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科技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平舆县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学生姓名:所在院系:园林学院所学专业:园林指导老师:完成时间:12目 录摘要:I引言11 概况11.1 区位概况11.2 基址概况12 景观规划设计依据23 景观规划设计主导思想及原则23.1 主导思想23.2 设计原则33.2.1 以人为本原则33.2.2 生态原则33.2.3 节约原则33.3 设计构思33.3.1 突出三大理念33.3.2 抓好一个重点44 景观规划设计44.1 公园现状分析44.1.1 公园现状优势44.1.2 现状存在的不足54.2 景观功能分区54.2.1 文化休闲活动区54.2.2 滨湖休闲娱乐区54.2.3 植物观赏区64.2.4 儿童活动区64.2.5 老年人活动区64.2.6 密林游览休息区64.2.7 清河风光带64.2.8 公园管理区74.3 景观详细设计74.3.1 地形74.3.2 道路交通74.3.3 植物配置84.3.4 建筑规划94.3.5 水体94.3.6 空间边界处理105 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平舆县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作者 指导老师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摘要:平舆县人民公园是县级综合性公园,是平舆县主城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游览、娱乐、休闲、健身等于一体,并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场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在诸多压力之下,人民公园建设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城市园林景观的标准,而应更加注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能够放松、休憩的“世外桃源”,从而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内在需求。该规划坚持以“自然、生态、人文”为指导,立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彰显时代精神,创造接近自然的城市公园,营造和谐的公园环境。关键词:规划设计,人民公园 ,景观,文化, 生态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eoples Park in the County of PingYuAuthor: Wu Chaofang Supervisor: Zhang Yichuan(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Abstract: The Peoples Park in the country of PingYu is a synthesis park.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en land system in the main country. It is a place that shows the feature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t in compasses sightseeing, entertainment, leisure, and bodybuilding, etc. Because of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eople have to bear more and more press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the Peoples Park is not only to evaluate the urban garden landscape, but also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living environment, creating an ideal world for people to relax and have a rest and satisfying peoples wish of returning to nature. Based on the local character and history cultur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eoples Park in the country of PingYu creates an urban park close to the real nature. With the guiding concept of “nature, ecology and humanity”,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akes harmonious park environment and reflects the spirit to the times.Key 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Peoples Park,landscape,natural,Ecology引 言平舆县人民公园是平舆县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平舆县人民公园是城区生态景观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为县行政办公区、居住区及农业用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原有公园的基址之上,做进一步规划与完善,它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生态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满足群众文化休憩、娱乐的要求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促进人的交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及人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1 概况1.1 区位概况平舆县地处北纬32443310、东经1142411455之间。