共同债务处理及财产分配离婚协议
- 2025年智能房产租赁居间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边坡支护及护壁桩工程合同
- 2025年二手房购房合同房屋产权归属与登记手续
- 2025年度房地产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水泥产品定制化生产购销合同模板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历史的坐标上接好时代的接力棒(1945→2025→未来:我们的责任接力)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附录E-IATF16949条款过程对照表
-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编校大赛校对试题(已编辑)
-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规定
- OTN技术概述PPT课件
- 银发【2007】246号
- 出售房屋委托书 二手房出售房屋委托书.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