属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3947米之间。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两省(河南、安徽)三市(驻马店、周口、阜阳)结合处。东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东南接新蔡县,南与正阳县隔汝河相望,西与汝南县毗邻,北与上蔡县和项城市交界。是全国防水防潮之乡、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平舆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禹时期,挚君奚仲在此发明了四轮太平车曰“舆”,平舆因此而得名。夏、商属挚地,周为沈子国,秦时置县,后随朝代兴替,时置时废,1951年4月复县至今。平舆县人文荟萃,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有造车鼻祖奚仲,有中国胎教第一人周文王之母太任,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蕃,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1.2 基址概况平舆县人民公园位于人民路与小清河相交之东南角,公园周边为县行政办公区、居住区及农业用地。该地块位于人民路以南,经一路以西,纬一路以北,小清河以东,包括小清河在内,规划面积21.1公顷(318亩)。平舆县人民公园具有较好的景观基础:一河两湖两山的景观格局已经形成。小清河为过境河流,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河内滩涂地水草茂盛,芦苇茂盛,现状野生植物中多为湿生的种类,草本植物材料比较丰富,主要由芦苇、苔草等组成。禽鸟浮现嬉戏于水,自然、生态、野趣、湿地景观丰富多彩。小清河两岸的植被带良好,主要为杨树,对涵养水源、吸收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园建设时利用低洼之处进行挖湖堆山,形成了良好公园地形,同时湖体与小清河这一自然的水系相联通,实现了水体的流动和交换,形成了自然景观。利用挖湖之土堆积的两座“小山”也已成型,但是植被较为缺乏,无法呈现山林野趣的景致。平舆县人民公园植物的种类较为丰富,据统计有60余种,基本上是近几年新栽植的各类乔、灌木,已具公园绿地之雏形。公园建设了一部分建筑、广场、设施等,但是在类型和数量上尚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类型少,不完善,数量少,综合服务功能差。平舆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公园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2 景观规划设计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平舆县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场地现状、所处地理条件及地方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利用乡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自然生态、树木云水、历史文化的表现特性化为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生态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艺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营造一个静穆湿润、游览休闲、康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1。将公园建成以植被景观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优美、使用方便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整体规划目标是创建“四境”,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生机盎然的绿化环境”、“舒适宜人的活力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3 景观规划设计主导思想及原则3.1 主导思想坚持“自然、生态、人文”的主导思想,立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注重体现时代精神,从公园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资源为本,在现有人民公园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突出城市公园的健身、娱乐、休闲、文化和生态功能,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共生,引入多种自然要素,如水体、园林植物、景石等,创造新颖独特的园景格局。明确游览路线,加强轴线引导,达到步移景异,随景赋情的效果。突出公园个性,增加文化氛围,并适当考虑到满足防灾避灾要求2。出入口简洁、方便,道路系统与休息设施巧妙结合。鉴于该规划为开放式公共绿地,为满足城市居民休憩的功能要求,在公园设三个出入口,并结合出入口设人流集散广场,入口略作处理,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院内道路系统主次分明,主路流畅,次路幽深。园内设多出休憩小广场和若干园椅,可游可停尽享自然之风情。3.2 设计原则3.2.1 以人为本原则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创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公园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需求和喜好,创造一处从美学和功能上富于变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渴求,实现人民接触自然的最大化,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人的参与性,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3。3.2.2 生态原则设计中注意绿化植物配置结合自然,富有野趣,避免城市化倾向。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效果;小处着手,结合景区、景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植物观赏区、滨湖休闲活动区、密林游览休闲区,分别运用松、柏、樟等常绿树种以及各种花灌木、耐阴性花卉植物,与相应的或密林幽静、或四季常青、浪漫诗境等的景点氛围相符合。再者就是在保护场地原有林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运用乡土植物或野生地被植物,以保证近期长势及远期景观效果。多种植物高低错落及彩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形成植物景观层次,避免裸露地面,更能体现园内景观的自然生态。3.2.3 节约原则在原有基址上保留建筑、植物、水体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多运用乡土植物,辅之以引进植物协调搭配,近期景观效果得以保证,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4。3.3 设计构思本次规划一方面要以“综合性公园”为定位,进一步充实游览内容,提高景观质量,增强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强化其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在原有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提高,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设施,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公园的重要景观元素、重要景观基质、重要的游览活动内容,做到传统与现代兼容,人文与自然辉映,为周边街区,为城市所共享5。因此,整个公园规划建设要坚持“人、资源、人文、生态”相融合的原则。3.3.1 突出三大理念设计中以“创造优美生态城市空间”为线索,以“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中心区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功能定位为依据,具体依照:公园绿色基质融解。将公园绿色基质融解到市区之中,公园与城市无界线,建成开放式公园绿地,让城市回归自然,打造“天蓝、山青、水秀、岸绿、景美、游畅”的自然生态绿地和城市滨河景观游憩空间,体现具有文化品味的城市生态概念6。满足游人参与性需求。为游人创造旅游新体验。即把公园的发展融入到市区的发展中,体验新型时尚活动的需求。为其提供新的旅游、游览体验,用现代休闲理念打造现代人文化生活新概念的综合活动空间。注重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历史精华的继承而又不束缚于传统的框架。平舆县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设计中在融入传统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7。围绕三大理念,打造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带动平舆县的旅游发展。3.3.2 抓好一个重点就是要植物造景,生态建园,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当作重中之重来规划,来建设,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文和谐的环境和社会效益8。4 景观规划设计4.1 公园现状分析结合公园基址现状分析,公园基址在可用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交通、水体等,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规划就是本着有利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弥补公园本身存在不足进行设计。4.1.1 公园现状优势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公园四周有多条城市主要干道相通,由县中心、居住区车行或步行到公园一般不超过1015分钟,城郊居民、外地游客到公园游览、休闲、观赏、健身很方便。公园面积大。人民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原规划的项目内容大部分已组织实施,湖面 3.3 公顷,有绿化基础,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公园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公园地形地貌变化丰富,河、湖、丘、平地兼有,具备水体、地势、以及植被等自然条件,为公园开展多种文化休闲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发展潜力大。小清河从南向北通过公园,水面宽,自然生态资源优越,既可起到防洪、排涝、调蓄、灌溉的作用;又可成景、丰富游览、休闲活动内容,互惠双赢,成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人民公园地方特色的重要元素。水资源有保证。小清河常年有水,一般年限较稳定,河两岸,地下水位浅且丰富;为公园绿化灌溉,开辟人工湖、形成人工水景,开展水上文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1.2 现状存在的不足人民公园目前仅仅是生态型绿地,按照“公园设计规范”综合性公园的要求,缺少功能分区,设施不完善,综合性服务功能差,各类园林景观元素缺乏联系和融合,地方特色不明显,公园个性展示不够,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心理行为需求。植物群落层次不丰富,乔木、灌木居多,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种类较少。植物空间塑造较差,植物围合的空间感不强,且空间的变化不丰富,缺乏空间的对比、层次、转折、变换。滨湖和滨河的景观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亲水设施。山体绿化较差,植物色彩不够丰富,观赏效果不佳。4.2 景观功能分区人民公园为开放式公园。公园出入口规划体现“融解”概念,游人可根据自己的行为轨迹在园中穿行。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9。4.2.1 文化休闲活动区位于公园北入口处,面积约3公顷。由入口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两部分组成,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活动。文化广场包括平舆古韵、奚仲造车、浮雕景墙三个景点,为纪念平舆的“车”文化,这三个景点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采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和奚仲造车的雕塑点明主题。休闲广场则包括水幕喷泉、曲水引流两个景点。全段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巧妙的布局,将各类乔木、灌木高低错落分布,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绿色体系10。休闲广场有树阵、水晶溪,通过台阶的高低变化和转折使景观富于变化。4.2.2 滨湖休闲娱乐区位于公园的中部,现存湖面,面积约3公顷。彰显“智、人、山、水”的文化底蕴,给人以绿林醉心,湖虚水镜的感觉。水系处理以丰富水形、水态,形成具有自然特征的宜人景观为主要目的。水面形成开阔水域,空间开敞,利于开展划船活动。驳岸设计以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为宗旨,以草坡驳岸和卵石驳岸为主,种植水生植物,湖周围设置部分木桩驳岸,形成部分亲水空间,增强自然、朴野的气氛。结合水域,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意境,整个湖边场地绿荫覆盖,自然清新,乔木配以各类花灌木及水生、湿生植物,柔化了几何形空间,在保证空间秩序明晰的同时,提供了都市田园般的景观体验11。有绿荫听枫、木岸观荷、伴竹听松、曲水荷香、亲水栈道、湖心小筑、品茗听湖、湖心观景、垂钓赏景等景点,这些景点沿湖岸布置,相互因借,形成丰富的观赏效果。 4.2.3 植物观赏区位于东门南门之间的东部区域,面积约4公顷。在原来植物配置的基础之上,加以梳理、深化。有车字雕塑、姊妹(紫薇)争锋、槐林幽香、石楠春色、碧桃争艳、盆景展览、枇杷闹秋、林海揽翠等景点,该区满目翠绿,鸟语花香,亭台广场,老人与孩子在山水之间徜徉,姑娘小伙在花香丛中留恋。花影、人影、水影,构成一幅和谐的场景。4.2.4 儿童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位于公园西南部,西邻小清河,东南接镜湖,北临老人活动区,面积约2公顷。区内绿树参天,杨柳依依,园内建有童真乐园、七彩广场、晚樱增色等景点。使儿童感受阳光,体验成长,收获成功;是一座幽雅的文化园地,童心而有妙趣,可谓匠心独具。各景点结合儿童的天性,在该区内自由布置。4.2.5 老年人活动区该区位于公园西北部,南邻儿童活动区,北接密林安静休息区,西面是小清河,面积约1.2公顷。本区种植保健型植物为主,这些植物与景石、草坪紧密结合,使全段贯绿,层次分明,色彩多样。林下空间,安置健身器械,并通过雕塑、小品的不同分别形成对弈广场和休息广场。在健身活动区分别设路直接通向小清河风光带。有开阔草坪、河韵广场、柳岸停泊等景点。4.2.6 密林游览休息区该区位于公园北部,面积约3.4公顷。该景观规划的理念就是以自然生态为主,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利用山体地形建设山林景观区,加强原有林地的培育保护,改造丰富林相,创造优美的森林植物景观。充分借鉴清挚山、清平山、镜湖、小清河等山水资源,利用4米的地形高差,再通过丰富的植物配置,让游人看湖、看河,心旷神怡。利用现场山头分别布置亭、平台,将人的景观视线拉远,从视觉上起到拓宽公园范围的作用,沿山脊线设计步行游路,可停处设置休息空间,沿路布置山石题刻。植物配置上以落叶与常绿植物搭配,以常绿为主,体现冬季特有的植物景观,并且与此区的清雅氛围融合。有疏林飘香、密林雅境、登高览胜、倚亭远眺、群英锦绣等景点,沿登山小道布置,形成景观序列。4.2.7 清河风光带位于公园的西部,成带状分布,面积约4公顷。清河安静休息区的建设和整条河流的景观带建设相配合,使之成为一条生态的河,流动的河,文化的河。设计内容是以小清河水道为主轴,两岸亲水空间为辅轴,进行景观环境塑造,构筑带状的绿化游览空间。通过小清河水系景观,把沿河两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将水景、园林景观与社区生活、文化艺术溶为一体,形成珍珠项链式的城市风景带,树立特色城市风貌的一个品牌和典范。有林幽水静、暖渡晚香、河渚听曲、柳岸停泊等景点,这些景点沿河自北向南布置,由主路串成犹如“蓝宝石项链”的景观带。4.2.8 公园管理区位于公园南门西侧,面积约0.5公顷。保留原有办公楼并新建附属建筑。办公楼周边绿化兼做花圃。4.3 景观详细设计4.3.1 地形公园原有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对这些地形优势加以利用改造,主要是通过细部的处理和辅助设施的设置来改善地形的可游、可观的利用价值,如增设亭、廊架、小品、景石等。同时在主入口处设上升广场,强化高程变化,增加空间层次变化以水体为媒介逐渐向下趋于地平面,形成良好的层次过渡,在空间性质的变化给游人心理上一种潜在暗示。4.3.2 道路交通道路是公园的血脉,创建一个交通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而不会强迫留下来。在与他人交往的问题上,人们希望有选择的自由,所以道路允许人们紧贴场所经过,而不是直通或止于交往可能发生的地方12。本规划道路规划遵循以下原则:可达性、安全性、合理性、实用性、生态性及人文化的原则。根据现有地形、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来组织公园内的交通。公园内运用一条清晰自然的主环道贯穿。其它交通的组织通过园区内蜿蜒的园路相联系。 全园道路系统采用自然式布局,把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道路网络,构成公园绿地的骨架和经脉,具有交通组织,分隔空间,创造景观和引导视线等功能。路网规划由陆上游与水上游组成,水陆立体交叉是人民公园的特色。全园分主园路、次园路、专用道路及游憩小路。主园路:形成环路,贯通全园,并联系各主要景点,增加融合性。它承担场地主要人流,路宽4米,可通车,方便公园管理施工、消防。铺装材料为混凝土为主。次园路:为连接各景点的纽带,根据景区特点,是各个景区的主环线,主要承担联系景区之间交通、引导进入各个景区的功能。路宽2.5米,以自然线形为主,根据景观需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游憩小路:路宽1.5米宽,是各区内的游览步行道,作为纽带联系主园路、次园路及全园各主、次景点,路面采用接近自然朴实无华的天然材料,如卵石、天然块石等。专用园路:为公园后勤、消防应急通车用道,也可供行人游览之用。材料以混凝土为主。新建园路、广场其铺装景观设计既要重视装饰风格又要求地纹简洁、韵律明快、色彩丰富、具有时代性和流动感,切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生态性要求,综合考虑人的需求同时兼顾材料的质感、色彩、形式、尺度等美学特性,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弱性群体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使不同的目标人群都能受到同等的关注。通过地雕、纹理、图案等抽象艺术形式,通过隐喻、暗示、联想等手法表达园林景区的意境和主题,体现地域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烘托景区气氛,抒发特定情感,从而引起游人的欣赏和共鸣,成为科普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栈道:主要是指连接中心岛区到湿地的栈道,全部为木栈道形式出现,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趣味性,是公园景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上游线路:与其他公园不同,除设有正式的码头外,在全园多处设有游船停泊点,局部地段突出亲水阶梯,眺台、栈桥、嬉水步道等各种形式的小品设施,为游人提供宜人的亲水空间。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游览线,体现人本的思想。为保证游船的局部畅通,水上的桥由拱桥和直桥合理设置。停车场:在公园的各个主要入口和主要公共场所都规划设计有林下机动车停车场。4.3.3 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园对植物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所以在配置方面应特别注意,春季绿化,夏季遮荫,秋季观景,冬季朝阳。形成舒适的交往、休闲与活动场所。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就是无源之水。该公园的绿化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也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一般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13。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为主,考虑到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和常绿树为主(主要有银杏、楸树、香樟和雪松),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四季有绿,特别是落叶阔叶树夏季有浓荫冬季有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以保证公园的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在植物群落的空间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静、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开阔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我们大量采用了不同用途的植物主要包括(1)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香樟(具有驱蚊防虫的作用),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硕果,艳丽夺目)等;(2)彩色植物,例如:银杏、乌桕、黄栌、鹅掌楸、五角枫、紫叶李、红叶石楠等;(3)观赏性植物,例如:日本晚樱、西府海棠、柿树、枇杷、水杉、桂花、广玉兰、木瓜、碧桃、龙爪槐等14。4.3.4 建筑规划平舆县人民公园的建筑设计例如亭廊花架等均采用防腐木质结构,造型现代大方,既具有个性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盆景园建筑屋顶形式以坡屋顶为主导,屋顶色彩:采用冷色系(灰蓝、灰绿、灰紫)的水波纹板瓦,以便与自然景观取得更好的协调;墙面色彩:考虑到碧水、蓝天、绿树的背景色,色彩的变化主要以坡屋顶的色彩体现,墙面从整体上要求统一。建议主色调采用白色系、米色系、暖色系;辅色调可与主色调对比,也可与之协调,色彩的明度与主色调尽量拉开,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茶室建筑采用木质结构加大面积玻璃幕墙的结构,塑造良好的观景面,使游人茗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湖景。公园原有建筑尽量保留利用。4.3.5 水体“水为万物之源”,亲水是人的天性,水会为整个园区带来活力。该设计方案主要是利用天然的河流清河,引水入园,沿湖布置不同的景观,将引入园内的湖水加以渗透利用,引至主入口和次入口,主入口处水体作为广场的延伸成为大型的水幕喷泉及跌水,最后通过水晶渠流入湖区内,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系统,让游人有种怅然的清新感和亲切感;次入口处布置涌泉雕塑,向北延伸为小型广场,6个喷泉水池旁布置树池和园椅,不仅可以在此小坐休息,还可在此戏水,满足了游人亲水的愿望。在镜湖的边缘布置了滨水广场、木栈道、亲水平台、下沉式木质平台、亲水茶室、钓鱼台及码头,不仅满足了部分游人喜欢静心享受的思想,也满足了人们水上娱乐的需求。另外,还充分利用水体,在湖上设湖心岛,道上设钓鱼台和亭子,游人在此垂钓或观景,形成了相对安静的小空间,水的加入无不为公园增添了清新气氛和活力。4.3.6 空间边界处理空间的边界可以是堆出来的地形、护墙、台阶,还可以是长椅的靠背,一个可以让不同的群体都能适应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被青少年利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利用。尽管公共场所里的许多活动是事先约定的,但同样应该关注那些偶然发生的活动。因为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所以绿地的边界不能过于封闭,在适当的地方应该开敞15。 本规划尤为注重空间的围合,采用了地形围合大的空间,植物围合空间,矮墙划分空间,水体界定空间,台阶形成过度空间,还有部分小型空间。规划中应用最多的是采用植物进行围合,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大多是一种内向安定,可以看细部,但又不压抑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往往与外部空间有很大的差异,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自然的围合,不仅是空间上的,心理上也得到一丝惬意,伴随这样的植物围合空间,往往会结合一些人工休闲设施,让人静静的感受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